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這世間會有很多東西都是不可辜負的,美食也一樣。下面是編為大家?guī)淼挠嘘P(guān)美食的話題作文,一起看看吧。
美食之旅

俗話說:“到廣不到潮,白白走一遭?!奔热坏搅藦V東,為何不去潮州走一遭呢?
初來乍到,潮州給我的感覺便是兩個字:“熱鬧”。可一走進老城區(qū),立馬靜了下來,看到的都是人力三輪車,幾乎聽不到發(fā)動機的聲音。一幢幢不高的小洋樓整齊地排列在街道兩旁。上面住人,下面開店,這就是的“騎樓”了。那精致的石雕,鏤花的窗戶,班駁的色彩,不禁讓人浮想聯(lián)翩。
這兒的小洋樓很漂亮,美食更勝一籌。走出賓館,可謂是三步一攤,五步一檔??此坪喡臄偽?,卻有一位位深藏不露的“武林高手”。美味的沙茶果,《食神》里可當乒乓球用的牛肉丸及香嫩的蠔烙。潮州的春卷與別的地方更是不同,個頭大大的,咬一口下去,香香脆脆,里頭還包著又軟又糯的東西。是啥呀?土豆!還有鴨母捻、咸水果、糯米泡豬腸、鼠殼果等等等等,多得數(shù)也數(shù)不過來!
吃飽了,我請你去喝杯茶吧!不不不,不是龍井也不是鐵觀音,是廣東有名的涼茶。
廣東人愛喝涼茶,不僅僅是因為涼茶好喝,更重要的是涼茶具有去火、助消化、美容養(yǎng)顏的功效。涼茶品種繁多,有杏仁茶、消化茶、馬蹄爽、綠豆爽等。還有些涼茶店的知名度很高,有“褲頭方”涼茶店,有我們眾所周知的“王老吉”涼茶店。在涼茶之中,我最喜歡喝杏仁茶了,很好喝哦!
你吃過用甘草汁腌制的水果嗎?你吃過用芝麻、香菜、鹽、水果拌在一起的美味嗎?沒有?跟我一起去嘗嘗吧!賣這些水果的多是一些小攤,他們用作料把洗凈切片的水果腌制后,用竹簽穿成一串串的,晶瑩的汁液閃閃發(fā)亮,令人垂涎欲滴。咬上一口,香脆無比,生津止渴。
聽說這種水果只有潮州有賣,抽空去潮州玩一玩,嘗一嘗啦。
美食文化

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中國的飲食文化是極為豐富的,各地都有獨特的美食。而在西安,羊肉泡饃就成了你必須品嘗的佳肴之一。
羊肉泡饃無論做法還是吃法都是很講究的。制作時先將優(yōu)質(zhì)羊肉洗好切成片,再加以各種佐料大火煮爛。這時,店家會給你一個大碗和兩個饃。
吃羊肉泡饃最主要的就是掰饃,越細越好,泡起來才更入味,通常黃豆打小就可以了。接著將滾燙的羊肉湯倒入碗中,同時配以蔥末、香菜、粉絲、鹽、味精和地道的陜西油潑辣子,一碗羊肉泡饃就完成了。
看著這碗羊肉泡饃,就像一件完美而又杰出的藝術(shù)品。紅紅的辣子油漂浮在湯上、灰蒙蒙的羊肉、翠綠的香菜和蔥末、晶瑩剔透的粉絲、雪白的饃,真令人賞心悅目??粗粗曳路鹂吹窖蛉鉁兂闪舜蠛?,粉條就像層層波浪,饃塊的肉片就像星羅棋布的小島,而翠綠的蔥末就像點綴在小島上郁郁蔥蔥的樹木。
羊肉泡饃的香味也十分誘人,那濃郁的香味早就已經(jīng)隨著熱氣四處彌漫,它就像一只無形的手勾住了我的鼻子,令人垂涎三尺。
這時我也顧不上什么紳士風度,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真是鮮、香、辣。羊肉的醇香,香菜和蔥末的清香,泡饃的柔軟筋道,油潑辣子的香辣,這就是羊肉泡饃的特色。再喝上一口羊肉湯,真是鮮美至極!如果再配以幾顆糖蒜,就更是享受了。湯鮮而不膻,羊肉肥而不膩,泡饃細膩柔軟充滿湯的鮮美和饃原有的香味,粉條爽滑可口,這就是我對羊肉泡饃的評價。一股腦吃完這些,全身發(fā)熱,頭上也冒汗了,總之就一個字:“爽!”
