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寶典《百家姓》:蔣姓

字號:

河南為蔣姓的最初發(fā)祥地,楚滅蔣后,蔣姓除部分留居河南外,大部分外遷。下面是分享的國學寶典《百家姓》:蔣姓。歡迎閱讀參考!
    【姓氏源流】
    蔣(Jiǎng)姓源漢比較純正,源出有二:
    1、出自姬姓,周公姬旦的第三個兒子叫伯齡之后,以國名命氏。據(jù)《左傳》、《唐書·宰相世系表》、《元和姓纂》等所載,西周初期,周公姬旦的第三個兒子叫伯齡,被封在蔣,建立蔣國,是周朝的一個小國。后來蔣國被楚國所滅,伯齡的后代子孫就以原國名命姓,稱蔣姓?!对托兆搿分杏涊d:“周公第三子伯齡封蔣,子孫氏焉,國在汝南期思縣?!逼谒伎h因期思公復遂而得名,治所即今河南淮濱縣城東南13公里得期思集,北鄰死河,系春秋時楚滅蔣后所置,屬于汝南郡,魏、晉時改屬弋陽郡。因此,蔣姓祖根在今河南省淮濱。
    2、出自其他少數(shù)民族中有蔣姓。如滿、蒙古、回、拉祜、保安、布朗、苗、瑤、傣、土家、壯、羌及苦聰人有此姓。
    【得姓始祖】
    蔣伯齡。據(jù)《元和姓纂》中記載,將氏出自姬姓,乃周公旦第三子伯齡之后,以國名為氏。周武王姬發(fā)滅掉荒*無道的商紂王之后,建立周王朝,在位不久即撒手人寰,由周成王繼位,因成王年幼,便由周公旦攝政,周公旦助成王平息了商紂王之子武庚和東方夷族的叛亂,確定宗法制,創(chuàng)立了典章制度,并不斷分封同姓諸侯,其中將自己第三子伯齡封于蔣地(今河南省固始東北蔣集,一說今河南省光山縣西),世稱蔣伯。公元前617年,蔣國被楚國所滅,其后子孫便以國名為姓,稱為蔣氏,并尊蔣伯齡為蔣姓的得姓始祖。
    【遷徙分布】
    河南為蔣姓的最初發(fā)祥地,楚滅蔣后,蔣姓除部分留居河南外,大部分外遷。秦漢之際,有蔣姓西遷入陜西,東遷入山東,其中在山東博興、壽光的蔣姓繁衍的最為旺盛,故蔣姓世代有以“樂安”為堂號的習俗。蔣姓南遷較一般姓氏都早,始于漢代,東漢建武年間,逡道侯蔣橫遭讒害,其九子避難四方,光武帝醒悟后,九子皆隨地封侯,即:公華侯潁、會稽侯鄭、臨蘇侯浙、臨湖侯曜、浦亭侯巡、臨江(今重慶忠縣)侯川、九江(今屬江西?。┖铒⒃脐枺ń耜兾魇〈净┖钅?、函亭(今江蘇省宜興)侯澄??梢姡允Y橫以后,其子孫多數(shù)散居于我國南方的江蘇、江西、浙江、四川、湖北、湖南等地,并且成為當?shù)氐拈_基始祖。如此反而使蔣姓活動范圍大大增加。東漢末年,有一支從河南遷往山東東萊郡,三國時曹魏的蔣濟即其后裔。此期有蔣休(西漢名臣蔣翊之十世孫)自樂安遷義陽羨縣(今江蘇宜興),其子孫有遷浙江奉化之三嶺。據(jù)考證,天下無二蔣,蔣姓中國人本出自于一家。漢代以后的蔣姓,大都出自江蘇的宜興,其始祖為函亭侯蔣澄,后來中國的蔣姓人家,絕大部分都是從宜興繁衍出來的。唐初,陳元光入閩開漳,有蔣姓將佐隨往,此期有浙江天臺之蔣姓移居浙江奉化。五代時,蔣翊的后人蔣顯,出任四明監(jiān)鹽官,住在寧波城內的采蓮橋,其后代文人蔚起,成為甬上望族。宋以后,福建、廣東蔣姓已盛,元季,仕杰公(宋神宗金紫光祿大夫蔣浚明之裔)始遷奉化武嶺禽孝鄉(xiāng)(即今溪口鎮(zhèn)),此即蔣介石之先祖。明清之季,有閩粵蔣姓移居海外。一九四九年,蔣介石敗居臺灣,蔣姓族人大批隨往。如今,蔣姓已廣布天下,尤以四川、江蘇、湖南、浙江等省多此姓,上述四省蔣姓約占全國漢族蔣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蔣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四十三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四七。
