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xué)上,“道”是天地萬物之始之母,陰陽對立與統(tǒng)一是萬物的本質(zhì)體現(xiàn),物極必反是萬物演化的規(guī)律。下面是分享的道德經(jīng)中哲理句子及翻譯。歡迎閱讀參考!
篇一
1.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譯文】不恃己能、不居功。由于不居功,所以其功勞不會失去。
2.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譯文】把自己的性命置之度外,反而更好地保護(hù)了自己的性命。不正是因?yàn)樗麑ψ约旱臒o私?反而可以更好地成就他自己。
3.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譯文】上好的行為典范就像水一樣,水善于滋潤萬物而不與之爭,
4.夫唯不爭,故無尤。
【譯文】最善的人的所作所為正因?yàn)椴粻?,所以沒有過時。
5.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譯文】金玉滿堂,誰能守藏?富貴而驕橫,自埋禍殃。功成身退,是最應(yīng)該奉行的行為準(zhǔn)則。
6.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
【譯文】因此,圣人致力于基本的維生事務(wù),不耽樂于感官的享樂。
7.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譯文】得寵和受辱都感到驚恐,把寵辱這樣的大患看得和自身生命一樣重要。
8.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
【譯文】正因?yàn)樗蛔詽M,所以能去故更新。
9.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譯文】保持純樸的本性,減少私心雜欲。
10.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譯文】因?yàn)樗粓?zhí)著于爭,所以天下沒有人能把他作為對立面而與他爭。
篇二
1.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
【譯文】所以,善人,可以作為不善人的師范;不善人,又可以作為善人的借鑒。
2.知其雄,守其雌。
【譯文】雖深知什么是雄強(qiáng),卻安守于雌柔取態(tài)而處事。
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qiáng)。知足者富。強(qiáng)行者有志。
【譯文】了解別人叫做明智,能認(rèn)識自己才是聰明。戰(zhàn)勝別人的叫做有力量,戰(zhàn)勝自己才是強(qiáng)者。知道滿足就是富有,堅持力行就是有志。
4.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而之。
【譯文】上士聽了傳道言談,勤勉行證;中士聽了傳道言談,似有所動,但終無所得;下士聽了傳道言談,大加嘲笑。
5.甚愛必大費(fèi),多藏必厚亡。
【譯文】過分的愛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價;過于積斂財富,必定會遭致更為慘重的損失。
6.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譯文】的禍害是不知足,的過失是貪得的欲望。知道到滿足的人,永遠(yuǎn)是滿足的。
7.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jì)其事,終身不救。
【譯文】塞住欲念的孔穴,閉起欲念的門徑,終身都不會有煩擾之事。如果打開欲念的孔穴,就會增添紛雜的事,終身都不可救治。
8.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
【譯文】善于建立自身道德的人不會動搖,善于秉持自身道德的人不會喪失信心。
9.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譯文】道德涵養(yǎng)渾厚的人,就好比初生的嬰孩。
10.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譯文】聰明的智者不多說話,只有總想表現(xiàn)自己、欲示己能的人,才夸夸其談,而這種人才是“不知”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