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古詩《贈孟浩然》原文譯文賞析

字號:


    李白的律詩,不屑為格律所拘束,而是追求古體的自然流走之勢,直抒胸臆,透出一股飄逸之氣。下面是分享的李白古詩《贈孟浩然》原文譯文賞析。歡迎閱讀參考!
    《贈孟浩然》
    唐代:李白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
    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譯文】
    我敬重孟先生的莊重瀟灑,他為人高尚風流倜儻聞名天下。
    少年時屏棄當官不走仕途,一生閑云野鶴年老時仍在山間云中逍遙自在。
    皓月當空,他把酒臨風,飲清酒而醉,他不事君王沉醉于自然美景。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著他?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
    【賞析】
    本詩大致寫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陸時期(727-736),此時他常往來于襄漢一帶,與比他長十二歲的孟浩然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詩的風格自然飄逸,描繪了孟浩然風流儒雅的形象,同時也抒發(fā)了李白與他思想感情上的共鳴。
    李白的律詩,不屑為格律所拘束,而是追求古體的自然流走之勢,直抒胸臆,透出一股飄逸之氣。前人稱“太白于律,猶為古詩之遺,情深而詞顯,又出乎自然,要其旨趣所歸,開郁宣滯,特于風騷為近焉?!保ā独钤娋暋罚顿浢虾迫弧愤@首詩就有這樣的特色。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笔茁?lián)是說,我敬重孟先生,他為人高尚風流倜儻聞名天下。首聯(lián)即點題,開門見山,抒發(fā)了對孟浩然的欽敬愛慕之情。一個“愛”字是貫穿全詩的抒情主線。“風流”指浩然瀟灑情愿的風度人品和超然不凡的文學才華。這一聯(lián)提綱挈領,總攝全詩。到底如何風流,就要看中間兩聯(lián)的筆墨了。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鳖h聯(lián)是說,少年時鄙視功名不愛官冕車馬,高齡白首又歸隱山林摒棄塵雜。
    “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鳖i聯(lián)是說,明月夜常常因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戀花草胸懷豁達。詩中用典,融化自然?!爸惺ァ庇貌芪簳r徐邈的故事,他喜歡喝酒,將清酒叫作圣人,濁酒叫作賢人,“中圣”就是喝醉酒的意思,與“事君”構(gòu)成巧妙的對偶。
    中二聯(lián)好似一幅高人隱逸圖,勾勒出一個高臥林泉、風流自賞的詩人形象。“紅顏”對“白首”,概括了從少壯到晚歲的生涯。一邊是達官貴人的車馬冠服,一邊是高人隱士的松風白云,浩然寧棄仕途而去隱遁。通過這一棄一取的對比,突出了他的高風亮節(jié)。如果說頷聯(lián)是從總的方面寫他的生平,那么頸聯(lián)則只是從橫的方面寫他的隱居生活。在皓月當空的清宵,他把酒臨風,往往至于沉醉。有時則于繁花叢中,流連忘返。頷聯(lián)采取由反而正的寫法,即由棄而??;頸聯(lián)則自正及反,由隱居寫到不事君:縱橫正反,筆姿靈活。這二聯(lián)是在形象描寫中蘊含敬愛之情。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尾聯(lián)是說,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夠仰望著他?只在此拜揖他芬芳的道德光華!尾聯(lián)又回到直接抒情,感情進一步升華。孟浩然不慕榮利,自甘淡泊的品格已經(jīng)寫得如此充分,在此基礎上將抒情加深加濃,推向高潮,就十分自然,如水到渠成。仰望高山的形象使敬慕之情具體化了,但這座山太巍峨了,因而有“安可仰”之嘆,只能在此向他純潔芳馨的品格拜揖。這樣寫比一般的寫仰望又翻進一層,是更高意義上的崇拜,詩就在這樣的贊語中結(jié)束。
    這首詩在語言上有自然古樸的特色。首聯(lián)看似平常,它以一種舒展的唱嘆語來表達詩人的敬慕之情,自有一種格調(diào)高古,飄逸之致的風神,尾聯(lián)也具有同樣的風調(diào)。頷聯(lián)由“紅顏”寫到“白首,像流水淌瀉,”其中運用“互體”,耐人尋味:“棄軒冕”、“臥松云”是一個事情的兩個方面。這樣寫,在自然流走之中又增加了搖曳錯落之美。
    整個詩的結(jié)構(gòu)采用抒情——描寫——抒情的方式。開頭提出“吾愛”之意,自然過渡到描寫,揭示出“可愛”之處,最后歸結(jié)到“敬愛”。以感情的自然流淌結(jié)撰成篇,所以像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表現(xiàn)出詩人率真自然的感情。
    擴展閱讀:李白的故事
    唐玄宗開元年間,在歷被稱為盛唐時期。這時期也是詩歌創(chuàng)作的鼎盛之期。在這時期,出現(xiàn)了一位浪漫主義的大詩人李白,一位現(xiàn)實主義的大詩人杜甫,他們是輝映詩壇的兩顆巨星。
