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兒個案觀察記錄匯總

字號:

觀察記錄可以作為教師與家長溝通的依據(jù),利用觀察記錄的結(jié)果與家長溝通,教師的敘述不再空洞;家長也因了解孩子的發(fā)展狀況,而知道怎樣去幫助孩子,并與教師合作共同建構(gòu)課程。今天為您帶來了大班幼兒個案觀察記錄匯總,希望對您有所啟發(fā)。
    【篇一】
    一、問題的發(fā)生:
    剛到一個新班級,我花了不少時間熟悉班上的孩子、和他們交流。一個星期以后,我發(fā)現(xiàn)一個叫傅振揚的小朋友來幼兒園總是緊繃著臉,不肯和我打招呼,也不愿和我交流,也很少與班上的小朋友交談。經(jīng)過了解,我知道振揚是這期剛插進來的新生,不知是對這班孩子還不熟悉,還是性格如此或是別的什么?針對這種情況,我對振揚進行了重點觀察:
    觀察1:區(qū)域活動,小朋友都在活動區(qū)選擇自己喜歡的玩具,可振揚卻一個人靜靜的坐在椅子上,也沒有主動的與小朋友玩。
    觀察2:戶外活動時,小朋友都在拍球,振揚的手腳協(xié)調(diào)能力很差,拍了兩三下球就滾到一邊去了,我走過去試圖幫助他,振揚顯得很害羞但并沒有排斥我,只是不肯用語言與我交流。
    觀察3:吃午飯時,振揚吃完一碗飯,拿著空碗站在我面前,臉漲的通紅,我問他是不是要添飯,他只是點點頭但沒有開口。
    觀察4:保育員池老師請小朋友幫忙疊毛巾,大家爭著舉手,池老師就近叫了振揚幫忙,可他看了看,走開了。
    通過觀察振揚在幼兒園的表現(xiàn),我初步斷定振揚有一定的自閉心理,可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呢?
    二、問題的癥結(jié):
    通過家訪,我們幾位老師了解到振揚的父親也是一名教師,母親開著一家文具店,工作很忙。小時候,振揚是在農(nóng)村的外婆家長大的,外婆在生活上對振揚照顧的很周到,但平時卻很少與振揚進行語言交流,在家里振揚只是一個人玩玩具,很少有同年齡的玩伴。時間久了,振揚變的很膽小,性格也很孤僻,語言表達有一定的障礙,因此與同齡的孩子產(chǎn)生了一種排斥心理,如今,振揚已經(jīng)5歲了,振揚的父母把他送到幼兒園,希望他能與小朋友交往,改變膽小自卑的性格。
    三、解決問題的嘗試
    找出振揚形成這種自閉心理的原因,我便想了一些對策,對振揚進行教育:
    ①縮短和振揚的距離,讓振揚開心起來。
    我首先給振揚更多的關(guān)心,想辦法接近他,在自選活動時,看見他獨自玩玩具,我便邀請他和小朋友一起玩,逐漸的讓他學會和小朋友交往,慢慢的他能主動的參加游戲了,當小朋友開懷大笑時,他也能羞羞答答的笑了。
    ②創(chuàng)造條件讓振揚開口說笑
    針對振揚小時候說話很少,到幼兒園又顯得很自卑、膽怯,我便通過講故事,看電視等活動,讓他將看過的節(jié)目與老師,小朋友交流,當他能主動的表達自己的見解時,我便發(fā)動小朋友鼓勵他,讓他從中體驗到一種快樂的情緒,給他形成一種心理:小朋友很喜歡聽
    我說:
    ③增強振揚的自信心,讓他感到我行
    每天早上來到幼兒園,我會主動向他問好,他也高興的問我好,我請他當小助手,為小朋友服務(wù),這樣一來,振揚說話的機會多了,在為小朋友服務(wù)中,也拉近了和小朋友之間的距離,使他從中體會到了自己能為他人服務(wù)的成功感。
    ④與家長進行溝通,幫助家長共同教育振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在家訪時,我們建議父母多抽出時間來與孩子交流,多問一些孩子在幼兒園的事情,讓孩子知道父母很關(guān)心自己在幼兒園的生活,來園接他時多陪他在小樂園里玩一玩,增進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感情交流,培養(yǎng)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使振揚能夠逐漸愛講話,愛與成人交流,表達自己的見解。
    四、結(jié)果:
    一個多月以來,在我們老師和家長的共同關(guān)懷幫助下,逐漸喚起了振揚的被愛意識,振揚逐漸性格樂觀起來,口語表達能力有所增強。早上來園時,總能在班級門口就聽到他響亮的一聲:“老師早上好!”;各種游戲活動時也總能看見他和小朋友開懷的笑;上課,他開始嘗試著舉手回答了;繪畫課,他也試著將自己的作品自豪地遞給我欣賞了……
    【篇二】
    觀察記錄
