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寶典《百家姓》:韓姓

字號:

韓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二十五位的大姓,人口眾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八六。下面是分享的國學寶典《百家姓》:韓姓。歡迎閱讀參考!
    【姓氏源流】
    “韓”,古時又作“涵”,《說文解字》解釋為井垣之意,就是水井周圍的欄圈。韓的姓氏來源,有以下幾種說法:
    一、黃帝傳承
    這是韓姓起源各種傳說中古老的一種。黃帝時代是我國父系氏族社會的鼎盛時期。黃帝族從陜北的黃土高原開始,沿渭河黃河向東發(fā)展勢力,與炎帝族合二為一,消滅東夷族首領蚩尤,建立了以黃帝族為首的部落聯(lián)盟,黃帝因此被稱為我國的人文初祖,中國人也稱炎黃子孫。傳說中黃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二人?!妒辣尽酚涊d,黃帝娶了西陵氏的雷祖(嫘祖),生了青陽和昌意,昌意又生了顓頊?!渡胶=?jīng)》記載:昌意后來被貶謫到若水,生子韓流;韓流娶淖子族的姑娘阿女,生了顓頊。顓頊是五帝之一。韓流既是人名,也是其所在氏族的名稱。韓流氏族是從昌意族中分化出來的,這個氏族便以韓為姓,第一批韓姓人由此產(chǎn)生。韓流所處時代在距今五千年左右的龍山文化時期。考古學者在龍山文化時期的河南湯陰白營等遺址內發(fā)現(xiàn)了水井。井的四壁用井字形的圓木棍自下而上,疊壘而成。井字形木架的木棍交叉處都有榫扣合。韓字從韋,韋在古代寫作“韋”,韋字形狀與龍山文化時期的水井結構十分相似。韓流族有可能是因為發(fā)明了水井而被稱為韓流,“韓”字的古義為井垣就說明了這一點。
    二、以國為姓
    公元前11世紀中葉,西周滅商,平定管叔蔡叔與武庚的叛亂后,實行大分封。周公旦分封周成王之弟于韓,為姬姓之國,地處今山西河津東北。但韓國國力太弱;在春秋時期被晉國所滅。韓國亡國之后,國人便以韓為姓。
    三、韓武子之后
    韓國為晉國所滅以后,出了一位韓武子,其名萬,字武子,他因侍奉晉獻公立下大功,被晉獻公封于韓原(今陜西韓城)西南。韓武的子孫便以韓為姓。
    四、曲沃桓叔之后
    西詩人。字致堯(一作致光),小字冬郎,自號玉山樵人,京兆萬年(今陜西省西安)人。龍紀元年(889年)進士。歷任左拾遺、刑部員外郎、翰林學士、中書舍人、兵部侍郎等職。昭宗倚重之,欲拜相,固辭不受。后因忤朱溫,兩遭貶謫。又詔復為翰林學士,懼不赴任,入閩依王審知。他十歲能詩,李商隱贊為“雛鳳清于老鳳聲”(《韓冬郎即席為詩相送一座盡驚》)。詩多感時傷亂之作,頗具風骨。而其《香奩集》則輕薄香艷,開“香奩體”詩風。著有《玉山樵人集》等。
    韓琦:河南安陽人,與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名重一時,有歌贊之:“軍中有一韓,西賊聞之心膽寒;軍中有一范,西賊聞之驚破膽?!?BR>    韓昭侯:戰(zhàn)國名君,建立了因功行賞制度,于是韓國大治,諸侯不敢來犯。韓非:戰(zhàn)國末期法家的主要代表人,《韓非子》一書,為先秦法家學說的集大成者。
    韓擒虎:東垣(今河南省新安)人,字子通(538-592),出身將門,父為北周大將軍,襲封新義郡公。因軍功升至上儀同,曾任永州、和州刺史。隋朝建立后,經(jīng)高颎推薦為廬州總管,坐鎮(zhèn)廬江(今安徽省合肥),為滅陳做好準備。開皇八年(588年)十一月,隋以韓擒虎為先鋒,率精兵五百人自橫江夜渡,襲取采石(今安徽省當涂縣東北),向建康挺進。所過之地,陳軍喪膽乞降,由是很快便攻下建康城,并俘陳后主于枯井之中。韓擒虎以功封上柱國,出為涼州(今甘肅省武威)總管。不久召還,開皇十二年(592年),突發(fā)病而死,時年五十五。
