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難學,作文對許多同學來說更是難上加難。每個人都想奪得作文高分,但作文得高分,卻比數理化的大題要難。很多同學感覺作文是虛無縹緲的,是要靠碰運氣的,而且寫好作文是要靠天賦。因為有了這樣的想法,作文寫好,就增加了許多心理上的畏懼和阻力。整理了高考作文素材三篇供大家鑒賞,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清華迎新標語出錯無需大驚小怪

8月16日,有網友在社交媒體上爆料稱,在清華大學15日的開學典禮上,歡迎新生的橫幅標語竟把“熱烈歡迎”寫成了“熱列歡迎”。8月19日,清華大學黨政辦工作人員稱,領導對此很重視,已成立工作組在處理此事。
幾天前,爆料圖片甫一上線,迅速引爆網絡空間,戲謔、調侃、上綱上線,說什么的都有。有網友斷言:“這說明精益求精、謹慎嚴謹的工作學習作風已在清華漸行漸遠……”還有媒體評論認為,“小”錯字背后的大問題,值得高校警醒反思,云云。
此前,北大校長林建華在120周年校慶演講中,將“立鴻鵠志”中的“鴻鵠(honghu)”念成“honghao”,讓這位博士生導師立即遭到網友圍觀,場面相當尷尬;復旦網紅教師陳果把“耄耋”讀成“maozhi”,其女神光環(huán)亦頓時為之失色?,F在,國內最牛高等學府清華大學,把“熱烈歡迎”寫成“熱列歡迎”,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這當然無異于“送肉上砧板”。
據說,清華大學校長在迎接新生時,當場作了一個扼要的解釋——咱們清華人都是實誠人哪,歡迎是不摻絲毫水分的,所以我們就將“熱烈”寫成“熱列”了。這個化尷尬于無形的細節(jié)不知來自哪位段子手的鍵盤。若果真如此,清華大學就不會鄭重其事地“成立工作組”了。
迎新標語寫錯一個字,問題究竟有多嚴重?我們認為,網友們的“口誅筆伐”大都言過其實,過于意氣用事。事實上,由于種種原因,高校橫幅標語出現錯別字或用詞不當并非個案。去年有網友爆料,洛陽某學院內的四條電子標語,其中有三條出現錯別字,如將“評估”錯為“平估”,把“立德樹人”寫成“立得樹人”等。然而,照片被人曬到網上后,評論轉發(fā)者寥寥無幾,更沒能進入媒體記者的法眼。
所以如此,實際上是“情結”作祟。在一些人看來,像清華北大復旦這樣的頂尖高校,事事處處都理所當然地要優(yōu)于其他高校。特別是在迎新標語上,應該措詞精準,盡顯斯文;否則,他們就會用*打開方式,塌了天似的“熱烈”臆斷大學學風日下,并想當然地推演出一大堆有待“整治”或“提升”的問題來。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教職員工也是人,在日常工作中難免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失誤。清華大學迎新標語把“熱烈”寫成“熱列”,的確犯了個出人意料的低級錯誤。若要追責,首先,廣告制作商責任心不強,“沒有文化”,難辭其咎;其次,學校相關人員粗枝大葉,審核不嚴,理當檢省。二者懵然間把清華大學推上網絡熱搜,并使之陷入了輿論漩渦。事情的來龍去脈就這么簡單,似乎沒有太多“發(fā)散性拷問”的余地。
其實,迎新標語寫錯一個字,沒有什么大不了的,該認錯就及時認錯,在學校官微上道個歉就可以了。這既與清華大學“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毫不相干,也不是一個什么關乎學術風氣、教學水平的宏大話題。所以,如仍有網友和媒體非要小題大作,揪住不放,學校不必把亂飛的瓜皮太當回事,大可悉聽尊便。
