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小學一年級數(shù)學下冊《估一估量一量》教學設計

字號:

本節(jié)課主要通過學生對自己周圍熟悉的事物的測量,加深對“米”、“厘米”的認識。準備了以下教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
    教學目標:
    1.通過估一估、量一量,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此文轉于斐斐課件園 FFKJ.Net]的空間觀念,學會測量一些物體的長度,培養(yǎng)估測意識和動手操作能力。
    2.通過練習、討論,使學生會使用一定的長度單位表示物體的長度,在頭腦中建立較為準確的長度概念。
    3.為學生營造一個探究學習的環(huán)境,使學生在合作、探究中受到鍛煉,增強合作意識和探究意識。
    4.在各種游戲中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進一步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通過練習、討論,使學生會使用一定的長度單位表示物體的長度,在頭腦中建立較為準確的長度概念。
    教學準備:
    尺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創(chuàng)設情境,實際測量教室的物品
    師:今天,我們到學校新建的這個多媒體教室來上課,你感覺怎么樣呀?
    師:這里的課桌、黑板、講臺的長、寬、高都和我們教室里的不一樣,那么,它們到底有多長、多寬、多高呢?誰愿意來估計一下?
    師:那我們就來量一量吧!我們以小組為單位,你們可以測量這個教室里的任何一樣東西。先在小組內討論決定你們組要測量什么,再估計一下有多長,然后說說準備怎么測量,后把測量的結果記錄下來。
    (學生分頭測量。)
    師:現(xiàn)在,到了交流匯報的時間了,哪個小組的代表先說?
    師:有沒有哪個組測量的也是黑板?和他們組測量的結果一樣嗎?
    師:能告訴我,這個一米三應該怎么寫嗎?能讓我看看你們是怎么記錄的嗎?
    (投影儀展示學生練習本上記錄的結果:1 m 3 cm,1 m 30 cm,1.3 m。)
    師:還有沒有哪個組測量的也是課桌的長?
    師:來,把你們組記錄的結果也展示出來好嗎?
    (用投影儀展示與上組不同的記錄方法:130 cm,1米3。)
    師:有這么多種記錄的方法,誰能簡單評價一下嗎?
    師:其實,在這幾種表示方法中,除了1 m 3 cm是不正確的,其他的幾種表示方法都是可以的,在使用的時候你可以根據(jù)自己已經掌握的知識進行選擇。
    師:那我們一起再來測量,看這扇門究竟是多高!誰能出個主意,怎樣才能看清多出來的是多少厘米?我們應該怎么測量?
    (師生一起測量。)
    師:看來,你們估計得還比較準確,這扇門的高度是2 m 10 cm。那我站在門的旁邊,請你們估計一下我有多高呢?
    師:你真善于觀察,連我剛才測量的動作你都沒有放過。
    師:比較是估測時常用的一種方法,你以媽媽的身高為標準來判斷老師的身高,也是一種好辦法。
    師:剛才,我們在測量的時候,大家使用了米尺、軟尺、小尺子等測量工具,它們能幫助我們迅速知道一個物體的長度。
    (二)活動二:尋找并使用自身的測量工具
    師:當你需要測量一個物體的長度的時候,你的身邊沒有現(xiàn)成的測量工具,你準備怎么辦呢?你知不知道在你的身上也藏有許多這樣的工具呢?它們雖然沒有尺子測量得準確,但是在很多時候也能幫我們的忙呢!
    師:你身上還有別的尺子嗎?剛才那個同學把媽媽的身高作為標準來判斷老師的身高,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其實,你自己的身高也是一個很好的尺子呀!下面,我們就來找一找我們自己身上的尺子好嗎?
    師:現(xiàn)在我來布置任務,請你量出自己的身高、步長和雙手平伸時兩指尖的距離,可以自己量,也可以找同學合作。
    (學生自己量或互相合作,并將量的結果填在書上。)
    師:測量好了嗎?下面我們就來試驗一下看你們的尺子管不管用。我請我們班的2位同學到前面來,請你估計他們的身高。
    (2名學生同時上臺。)
    師:再估計一下這2位同學的腰圍、頭圍是多少。知道什么是腰圍、頭圍嗎?
    師:你能以自己身上的尺子為標準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 FFKJ.Net進行比較,說得挺有道理的,我感覺你估計得應該是比較準確的?,F(xiàn)在我想知道你們的腰圍和頭圍的準確長度,要怎么測量呢?誰有比較好的方法?
    (學生測量。)
    師:你們測量的結果和你們剛才估計的結果比較一下,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
    師:看來,我們身上的這些尺子還真管用。我們再來試。你知道了自己的步長,請你以這條線為起點,估計一下10米大約到哪里,自己做一個記號。
    師:再來走一走,看這10米你大約需要多少步?看著這么長的距離,請你估計一下,需要多少個同學手拉手才夠10米?誰想來試一試?
    師:通過這些活動,使你想到了什么?你會對物體的長度進行正確的估計嗎?
    師:你們說得真是太好了,知識和能力就是這樣在日常生活中通過練習積累起來的。希望你們在日常生活中自覺地多做練習,做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
    (三)活動三:練習
    師: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做一個有關這方面的小練習。請同學們打開書第19頁,看第3題,你能看懂嗎?誰能說說看?
    師:那就自己完成吧!