    韓湘子:道教八仙之一。唐朝韓愈的侄孫子。生性放蕩不拘,不好讀書,只好飲酒,世傳其學道成仙,在二十歲時去洛下探親的時候,傾慕山川之趣而一去不返,二十多年音訊全無。在唐元和年間,忽然回到長安,衣衫破舊,行為怪異,韓愈讓他入學校和學生們讀書,但韓湘子和學員討論時一言不發(fā),只跟下人賭博,喝醉了就睡在馬房中睡三天五日,或露宿街頭,韓愈擔心不已,問他“人各有所長,就算小販也有一技之長,你如此胡鬧,將來能做什么呢?”韓湘子說:“我也有一問技巧,只是你不知道?!表n愈問:“那你能做什么?”當時正值初冬季節(jié),令牡丹花開數(shù)色,又嘗令聚盆覆土,頃刻開花。韓湘子后傳說跟呂洞賓學道。位列仙班。
    韓世忠:南宋大將。他與岳飛同是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先在河北屢敗金兵,后駐鎮(zhèn)江曾以八千兵迎擊金兀術,激戰(zhàn)黃天蕩,金兵聞之膽寒。
    韓山童:元末農(nóng)民起義軍(紅巾軍)領袖。原為欒城(今河北省欒城)人,其祖父為白蓮教主,被謫徙廣平永年(今河北永年東南)。韓山童繼續(xù)宣傳白蓮教,倡言“天下大亂,彌勒佛降生,明王出世”;他的徒弟劉福通等宣傳他是宋徽宗八世孫,當為中原之主。至正十一年(1351年)黃河多次決口,元政府征民夫15萬,在戍軍監(jiān)督下治河。趁此機會,韓山童與劉福通等鼓動治河民夫起義。他們發(fā)布文告,揭露元王朝殘暴統(tǒng)治,聚眾宣誓,殺白馬黑牛,以紅巾為號,舉行起義。起義軍以紅巾裹頭,故稱“紅巾軍”。后被元統(tǒng)治者察覺,韓山童被捕犧牲。
    【郡望堂號】
    1、郡望
    潁川郡:秦王政時置郡,治所在陽翟(今河南省禹州)。秦滅韓,以所得韓地置潁川郡,在今河南省中部。東魏遷治潁陰(后為長社,即今河南省許昌)。隋唐為許州潁川郡。
    南陽郡:①春秋戰(zhàn)國稱南陽的地區(qū)頗多。魯南陽指泰山以南、汶水以北地。晉南陽指太行以南、黃河以北地,戰(zhàn)國戰(zhàn)國秦昭王三十五年置郡,為魏南陽,一部分屬韓(按公元前263年,秦白起攻韓取南陽,韓本部與上黨郡被分隔)。伏牛山以南、漢水以北地亦稱南陽,分屬韓楚。②秦以宛為治所,置南陽郡。隋唐鄧州南陽郡改良穰縣(今河南省鄧縣)為治所。元明清南陽府治南陽,即漢宛縣、今河南省南陽市。
    昌黎郡:自曹魏至隋初,以昌黎(今遼寧省遼東義縣)為中心,在遼河以西,有昌黎郡。今河北省昌黎縣隋唐在盧龍縣境內。遼置廣寧縣,為營州治所;金為昌黎縣。
    2、堂號
    泣杖堂:漢朝時候,韓伯愈孝。他犯了過,母親用拐杖打他,他的眼淚像下雨一樣掉下來。母親很奇怪地問:“我過去打你,你都是歡歡喜喜地接受,今天為什么掉淚呢?”伯愈哇地一聲哭了出來,對母親說:“娘呀!過去您打得疼,我知道母親健康有力,所以喜歡;今天杖落在我身上,我一點兒感不到疼了,我知道母親體力衰弱了,所以難過得掉淚。”
    昌黎堂:唐朝大文學家韓愈,河北昌黎人。他一生從事古文運動,反對駢體文的華而不實,主張恢復秦、漢時的散文體。歷稱他“文起八代之衰”。韓姓堂號也為“潁川”、“南陽”。
    此外,韓姓的主要堂號還有:“潁川堂”、“南陽堂”、“畫錦堂”、“榮歸堂”、“榮事堂”、“書錦堂”、“繼錦堂”、“福蔭堂”、“恭壽堂”、“永思堂”、“翕和堂”等。
    【宗族特征】