這幾天,數千新生滿懷憧憬踏進清華園,學校行政工作的繁忙程度可想而知。在這種情況下,有無必要“成立工作組處理此事”,此舉存不存在“形式大于內容”的毛病,倒是值得認真商榷的。
延伸閱讀:其他高考作文素材兩篇
清華標語出錯莫當笑話看

清華大學15日的開學典禮上,一條歡迎新生的橫幅標語把“熱烈歡迎”寫成了“熱列歡迎”。8月19日,清華大學黨政辦工作人員表示,領導對此很重視,已成立工作組在處理此事。(8月20日《山西晚報》)
這條錯別字標語上了微博后,網友不乏冷嘲熱諷的,認為清華校長就站在標語對面,畫風尷尬,此情此景,有辱斯文。大學之大,在于學問博大精深,校園出現如此低級錯誤的標語,可謂扎眼又扎心,放在哪所學校都不可諒解,何況是清華這樣的高校。有人說,清華、北大是最不能犯錯的。因為這兩所高校,承載了社會太多的寄托與厚望,各方面理當引領社會風氣之先,起著標桿作用。迎新標語出錯,顯然與社會期待有落差。雖然標語也許是委托制作,至少在審核上不嚴謹,拿到手后也該看一看,掛出來后也該看一看,怎么就沒人發(fā)現,如此一路“綠燈”出現在開學典禮上,相關環(huán)節(jié)的責任心是欠缺的。
學問之地出現語言文字方面的低級錯誤,時有所聞。2011年5月13日,故宮博物院向北京市公安局贈送錦旗,以感謝警方迅速破獲展品被盜案,就鬧過錯別字的笑話。雖然贈送錦旗系保衛(wèi)部門負責聯系、制作、贈送,未交院里檢查,形象也已然受損。公眾質疑的,并非清華與故宮這類機構只有這般文字水準,而是工作態(tài)度的問題。那陣子,故宮接連攤上文物丟失受損、錦旗出錯這樣的事,連后來接任的院長單霽翔都承認,那是一段形象不堪的時光,決意用透明化來督促工作的改進,還故宮以尊嚴。
文字的背后是學風與管理水平,一字不正,何以正其他,如果馬虎糊弄,讓人看不到嚴謹求是的作風,其他方面的工作自然也就令人憂心。話說回來,這類低級錯誤經常上演,又并非哪一個環(huán)節(jié)的鍋。網絡時代,寫字的機會越來越少,*的一項社會調查顯示,高達六成的受訪者會經常遇到提筆忘字的問題。一些網絡用語本身不規(guī)范,也造成似是而非的誤寫誤認,平時在網絡上隨意書寫,對錯別字不加甄別,這種壞習慣也會帶到生活中來,面對錯用可能還渾然不覺。世界總是不完美的,大學也不是神話的化身,也會犯錯,對他們的低級錯誤,還真別當笑話看,不妨反省于己,試問我們還能寫多少字,又還能認出多少字。
清華迎新標語出錯,當哀矜勿喜,這或與網絡時代的書寫能力普遍退化有關,當漢字已成了“熟悉的陌生人”,無論是誰,一不小心就可能會鬧笑話。近年來,從《漢字英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到《中國詩詞大會》這類節(jié)目的屢屢走紅受熱捧,社會關注度高,說明我們內心對漢字魅力的熱望并未離去,只是需要外部力量來喚醒與激發(fā)熱情。也不妨在內心多一份篤定,給識字寫字留一個位置,以避免他人的錯別字笑話成為自己的不堪。
錦鯉的故事不需要一個悲慘結局

一夜暴富的錦鯉女孩,如今刷爆信用卡陷入焦慮??吹竭@樣一個文章標題,不知道有多少人的內心已經跳出了一句話:看看,突然降臨的財富果然不會給人帶來真正的幸福。很多人還可能順手到網絡搜索一下,瀏覽幾個買彩票中了巨獎然后揮霍一空人生陷入絕境的案例。
