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詩詞《鵲橋仙·華燈縱博》原文譯文

字號:


    這首抒情小唱很能代表陸游放歸后詞作的特色。他在描寫湖山勝景,閑情逸趣的同時,總蘊含著壯志未酬、壯心不已的幽憤。下面是分享的陸游詩詞《鵲橋仙·華燈縱博》原文譯文。歡迎閱讀參考!
    《鵲橋仙·華燈縱博》
    宋代:陸游
    華燈縱博,雕鞍馳射,誰記當年豪舉。酒徒一半取封侯,獨去作、江邊漁父。
    輕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斷蘋洲煙雨。鏡湖元自屬閑人,又何必、君恩賜與。
    【譯文】
    當年在華麗的燈光下縱情地博弈,騎著駿馬獵射馳騁,誰還記得我當年豪壯的軍旅生活?那些無聊酒徒有許多如今都封了官爵,只有我等愿意隱居江邊做漁翁。
    江邊有八尺輕舟。撐著低低的三扇篷,獨自享受長滿蘋草的水邊景色,鏡湖本來就屬于像我這樣的閑適之人。又何必非要你“官家”賜與不可呢?
    【賞析】
    這是陸游閑居故鄉(xiāng)山陰時所作。山陰地近鏡湖,因此他此期詞作多為“漁歌菱唱”。山容水態(tài)之詠,棹舞舟模之什,貌似清曠談遠,蕭然物外,殊不知此翁身寄湖山,心存河岳。他寫“身老滄洲”的慘談生活,正是“心在天山”的痛苦曲折的反映。這首《鵲橋仙》即其一例。仔細品味當?shù)迷娙诵乃?、真實處境?BR>    詞從南鄭幕府生活寫起。發(fā)端兩句,對他一生中最難忘的這段戎馬生涯作了一往情深的追憶。在華麗的明燈下與同僚縱情賭博,騎上駿馬獵射馳驅(qū),這是多么豪邁的生活!當時南鄭地處西北邊防,為恢復中原的戰(zhàn)略據(jù)點。王炎入川時,宋孝宗曾面諭布置北伐工作;陸游也曾為王炎規(guī)劃進取之策,說“經(jīng)略中原必自長安始,取長安必自隴右始”(見《宋史·陸游傳》)。他初抵南鄭時滿懷信心地唱道:“國家四紀失中原,師出江淮未易吞。會看金鼓從天下,卻用關(guān)中作本根?!保ā渡侥闲小罚┮虼耍谲娭行那闃O為舒暢,遂有“華燈縱博”、“雕鞍馳射”的“當年豪舉”。詞句顯得激昂整煉,入勢豪邁。但第三句折入現(xiàn)實,緊承以“誰記”二字,頓時引出一片寂寞凄涼。朝廷的國策起了變化,大有可為的時機就此白白喪失了。
    不到一年,王炎被召還朝,陸游轉(zhuǎn)官成都,風流云散,偉略成空。那份豪情壯志,當年曾有幾人珍視?此時更有誰還記得?詞人運千鈞之力于毫端,用“誰記”一筆兜轉(zhuǎn),于轉(zhuǎn)折中進層。后兩句描繪出兩類人物,兩條道路:終日酣飲耽樂的酒徒,反倒受賞封候;志存恢復的儒生如已者,卻被迫投閑置散,作了江邊漁父,事之不平,孰逾于此?這四、五兩句,以“獨”字為轉(zhuǎn)折,從轉(zhuǎn)折中再進一層。經(jīng)過兩次轉(zhuǎn)折進層,昔日馬上草檄、短衣射虎的英雄,在此時卻已經(jīng)變成孤舟蓑笠翁了。那個“獨”字以入聲直促之音,高亢特起,凝鑄了深沉的孤憤和掉頭不顧的傲岸,聲情悉稱,妙合無垠。
    下片承“江邊漁父”以“輕舟”、“低逢”之渺小與“蘋洲煙雨”之浩蕩對舉,復綴“占斷”一語于其間,再作轉(zhuǎn)折進層?!罢紨唷奔凑急M之意。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無拘無束,獨往獨來,是謂“占斷煙雨”。三句寫湖上生涯,詞境浩渺蒼涼,極煙水迷離之致,含疏曠要眇之情。詞至此聲情轉(zhuǎn)為紓徐蕭散,節(jié)奏輕緩。但由于“占斷”一詞撐拄其間,又顯得骨力開張,于舒緩中蓄拗怒之氣,蕭散而不失遒勁昂揚?!罢紨唷币郧凹刃钌畛恋墓聭嵑偷纛^不顧的傲岸之情,復于此處得“占斷”二字一挑,于是,“鏡湖元自屬閑人,又何必官家賜與”這更為昂揚兀傲的兩句肆口而成,語隨調(diào)出,唱出了全闋的音。唐代詩人賀知章老去還鄉(xiāng),玄宗曾詔賜鏡湖一曲以示矜恤。陸游借用這一故事而翻出一層新意——官家(皇帝)既置他于閑散,這鏡湖風月本來就只屬閑人,還用得著你官家賜與嗎?再說,天地之大,江湖之迥,何處不可置他八尺之軀,誰又稀罕“官家”的賜與?這個結(jié)句,表現(xiàn)出夷然不屑之態(tài),憤慨不平之情,筆鋒直指統(tǒng)治者,它把通首迭經(jīng)轉(zhuǎn)折進層蓄積起來的激昂不平之意,挾其大力盤旋之勢,千回百轉(zhuǎn)而后驟現(xiàn),故一出便振動全詞,聲情激昂,逸響悠然,浩歌不絕。