    李白,字太白,原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隋朝末年,全家遷到西域的碎葉(在今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北部),李白就出生在那里。五歲那年,他又隨父親遷居綿州昌?。ń袼拇ń停┣嗌忇l(xiāng),所以他又號青蓮居士。
    李白少年時便顯露才華,“十歲通詩書”,“十五好劍術”,“三十成文章(三十歲時以詩文知名天下)”。二十五歲那年,李白離開四川,順長江東下,先到達江陵,拜訪了一位八十高齡的道士司馬承禎。司馬承禎曾受到武則天和睿宗、玄宗三朝皇帝的接見,在當時名氣很大。司馬承禎見了李白,對他大為贊賞。李白很高興,回去后就寫了篇《大鵬賦》,把自己比作氣概抱負不凡的大鵬。《大鵬賦》很快傳開,李白的名氣也更大了。公元734年,李白到了襄陽,拜見了荊州刺史韓朝宗。韓朝宗因喜歡獎掖提拔人才而聞名,所以當時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生不愿封萬戶侯,但愿一識韓荊州。”韓朝宗對李白自然是稱賞備至,而李白寫的自我推薦信《與韓荊州書》也成了一篇著名的散文佳作。
    名滿四海的李白,在公元742年(天寶元年)終于奉詔來到京都長安。當時任秘書少監(jiān)的老詩人賀知章得知李白到了長安,親自到旅舍去看望李白。他讀了李白大約在十年前寫的《蜀道難》后,贊嘆道:“這是一個從天上貶謫下來的仙人??!”從此“謫仙”這個稱號不脛而走,李白也被人們稱作“謫仙”、“詩仙”。
    李白進宮后,唐玄宗很高興,封他為翰林供奉。據(jù)說,唐玄宗當時曾親自走下臺階迎接李白,還親手為李白調(diào)制羹湯。出于信任,他還讓李白參加了起草詔書的工作。
    唐玄宗對李白,只是希望他成為一個宮廷詩人,為太平盛世作些詩文點綴。但李白是一個有遠大抱負的人,初進宮廷時,他對政治了解不多,因此奉命寫了不少歌頌升平的詩,不久他的思想就起了變化。天寶年間,朝廷政治已由盛轉(zhuǎn)衰,唐玄宗也由一代明君漸漸蛻變?yōu)橛怪?。朝廷中的有識之士都在擔憂時政,擔心發(fā)生變亂。李白對此是有認識的。
    作為一個名滿天下的大詩人,李白的個性也是十分狂放的。他又特別喜好飲酒,常喝得酩酊大醉。杜甫曾在一首詩中這樣描述他:“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边@樣的個性使他很難被朝中的權(quán)貴們所容忍。據(jù)說,他先得罪了唐玄宗最信任的太監(jiān)高力士。高力士又故意歪曲他寫的詩《清平調(diào)》,使楊貴妃對他也心生忌恨。最后連唐玄宗也疏遠他了。
    可是李白的個性使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時他最向往的,還是他以前云游天下的自由生活。于是李白向唐玄宗上書請求離京。公元745年,他的請求被批準,他離開長安,又開始了漫游山水間的生活。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fā)。洛陽、長安先后淪入亂軍之手,唐玄宗倉皇逃向四川,唐肅宗在靈武即位。逃難途中,唐玄宗又任命他的第十六子永王李為江陵大都督,要永王招兵馬抵抗叛軍南下。
    那時李白正避亂隱居在廬山。永王東下經(jīng)過潯陽(今江西九江),得知李白在此便派人請他參加自己的幕府。出于一片愛國心,李白立刻答應了,并一連寫了十一首《永王東巡歌》贊揚永王。
    可是唐肅宗并不信任永王,認為他出師東巡是割據(jù)江南,便調(diào)動兵力準備消滅永王。永王大怒,也發(fā)兵進攻。這樣他便成了叛逆,將士們紛紛脫離,永王最終兵敗自殺。李白也因“附逆”(附靠叛逆之臣)被判死刑。多虧郭子儀等人相救,李白被改判流放夜郎(治所在今貴州正安西北)。還沒到夜郎,朝廷宣布大赦,李白得以返回四川。
    李白的晚年是在安徽當涂度過的,他的族叔李陽冰在那兒做縣令。唐代宗即位后,下詔拜李白為左拾遺。但詔書還沒到,李白已離開了人世,那一年他六十二歲。至今當?shù)剡€留有李白的衣冠冢和紀念堂。李白現(xiàn)存的詩有一千多首,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他對祖國大好河山的歌頌。這些詩經(jīng)過他的夸張的描繪,想象奇特的渲染,顯得大氣磅礴,出神入化。他還寫了不少反映人民生活、抨擊黑暗政治的詩。他善于從民歌、神話中吸取營養(yǎng)和素材,經(jīng)過他的豐富而奇特的想象,使他的作品具有雄奇豪放的風格、瑰麗絢爛的色彩。他被認為是自屈原以后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創(chuàng)作是中國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不少作品,如《蜀道難》《靜夜思》《早發(fā)白帝城》等,已成為千古傳誦的佳作。
    李白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的偉大成就,是很難用幾句話來描述的,也許只有杜甫的兩句詩最有概括力:“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