去年下半年,正是“錦鯉”一詞風光流行的時候,有商家舉辦了一次轉發(fā)微博贏取幸運錦鯉的活動。這位微博名為“信小呆”的女孩意外收獲三百萬分之一的幸運,成為該次活動錦鯉大獎的獲得者。大獎獎品的清單需要好幾分鐘才能讀完,信小呆不禁感嘆“下半輩子是不是不用工作了”,無數人更是羨慕到把信小呆直接喊作“媽媽”。一時之間,信小呆仿佛成了真正運氣的化身。
然而,一年不到,那個有關錦鯉的故事突然轉變了畫風。有說故事主角信小呆信用卡刷爆的,甚至還有說她“怪病纏身”的。這果然又是一個“一夜暴富,結局悲慘”的老套故事嗎?不是的。首先,信小呆根本就不存在什么一夜暴富的事實。有人說商家給幸運錦鯉提供的商品價值一個億,也有網友一筆筆計算,得出的實際價值僅為50萬。而且,這些所謂的財富并不是現金,而是商家提供的商品或服務。
更重要的是,這些商品或服務并不會送上門來,而是需要上門去消費,然后才能獲得免單。舉個例子說吧,澳大利亞的一家龍蝦餐廳送了一張龍蝦大餐的優(yōu)惠券,你總得去到澳洲的這家餐廳去吃吧?可是,獎品當中并不一定有去澳大利亞的機票或船票。那些幾天幾夜的豪華游輪看上去也很美,可是人家并不一定承包你的餐飲和其他消費。也就是說,為了兌獎而自掏腰包,這是很現實的問題。刷爆信用卡的遭遇,也就因此而產生。
那些看上去屬于財富的東西,其實都是需要支付成本的。信小呆至少支付了兩個方面的成本:一是機會成本,她用放棄工作交換到了滿世界去領獎的機會;二是附加成本,比如上面所說的免費吃龍蝦要付出交通費用。如此算下來,僅從經濟利益來判斷,信小呆到底是獲得了一筆巨額財富,還是倒貼了許多無用成本,這真的很難說。好在,信小呆還可以通過接一些代言的形式彌補出行成本,否則刷爆信用卡的經歷不會是一次兩次。
勞累奔波,上醫(yī)院也是難免之事,完全不用去刻意夸大這個錦鯉故事的悲慘性??傮w而言,錦鯉信小呆的經歷仍是一碗足夠勵志的雞湯,盡管沒有讓人眼花的財富,但她的收獲很多。畢竟,對于一個普通白領來說,誰有膽量有機會花費一年時間去看阿拉斯加的雪山呢?至于她沒有在這場“生意”中變身一位網紅或營銷達人,那應該說是她的幸運。成為所謂的錦鯉,也僅僅是整個人生中的一次經歷。過后,自己還是自己,不好嗎?
清華迎新標語出錯無需大驚小怪

8月16日,有網友在社交媒體上爆料稱,在清華大學15日的開學典禮上,歡迎新生的橫幅標語竟把“熱烈歡迎”寫成了“熱列歡迎”。8月19日,清華大學黨政辦工作人員稱,領導對此很重視,已成立工作組在處理此事。
幾天前,爆料圖片甫一上線,迅速引爆網絡空間,戲謔、調侃、上綱上線,說什么的都有。有網友斷言:“這說明精益求精、謹慎嚴謹的工作學習作風已在清華漸行漸遠……”還有媒體評論認為,“小”錯字背后的大問題,值得高校警醒反思,云云。
此前,北大校長林建華在120周年校慶演講中,將“立鴻鵠志”中的“鴻鵠(honghu)”念成“honghao”,讓這位博士生導師立即遭到網友圍觀,場面相當尷尬;復旦網紅教師陳果把“耄耋”讀成“maozhi”,其女神光環(huán)亦頓時為之失色?,F在,國內最牛高等學府清華大學,把“熱烈歡迎”寫成“熱列歡迎”,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這當然無異于“送肉上砧板”。
據說,清華大學校長在迎接新生時,當場作了一個扼要的解釋——咱們清華人都是實誠人哪,歡迎是不摻絲毫水分的,所以我們就將“熱烈”寫成“熱列”了。這個化尷尬于無形的細節(jié)不知來自哪位段子手的鍵盤。若果真如此,清華大學就不會鄭重其事地“成立工作組”了。
迎新標語寫錯一個字,問題究竟有多嚴重?我們認為,網友們的“口誅筆伐”大都言過其實,過于意氣用事。事實上,由于種種原因,高校橫幅標語出現錯別字或用詞不當并非個案。去年有網友爆料,洛陽某學院內的四條電子標語,其中有三條出現錯別字,如將“評估”錯為“平估”,把“立德樹人”寫成“立得樹人”等。然而,照片被人曬到網上后,評論轉發(fā)者寥寥無幾,更沒能進入媒體記者的法眼。
