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是人類對自身歷史的一種記憶行為,人們通過多種故事形式。記憶和傳播著一定社會的文化傳統(tǒng)和價值觀念,引導(dǎo)著社會性格的形成。下面是分享的名人勵志故事精選三篇。歡迎閱讀參考!
【李苦禪燒畫】
李苦禪是我國當代著名畫家,他為人爽直,凡答應(yīng)給人作畫,從不食言。
有,有位老朋友請他作一幅畫,李苦禪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時完成。不久,當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訃告后,面有愧色,即趨作畫,畫了幅“百蓮圖”,并鄭重其事題上老友的名字,蓋上印章,隨即攜至后院,將畫燒毀。事后,對兒子說:“今后再有老友要畫,及時催我,不可失信啊!”
真正的畫家、藝術(shù)家都是些感情真摯而豐富的人。他的不虛偽造作,講誠信,從不食言,真可謂畫品如人品。
【諸葛亮喂雞求學(xué)】
諸葛亮小的時候,跟著隱居在襄陽城南的水鏡先生學(xué)習(xí)兵法。水鏡先生養(yǎng)了一只公雞,公雞一到晌午啼叫三聲,水鏡先生就下課了。諸葛亮聽課聽得很不過癮。
后來,他想了一個辦法,在褲子上縫了一個口袋,每天上學(xué)的時候就抓幾把小米放在口袋里。當晌午快到時,他悄悄地朝窗外撒一把小米。公雞見有黃燦燦的小米,顧不上啼叫,就啄食起來。剛剛啄完,諸葛亮又撒一把,直到把口袋里面的小米撒完。
等公雞吃完口袋里的小米再叫時,水鏡先生多講了一個時辰的課,可把師娘餓壞了,時間長了不免抱怨幾句:“怎么搞到這么晚,晌午過了,也不知道餓!”
“你沒聽見雞才叫嗎?”水鏡先生說。
師娘是個聰明人,知道其中必有奧妙。
第二天快到晌午的時候,她悄悄地來到了院子里,只見那只花頸公雞剛要伸長脖子叫喚,就有人從書房窗口撒出一把小米。她走上前,把事情看了個仔細,又悄悄地回家了。
這天水鏡先生回來,師娘笑著說:“你這個當先生的,還不如小諸葛。”于是她把剛才看到的情況,一五一十地告訴了水鏡先生。
水鏡先生聽后一愣,又哈哈大笑起來,心想諸葛亮喂雞求學(xué),真是聰明過人,將來必定是蓋世奇才。
諸葛亮經(jīng)過刻苦學(xué)習(xí),終于成為杰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幫助劉備建立了蜀漢政權(quán)。
【茅以升立志建橋】
茅以升是我國的橋梁專家。我國第一座現(xiàn)代化大橋——錢塘江大橋,就是他設(shè)計的。
茅以升十一歲那年的端陽節(jié),南京秦淮河上舉行熱鬧非凡的龍船比賽。他和小伙伴約好,一塊兒到河畔看個痛快。但不巧得很,頭天晚上,他突然病了,不得不憋在家里。
端陽節(jié)一天,茅以升身子躺在床上,心兒卻飛向了秦淮河。他多么羨慕自己的小伙伴啊!
晚上,小伙伴回來了,一個個無精打采,眼淚盈眶。茅以升很是奇怪,一問才知道,原來秦淮河上出了事。由于看龍船的人太多,把一座叫做文德橋的古老拱僑給擠塌了,許多人掉到河里淹死了。
這太不幸了。茅以升直愣愣地望著天花板,好半天才說出一句話來:“我長大了一定要學(xué)會造橋,為大家造結(jié)實的橋!”
從此,茅以升的頭腦幾乎被橋占據(jù)了。他出門只要見到橋,總要上上下下看個仔細;讀書讀到有關(guān)橋的內(nèi)容,就立即將其抄在本子上。他收藏的各種橋的圖畫、照片,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因為這個,他還得了個“小橋迷”的綽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