    1、泱泱大姓,名人輩出,眾多賢才名士,交相輝映,光照史冊。
    2、字行輩份分明有序,如江蘇春暉韓姓一支為:“學以全為范,衷其慎是舉,作求躬日方迪,遵集受敷宜。”又如浙江蕭山一支通譜字行輩份為:“心之言可山問日,世淳禾溥金信水,貞火明土永木茂,竹承。”隨著子孫繁衍增多,又分出貴字派、和字派、平字派、寅字派、朝字派等。
    【韓姓宗祠通用對聯(lián)】
    〖韓姓宗祠四言通用聯(lián)〗
    名高三杰;
    文冠八家。
    ——佚名撰韓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出漢初軍事家韓信,淮陰人,初屬項羽,繼歸劉邦,被任為大將。楚漢戰(zhàn)爭中,劉邦用他的計策,攻占關中。劉邦與項羽在滎陽、成皋間相持時,他率軍抄襲項羽后路,破趙取燕、齊,又與劉邦會合,在垓下?lián)魷珥椨稹h朝建立,被封為楚王,因被人告發(fā)謀反,降為淮陰侯,又被告在長安謀反,為呂后所殺。善于帶兵,著有兵法《韓信》三篇。與蕭何、張良并稱“漢初三杰”。下聯(lián)典出唐代文學家、哲學家韓愈,字退之,河南河陽人,早年成孤兒,由兄嫂撫養(yǎng),刻苦自學。貞元年間進士,官監(jiān)察御史,因故貶為山陽令,后任國子博士、刑部侍郎等,參與平定淮西的戰(zhàn)役。又因諫阻憲宗迎佛骨,被貶為潮州刺史,后官至吏部侍郎。政治上反對藩鎮(zhèn)割據(jù),思想上尊儒排佛。極力反對六朝以來的駢偶文風,提倡散體,與柳宗元同為古文運動的倡導者;散文在繼承先秦、兩漢古文的基礎上,加以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氣勢雄健,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詩力求新奇,以文入詩,對宋詩影響較大。有《昌黎先生集》。
    南陽望族;
    北斗高名。
    ——佚名撰韓姓宗祠通用聯(lián)
    全聯(lián)典出唐·愈,博通經(jīng)史百家,為文筆力雄健,氣勢磅礴,為后世古文家所崇,仰之如泰山北斗。
    勇推擒虎;
    兵罷騎驢。
    ——佚名撰韓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出隋代大將韓擒虎,原名豹,字子通,河南東垣人,有文武才能,以膽略著稱。北周時襲父爵為新義郡公,隋文帝任他為廬州總管,委以滅陳重任,開皇年間為先鋒,渡江攻入建康,俘獲陳后主,因功進位為上柱國。下聯(lián)典出南宋名將韓世忠,字良辰,綏德人,行伍出身,防御西夏有功,又曾以偏將參加鎮(zhèn)壓方臘起義軍。宋金戰(zhàn)爭開始后,在河北力抗金軍,后隨高宗南下,升至浙西制置使,因討伐劉正彥兵變有功,任御營左軍都統(tǒng)制。建炎年間,金兵渡江,他率八千人乘海船到鎮(zhèn)江,扼守長江,斷金兵后路,轉戰(zhàn)至黃天蕩。紹興年間,在大儀大破金和偽齊聯(lián)軍,被稱為中興武功第一役,后任京東淮東路宣撫處置使,極力謀劃恢復。秦檜主和,他多次上疏反對,被召至京,授樞密使,解除兵權,自請解職,隱居西湖,攜酒騎驢,以游玩自樂。死后追封為蘄王。
    賈勇擒主;
    攜酒騎驢。
    ——佚名撰韓姓宗祠通用楹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隋·韓擒虎屢挫陳師,擒獲陳主歸,進位上柱國。下聯(lián)典指南宋·韓世忠為秦檜所忌,罷其兵權,韓騎驢攜酒,縱游自樂。
    高文翊世;
    道降翕和。
    ——佚名撰韓姓宗祠通用聯(lián)