所以如此,實際上是“情結”作祟。在一些人看來,像清華北大復旦這樣的頂尖高校,事事處處都理所當然地要優(yōu)于其他高校。特別是在迎新標語上,應該措詞精準,盡顯斯文;否則,他們就會用*打開方式,塌了天似的“熱烈”臆斷大學學風日下,并想當然地推演出一大堆有待“整治”或“提升”的問題來。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教職員工也是人,在日常工作中難免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失誤。清華大學迎新標語把“熱烈”寫成“熱列”,的確犯了個出人意料的低級錯誤。若要追責,首先,廣告制作商責任心不強,“沒有文化”,難辭其咎;其次,學校相關人員粗枝大葉,審核不嚴,理當檢省。二者懵然間把清華大學推上網絡熱搜,并使之陷入了輿論漩渦。事情的來龍去脈就這么簡單,似乎沒有太多“發(fā)散性拷問”的余地。
其實,迎新標語寫錯一個字,沒有什么大不了的,該認錯就及時認錯,在學校官微上道個歉就可以了。這既與清華大學“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毫不相干,也不是一個什么關乎學術風氣、教學水平的宏大話題。所以,如仍有網友和媒體非要小題大作,揪住不放,學校不必把亂飛的瓜皮太當回事,大可悉聽尊便。
這幾天,數千新生滿懷憧憬踏進清華園,學校行政工作的繁忙程度可想而知。在這種情況下,有無必要“成立工作組處理此事”,此舉存不存在“形式大于內容”的毛病,倒是值得認真商榷的。
延伸閱讀:其他高考作文素材兩篇
清華標語出錯莫當笑話看

清華大學15日的開學典禮上,一條歡迎新生的橫幅標語把“熱烈歡迎”寫成了“熱列歡迎”。8月19日,清華大學黨政辦工作人員表示,領導對此很重視,已成立工作組在處理此事。(8月20日《山西晚報》)
這條錯別字標語上了微博后,網友不乏冷嘲熱諷的,認為清華校長就站在標語對面,畫風尷尬,此情此景,有辱斯文。大學之大,在于學問博大精深,校園出現如此低級錯誤的標語,可謂扎眼又扎心,放在哪所學校都不可諒解,何況是清華這樣的高校。有人說,清華、北大是最不能犯錯的。因為這兩所高校,承載了社會太多的寄托與厚望,各方面理當引領社會風氣之先,起著標桿作用。迎新標語出錯,顯然與社會期待有落差。雖然標語也許是委托制作,至少在審核上不嚴謹,拿到手后也該看一看,掛出來后也該看一看,怎么就沒人發(fā)現,如此一路“綠燈”出現在開學典禮上,相關環(huán)節(jié)的責任心是欠缺的。
學問之地出現語言文字方面的低級錯誤,時有所聞。2011年5月13日,故宮博物院向北京市公安局贈送錦旗,以感謝警方迅速破獲展品被盜案,就鬧過錯別字的笑話。雖然贈送錦旗系保衛(wèi)部門負責聯系、制作、贈送,未交院里檢查,形象也已然受損。公眾質疑的,并非清華與故宮這類機構只有這般文字水準,而是工作態(tài)度的問題。那陣子,故宮接連攤上文物丟失受損、錦旗出錯這樣的事,連后來接任的院長單霽翔都承認,那是一段形象不堪的時光,決意用透明化來督促工作的改進,還故宮以尊嚴。