    【歷史名人】
    蔣伯齡:據(jù)《元和姓纂》等史書記載,西周初年,武王不久便云逝,成王繼位,但因成王年幼,武王之弟周公(名旦,因采邑在周,故稱周公)攝政。其弟兄們不服,聯(lián)合武庚和東方夷族反叛,周公出師東征,平定了叛亂。此后,周公確立宗法制,創(chuàng)立典章制度,并不斷分封諸侯,其中將自己的第三個兒子伯齡封于蔣地(今河南固始縣)建立諸侯國。春秋時(公元前617年)蔣國被楚國所滅,其后子孫便以國為氏,稱蔣氏。
    蔣翊:漢杜陵(今陜西省西安)人,以廉直名,王莽執(zhí)政,告病返鄉(xiāng),終身不出。他庭院中有三條小路,只與羊仲、求仲二位隱士來往。后來人們把“三徑”作為隱士住所的代稱。
    蔣琬:三國時蜀漢大將軍。初隨劉備入蜀,后為詩文負盛名,與袁枚、袁翼并稱“江右三大家”。
    蔣伊:江蘇省常熟人,清代書畫家、詩人,性孝友,負才略,工詩文,善繪事,康熙十二年進士及第,有《莘田詩文集》傳世。
    蔣仁:清代篆刻、書法家。名泰,字階平,后因于揚州平山堂的“蔣仁”古銅印而改名仁,字山堂,號吉羅居士、女床山民,浙江省杭州人。其篆刻以丁敬為宗而能自出新意、別具情趣,因性情耿介,不輕易為人奏刀,流傳作品不多。被譽為“西泠八家”之一。
    蔣子文:三國時廣陵(今揚州)人,漢末為秣陵尉,追逐強盜至鐘山腳下,戰(zhàn)死。東吳初年,有官員看見蔣子文在大道上乘坐白馬、手執(zhí)白羽扇、侍從左右跟隨身旁,和生前一模一樣,皇帝于是為蔣子文立廟堂,并將鐘山改名蔣山。白馬村、蔣王廟遺跡留作為地名,就保存至今。
    蔣士行:明代畫家,浙江省長興縣人。善圖繪,新畫的真武像尤為獨絕,與《上庵圖像》、《瀑布龍口圣像》合稱三絕。
    蔣士銓:字心余,一字苕生,號清容,又號藏園,晚號定甫,或自署離垢居士。鉛山(今屬江西?。┤恕G宕娙?、文學家、戲曲作家。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進士,官翰林院編修。他與袁枚、袁翼并稱“江右三大家”。著有《忠雅堂集》等。
    蔣廷錫:江蘇省常熟人,清康熙文華殿大學士,進士出身。工詩善畫,尤精花卉,多用逸筆寫生,點綴坡石,無不超絕。曾奉雍正皇帝命核定“古今圖書集成”共一萬卷。還撰有《青桐軒》、《秋風》、《片云》等。
    蔣氏:明代女醫(yī)生。歙縣(今屬安徽)人。其夫程邦賢精兒科,蔣氏深得其夫醫(yī)學之精粹,且能施外科手術。有一初生七日小兒,糞門(肛門)無孔,腹脹危殆。詢知出生時尚能飲乳,故診為臟腑無隔,唯谷道未分。遂于肛門準確位置以手術刀穿刺,胎屎隨出。又用綿紗條蘸蜂蜜時時通暢潤滑以防復閉,乃得痊愈。次子程相、媳方氏均精醫(yī)術。
    【郡望堂號】
    1、郡望
    東萊郡:東萊郡始建于西漢高祖時,治所在掖縣(今山東省萊州市),東漢時移治黃縣(今山東省龍口市東)。后改為國,唐朝時曾改為萊州。
    樂安郡:東漢永元十年(公元96年)改千乘郡置國,治所在臨濟(今山東省青縣高苑鎮(zhèn)西北)。相當于現(xiàn)在山東省博興高青、桓臺、廣饒、壽光縣等地區(qū)。三國魏時改為郡,治所移至高苑(今山東省博興西南)。
    2、堂號
    樂安堂:蔣姓出自姬姓,是周王朝的后代。周公旦的第三個兒子伯齡,被封在蔣地(今河南省固始東北蔣集,一說今河南省光山縣西),建立了蔣國。春秋時蔣遭楚滅,伯齡的子孫即以國名為姓,稱蔣氏。后來子孫中有人遷在樂安(今山東省鄒平),并在那里發(fā)展為望族。
