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注音版第九章原文及譯文

字號:


    《道德經(jīng)》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yǎng)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nèi)圣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jīng)。下面是分享的《道德經(jīng)》注音版第九章原文及譯文。歡迎閱讀參考!
    【原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注音版】
    持(chí)而(ér)盈(yíng)之(zhī),不(bù)如(rú)其(qí)已(yǐ).
    揣(chuāi)而(ér)銳(ruì)之(zhī),不(bù)可(kě)長(zhǎng)保(bǎo).
    金(jīn)玉(yù)滿(mǎn)堂(táng),莫(mò)之(zhī)能(néng)守(shǒu).
    富(fù)貴(guì)而(ér)驕(jiāo),自(zì)遺(wèi)其(qí)咎(jiù).
    功(gōng)成(chéng)名(míng)遂(suì),天(tiān)之(zhī)道(dào).
    【譯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簡單的來說就是告訴貪得無厭的人,要適可而止,這里的“持”的意思就是用手拿著,貪得無厭的人都是手里面已經(jīng)有很多東西了,還想拿著其他的東西,拿的多的時候,很容易把東西弄到地上,“不如其已”這里面的“已”是止,就是說不如適可而止,總體反應不要貪得無厭,要適可而止。
    “揣而銳之,不可長?!?BR>    這里面有幾個解釋,第一個解釋是實物的,比如說一把刀在鋒利無比,也不可能永遠保持自己的鋒利無比,第二是做人的,就是說人不應該機關算盡、不做好事、這樣做的話只是一時之快,過后可能會遭到報應。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可以這樣理解。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金玉滿堂”的人沒有幾個人能守得住的,因為金玉滿堂的人,大多數(shù)都喜歡金玉擺設,但是擺設太多了就太顯眼了,即使朋友看了不眼紅但是小小傳出去是非??斓?,就很容易招來盜賊,這里想起了這句話“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
    “富貴而驕,自遺咎”
    人富有了有錢有勢了,不要驕傲、自大、驕橫跋扈,這樣會種下惡果的。而有錢了人應該多做善事,為自己多積德行善,然后不驕傲,會使你更富有。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功成名就了,也要懂得身退(這里的身退不是職位的身退,而是自身利益上的身退),不要把功成名就握的太緊,有句話說的好“識時務者為俊杰”,也是順應,天道之人,順其自然,這里讓我想到了第七章“后其身而身先”但是這里的場合不同,一切順從天意不要太執(zhí)著。
    擴展閱讀:《道德經(jīng)》名句
    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出處】《道德經(jīng)》第三十三章。
    【解釋】能知道別人優(yōu)缺點的叫做智慧,能知道自己優(yōu)缺點的是明智;能戰(zhàn)勝別人的人才叫有實力,能戰(zhàn)勝自己的人才叫堅強;知道什么是滿足的人才叫富有,克服困境勇敢前行的人才叫有志氣;不迷失自己前進方向的人才能夠長久,人死了但精神永存的人才叫長壽。
    2、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
    【出處】《道德經(jīng)》第三十六章。
    【解釋】想要收斂,必先擴張;想要削弱,必先增強;想要廢棄,必先興盛;想要奪取,必先給予。這是明確而微妙的道理。
    3、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出處】《道德經(jīng)》第三十六章。
    【解釋】柔弱會戰(zhàn)勝剛強。魚兒不能離開水,國家的秘密,國家的虛實、弱點,不能隨便讓對手知道。
    4、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出處】《道德經(jīng)》第三十七章。
    【解釋】雖說道無為,但天下沒有一件事不是道所為。
    5、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
    【出處】《道德經(jīng)》第三十八章。
    【解釋】品德高尚的人從不表現(xiàn)自己有德,這是因為他們從來沒有離開德;品德一般的人好表現(xiàn)自己有德,實際上是沒有德的表現(xiàn)。品德高尚的人順應自然卻不以為然,品德一般的人做什么都覺得自己了不得。
    6、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面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出處】《道德經(jīng)》第三十八章。
    【解釋】大仁愛者表現(xiàn)仁愛不是故意的,義氣用事的人就有明確的目的性,行大禮者如果得不到對方的響應,就恨不得抓住人家胳臂強人所難。所以,要維系良好的社會風氣,失了“道”要靠“德”,失了“德”要靠“仁”,失了“仁”要靠“義”,失了“義”要靠“禮”。連“禮”都失去了,社會就沒有忠信可言了,禍亂就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