    孩子們來到了玩水區(qū),開始穿上雨衣、雨鞋,我領(lǐng)著孩子們到材料柜前,先讓幼兒介紹了各種材料的擺放位置及注意事項,然后請孩子們開始游戲。孩子們迫不及待地拿著工具,有的在灌水,有的在擺弄玩具,有的在洗材料,玩的不亦樂乎。第操作后,我問孩子:“剛才你們在玩水的時候有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孩子們都靜下來了,穆冉說:“我把木頭積木放進水里玩?!薄澳悄惆l(fā)現(xiàn)了什么?”“沒有發(fā)現(xiàn)?!边@時汪梓豫說:“老師,我發(fā)現(xiàn)了,泡沫在水的上面,不在水的下面,鐵絲到水的下面去了?!薄澳阌^察得真仔細,老師教你們兩個好聽的字,在水的上面我們說‘浮’,在水的下面我們說‘沉’?!薄拔抑懒耍菽≡谒纳厦?,鐵絲沉在水的下面?!薄艾F(xiàn)在你們知道了沉和浮,接下來我們再去玩一玩,看看哪些東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東西放在水里是浮的?!薄昂茫 焙⒆觽冺懥恋鼗卮鹬?,進入了第二次操作。孩子們用老師提供的材料一一進行了試驗,這孩子都對沉與浮有了一點概念,玩起來比較有序了。這時我有了新的想法,我拿出便簽問:如果把便簽放在水里會是什么情況了。汪梓豫說:“老師,我猜便簽是浮在水上的,你說是不是?”“你說呢,試試就知道了?!庇谑撬闷鹨粡埍愫灧诺搅怂?,便簽穩(wěn)穩(wěn)地浮在了水上沒有沉下去,“哦,我猜對了!”可是,過了一會兒,便簽慢慢沉下去了,這是怎么回事呀?孩子們不約而同地叫了起來。于是我又拿了一張便簽放到水里,讓幼兒觀察它的變化:便簽先浮在水面上,慢慢地變濕了,慢慢地沉下去了。原來便簽會吸水的,當它吸足了水后,身體變得好重,就沉到水下了。活動結(jié)束了,孩子們意猶未盡,“還有哪些東西也和便簽一樣,先浮在水上,再慢慢地沉下去呢?”汪梓豫又有了新的思考,于是我讓他們回到教室里找找還有哪些材料,去發(fā)現(xiàn)更多的秘密。
    分析評價
    1.孩子們在一起探索沒有爭搶材料
    2.第的操作活動孩子們純粹是瞎玩,沒有動腦筋,但是汪梓豫小朋友能將自己在操作中的發(fā)現(xiàn)說出來,說明他觀察得很仔細。
    3.第二次的操作活動,孩子們都有了如何玩的方向,小朋友又想到了先猜猜這東西是浮還是沉,再來驗證,當發(fā)現(xiàn)便簽吸了水后沉了下去,汪梓豫又有了新的思考:“還有哪些東西也和便簽一樣,先浮在水上,再慢慢地沉下去?”說明汪梓豫是一個善于思考的孩子,從她今天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看是很出色的。
    支持策略
    1.操作前要提出規(guī)則。第的操作活動前老師沒有提出要求,讓孩子們自己去玩,使大部分孩子在玩的過程中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因而操作前對孩子提一些簡單的要求是很重要的。
    2.提供的材料要豐富。兩次操作活動,孩子們已初步知道了哪些東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東西放在水里是浮的。其實在第二次操作活動中,幼兒已不滿足于老師提供的這些材料了,可以再多提供一些,也可以請小朋友到教室里找找,哪些材料也可以拿來做沉與浮的實驗的。
    3.嘗試簡單的記錄??梢栽O(shè)計一張簡單的記錄表,準備一些成功與不成功的小圖片,讓孩子們用貼圖片的形式進行記錄。
    【篇三】
    觀察實錄
    上周孩子們利用稻草制作了草房子,效果很好,這周我們把材料投放在美工區(qū),Z對于這個活動非常喜歡,他選擇繼續(xù)制作一個草房子。剛開始的時候,他不太會貼雙面膠,所以拿了一個已經(jīng)貼好的半成品。他把雙面膠撕掉,并且撕的時候沒有全撕掉,只撕了一面。然后用稻草在牛奶盒上比一比長度,用剪刀進行修剪,貼在牛奶盒上。旁邊的X說“你怎么不全部剪好,然后一起貼,這樣會很快?!盳聽了X的話,開始把稻草都修剪好,然后一下子貼上去,果然又快又方便。
    分析措施
    分析:這個活動對于孩子們的技能要求特別高,需要測量稻草的長度,還要用剪刀修剪,我們班對于剪刀的使用比較熟練了,所以Z在使用剪刀時沒有遇到什么困難。旁邊的X掌握了制作的技巧,并且告訴Z怎么做,可見孩子們越來越有主見,并且能夠相互指導。
    措施:
    1.鼓勵孩子們像X學習,善于發(fā)現(xiàn)制作技巧,并與大家分享。
    2.引導孩子們多練習,敢于表達自己對活動的感受和受到的啟發(fā)。
    觀察記錄
    本周的特色活動是請孩子們制作稻草人,制作之前我示范了制作過程,在我示范的時候,Z在下面和旁邊的小朋友講話,我看著他,他反應(yīng)過來,不能說話,然后看著我示范??墒沁€沒過5分鐘,Z又開始做小動作了,摸摸衣服,搖搖椅子。
    我示范結(jié)束,孩子們開始自己操作,等大部分孩子都完成操作了,我看到Z的稻草撒的一桌子都是,并且稻草人的樣子沒有剪出來。我看著他,他看著我,然后說“我不會做?!边@時我有點生氣,我說“你是應(yīng)該不會做,剛才小朋友都在看我示范的時候,你在干什么?”Z不說話,就拿著一堆稻草在那發(fā)呆。
    分析措施
    分析:Z是個聰明的孩子,平時在活動中的各項表現(xiàn)都能看出,但是他的耐心不夠,上課容易走神,喜歡做做小動作。美術(shù)活動中的表現(xiàn)也不如其他小朋友,可見他在手工方面是弱。
    措施:
    1.與家長溝通,請家長幫助孩子一起改正問題,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多鼓勵孩子參加美術(shù)活動,調(diào)動孩子的積極性,讓Z多練習用剪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