    全聯(lián)典指唐·韓愈文居“唐宋八大家”之首,倡“文以載道”說。
    堂開晝錦;
    詩著香奩。
    ——佚名撰韓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出北宋大臣韓琦,字稚圭,相州安陽人,天圣年間進士,官右司諫,曾上書彈劾宰相王隋、陳堯佐,參知政事韓億、石中立,使四人同一天被革職。寶元年間,出任陜西安撫使,與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當時人稱“韓范”,邊地謠諺說:“軍中有一韓,西賊聞之心膽寒?!焙髿v任定州、并州知州,在并州時,收回契丹冒占的土地,立石為界,并駕駛防御。嘉佑年間入朝,任樞密使、宰相,經(jīng)英宗至神宗,執(zhí)政三朝,后出知相州、大名。王安石變法,他多次上疏反對,與司馬光等人同為保守派首腦。封魏國公,著有《安陽集》。家中建有晝錦堂,歐陽修為之寫《晝錦堂記》。下聯(lián)典出唐末詩人韓偓,字致堯,自號玉山樵人,京兆萬年人。龍紀年間進士,歷官弄部員外郎、翰林學士、中書舍人,曾隨昭宗逃奔鳳翔,官兵部侍郎、翰林承旨,后因不愿歸附朱全忠而被貶官。早年詩作多寫艷情,辭藻華麗,被稱為“香奩體”;晚年所作,多寫唐末政治變亂及自己的遭遇,風格慷慨悲涼,有《韓內翰別集》。
    錦州世澤;
    南海家聲。
    ——佚名撰韓姓宗祠通用聯(lián)
    全聯(lián)典指唐·韓愈因諫迎佛骨,被貶為潮州(唐屬南??ぃ┐淌贰?BR>    -----------------------------------------------------------------
    〖韓姓宗祠五言通用聯(lián)〗
    有客如擒虎;
    無錢請退之。
    ——佚名撰韓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隋朝大將韓擒虎。下聯(lián)典指唐代文學家韓愈(字退之)。上下聯(lián)均切韓姓。
    汲古得修綆;
    文章大雅存。
    ——佚名撰韓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佚名集唐詩句題韓姓祠。下聯(lián)為唐代文學家韓愈詩句。
    八代名猶昔;
    三余課業(yè)新。
    ——佚名撰韓姓宗祠通用聯(lián)
    全聯(lián)典出唐代文學家韓愈,主張恢復儒家正統(tǒng)地位,堅決排斥佛老,對唐王朝詔迎佛指骨進宮,呈遞了諫迎佛骨表的奏章,幾乎被殺,謫貶潮陽,仍不后悔。“八代”,指韓愈“文起八代之衷”。“三余”謂:“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八,陰雨者時之余也。”
    -----------------------------------------------------------------
    〖韓姓宗祠七言通用聯(lián)〗
    輨輨光鎖千門日;
    赫赫名標五色云。
    ——佚名撰韓姓宗祠通用聯(lián)
    全聯(lián)典指北宋·韓琦事。
    章臺柳詩才子筆;
    夜照白圖匠心功。
    ——佚名撰韓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出唐代詩人韓詡,“大歷十才子”之一,詩集中有《章臺柳》詩。下聯(lián)典出唐代畫家韓干,善畫名馬,《照夜白圖》為他的存世代表作。
    文價早歸唐吏部;
    將壇今拜漢淮陽。