羊肉泡饃不僅色香味形俱全,歷史也很悠久,也許是因為它是古城西安的名吃吧。羊肉泡饃早在周朝就有了,那時叫做羊羹。關(guān)于它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相傳,宋太祖趙匡胤未得志時生活貧困,流落長安街頭。一天,他身上只剩下兩塊干饃,十分干硬無法下咽。一位好心的羊肉鋪店主看他可憐就給了他一碗滾燙的羊肉湯。趙匡胤將干饃掰碎吃了起來,吃得渾身發(fā)熱,饑寒全消,后來他當上了皇帝,這一美食就出了名。
羊肉泡饃如今已享有盛名,它深受北方各族人民喜愛,許多國際友人也爭先品嘗,一飽口福。羊肉泡饃已經(jīng)成為陜西小吃的“代表”。
美食文化的起源

石磨的普及
從新石器時代直到殷商時期,對谷物的加工一直比較原始簡單。先民們通過碾盤、碾棒、杵臼等對谷物進行粗加工,難以提供大量去殼凈米。到了周代,石豈的出現(xiàn),是谷物初加工方法的一次飛躍。石豈,即石磨。谷物的初加工,由以碾舂為主變?yōu)橐阅橹?。隨著石磨的普及,周人的飲食狀況有了很大的改善。
肉類開始加工
與谷物加工相比,周代的肉類加工更為考究。而且,作為對肉類初加工的選割,與后期烹制具有同樣的重要性。尤其是周王室貴族在祭祀、宴會時所享用的各種肉類,其選割及烹制,由專設的官署“內(nèi)饔”與“外饔”執(zhí)掌。周人已完全懂得選擇無病、無特殊腥臊異味而又健壯的畜禽,并辨別畜禽各部位,然后施行宰割。在進食時,各式各樣的菜肴都有固定的位置,取食也按一定程序進行,這些都是由肉類所切割成不同形狀所決定的。
八珍的出現(xiàn)
周代“八珍”的出現(xiàn),標志著烹飪形成為一門重要的藝術(shù),顯示了周人的精湛技藝和食飲的科學性。以炮豚為例,首先將小豬洗剝干凈,腹中實棗,包以濕泥,烤干,剝泥取出小豬,再以米粉糊遍涂豬身,用油炸透,切成片狀,配好作料,然后再置于小鼎內(nèi),把小鼎又放在大鑊鼎中,用文火連續(xù)燉三天三夜,起鍋后用醬醋調(diào)味食用。這一道菜先后采用了烤、炸、燉等三種烹飪方法,而工序竟多達十余道?!鞍苏洹遍_創(chuàng)了用多種烹飪方法制作菜肴的先例,后世令人眼花撩亂的各種菜肴,均是在此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甚至在菜名上也襲用“八珍”,至今還有“八珍糕”、“八珍面”、“八寶粥”之類。
四大菜系誕生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個民族的互相融合,在飲食文化上逐漸形成了南北兩大風味。在北方,古齊魯飲食文化歷史悠久,烹飪技術(shù)比較發(fā)達,形成了中國最早的地方風味菜——魯菜的雛形。
在南方,楚人統(tǒng)一了東南半壁江山,占有今天的“魚米之鄉(xiāng)”?!按河械恩q,夏有鰣,秋有肥鴨,冬有蔬”。一年四季,水產(chǎn)畜禽菜蔬聯(lián)蹁上市,為烹飪技術(shù)發(fā)展提供了優(yōu)越的物質(zhì)條件。由于又融匯了南方很多民族的民風、民俗和飲食習慣,逐漸形成了今天蘇菜的雛形。
在西邊,秦國占領(lǐng)了古代的巴國、蜀國,接著派李冰將水患之鄉(xiāng)改造成“天府之國”,加之有大批漢中移民的到來,結(jié)合當?shù)氐臍夂?、風俗以及古代巴國、蜀國的傳統(tǒng)飲食,產(chǎn)生了至今影響巨大的川菜的前身。
秦國的統(tǒng)一大業(yè)進行到后期,秦末發(fā)兵兼并桂林、南海和象三郡,建立南越國。漢高祖十一年受封為南越王。利用廣州地處東南沿海,珠江三角洲氣候溫和,物產(chǎn)豐富,可供食用的動植物品種繁多,水陸交通四通八達的優(yōu)勢,建立了嶺南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這里飲食比較發(fā)達,目前廣東的飲食文化,其實就是由趙佗將中原地區(qū)先進的烹飪藝術(shù)和器具引入嶺,結(jié)合當?shù)氐娘嬍迟Y源,使“飛、潛、動、植”皆為佳肴,并流傳至今,形兼收并蓄的飲食風尚,產(chǎn)生了粵菜。
至此,后稱“四大菜系”的魯菜(包括京津等北方地區(qū)的風味菜)、蘇菜(包括江、浙、皖地區(qū)的風味菜)、粵菜(包括閩、臺、潮、瓊地區(qū)的風味菜)、川菜(包括湘、鄂、黔、滇地區(qū)的風味菜)雛形已經(jīng)初成。
