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讀后感400字【三篇】

字號:

讀書使人成長,讀書可以豐富精神,充實生活。讀書的美妙無法用言語完美的詮釋。如果,有閑暇時間,請放下手機(jī)、游戲,多讀一些好書吧!以下“初一讀后感400字【三篇】”由整理發(fā)布,歡迎閱讀參考!更多相關(guān)訊息請關(guān)注!
    【篇一】
    大千世界有數(shù)以百萬記的優(yōu)秀作家,我為喜歡的是中國作家三毛。
    她寫的作品是她個人的環(huán)球經(jīng)歷,內(nèi)容真實,多彩,書中的一切都能使人身如其境,總而言之,她能把死的東西寫活,能把人帶進(jìn)屬于她的世界,同她一起看遍世間萬物。
    三毛喜歡景,尤其是看夕陽畫框下的景,她說這是一天享受的時光,沒有百日的緊張,夜日的寂寞,有的只是一派紅霞渲染的溫和氣氛及如詩如畫的眼前美景。她的描寫細(xì)致,活潑,總能把我?guī)肫渲小R黄谰埃遗c她坐在一塊兒,談天說地,暢談人生。
    三毛擅長刻畫人物形象,從她的描寫中,我能準(zhǔn)確的感悟到鮮明的人物在我的眼前上映一場場真實的事件。她筆下的自己性格不一,時好時壞,對人對事的態(tài)度更是千變?nèi)f化,可正是因為她這古靈精怪的性格,豪放直率的為人,贏得了丈夫荷西的百般呵護(hù),親朋好友的關(guān)心愛護(hù)。她與其說她活的瀟灑,不如說她活的遵從內(nèi)心,她明白自己想要的,就要努力爭取。
    可世上并無真正的“寵兒”,當(dāng)摯愛的荷西因意外去世,從未經(jīng)歷過大風(fēng)大浪的她,精神一度奔潰,可她是誰?三毛,一個永不服輸?shù)呐?,她堅強的站起來,握住命運的咽喉,用往后的時光重新提筆創(chuàng)作,后續(xù)作品中的筆風(fēng)一改以往的活潑,跳躍。而是以悲傷痛苦為主題??蓞s更吸引著我,向著你大步流星,越深入的品讀,越讓我體會到你內(nèi)心的痛苦與掙扎,我能理解后來你對人世的不辭而別,在這紫陌紅塵中,你沒了荷西也就沒有了歸宿,就算拼命的掙扎,到頭來不過虛空一場??赡阍傥业男闹辛粝碌那楦斜茖⑼苿游仪斑M(jìn)的步伐。
    愿今后,我能追隨你的腳步,到各地尋找你殘留的身影,也愿長眠地下的你能和荷西“開始”下一場絕世相約。
    【篇二】
    語文課上學(xué)習(xí)了《飛向藍(lán)天的恐龍》,我對中華龍鳥產(chǎn)生了興致,在圖書館,我找到了沈石溪著的《中華龍鳥》,饒有興趣地翻開了這本書,迎接我的是一個嶄新的恐龍世界。
    這還得從侏羅紀(jì)時期說起,也就是小行星撞擊地球的那一刻開始,主人公雙弓型頭骨的槽齒類動物“澄”正在躲避“蝦魔龍”的攻擊,突然,就在小行星撞擊地球前的那一刻,“澄”逃進(jìn)了一個地洞,而被堵在門口的“蝦魔龍”卻成了“澄”的有力盾牌,“澄”僥幸地活了下來,但是“澄”的近親“岫”卻不幸滅絕了,它的后代——“屼”倒是生存了下來。
    “屼”不停地進(jìn)食,產(chǎn)下了后代,終于,這個種類經(jīng)過漫長的演化,變成了新一代霸主——“犬齒甲龍”,它們不斷吃食,不斷脹大自己的身體。而“澄”的種類,越來越柔弱,生存的希望越來越小,終于它們想到了到樹上去生活,我們會發(fā)現(xiàn):它們身體變?nèi)醯耐瑫r,大腦正在變得發(fā)達(dá)。
    如果我問你們,后哪個種族生存了下來?你們也許會說肯定是犬齒甲龍,這樣你們就大錯特錯了,因為犬齒甲龍不斷進(jìn)食導(dǎo)致同類吃同類,后也滅絕了,而“澄”一類恐龍卻和諧地生活著,終演化成今天的鳥類。
    看完《中華龍鳥》,我懂得了我們今天人與人的社會,是建立在和諧的基礎(chǔ)上的,只有人類和諧,才能讓民族壯大。我也懂得了“適者生存”的道理,一個人只有不斷去適應(yīng)社會,才能更頑強地生活下去。
    【篇三】
    《旅行家》的作者是敬愛的葉圣陶老先生。旅行家,因感無聊而來到地球參觀。參觀途中,一個個疑團(tuán)在腦海盤旋,就問陪他的人:“我到底還沒有弄明白,為什么一定要用錢去換東西?大家爽爽快快地揀要用的拿,不便當(dāng)些么?”“我們地球上向來是這樣的,也不知是什么道理……”
    ​確實,從古至今都是如此,“銀子、黃金、銅錢、甚至物品”,都是錢的代名詞,我們講究不說賺,起碼也要平等交易。除了古代小國向大國供奉,這是為了保全自己。自己虧了,就覺得心里硌著,渾身不舒服,定要為自己討個公道。像旅行家這樣的想法,我們還從未有過。
    ​“各人的錢,各人自己用,怎肯給別人?”陪同的人一語道出了心聲。我辛苦掙來的錢白給別人,豈不虧了?有些人內(nèi)心有一個“利己”主義,但他們并不輕易透露,總有冠冕堂皇的理由幫他撐腰,使他褪去“鐵公雞”“小氣鬼”的包袱。
    ​“地球上的人忘記了換東西的錢,和藏東西的箱了。”固然,這是葉老先生的一種美好遐想。但我們卻可以試著把錢看淡些,不是“視金錢如糞土”,而是精神上的財富和身體上的健康更重要些,這些,也是“錢”的另一種方式。日月如梭,白駒過隙,試想有幾寸光陰,有幾個“黑發(fā)”,又有幾個“十年寒窗苦讀”呢?不過數(shù)十載吧!珍惜現(xiàn)有的光陰,抓住時間的尾巴,不要像朱自清《匆匆》里那樣惆悵地自問“時間去哪兒了”;不要“紅了櫻桃,綠了芭蕉”;不要歲月靜好。我們要汲取各種花蜜,不斷充足自己,在將來的某一天自信綻放!說不定能設(shè)計出這種機(jī)器,說不定能成為星際旅行家,說不定能用知識創(chuàng)造財富!
    《旅行家》這篇微童話,讓我們且回味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