    ——佚名撰韓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韓愈,官至吏部侍郎。下聯(lián)典指漢初軍事家韓信,淮陽人。
    慷慨千金酬一飯;
    正嚴一表重千秋。
    ——佚名撰韓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出韓信,曾受瓢母一飯之恩,后贈以千金。下聯(lián)典出韓愈,因《諫迎佛骨表》奏章,幾乎被殺。
    金石文章空八代;
    江山姓氏著千秋。
    ——佚名撰韓姓宗祠通用聯(lián)
    采用湖南省衡陽韓文公(韓愈)祠聯(lián)。
    文明氣運參天地;
    殿墨萬年貫古今。
    ——佚名撰韓姓宗祠通用聯(lián)
    采用臺灣省臺南市韓文公祠聯(lián)。
    -----------------------------------------------------------------
    〖韓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lián)〗
    紅葉題詩,喜逢良友;
    碧輿卻坐,務絕奢華。
    ——佚名撰韓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出唐·于佑題詩紅葉,為宮女韓采萍拾得藏之。后二人結為夫婦。下聯(lián)典出唐·柳公綽妻韓氏,每歸,不坐金碧輿,著素衣,屏絕奢華。
    對至今留,自有傳家云葉;
    制不可草,豈徒爭艷香奩。
    ——佚名撰韓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北宋·韓琦事。下聯(lián)典指唐末韓偓事。
    開漢將才,允矣無雙國士;
    有唐相業(yè),卓然第一文臣。
    ——佚名撰韓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出韓信。下聯(lián)典出唐代名相韓休,工文辭,有“筆頭公”之稱。
    制不右草,豈徒爭艷香奩;
    對至今留,自有傳家云葉。
    ——佚名撰韓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出唐末詩人韓偓,著有《香奩集》。下聯(lián)典出北宋大臣韓琦。
    金殿傳臚,云呈五彩之瑞;
    詞場樹幟,文起八代之衰。
    ——佚名撰韓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出宋代大臣韓琦,傳其中舉時有五色云現(xiàn)。下聯(lián)指唐·韓愈。
    原道有宏文,南海波平能逐鱷;
    成仙也好義,藍關雪擁度離塵。
    ——佚名撰韓姓宗祠通用聯(lián)
    采用安徽省蕪湖縣新義街韓氏宗祠聯(lián)。
    北斗舊家聲,羨當頭皓月一輪,光茲堂構;
    南陽新世第,仗對面青山萬歲,壯我門楣。
    ——佚名撰韓姓宗祠通用聯(lián)
    采用安徽省潛山縣西山村韓氏宗祠聯(lián)。
    文章起八代之衰,諫佛骨、馴鱷魚,養(yǎng)士治民,昌黎德教千秋在;
    相業(yè)定兩朝之策,銘彝鼎、被弦歌,豐功偉績,魏王聲名萬古傳。
    ——佚名撰韓姓宗祠通用聯(lián)
    采用廣東省平遠縣韓氏南陽堂聯(lián)。
    【韓姓典故、趣事】
    〖死灰復燃〗
    “死灰復燃”源于《史記·韓長孺列傳》。
    《史記·韓長孺列傳》記載道:“安國坐法抵罪,蒙獄吏田甲辱安國。安國曰:‘死灰獨不復燃乎?’”