吃在漢唐
隨著中國統(tǒng)一局面的完全誕生,漢朝皇帝擁有當時全國最為完備的食物管理系統(tǒng)。負責皇帝日常事物的少府所屬職官中,與飲食活動有關(guān)的有太官,湯官和導官,它們分別“主膳食”、“主餅餌”和“主擇米”。這是一個人員龐大的官吏系統(tǒng)。為皇帝和后宮膳食開支相等于漢代中等水平百姓二萬戶的家產(chǎn)。
在此時期中國飲食文化的對外傳播加劇了。張騫等人除了從西域引進了胡瓜、胡桃、胡荽、胡麻、胡蘿卜、石榴等物產(chǎn)外,也把中原的桃、李、杏、梨、姜、茶葉等物產(chǎn)以及飲食文化傳到了西域。今天在原西域地區(qū)的漢墓出土文物中,就有來自中原的木制筷子。我國傳統(tǒng)燒烤技術(shù)中有一種啖炙法,也很早通過絲綢之路傳到了中亞和西亞,最終在當?shù)匦纬闪巳藗兿矚g吃的烤羊肉串。
唐代的長安是當時世界文化的中心,為各民族飲食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提供了便利。胡族和漢族傳統(tǒng)的飲食結(jié)構(gòu)發(fā)生了重大變化,“食肉飲酪”開始成為漢唐時期整個北方和西北地區(qū)胡漢各族的共同飲食特色。
今天日常吃的蔬菜,大約有160多種。但在比較常見的百余種蔬菜中,漢地原產(chǎn)和從域外引入的大約各占一半。在漢唐時期,中原內(nèi)地通過與西北少數(shù)民族交流,引入了許多蔬菜和水果品種,如蔬菜有苜蓿、菠菜、蕓苔、胡瓜、胡豆、胡蒜、胡荽等,水果有葡萄、扁桃、西瓜、安石榴等,調(diào)味品有胡椒、沙糖等。與此同時,西域的烹飪方法也傳入中原。
在漢代傳入的諸種胡族食品到魏晉南北朝時,已逐漸在黃河流域普及開來,受到廣大漢族人民的青睞,其中尤以煮或涮羊、烤全羊最為典型。
漢唐時期也是中國傳統(tǒng)飲食方式逐漸發(fā)生變化的時期。東漢以后,胡床作為一種坐具從西域傳入中原地區(qū),漸被普遍使用。由于坐胡床必須兩腳垂地,這就改變了漢族傳統(tǒng)跪坐的姿式。從魏晉南北朝開始的家具新變化,到隋唐時期也走向高潮。這一方面表現(xiàn)為傳統(tǒng)的床榻幾案的高度繼續(xù)增高;另一方面是新式的高足家具品種增多,椅子、桌子等都已開始使用。桌椅出現(xiàn)以后,人們圍坐一桌進餐也就是自然之事了。
唐朝與域外飲食文化的交流非常多,人們的物質(zhì)生活都有一種崇尚西域的風氣,飲食風味、服飾裝束都以西域各國為美,崇外成為一股不小的潮流。當時的長安,胡人開的酒店也較多,并伴有花枝招展的胡姬相陪,李白等文人學士常入這些酒店,唐詩中有不少詩篇提到這些酒店和胡姬。酒家胡與胡姬已成為唐代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特征。
茶食在遼金
隨著茶葉的交易,茶食也深入到遼金民族的日常生活中。金人在人生重大的婚姻典禮中,都以擺上茶食為正規(guī)。而所謂茶食,只不過是先進一種像漢民族常食用的“寒具”,即炸麻花之類的大軟脂、小軟脂的食物,次進一盤蜜糕。只有待整個宴會結(jié)束,對待來參加婚禮的上客,才端上“建茗”。茶葉成了只有富者才能啜之的飲料,而粗者只能喝乳酪。
忽必烈的涮羊肉
到了元朝,帝國的疆域發(fā)展到前所未有的廣大,也帶來了飲食文化的廣闊發(fā)展。這一時期,涮羊肉在忽必烈的推捧下誕生;月餅,已經(jīng)成為中秋不可少的一道點心;元大都成為有史可考的第一家烤鴨店的發(fā)源地;產(chǎn)生了至今眾人都愿意品嘗的名菜——烤全羊。
而蒙古人西征以及元朝時期以各種身份從波斯、中亞細亞和阿拉伯等地大批簽發(fā)或自愿東來的各族穆斯林,與當?shù)孛褡迦诤铣蔀榱嗽囊粋€新的民族——回族,并與其他穆斯林民族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了中國的清真飲食文化。
宮廷的奢靡
明代的宮廷飲食奢靡無度。宮中的菜蔬有滇南的雞樅,五臺山的天花羊肚菜,東海的石花海白菜、龍須、海帶、鹿角、紫菜等海中植物;江南的蒿筍、糟筍等,遼東的松子,薊北的黃花、金針,中都的山藥、土豆,南都的苔菜,武當?shù)您L嘴筍、黃精、黑精。北山的核桃、棗、木蘭菜、蔓青、蕨菜等,其他各種菜蔬和干鮮果品,土特產(chǎn)等,應有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