    這首抒情小唱很能代表陸游放歸后詞作的特色。他在描寫湖山勝景,閑情逸趣的同時,總蘊含著壯志未酬、壯心不已的幽憤。這首《鵲橋仙》中雕鞍馳射,蘋洲煙雨,景色何等廣漠浩蕩!而“誰記”、“獨去”、“占斷”這類詞語層層轉(zhuǎn)折,步步蓄勢,隱曲幽微,情意又何等怨慕深遠!這種景與情,廣與深的縱模交織,構(gòu)成了獨特深沉的意境。明代楊慎《詞品》說:“放翁詞,纖麗處似淮海,雄快處似東坡。其感舊《鵲橋仙》一首(即此詞),英氣可掬,流落亦可惜矣?!彼吹搅诉@首詞中的“英氣”,卻沒有看到其中的不平之氣,清代陳廷焯編《詞則》,將此詞選入《別調(diào)集》,在“酒徒”兩句上加密點以示激賞,眉批云:“悲壯語,亦是安分語?!敝^為“悲壯”近是,謂為“安分”則遠失之。這首詞看似超脫、“安分”,實則于嘯傲煙水中深寓忠憤抑郁之氣,內(nèi)心是極不平靜,極不安分的。不窺其隱曲幽微的深衷,說他隨緣、安分,未免昧于騷人之旨,委屈了志士之心。
    這首詞,讀來蕩氣回腸、確是上乘之作。
    擴展閱讀:陸游趣味軼事之十幾歲監(jiān)督御膳房
    所有人都知道,陸游是南宋的大詩人。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陸游還是個*。
    陸游的爸爸名叫陸宰,是個高級干部,北宋末年在咱們河南當過轉(zhuǎn)運副使,相當于現(xiàn)在的副省長。
    陸游的爺爺也是個高級干部,他名叫陸佃,宋徽宗在位時,他是禮部侍郎,相當于文化部副部長。
    陸游的姥爺姓唐,名叫唐介,是宋仁宗的高級顧問,還是包公的好朋友,還當過王安石的弟弟王安禮的上司。
    陸游的媽媽也非常了不起,她年輕時候跟李清照一樣是個才女,跟蘇東坡的兩個學生晁補之和秦少游來往密切。她最喜歡秦少游的作品,是秦的鐵桿粉絲,所以給兒子取名叫陸游,字務(wù)觀。“務(wù)觀”就是崇拜秦觀的意思——秦少游的大名叫秦觀。
    繞遠了說,陸游還是皇親國戚:他的姨媽,也就是他母親唐氏的妹妹,嫁給了吳越國王錢鏐的曾孫,同時他這個姨媽的婆婆又是宋仁宗的第十個女兒秦國公主,所以陸游六七歲的時候經(jīng)常跟著姨媽去皇宮里給娘娘們拜壽。
    陸游的家庭背景給他后來進入官場提供了便利。宋高宗紹興六年,陸游已經(jīng)被封為九品官,那時候他才十二歲,還沒有參加過任何一場科舉考試。如果他的爸爸不是副省長,如果他的爺爺不是文化部副部長,他不可能十幾歲就戴烏紗帽。
    陸游的皇親國戚身份也讓他受到了朝廷的信任,使他后來很順利地當上了禮部郎中兼膳部視察。什么是膳部視察?就是負責在皇帝舉行大型宴會的時候做監(jiān)督,對飯菜的質(zhì)量進行把關(guān)。
    眾所周知,百官是不能跟皇帝使用同一張餐桌的,御廚可以單獨給皇帝準備合格的、精美的、不缺斤短兩的飯菜,而給百官準備的飯菜就馬馬虎虎,能節(jié)省多少食材就節(jié)省多少食材,省出來的錢被他們貪污。百官吃了那些缺斤短兩不干不凈的飯菜,還不能跑到皇帝跟前抱怨,畢竟那是皇帝賜宴,是一種莫大的恩典,感恩戴德還來不及,再抱怨不好吃就有些不識相了。
    宋真宗在位的時候,曾經(jīng)派太監(jiān)去御膳房里現(xiàn)場監(jiān)督,看著御廚做飯,看誰還敢瞎搗蛋。但是太監(jiān)很快被御膳房里的工作人員收買,跟御廚聯(lián)起手來繼續(xù)貪污。所以到了南宋,太監(jiān)不再被信任,朝廷改派一些有關(guān)系有背景有廉恥有名聲的官員來做這份兼差,陸游之所以能做上膳部視察,就是這么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