    西漢時期,韓安國是梁孝王的大夫。后來漢景帝因為一件小事而不滿梁孝王,眼看梁孝王性命危在旦夕,韓安國不顧個人安危,親自去拜見漢景帝的姐姐,訴說梁孝王對漢景帝和竇太后的忠心。梁孝王得到了保全,韓安國也因為游說有功而得到價值千金的賞賜,并且很受梁孝王的信任,后來由于韓安國恃寵而驕,結果犯了國法,被流放到了蒙地。獄卒田甲進常欺侮韓安國,韓安國非常氣憤地說:“死灰復燃乎?”意思是說,失敗了就不能重新振作起來嗎?田甲傲慢的說,如果你能復燃,我就尿泡尿來澆滅它。后來韓安國不但被釋放出獄,而且官復原職。獄卒田甲知道后,害怕遭到韓安國的報復,就逃跑了。韓安國聞訊后對別人說,如果田甲不趕快回來,就要殺死他的全家。田甲聽到消息后趕緊光著身子前去請罪,韓安國笑著諷刺田甲說:“現(xiàn)在你就可以撒尿了?!碧锛滓宦犨@話,嚇得面如土色,趕緊跪下向韓安國磕頭求饒,而韓安國卻輕蔑地說:“像你這種勢利小人,才不值得報復呢!”
    后來,人們用“死灰復燃”來比喻已經(jīng)失勢的人或事物也可以重新興起?,F(xiàn)在常用來表示已經(jīng)銷聲匿跡的壞事情又重新出現(xiàn)和發(fā)展。
    -----------------------------------------------------------------
    〖獨當一面〗
    “獨當一面”源于《史記.留侯世家》。
    劉邦與張良一起東征討伐項羽,可是到了彭城卻被項羽打敗了,當軍隊撤退到下邑的時候,漢王劉邦心里非常煩惱,跳下馬來,十分著急地對張良說,誰可以為他建功立業(yè),他說把關東地區(qū)作為封賞。張良深思了一下說,九江王黥布,是楚軍的犯將,他與項王有隔閡,彭越和齊王田榮正在梁地反擊楚軍,這兩個人都可以使用,漢王的將領中,只有韓信可以委任大事,他可以一個人獨自承擔重任,如果要拿出關東地區(qū)來封賞,可以分賞給彭越、黥布和韓信這三個人。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打敗楚軍取得天下。于是劉邦便派人游說黥布歸漢,又派人同彭越取得聯(lián)系,共同對付項羽。
    后來,人們用“獨當一面”來說明一個人可以獨立承擔某種工作。
    -----------------------------------------------------------------
    〖胯下之辱〗
    淮陰侯韓信,是淮陰地方人。當初,他是平民時,家中貧窮,也沒有什么好的德行,常在熟人家里吃口閑飯,很多人都討厭他。
    淮陰的屠宰戶里,有些惡少,公然侮辱他道:“韓信,你能不怕死,就用你的劍來刺殺我;如果怕死不敢刺,就從我的胯下鉆過去!”于是,韓信低下頭趴在地上,從那惡少的胯下鉆了過去。滿街的人都譏笑韓信,認為他是膽小鬼。
    他后來助劉邦奠定漢業(yè),被封為淮陰侯。漢王五年正月,改封齊王信為楚王,都城在下邳。韓信到了自己的封國,把那位曾經(jīng)侮辱過自己、命他從胯下鉆過去的人找來,任命作巡城捕盜的武官。并且對他部下的各位將領說:“這位是壯士,當年他侮辱我的時候,我難道不能殺了他嗎?殺他又沒有什么道理,所以當時忍下了這口氣,才能有我今天這樣的功業(yè)?!?BR>    -----------------------------------------------------------------
    〖多多益善〗
