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下冊數學課件:《畫一畫》

字號:

課件是教師在講授新課之前有目的,有計劃并依一定方法所設計的簡練、概括的教學語言,對激發(fā)學生興趣,提升教學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整理分享的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下冊數學課件:《畫一畫》,歡迎閱讀與借鑒,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篇一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通過“畫一畫”的活動,初步認識正比例圖象。
    2、會在方格紙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對應的點,并能在圖中根據一個變量的值估計它所對應的變量的值。
    3、利用正比例關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教學重點:目標1、2。
    教學難點:目標2、3。
    教學過程:
    活動一;判斷下面的量是否成正比例關系?
    1、每行人數一定,總人數和行數。
    2、長方形的長一定,面積和寬。
    3、長方體的底面積一定,體積和高。
    4、分子一定,分母和分數值。
    5、長方形的周長一定,長和寬。
    6、一個自然數和它的倒數。
    7、正方形的邊長與周長。
    8、正方形的邊長與面積。
    9、圓的半徑與周長。
    10、圓的面積與半徑。
    11、什么樣的兩個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活動二:探索一個數與它的5倍之間的關系。
    1、求出一個數的5倍,在書上表格填寫。
    2、判斷一個數的5倍和這個數有怎樣的關系?
    小結:一個數和它的5倍之間具有正比例關系。
    3、請觀察橫軸表示什么?縱軸表示什么?然后,根據上表說說各點表示的含義。
    4、連接各點,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5、利用書上的圖,把下表填完整。
    找一找這組數據在統(tǒng)計圖上的位置,讀出未知數據再算一算,比較兩次結果。
    活動三:試一試。
    1、在下圖中描點,表示第20頁兩個表格中的數量關系。
    2、思考;連接各點,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發(fā)現(xiàn):所描的點都在同一條直線上。
    活動四:練一練。
    1、圓的半徑和面積成正比例關系嗎?為什么?
    2、乘船的人數與所付船費為:(數據見書上)
    (1)將書上的圖補充完整。
    (2)說說哪個量沒有變?
    (3)乘船人數與船費有什么關系?
    (4)連接各點,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回答下列問題:
    (1)圓的周長與直徑成正比例嗎?為什么?
    (2)根據右圖,先估計圓的周長,再實際計算。
    (3)直徑為5厘米的圓的周長估計值為(),實際計算值為()。
    (4)直徑為15厘米的圓的周長估計值為(),實際計算值為()。
    4、把下表填寫完整。試著在第一題的圖上描點,并連接各點,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表格見書上)
    
篇二

    一、教材
    《畫一畫》這一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變化的量》和《正比例》這兩節(jié)內容以后安排的,學生已經結合大量的生活情境認識了生活中存在的許多相互依賴的變量,而且體會了這些變量之間的關系,認識了正比例及其意義,能初步判斷兩個相關聯(lián)的兩是不是成正比例,感受了正比例在生活中的應用,學生對正比例的認識有了一定的基礎。教材安排這一內容,一是讓學生進一步認識正比例,以及正比例中兩個相關聯(lián)的量之間的關系;二是通過讓學生在方格紙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對應的點并能在圖中根據一個變量的值估計它所對應的變量的值,從而認識正比例圖像的特點。主要意圖是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用圖的形式去直觀表示兩個成正比例的量的變化關系,鼓勵學生發(fā)現(xiàn)當兩個變量成正比例關系時,所繪成的圖像是一條直線,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利用圖,進行一些估計,解決一些問題,為以后進一步學習正比例函數打下一定的基礎。
    對于這一內容的設計,我結合實際主要確定了三個知識與技能的目標,即:1、在具體情景中,通過“畫一畫”的活動,初步認識正比例圖像;2、會在方格紙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對應的點,并能在圖中根據一個變量的值估計它所對應的變量的值;3、利用正比例關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提高學生觀察與思考相結合的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確定了兩個情感目標,即:1、培養(yǎng)學生善于思考和積極參與的良好習慣;2、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其中重難點目標是:1、會在方格紙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對應的點,并能在圖中根據一個變量的值估計它所對應的變量的值;2、利用正比例關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提高學生觀察與思考相結合的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對于兩個重難點目標,我將采取直觀教學的形式(既PPT課件演示)和設計學生動手操作的練習題相結合,以此來分解難點,從而突破難點,化難為易。
    二、教法
    在教學中,我主要采用了直觀教學法、啟發(fā)式提問法、講練結合法和激趣法。直觀教學法就是利用PPT課件進行逐一演示,既演示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方法,又演示解決問題的結果,使整個過程和方法都能清楚地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讓學生更直觀更形象地去感受和體驗;啟發(fā)式提問法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思考與交流如:橫軸表示什么?縱軸表示什么?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講練結合法就是利用我設計的幫助學生進行探索和研究的練習題,讓學生自己在練習題上進行動手操作,并在操作中獨立思考,獨立發(fā)現(xiàn),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寫下來;激趣法就是在學生進行第研究得出結論后為了進一步驗證結論,我提出了激勵性的問題鼓勵學生進行兩次探索與研究,如:真的是這樣嗎?我們繼續(xù)來研究和探索……這樣能激起學生的探索欲望和求知欲望,讓學生覺得學得輕松,我也教得輕松,也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學法
    在教學中,我主要以學生的動手活動和交流活動為主,即讓學生在練習紙上動手畫一畫,連一連,寫一寫。通過學生自己描點連線,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得出結論,并寫下來,然后在班上進行交流,學生很容易得出結論,在交流中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操作能力和觀察能力,又培養(yǎng)學生善于思考和積極參與的良好習慣,學生的自學能力也就提高了。
    四、教學程序設計
    對于教學過程,我主要設計了五個步驟:
    1、溫故而知新。
    我設計了兩道題,都是用PPT課件展示出來,一是什么是正比例的填空題,二是判斷兩個相關聯(lián)的兩個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兩道題的設計是為了讓學生進一步認識什么是相關聯(lián)的量和正比例的意義,能正確判斷兩個相關聯(lián)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既是復習舊知,也是為下一步學習作準備。這一過程主要采取學生獨立——匯報交流——師生評價的方式。
    2、初探嘗試,引入新課。
    首先用PPT課件展示出來,這一內容是教材第22頁的內容,通過填表、說一說、連線、交流、展示等來揭示本節(jié)課的學習主題,提出懸念,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
    3、探索與研究。
    這是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我結合實際安排了兩個探索內容,是為了讓學生通過探索與研究能更準確地從活動中得出結論,更深刻的理解正比例圖像的特點,同時也能根據正比例圖像的特點更準確地進行描點、連線和估計。這一過程我主要采取了讓學生動手畫一畫,連一連,寫一寫,說一說等方法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同時利用PPT課件進行展示,加深學生的認識和理解,從而達到本節(jié)課的前兩個教學目標。
    4、反饋練習。
    我安排了3道題,一題是判斷是否成正比例,二題和三題是有關正比例圖像的練習以及利用正比例圖像和正比例關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既加深了學生對正比例圖像的理解,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練習題在我設計的題單中,同時我也利用PPT課件進行逐一展示,這樣既保證了教學內容的完成,又能提高教學效益,使本節(jié)課的第3個教學目標得以完成,充分突破重點和難點。
    5、課堂總結。
    這是作為新課必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通過學生自己總結和評價,既加深了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消化,又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和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