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詞主要描繪了山園里梅花生長環(huán)境與風韻。下面是分享的詠梅的古詩詞《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原文譯文賞析。歡迎閱讀參考!
《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
宋代:辛棄疾
斷崖修竹,竹里藏冰玉。路轉清溪三百曲,香滿黃昏雪屋。
行人系馬疏籬,折殘猶有高枝。留得東風數(shù)點,只緣嬌嫩春遲。
【譯文】
斷崖上挺立著修長的翠竹,竹叢中盛開著冰清玉潔的梅花。繞過曲曲彎彎的清流長溪,黃昏中蓋滿白雪的小屋里香氣飄灑。
過路人折梅在疏籬邊系馬,梅雖殘仍然有高枝挺拔。高枝上留下了寒梅數(shù)點,是因為嬌懶的春天還未到這山崖。
【注釋】
清平樂:詞牌名,又名《清平樂令》、《醉東風》、《憶蘿月》,為宋詞常用詞牌。檢校:核查。山園:稼軒帶湖居第,乃建于信州附郭靈山門之外者,洪邁《稼軒記》有“東岡西阜,北墅南麓”等語,稼軒因亦自稱山園。
修竹:高高的竹子。
冰玉:如冰似玉,指梅花。
路轉句:蘇軾《梅花二首》:“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辭相送到黃州?!?BR> 雪屋:稼軒新居內一處宅院的名稱。
行人:過路之人。
嬌嫩春遲:春天嬌懶而來遲。
【賞析】
此詞主要描繪了山園里梅花生長環(huán)境與風韻。起筆謂梅花長在斷崖峭壁間,與修竹為伍,有冰清玉潔的資質。以下一路觀賞,由山麓而家園,由白晝而黃昏,幽香滿園,點出山園之梅。過片二句的籬邊梅殘,是鋪墊之筆,旨在推出高枝之梅。結末二句謂高枝數(shù)點,臨風搖曳,風姿翩翩,其所以遲遲不落,挺立枝頭,只是因為春天嬌懶未到。全篇精妙之處正在于此,形神兼?zhèn)洌搶嵪嚅g,寫活了梅花喚春報春的特有風神。
擴展閱讀:軼事典故之義斬義端
金帝完顏亮遷都燕京之后,一些長期受奴役和壓迫的漢人忍無可忍,扛起了反金大旗,其中聲勢最浩大的一支隊伍是山東境內揭竿起義的一支隊伍,領頭的耿京是一位農民出身的濟南人。為了響應義軍的反金義舉,時年二十二歲的辛棄疾,也乘機拉起了兩千人的隊伍投奔耿京。但耿京對這個前來投軍的秀才并沒有過多的青睞,只命他做了一名無足輕重的文官,掌管文書和帥印。在此年中發(fā)生的一件事,令耿京對辛棄疾從此刮目相看。
當初和辛棄疾一塊兒來投奔義軍的還有一位叫義端的和尚。義端本身就是個守不了清規(guī)戒律的花和尚,因為受不了在義軍里當差的苦頭,竟偷偷的盜走了經(jīng)由辛棄疾保管的帥印,準備去金營里邀功。義端本身也是一小股義軍的首領,是被辛棄疾說服一起投奔耿京帳下的,耿京盛怒之下,只得拿辛棄疾問罪。辛棄疾理屈詞窮,自知交友不慎,羞愧難當,當場向耿京立下了軍令狀,追回帥印。
當晚,辛棄疾帶了一小隊人馬埋伏在了去往金營必經(jīng)的路上,果然,天快亮了的時候,義端真的騎馬來到,辛棄疾不由分說,一刀將義端砍下馬來。義端見是辛棄疾,嚇得魂飛魄散,當即跪地求饒說:“我知道您的真身是一頭青兕,您力大能拔山,將來定有大造化。您饒了我的小命吧!”面對這樣貪生怕死的變節(jié)份子,嫉惡如仇的辛棄疾哪里肯聽,不由分說,手起刀落,義端身首異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