文字的背后是學風與管理水平,一字不正,何以正其他,如果馬虎糊弄,讓人看不到嚴謹求是的作風,其他方面的工作自然也就令人憂心。話說回來,這類低級錯誤經常上演,又并非哪一個環(huán)節(jié)的鍋。網絡時代,寫字的機會越來越少,*的一項社會調查顯示,高達六成的受訪者會經常遇到提筆忘字的問題。一些網絡用語本身不規(guī)范,也造成似是而非的誤寫誤認,平時在網絡上隨意書寫,對錯別字不加甄別,這種壞習慣也會帶到生活中來,面對錯用可能還渾然不覺。世界總是不完美的,大學也不是神話的化身,也會犯錯,對他們的低級錯誤,還真別當笑話看,不妨反省于己,試問我們還能寫多少字,又還能認出多少字。
清華迎新標語出錯,當哀矜勿喜,這或與網絡時代的書寫能力普遍退化有關,當漢字已成了“熟悉的陌生人”,無論是誰,一不小心就可能會鬧笑話。近年來,從《漢字英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到《中國詩詞大會》這類節(jié)目的屢屢走紅受熱捧,社會關注度高,說明我們內心對漢字魅力的熱望并未離去,只是需要外部力量來喚醒與激發(fā)熱情。也不妨在內心多一份篤定,給識字寫字留一個位置,以避免他人的錯別字笑話成為自己的不堪。
錦鯉的故事不需要一個悲慘結局

一夜暴富的錦鯉女孩,如今刷爆信用卡陷入焦慮??吹竭@樣一個文章標題,不知道有多少人的內心已經跳出了一句話:看看,突然降臨的財富果然不會給人帶來真正的幸福。很多人還可能順手到網絡搜索一下,瀏覽幾個買彩票中了巨獎然后揮霍一空人生陷入絕境的案例。
去年下半年,正是“錦鯉”一詞風光流行的時候,有商家舉辦了一次轉發(fā)微博贏取幸運錦鯉的活動。這位微博名為“信小呆”的女孩意外收獲三百萬分之一的幸運,成為該次活動錦鯉大獎的獲得者。大獎獎品的清單需要好幾分鐘才能讀完,信小呆不禁感嘆“下半輩子是不是不用工作了”,無數人更是羨慕到把信小呆直接喊作“媽媽”。一時之間,信小呆仿佛成了真正運氣的化身。
然而,一年不到,那個有關錦鯉的故事突然轉變了畫風。有說故事主角信小呆信用卡刷爆的,甚至還有說她“怪病纏身”的。這果然又是一個“一夜暴富,結局悲慘”的老套故事嗎?不是的。首先,信小呆根本就不存在什么一夜暴富的事實。有人說商家給幸運錦鯉提供的商品價值一個億,也有網友一筆筆計算,得出的實際價值僅為50萬。而且,這些所謂的財富并不是現金,而是商家提供的商品或服務。
更重要的是,這些商品或服務并不會送上門來,而是需要上門去消費,然后才能獲得免單。舉個例子說吧,澳大利亞的一家龍蝦餐廳送了一張龍蝦大餐的優(yōu)惠券,你總得去到澳洲的這家餐廳去吃吧?可是,獎品當中并不一定有去澳大利亞的機票或船票。那些幾天幾夜的豪華游輪看上去也很美,可是人家并不一定承包你的餐飲和其他消費。也就是說,為了兌獎而自掏腰包,這是很現實的問題。刷爆信用卡的遭遇,也就因此而產生。
那些看上去屬于財富的東西,其實都是需要支付成本的。信小呆至少支付了兩個方面的成本:一是機會成本,她用放棄工作交換到了滿世界去領獎的機會;二是附加成本,比如上面所說的免費吃龍蝦要付出交通費用。如此算下來,僅從經濟利益來判斷,信小呆到底是獲得了一筆巨額財富,還是倒貼了許多無用成本,這真的很難說。好在,信小呆還可以通過接一些代言的形式彌補出行成本,否則刷爆信用卡的經歷不會是一次兩次。
勞累奔波,上醫(yī)院也是難免之事,完全不用去刻意夸大這個錦鯉故事的悲慘性??傮w而言,錦鯉信小呆的經歷仍是一碗足夠勵志的雞湯,盡管沒有讓人眼花的財富,但她的收獲很多。畢竟,對于一個普通白領來說,誰有膽量有機會花費一年時間去看阿拉斯加的雪山呢?至于她沒有在這場“生意”中變身一位網紅或營銷達人,那應該說是她的幸運。成為所謂的錦鯉,也僅僅是整個人生中的一次經歷。過后,自己還是自己,不好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