    鐘山堂:后漢時有秣陵尉蔣子文在山中剿匪時犧牲了。他生前說過“我的骨頭輕,死后一定成神”。到了三國時代,吳國孫權在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建了國都。一天,孫權到鐘山堂游覽,果然看到了死去好久的秣陵尉蔣子文,騎著白馬,拿著鵝毛扇子,孫權于是就在鐘山上給他蓋了廟,專門派人奉祀他。蔣氏因以“鐘山”為號。
    九侯堂:西漢時蔣詡忠于漢室,王莽篡漢后要他做臣子,他堅決不干,就被王莽殺害了。光武帝中興漢室后,蔣詡已死,光武帝就把他的九個兒子都封為侯。蔣氏因以“九侯”為號。
    此外,蔣姓的主要堂號還有:“居易堂”、“亦政堂”、“慎樞堂”、“樂安堂”等。
    6、宗族特征
    1、天下無二蔣,蔣姓來源比較純正。
    2、蔣姓源于北,而盛于南,是比較典型的南方姓氏。
    3、歷蔣姓人材濟濟,若星漢燦爛。
    4、字行輩份斷則有續(xù)。如據(jù)《灰湯蔣氏支譜》載,湖南寧邑蔣姓一支字行為:“際忠成源河海兆,永朝世立國泰民,安湘啟祖?zhèn)魉脧V,英賢恒守應昌榮?!崩m(xù)修派語字行為:“原泉資必達,深造得常盈,孝友承先業(yè),詩書建大名?!?BR>    【蔣姓宗祠通用對聯(lián)】
    〖蔣姓宗祠四言通用聯(lián)〗
    九侯世澤;
    三徑家聲。
    ——佚名撰蔣姓宗祠通用聯(lián)
    全聯(lián)典指漢·蔣詡,隱居故里。庭中辟三徑,閉門謝客,唯與高逸之士求仲、羊仲來往。
    山亭世澤;
    玉渚名流。
    ——佚名撰蔣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西周·蔣伯齡受封之地蔣國,古有山亭。下聯(lián)典指宋代文學家蔣煜等名流。
    為社稷器;
    具文武才。
    ——佚名撰蔣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出三國·蔣琬隨劉備入蜀,諸葛亮稱其為“社稷器,非百里才”。亮卒后,代為丞相。下聯(lián)典指三國·蔣濟,有文武之才。
    鐘山留祀;
    竹徑初賓。
    ——佚名撰蔣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出東漢·蔣子文,孫權為其立廟,封蔣侯。下聯(lián)典出漢·蔣詡歸鄉(xiāng)里,于院中辟三徑,足不出戶,唯求仲、羊仲從之游。
    銅符鼎峙;
    玉筍聯(lián)班。
    ——佚名撰蔣姓宗祠通用聯(lián)
    全聯(lián)典指漢·蔣滿,與其子蔣萬同詔征見。宣帝曰:“父子宣同日剖符?!奔聪略t以蔣滿為淮南相,以蔣萬為弘農守。
    -----------------------------------------------------------------
    〖蔣姓宗祠五言通用聯(lián)〗
    山亭綿世澤;
    荊渚頌名流。
    ——佚名撰蔣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蔣伯齡受封之地蔣國,古有山亭。下聯(lián)典指宋代文學家蔣煜等名流。
    四封花色麗;
    三徑竹陰清。
    ——佚名撰蔣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唐·蔣沇。下聯(lián)典指漢·蔣詡。
    維新渾祖烈;
    有谷裕孫良。
    ——蔣祥墀撰蔣姓宗祠通用聯(lián)
    采用蔣祥墀撰湖北省天門市蔣氏宗祠聯(lián)。
    -----------------------------------------------------------------