    (學生獨立完成。)
    (四)活動四:總結
    師:這節(jié)課,你們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簡單的估測和測量
    篇二
    一、復習引入。
    我們已經認識了厘米和米,1厘米有多長呢?請你用手比一比。
    1米有多長呢?請同學們伸開兩臂比一比。
    (學生站起來比劃,教師拿著米尺到學生中巡視,發(fā)現(xiàn)誤差大的進行糾正。)
    二、實際測量教室的物品。
    1.想不想知道我們每天使用的課桌有多高?
    請同學們估計一下你們的桌子大約有多長?把估計的結果告訴同桌,然后你們倆一起量一量,看誰估得準?(學生活動)
    2.活動結束后,請學生匯報估計和測量的結果。
    3.請估計準確的同學把估計的方法給同學們介紹一下。
    (匯報過程中引導學生對其他同學估計的方法進行評價)
    4.你們測量的課桌的高度是多少?
    說說你是怎么量的?
    5.活動后集體匯報。
    (對于測量同樣物體長度的小組進行比較,檢驗測量是否準確。)
    三、尋找并使用自身的測量工具。
    同學們,其實我們身上也有很多尺子,下面,我們就來找一找我們自己身上的尺子好嗎?
    1.請同學們測量一下自己的身高。
    (1)身高是指什么?(從腳底到頭頂?shù)母叨龋?BR>    (2)先估計,再測量??梢宰约簻y量,也可以同桌合作。
    (3)說說測量的方法。
    2.測量自己的步長。
    (1)步長是指什么?(腳尖到腳尖或腳后跟到腳后跟的距離。)
    強調:步長是平時走一步的長度,不要刻意邁大步。
    (2)先估計一步有多長,再測量??梢孕〗M合作。
    (3)誰估計的準,請給同學們介紹一下方法。
    (4)你是怎樣測量的?
    3.測量雙手平伸時兩指尖的距離。
    4.利用身體上的尺子進行估計活動。
    剛才同學們量出自己的身高、步長和雙手平伸時兩指尖的距離,其實這都是很好的尺子。下面老師要檢驗一下你的尺子管不管用。
    (1)請兩名同學到前面來,請同學估計他的身高,并說說是怎樣估計的。
    (2)再估計一下這2位同學的腰圍、頭圍是多少。
    ①知道什么是腰圍、頭圍嗎?
    ②請估計一下兩位同學的腰圍和頭圍是多少,你是怎樣估計的?
    ③現(xiàn)在我想知道這兩位同學的腰圍和頭圍的準確長度,要怎么測量呢?誰有比較好的方法?
    (3)利用步長進行估計活動。
    ①你知道了自己的步長,請你以這條線為起點,估計一下10米大約到哪里,自己做一個記號。
    ②再來走一走,看這10米你大約需要多少步?看著這么長的距離,請你估計一下,需要多少個同學手拉手才夠10米?誰想來試一試?
    ③通過這些活動,使你想到了什么?你會對物體的長度進行正確的估計嗎?
    5.介紹人體各部分長度關系小常識。
    四、練習。
    1.P18第2題。
    (1)看圖,你知道了什么?
    (2)請學生估計一下小明和機靈狗分別有多高,說說你是怎樣估計的。
    (3)引導學生注意記錄的方法。
    2.P19第3題。
    (1)看圖理解題意。
    (2)學生獨立完成后進行交流。
    五、總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篇三
    教學目標:
    1.能選用適當?shù)膯挝槐硎鹃L度,會用測量工具進行測量。
    2.能估計身邊物體的長度,初步形成估計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
    3. 增強同學們的合作意識和探究意識。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引導學生估計身邊物體的長度,再動手實際量一量,進一步學會使用測
    2.量工具和選用適當?shù)拈L度單位,從而培養(yǎng)應用意識。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激疑
    1.前面我們學習了哪些長度單位?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① 長度單位:米(m)、厘米(㎝)
    ② 1米=100厘米 1m=100㎝
    2.今天,米和厘米又來找我們做朋友,想了解同學們對它們倆掌握和應用的情況,看你能不能正確的應用米和厘米來估一估、量一量身邊的物體。比如說:黑板的長、桌子的高等
    二、互動解疑
    1.黑板的長是多少?
    ①估一估
    2米、3米、5米……
    ②量一量,誰估計得更準確
    ③分組測量,匯報結果
    2.說一說是怎樣測量的。
    3.測量時要注意些什么?
    測量時尺子不夠長,量完就做一個句號,數(shù)數(shù)量了幾次,還剩多少,后得出結果。
    三、啟思導疑
    1.量自己的身高、步長
    ①先估計,然后同桌合作量一量。
    ②交流討論
    2.完成試一試
    ①先估測
    ②再量一量
    ③后填出具體的數(shù)值。
    四、實踐應用
    1.在○里填上“<”、“>”或“=”。
    ①25厘米○ 2米 ②100厘米○1米
    ③51厘米○49厘米 ④98厘米○89厘米
    ⑤1厘米○1米 ⑥10厘米○1米
    ⑦33厘米○3米 ⑧6米○600厘米
    2.填一填。
    ①1米=( )厘米 ②12米+7米=( )米
    ③13厘米+8厘米=( )厘米
    ④2米+45厘米=( )米( )厘米
    ⑤量比較短的物體,可以用( )做單位。
    ⑥量比較長的物體,可以用( )做單位。
    五、總結評價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估一估 量一量
    先估計 再測量
    不夠整米,剩余部分用厘米做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