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經》第十七章:原文、譯文及故事

字號:

這一章是說明首章“中于事君”的道理。賢人君子在朝為官,應當忠心事上,圖謀國事,然后君臣上下才能夠相親相愛。下面是分享的《孝經》第十七章:原文、譯文及故事。歡迎閱讀參考!
    事君章第十七
    【原文】
    子曰:“君子之事上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对姟吩疲骸暮鯋垡?,遐不謂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BR>    【譯文】
    孔子說∶“君子奉事君王,在朝廷為官的時候,要想看如何竭盡其忠心;退官居家的時候,要想看如何補救君王的過失。對於君王的優(yōu)點,要順應發(fā)揚;對於君王的過失缺點,要匡正補救,所以君臣關系才能夠相互親敬?!对娊洝ば⊙拧ぺ羯!菲姓f∶‘心中充溢著愛敬的情懷,無論多麼遙遠,這片真誠的愛心永久藏在心中,從不會有忘記的那一天。
    【品讀】
    孔子說:‘凡是有德有位的君子,他的事奉長官,有特別的優(yōu)點。進前見君,他就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計劃方略,全盤貢獻。必思慮以盡其忠誠之心。既見而退了下來,他就檢討他的工作,是否有未盡到責任?他的言行,是否有了過失?必殫思竭慮來彌補他的過錯。至于長官,有了美好的德行和善事,在事前就鼓勵獎助,進行時,就悅意服從。如果長官有了未善之處,在事前預為匡正。既成事實,就設法補救??傊疄椴繉俚氖路铋L官,以能陳善閉邪,防患未然,乃為上策。若用犯顏諫諍,盡命守死為忠,不若防微杜漸于未然之為有益。為人部屬的,如能照這樣的事上,長官自然洞察忠誠,以義待下,所謂君臣同德,上下一氣,猶如元首和四肢百骸一體,君享其安樂,臣獲得尊榮,上下自能相親相愛了??鬃右娊浶⊙牌羯U碌倪@一段話說:‘只要為臣的一心愛君,雖地處邊陲,還能說不遠。這就由于他的愛出自心中,愛藏于中。故無日遺忘,雖遠亦常在念。這就證明君與臣是一心之意?!?BR>    【故事】孝感繼母
    清朝人李應麟,居云南昆明,從小溫順善良。他的母親不幸去世后,便勸父親再娶。他用賣卜的收入來供養(yǎng)父母。應麟對待繼母雖然十分孝順,但是繼母卻將他視為眼中釘,百般刁難,常常對他施以棍棒。每當這時應麟總是跪著,恭敬如初,絲毫沒有抗拒之意。他的父親卻輕信繼母讒言,將他逐出了家門。應麟仍無怨言,每年父母生日,都準備好禮品回家祝賀。不久應麟聽說繼母病了,急忙回家進行護理,并跑到三十里外的地方求醫(yī)抓藥,不管雨天晴天天天如此,直到繼母病愈。同時應麟對待繼母所生孩子格外親和,終使繼母悔恨不已,是此母子關系改善,勝過親生。
    后人贊曰;不憂繼母逐離鄉(xiāng),母病回家侍藥湯;將弟視同親手足,母終悔恨變慈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