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備考也需要這樣持之以恒的精神。為您提供了“2019年初級社會工作實務第一章第五節(jié)考點”,歡迎閱讀參考!更多相關訊息請關注!

考點一:評估的目的
1.評估的含義
社會工作評估是指運用科學的研究方法和技術,系統地評價社會工作的介入結果,總結整個介入過程,考查社會工作介入是否有效、是否達到了預期目的與目標的過程。
2.評估的目的
(1)考查社會工作介入效果、服務對象進步情況及介入目標的實現程度。
(2)總結工作經驗,改善工作的方法和技巧,提升服務水平。
(3)了解服務的有效性及效率。
(4)進行社會工作研究。
3.評估的類型
(1)過程評估。
(2)結果評估。
考點二:評估的方法
社會工作評估是一個系統收集資料以對社會工作的介入過程和結果進行判斷和審視的過程。
1.收集評估資料的途徑
(1)收集服務對象檔案進行評估。
(2)收集服務對象對介入過程和結果的意見與看法。
(3)使用調查方法收集介入效果的數據和事實資料。
2.基線測量評估
(1)什么是基線測量:基線測量是在介入開始時對服務對象的狀況進行測量,建立一個基線作為對介入行動效果進行衡量的標準基線,以評估介入前后的變化,以此判斷介入目標實現的程度。
(2)應用范圍:個人、家庭、小組、社區(qū)的工作介入評估。
(3)操作程序:建立基線(一是確定介入的目標,二是選擇測量工具,三是對目標行為進行測量并記錄目標行為)、進行介入期測量、分析和比較。
3.對服務對象影響的評估
(1)服務對象滿意度測量。
(2)差別影響評分。
4.任務完成情況的測量評估
一般來說,可以運用5個等級尺度來測量任務的完成情況。
5.目標實現程度的測量評估
目標核對表、個人目標尺度測量。
考點三:評估應注意的事項
(1)社會工作者要注意自我評估和反思。
(2)調動服務對象參與評估過程的積極性。
(3)堅持保密原則,評估方法要符合社會工作的價值。
(4)要切合實際需要。

考點一:評估的目的
1.評估的含義
社會工作評估是指運用科學的研究方法和技術,系統地評價社會工作的介入結果,總結整個介入過程,考查社會工作介入是否有效、是否達到了預期目的與目標的過程。
2.評估的目的
(1)考查社會工作介入效果、服務對象進步情況及介入目標的實現程度。
(2)總結工作經驗,改善工作的方法和技巧,提升服務水平。
(3)了解服務的有效性及效率。
(4)進行社會工作研究。
3.評估的類型
(1)過程評估。
(2)結果評估。
考點二:評估的方法
社會工作評估是一個系統收集資料以對社會工作的介入過程和結果進行判斷和審視的過程。
1.收集評估資料的途徑
(1)收集服務對象檔案進行評估。
(2)收集服務對象對介入過程和結果的意見與看法。
(3)使用調查方法收集介入效果的數據和事實資料。
2.基線測量評估
(1)什么是基線測量:基線測量是在介入開始時對服務對象的狀況進行測量,建立一個基線作為對介入行動效果進行衡量的標準基線,以評估介入前后的變化,以此判斷介入目標實現的程度。
(2)應用范圍:個人、家庭、小組、社區(qū)的工作介入評估。
(3)操作程序:建立基線(一是確定介入的目標,二是選擇測量工具,三是對目標行為進行測量并記錄目標行為)、進行介入期測量、分析和比較。
3.對服務對象影響的評估
(1)服務對象滿意度測量。
(2)差別影響評分。
4.任務完成情況的測量評估
一般來說,可以運用5個等級尺度來測量任務的完成情況。
5.目標實現程度的測量評估
目標核對表、個人目標尺度測量。
考點三:評估應注意的事項
(1)社會工作者要注意自我評估和反思。
(2)調動服務對象參與評估過程的積極性。
(3)堅持保密原則,評估方法要符合社會工作的價值。
(4)要切合實際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