    “多多益善”源于《史記·淮陰侯列傳》。
    韓信非常有軍事才能,可是在項羽手下卻得不到信任。后來他離開項羽投靠了劉邦。開始也得不到劉邦的重用,在丞相蕭何的推薦下,才做了大將軍,為劉邦建立西漢立下了汗馬功勞。劉邦封他為齊王,后又改封為楚王。
    劉邦稱帝以后,害怕朝中大將爭奪自己的皇位,所以時時提防著。有人密報韓信將要“謀反”,劉邦聽后心中非常著急,召集大臣們商議,后采取了陳平的計謀,把韓信騙到皇宮奪了他的兵權,把他從楚王降為淮陰侯。韓信知道劉邦的心思,所以常常稱病不去上朝。有,劉邦和韓信談論武將的本領,當時他們兩人的意見不同,劉邦問韓信,像他自己那樣的人能帶兵多少,韓信直截了當?shù)鼗卮鹫f,劉邦不過能領兵十萬。劉邦又接著問韓信能帶兵多少呢?韓信回答說他帶兵越多越好。劉邦聽后哈哈大笑,不禁問道:“既然你帶兵越多越好,怎么會被我捉住呢?”韓信鎮(zhèn)定自若地解釋說:“您雖然不能帶兵,但善于用將。這就是我之所以被您捉住的原因?!?BR>    后來,人們用“多多益善”表示愈多愈好。
    -----------------------------------------------------------------
    〖余音繞梁〗
    古代有個叫一位韓娥的善于唱歌的女子,往東到齊國去。在路上,吃的東西沒有了,經(jīng)過雍門時,她用歌聲換取食物。歌唱完后,她走了,可是,歌聲的余音還縈繞著雍門的大梁回響,三日不絕。住在附近的人,還以為她沒有走呢!
    韓娥路過旅店時,有個旅客欺侮她,她放聲哀哭,發(fā)出悠長的哭泣,使得當?shù)氐睦先伺c小孩也想哀傷地相對哭泣,三天吃不下東西,欺侮過她的那個旅客連忙追趕著向她道歉。韓娥又用舒緩的長聲唱起了歌,使當?shù)氐陌傩崭吲d地跳起了舞,跳得都停不下來。只好送了韓娥很多的禮物,才讓她離開。因此,雍門的人,至今善于唱歌,也愛哭泣,這是仿效韓娥的聲音。
    -----------------------------------------------------------------
    〖韓湘子的傳說〗
    韓湘子,字清夫,韓愈的侄孫子。韓湘子生平無考,民間傳說其為“八大仙”之一。他手中的寶物名為紫金蕭,據(jù)說是用南海紫竹林里的一株神竹做的。
    韓湘子是道教八仙中比較年輕的一位神仙,也是歷確實存在的人物。
    根據(jù)歷史記載,他本來名叫韓湘,是唐朝(681-907年)的大文學家韓愈的侄孫,曾經(jīng)考取了進士并擔任過唐朝時期中央政府的官職。
    在官方的歷史著作中,并沒有說他修道成仙。而在另一些著作中有記載說,韓愈有一位修行道術的侄子,他不聽從叔叔的勸告,不喜歡讀書,使得韓愈非常氣憤。但是,經(jīng)過修煉后,他能施展一些神奇的法術。后來,人們就把這兩代人的事跡糅合在一起,逐漸形成了韓湘子成仙的傳說故事。據(jù)說他成了神仙后,還曾經(jīng)試圖說服叔叔韓愈進行修煉,但遭到叔叔拒絕。在民間的形象中,韓湘子是一位擅長吹奏笛子(中國一種傳統(tǒng)的樂器,用竹子做成)的年輕人。
    傳說韓湘子生有仙骨,率性而行,對繁華艷麗之事感到厭惡,喜好恬淡清幽。佳人美女,不能讓其為之心動;美酒佳肴,不能讓其為之喪志。他專心致意地勤于修煉,潛心鉆研道學。韓愈屢屢勸他要好好作學問,韓湘子卻答道:“我所學與您所學是不同的?!表n愈因此發(fā)怒而斥責他。
