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雪后》在這首詩歌中,鄭燮由大雪之后的寒冷,寫到自己內心深處的凄涼,看似寫景狀物,實則見景生情,將景和物交融一起,對歷經苦難的身世發(fā)出深深的感嘆。下面就和一起來了解下鄭燮的這首詩詞,歡迎閱讀!
《山中雪后》
清•鄭燮
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閑。
【賞析】
全詩描繪了一幅唯美的冬日山居雪景,清早詩人一推開門,迎面而來的就是天寒地凍、銀裝素裹的壯觀景象,太陽冉冉升起,透過淡淡的云層,陽光頗有寒意。屋檐下長長的冰錐還未開始融化,墻角的梅花也好像被凍住了,遲遲沒有開放。全篇從頭到尾,純寫雪景,為全詩籠罩了一種深深的涼意。
都說鄭板橋愛竹嗜竹,從這首詩來看,詩人對寒梅也是鐘愛有加。“檐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閑”,這兩句承接上句的雪景,把目光轉向了檐下被冰封的梅花,表現(xiàn)了詩人獨特的眼光和視角。“檐流未滴”、“梅花凍”,極言天氣之寒冷,暗示梅花生存環(huán)境之惡劣,運用了襯托的手法,表現(xiàn)了梅花迎寒而立不屈服的高貴品格。“清孤不等閑”,是詩人發(fā)自內心的對梅花的贊美,歌頌了梅花堅強不屈的性格。
詩人從小出身貧寒,年輕時屢不得意,曾流浪街頭賣畫,有時甚至靠乞討度日,飽嘗人間辛酸。生活中遭遇的不幸,給他的心靈帶來嚴重創(chuàng)傷,所以詩人常在詩里抒發(fā)對自己身世的感慨。《山中雪后》就是作者在大雪之后見景生情所做的詩歌,詩人由大雪之后的寒冷,想到自己內心深處的凄涼,看似寫景狀物,實則見景生情,情與景交融,對歷經苦難的身世發(fā)出深深的感嘆的同時,托物言志,含蓄地表現(xiàn)了自己清高堅韌的性格和潔身自好的品質。
擴展閱讀:鄭燮的簡介
“鄭燮(清代書畫家、文學家)”一般是指“鄭板橋(清代書畫家、文學家)”
鄭板橋(原名鄭燮,1693年11月22日-1765年1月22日),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清朝學者、書畫家、“揚州八怪”代表人物。
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官至山東范縣、濰縣縣令,政績顯著。后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圖》《清光留照圖》《鄭板橋集》等。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jié)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
擴展閱讀:人物評價
揚州畫家李鱔(《楹聯(lián)叢話》):三絕詩書畫,一官歸去來。
清代袁枚:板橋書法野孤禪也……亂爬蛇蚓,不足妃稀。
清代學者康有為:乾隆之世,巳厭舊學。冬心(金農)、板橋參用隸筆,然失則怪,此欲變而不知變者。
書畫家啟功(《論書絕句》):坦白胸襟品,神寒骨重墨蕭寥。朱文印小人干占,二百年前舊板橋。
清代戲曲家、文學家蔣士銓(《題畫蘭》):板橋作畫如寫蘭,波磔奇古形翩翩,板橋寫蘭如作字,秀葉疏花是姿致。
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金農:興化鄭進士板橋風流雅謔,極有書名,狂草古籀,一字一筆,兼眾妙之長。
清末歷史地理學家、金石文字學家、目錄版本學家、書法藝術家楊守敬(《學書邇言》):板橋行楷,冬心分隸,皆不受前人束縛,自辟蹊徑。然為后學師范,或墮魔道。
《山中雪后》
清•鄭燮
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閑。
【賞析】
全詩描繪了一幅唯美的冬日山居雪景,清早詩人一推開門,迎面而來的就是天寒地凍、銀裝素裹的壯觀景象,太陽冉冉升起,透過淡淡的云層,陽光頗有寒意。屋檐下長長的冰錐還未開始融化,墻角的梅花也好像被凍住了,遲遲沒有開放。全篇從頭到尾,純寫雪景,為全詩籠罩了一種深深的涼意。
都說鄭板橋愛竹嗜竹,從這首詩來看,詩人對寒梅也是鐘愛有加。“檐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閑”,這兩句承接上句的雪景,把目光轉向了檐下被冰封的梅花,表現(xiàn)了詩人獨特的眼光和視角。“檐流未滴”、“梅花凍”,極言天氣之寒冷,暗示梅花生存環(huán)境之惡劣,運用了襯托的手法,表現(xiàn)了梅花迎寒而立不屈服的高貴品格。“清孤不等閑”,是詩人發(fā)自內心的對梅花的贊美,歌頌了梅花堅強不屈的性格。
詩人從小出身貧寒,年輕時屢不得意,曾流浪街頭賣畫,有時甚至靠乞討度日,飽嘗人間辛酸。生活中遭遇的不幸,給他的心靈帶來嚴重創(chuàng)傷,所以詩人常在詩里抒發(fā)對自己身世的感慨。《山中雪后》就是作者在大雪之后見景生情所做的詩歌,詩人由大雪之后的寒冷,想到自己內心深處的凄涼,看似寫景狀物,實則見景生情,情與景交融,對歷經苦難的身世發(fā)出深深的感嘆的同時,托物言志,含蓄地表現(xiàn)了自己清高堅韌的性格和潔身自好的品質。
擴展閱讀:鄭燮的簡介
“鄭燮(清代書畫家、文學家)”一般是指“鄭板橋(清代書畫家、文學家)”
鄭板橋(原名鄭燮,1693年11月22日-1765年1月22日),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清朝學者、書畫家、“揚州八怪”代表人物。
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官至山東范縣、濰縣縣令,政績顯著。后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圖》《清光留照圖》《鄭板橋集》等。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jié)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
擴展閱讀:人物評價
揚州畫家李鱔(《楹聯(lián)叢話》):三絕詩書畫,一官歸去來。
清代袁枚:板橋書法野孤禪也……亂爬蛇蚓,不足妃稀。
清代學者康有為:乾隆之世,巳厭舊學。冬心(金農)、板橋參用隸筆,然失則怪,此欲變而不知變者。
書畫家啟功(《論書絕句》):坦白胸襟品,神寒骨重墨蕭寥。朱文印小人干占,二百年前舊板橋。
清代戲曲家、文學家蔣士銓(《題畫蘭》):板橋作畫如寫蘭,波磔奇古形翩翩,板橋寫蘭如作字,秀葉疏花是姿致。
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金農:興化鄭進士板橋風流雅謔,極有書名,狂草古籀,一字一筆,兼眾妙之長。
清末歷史地理學家、金石文字學家、目錄版本學家、書法藝術家楊守敬(《學書邇言》):板橋行楷,冬心分隸,皆不受前人束縛,自辟蹊徑。然為后學師范,或墮魔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