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詩詞《與夏十二登岳陽樓》原文譯文賞析

字號:

整首詩運(yùn)用陪襯、烘托和夸張的手法,沒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寫樓高,句句從俯視縱觀岳陽樓周圍景物的渺遠(yuǎn)、開闊、高聳等情狀落筆,卻無處不顯出樓高,不露斧鑿痕跡,自然渾成,巧奪天工。下面是分享的李白詩詞《與夏十二登岳陽樓》原文譯文賞析。歡迎閱讀參考!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唐代: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涼風(fēng)起,吹人舞袖回。
    【譯文】
    登上岳陽樓覽盡四周風(fēng)光,洞庭湖水,廣闊無垠,依稀看見與長江相接。
    南飛的大雁帶走我憂戚煩悶的心情,遠(yuǎn)處的山峰銜來一輪美好的明月。
    在高入云間的樓上下榻設(shè)席,在天上推杯換盞,暢飲美酒。
    醉后朦朧里一陣陣涼風(fēng)起,吹得我翩翩起舞袖帶旋回。
    【注釋】
    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
    岳陽樓:坐落在今湖南岳陽市西北高丘上,“西面洞庭,左顧君山”,與黃鶴樓、滕王閣同為南方三大名樓,于716年(開元四年)擴(kuò)建,樓高三層,建筑精美。
    岳陽:即岳州,以在天岳山之南,故名。治所在巴陵,即今湖南岳陽市。
    下榻:用漢代陳蕃禮徐穉、周璆事,見《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詩注。
    行杯:謂傳杯飲酒。
    回:回蕩,擺動。
    【賞析】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流放夜郎,第二年春天至巫山時遇赦,回到江陵。在南游岳陽時,寫下這首詩。
    詩人首先描寫岳陽樓四周的宏麗景色:“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岳陽,這里是指天岳山之南一帶。天岳山又名巴陵山,在岳陽縣西南。登上岳陽樓,遠(yuǎn)望天岳山南面一帶,無邊景色盡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遠(yuǎn)方,洞庭湖面浩蕩開闊,汪洋無際。這是從樓的高處俯瞰周圍的遠(yuǎn)景。站得高,望得遠(yuǎn),“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這一“盡”、一“迥”、一“開”的渺遠(yuǎn)遼闊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詩人立足點(diǎn)之高。這是一種旁敲側(cè)擊的襯托手法,不正面寫樓高而樓高已自見。
    李白這時候正遇赦,心情輕快,眼前景物也顯得有情有意,和詩人分享著歡樂和喜悅:“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痹娙斯P下的自然萬物好像被賦予生命,雁兒高飛,帶走了詩人憂愁苦悶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銜來了團(tuán)圓美好之月?!把阋钚娜ァ保段脑酚⑷A》作“雁別秋江去”。后者只是寫雁兒冷漠地離別秋江飛去,缺乏感情色彩,遠(yuǎn)不如前者用擬人化手法寫雁兒懂得人情,帶走愁心,并與下句君山有意“銜好月來”互相對仗、映襯,從而使形象顯得生動活潑,情趣盎然?!吧姐暫迷聛怼币痪洌胂笮路f,有獨(dú)創(chuàng)性,著一“銜”字而境界全出,寫得詭譎縱逸,詼諧風(fēng)趣。
    詩人興致勃勃,幻想聯(lián)翩,恍如置身仙境:“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痹谠狸枠巧献∷蕖嬀?,仿佛在天上云間一般。這里又用襯托手法寫樓高,夸張地形容其高聳入云的狀態(tài)。這似乎是醉眼蒙眬中的幻景。詩人是有些醉意了:“醉后涼風(fēng)起,吹人舞袖回?!睒歉唢L(fēng)急,高處不勝寒。醉后涼風(fēng)四起,著筆仍在寫樓高。涼風(fēng)習(xí)習(xí)吹人,衣袖翩翩飄舞,儀表瀟灑自如,情調(diào)舒展流暢,態(tài)度超脫豁達(dá),豪情逸志,溢于言表。收筆寫得氣韻生動,蘊(yùn)藏著濃厚的生活情趣。
    整首詩運(yùn)用陪襯、烘托和夸張的手法,沒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寫樓高,句句從俯視縱觀岳陽樓周圍景物的渺遠(yuǎn)、開闊、高聳等情狀落筆,卻無處不顯出樓高,不露斧鑿痕跡,自然渾成,巧奪天工。
    擴(kuò)展閱讀:李白與杜甫
    詩仙李白與詩圣杜甫二人同處同一時代,李杜二人相遇后惺惺相惜,遂結(jié)為知心好友,互贈詩作。但兩人生平經(jīng)歷不同也導(dǎo)致了性情差異,各自詩風(fēng)也大為不同,李白才高氣傲,常常借酒意正濃時作詩,其詩猶如一瀉千里的長江大河;而杜甫卻屬于苦吟慎重一派,每次作詩總要再三思慮,修改增刪之后方能定稿。更有傳說李白曾為了嘲笑調(diào)侃杜甫的作詩辛苦特意寫了一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