見利忘義是一個成語,讀音是jiàn lì wàng yì,意思是見到有利可圖就不顧道義。出自《漢書·樊酈滕灌傅靳周傳》:“夫賣友者,謂見利而忘義也?!币韵隆坝變阂嬷浅烧Z故事:見利忘義”由整理發(fā)布,歡迎閱讀參考!更多相關訊息請關注!
見利忘義
秦末,酈商在高陽起兵,歸順劉邦。他將自己的四千兵馬交給劉邦統(tǒng)率,自己沖鋒陷陣,立下不少功勞。劉邦做了皇帝以后,他當右丞相,深得朝廷器重,后來退休在家。
劉邦死后,大權落在呂后手中。她封自己的侄兒呂廣、呂祿為王,打算將劉家的天下變?yōu)閰渭业?。呂后病死后,呂家的人蠢蠢欲動,眼看一場政變就要發(fā)生,漢朝大臣們個個捏著一把汗。
丞相陳平和太尉周勃緊急磋商,討論對策,最后決定為了平息禍患,必須誅滅呂氏家族。但是,當時的兵權在呂祿的手中,他掌管北軍,周勃雖然是名義上的將領,但是如果拿不到兵符就無法調遣部隊。
周勃和陳平想了半天,就想利用酈商的兒子酈寄與呂祿是好朋友的關系,除掉呂祿。周勃首先劫持住酈商,威脅酈寄引出呂祿,乘機奪取兵符。呂祿聽從酈寄的勸告,出外狩獵散心,周勃奪了兵符,趁機控制北軍,隨后便把呂氏家族全部誅滅。
酈商在誅呂事件發(fā)生后不久就去世了,酈寄由于立下大功,繼承了父親的爵位。后來史書評論酈寄,說他見到有利可圖,就出賣了朋友,是個沒有道義的人。
成語釋義
形容見到有利可圖就不顧道義。
故事出處
《漢書·樊酈滕灌傅靳周傳》:“夫賣友者,謂見利而忘義也?!?BR> 出處譯文
出賣朋友的人,是見到利益就會忘記朋友恩義的。
成語造句
1、作者刻畫出了一個嗜錢如命、見利忘義的活靈活現(xiàn)的市儈形象。
2、那種見利忘義,寵辱皆忘的人是不值得交往的。
3、你這樣見利忘義,沒人敢和你做朋友。
4、我國傳統(tǒng)提倡道義之交,反對見利忘義。
5、我們常常對社會上的見利忘義義憤填膺,卻不知自己也成了其中的一員。
6、他是個見利忘義之人,我早就不和他來往了。
7、他雖然很能干,但見利忘義,得小心提防。
8、那些見利忘義的小人,喪失民族氣節(jié)的敗類,常常以敵為友,甚而認賊作父。
9、他是個見利忘義的人,不能結交他。
10、做人要講義氣,不能見利忘義。
11、他一向見利忘義,貪污、收賄樣樣都來。
12、這些喪盡天良的資本家見利忘義,置人命于不顧。
13、只要有錢,這個見利忘義的小人什么都肯做。
14、有些人見利忘義,鼠目寸光。
15、現(xiàn)在的人大部分心胸很狹窄見利忘義。
16、哪個老板愿意背上那種見利忘義的壞名聲?
17、那種見利忘義,寵辱若驚的人不值得交往。
18、這樣一來,一些喪盡天良的資本家,就見利忘義,躍躍欲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