    一天,韓湘子出外訪道尋師,恰遇呂洞賓和漢鍾離,于是韓湘子離家出走,跟隨二人學道,并得其真?zhèn)?。后來,韓湘子游歷到一地方,見一片桃林,仙桃紅熟,他攀樹摘桃,不想樹枝突然折斷,韓湘子墮地而死,尸解成仙。
    韓湘子想度化韓愈,但韓愈不信道學之事,于是他就先用法術來打動他。正好那年天大旱,皇帝命韓愈去南壇祈禱上天降雨雪。韓愈祈求多次,亦不見雨雪從天而降,因此面臨著被罷官的危險。韓湘子裝扮成一道士,在街頭立了一招牌,上面寫著:“出賣雨雪?!庇腥艘姶?,馬上通報韓愈,韓愈即派人請他一起代為祈禱。只見道士登臺作法,瞬間,天降鵝毛大雪。韓愈卻不信這是道術使然,于是對道士說:“這雪是我求來的,還是你求來的?”道士說:“是我求來的?!表n愈說:“有何憑據(jù)?”道士說:“這雪三尺三寸厚。”韓愈派人一度量,果然如其所說,韓愈這才相信道術不同凡響。
    有一天,是韓愈的生日,親朋好友登門致賀,韓愈設大宴招待他們。湘子不期而至,向韓愈祝壽。韓愈見到他是又喜又怒,湘子坐在席間,韓愈問他:“你長久游歷在外,不知你的學問是否有長進,請作一首詩,來表達你的志向?!表n湘子開口便吟:
    青山云水隔,此地是吾家;手扳云霞液,賓晨唱落霞。琴彈碧玉洞,爐煉白朱砂;
    寶鼎存金虎,芝田養(yǎng)白鴉,一瓢藏造化,三尺新妖邪;解造逡巡酒,能開頃刻花。
    有人能學我,同共看仙葩。
    韓愈聽完他所吟之詩,問他:“你難道有造化自然的本事嗎?”于是韓愈命他造酒開花。韓湘子即搬了一酒樽到大廳,并以金盆將其蓋住。過了一會兒,開樽一看,美酒已成。韓湘子又聚土成堆,很快,只見盛開碧花一朵,花與牡丹一般大小,但顏色比牡丹更華麗?;ㄉ嫌薪鹱侄校涸茩M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韓愈不明白這是何意。湘子說:“天機不可泄漏,日后自會應驗?!痹谧馁e客無不稱異。酒席散時,韓湘子又向韓愈告辭而去。
    唐憲宗時,韓愈因諫迎佛骨,惹憲宗大怒,貶韓愈為潮州刺史,限日動身。韓愈別離妻兒,往潮州而去。走了不到幾天,寒風急起,大雪紛紛。韓愈走到一處,雪有數(shù)尺之深,馬難以前行,附近不見一戶人家,不知路在何方。想循路而退,也無歸路。風刮得緊,雪飄得急,韓愈是全身濕透,難捱的凍餓,萬般愁苦無處訴說。就在韓愈絕望之時,只見一人冒著嚴寒,掃雪而來,一看竟然是韓湘子。韓湘子問韓愈:“您還記得那花上所寫之聯(lián)嗎?”韓愈問:“這是什么地方?”韓湘子答道:“這里是藍關?!表n愈嗟嘆良久,才說:“事物既然有此定數(shù),我為你補齊那花上之聯(lián)。
    《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
    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于是韓愈與湘子到藍關傅舍中借宿,韓愈這才相信湘子所說皆是真實的。這一夜,韓愈與韓湘子談論著往來之事,修真的大道,韓愈是心悅誠服。第二天,辭行之前,韓湘子取出一瓢仙藥,對韓愈說:“服一粒,可以御寒暑?!表n愈恍然大悟。韓湘子說:“你不久就會回來,不止是沒病,還將再被朝廷重用?!表n愈問道:“我們后會有期嗎?”韓湘子答道:“不知道?!庇谑秋h然而逝。后來韓湘子再度度化韓愈,韓愈終于也得道成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