    〖蔣姓宗祠六言通用聯(lián)〗
    雅言詩書執(zhí)禮;
    益友直諒多聞。
    ——蔣衡撰蔣姓宗祠通用聯(lián)
    采用清代書法家蔣衡撰書聯(lián)。蔣衡,金壇人。
    -----------------------------------------------------------------
    〖蔣姓宗祠七言通用聯(lián)〗
    花色遍四封之麗;
    竹陰留三徑之清。
    ——佚名撰蔣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唐·蔣沇,兄弟四人均為才吏。下聯(lián)典指漢·蔣詡。
    賦秋河而得麗女;
    過清溪又訪小姑。
    ——佚名撰蔣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唐·蔣防。下聯(lián)典指東漢·蔣子文妹。
    邦顯碧巖三絕畫;
    廷錫集成萬卷書。
    ——佚名撰蔣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出明代畫家蔣時行,字邦顯,嘗筑憩神樓于碧巖,三年不下,所繪《真武像》與《上庵圖像》、《瀑布龍口圣像》合稱三絕。下聯(lián)典出清康熙文華殿大學士蔣廷錫,欽命核定“古今圖書集成”萬卷。
    松竹猶存三徑菊;
    公琰自非百里才。
    ——佚名撰蔣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漢·蔣詡。下聯(lián)典指三國蜀大司馬蔣琬,字公琰,孔明稱他有社稷之才,非百里才。
    蜀中曾繼如龍相;
    湘上今傳伏虎名。
    ——佚名撰蔣姓宗祠通用聯(lián)
    此聯(lián)為蔣琬祠聯(lián),祠祀蜀漢名臣蔣琬。
    祖德綿長肇東漢;
    宗功久遠靖西陲。
    ——佚名撰蔣姓宗祠通用聯(lián)
    此聯(lián)為安徽省碭山縣蔣祠村蔣家祠堂聯(lián)。
    高潔天然飛石鶴;
    鐘靈毓秀潛元龍。
    ——佚名撰蔣姓宗祠通用聯(lián)
    全聯(lián)典指東周春秋時蔣國國君蔣子涵。
    -----------------------------------------------------------------
    〖蔣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楹聯(lián)〗
    玉筍民班,豐姿可愛;
    瓊花直諫,赤膽堪嘉。
    ——佚名撰蔣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唐代咸通進士蔣凝,風姿美,號水月觀音。下聯(lián)典指明代御史蔣瑤。
    廷詔待頒,文經武緯;
    宗祧克肖,子孝孫賢。
    ——佚名撰蔣姓宗祠通用聯(lián)
    此聯(lián)為福建省華安縣仙都鎮(zhèn)蔣氏宗祠廷宗堂聯(lián)(1)。
    廷材建樂安,萬古詩書銘美;
    宗功耀大地,千秋俎豆增光。
    ——佚名撰蔣姓宗祠通用聯(lián)
    此聯(lián)為福建省華安縣仙都鎮(zhèn)蔣氏宗祠廷宗堂聯(lián)(2)。
    紹祿游泰和以開嚴莊,名揚吳郡;
    仲南還湘鄉(xiāng)而歸曲靖,德盛楚邦。
    ——佚名撰蔣姓宗祠通用聯(lián)
    此聯(lián)為湖南省沙溪蔣氏宗祠聯(li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