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昱的詩詞《移家別湖上亭》賞析

字號:

這首詩的用字,非常講究情味。用“系”字抒寫不忍離去之情,正好切合柳條、藤蔓修長的特點,又符合春日和風拂拂的情景,不啻是天造地設。下面就給大家分享下戎昱的詩詞《移家別湖上亭》,歡迎閱讀!
    《移家別湖上亭》
    好是春風湖上亭,柳條藤蔓系離情。
    黃鶯久住渾相識,欲別頻啼四五聲。
    賞析
    全詩是說,春風駘蕩,景色宜人,我來辭別往日最喜愛的湖上亭。微風中,亭邊柳條、藤蔓輕盈招展,仿佛是伸出無數(shù)多情的手臂牽扯我的衣襟,不讓我離去。這情景真叫人愁牽恨惹,不勝留戀;住了這么久了,亭邊柳樹枝頭的黃鶯,也跟我是老相識了。在這即將分離的時刻,別情依依,鳴聲悠悠,動人心弦,使人久久難于平靜……
    詩中的一切,無不具有生命,帶有情感。這是因為戎昱對湖上亭的一草一木是如此深情,以致在他眼里不只是自己不忍與柳條、藤蔓、黃鶯作別,柳條、藤蔓、黃鶯也象他一樣無限癡情,難舍難分。他視花鳥為摯友,達到了物我交融、彼此兩忘的地步,故能憂樂與共,靈犀相通,發(fā)而為詩,才能出語如此天真,詩趣這般盎然。
    這種擬人化的寫法為后人廣泛采用。宋人周邦彥“長條故惹行客,似牽衣待話,別情無極”,王實甫《西廂記》“柳絲長,玉驄難系”、“柳絲長,咫尺情牽惹”等以柳條寫離情,都是與這句詩的寫法一脈相承的?!疤洹弊旨戎更S鶯的啼叫,也容易使人聯(lián)想到辭別時離人傷心的啼哭。一個“啼”字,兼言情景兩面,而且體物傳神,似有無窮筆力,正是斫輪老手的高妙之處。
    擴展閱讀:戎昱的生平介紹
    戎昱,荊南人,登進士第。衛(wèi)伯玉鎮(zhèn)荊南,辟為從事。建中中,為辰、虔二州刺史。存詩125首,明人輯有《戎昱詩集》。其詩語言清麗婉樸,鋪陳描寫的手法較為多樣,意境上大多寫得悲氣縱橫(詩中常有"愁"、"淚"、"哭"、"啼"、"悲"、"涕"等字),頗為感人。題材上寫邊塞戎旅和秋思送別的詩很多。代表作有《塞下曲》、《移家別湖上亭》、《苦哉行五首》、《羅江客舍》、《客堂秋夕》、《從軍行》、《江城秋霽》、《送陸秀才歸覲省》、《霽雪》、《江上柳送人》、《辰州建中四年多懷》、《八月十五日》、《出軍》、《紅槿花》、《桂州歲暮》、《旅次寄湖南張郎中》等,其中以《塞下曲》和《移家別湖上亭》兩首為最?!度虑穼懯厡⑹吭诮倏諗橙ㄌ斎┖髣P旋歸來,"高蹄戰(zhàn)馬三千匹,落日平原秋草中",場面十分壯闊,撼動人心.《移家別湖上亭》寫詩人搬家與"湖上亭"道別,亭邊的"柳條藤蔓"仿佛系著離情,那黃鶯也象與久居此地的詩人認識似的,因為將要離別連連地叫了四五聲("頻啼四五聲"),寫得很是生動有趣。集五卷,今編詩一卷。
    戎昱(約744年一800年),荊南(荊州區(qū))人。年輕時考進士落榜,于是縱情游覽天下名城。他飄落導域,十分懷念家鄉(xiāng),曾作《長安秋夕》詩:"昨霄西窗夢,夢入荊南道。遠客歸去來,在家貧亦好。"又有《云夢故城秋望》:"夢渚鴻聲晚,荊門樹色秋。片云凝不散,遙掛望鄉(xiāng)愁。"以寄托對家鄉(xiāng)的思念。
    廣德元年(763年),顏真卿將節(jié)度荊南,邀戎昱為幕賓,后因事未成行。大歷三年(768年)杜甫到荊州,戎昱與他在諸宮會見,結(jié)為摯友。
    戎昱的詩歌創(chuàng)作,對社會矛盾有相當深刻反映?!度虑?首、《苦哉行》5首、《入劍門》等都是情感真摯,充滿現(xiàn)實主義的作品。他的詩歌反映了同情人民,憂慮國事的思想感情,傳為千古名篇?!犊嘈列小?、《詠史》、《塞上曲》抨擊玩弄權(quán)術(shù)的貴族和茍且偷安的朝臣,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他的藝術(shù)風格以沉郁為主,兼有雄放、哀婉、清新的特色。《唐音葵簽》卷三十六稱贊:"戎昱之于杜甫,尤其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