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淥水曲》是李白詩中流傳最廣的佳作之一,此詩描寫的是一幅迷人的勝似春光的秋景。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下李白的佳作詩詞《淥水曲》賞析,歡迎閱讀!
《淥水曲》
唐•李白
淥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蘋。
荷花嬌欲語,愁殺蕩舟人。
【賞析】
詩的前兩句寫景與活動。“淥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蘋”,皎潔的月光灑在碧綠的水面上,使水面更加明凈,這時有一位采蘋的姑娘,泛舟在南湖之上,朦朧的月光籠罩著她,似有一種淡淡的哀愁。
“荷花嬌欲語,愁殺蕩舟人”,這兩句寫采蘋女看到嬌艷的荷花,轉(zhuǎn)而生愁的情景。荷花亭亭玉立,像一位妙齡少女,清新而嫵媚,它半開半閉像是要開口說話一樣,又帶些許的羞澀,十分動人。見此美景,采蘋女突然神魂搖蕩,無限哀婉惆悵起來,“愁殺蕩舟人”。她因何生愁,作者沒有言明,給讀者留下遐想的余地。
此詩中最精彩的一句是“荷花嬌欲語”。荷花純潔無暇正像一位純真的少女,她欲言又止,無限羞澀?!坝Z”二字尤為傳神,運用擬人手法,刻畫出荷花含苞待放的情態(tài),同時也暗喻詩中的采蘋女情竇初開的嬌羞面容。大概正因為采蘋女見荷花如見自己,而觸動了心中的情事,以至“愁殺蕩舟人”。
擴展閱讀:李白的風(fēng)格
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他性格豪邁,熱愛祖國山河,游蹤遍及南北各地,寫出大量贊美名山大川的壯麗詩篇。他的詩,既豪邁奔放,又清新飄逸,而且想象豐富,意境奇妙,語言輕快,人們稱他為“詩仙”。李白的詩歌不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精神,而且從形象塑造、素材攝取、到體裁選擇和各種藝術(shù)手法的運用,無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藝術(shù)特征。
豪放是李白詩歌的主要特征。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際諸因素外,李白詩歌采用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和體裁結(jié)構(gòu)也是形成他豪放飄逸風(fēng)格的重要原因。善于憑借想象,以主觀現(xiàn)客觀是李白詩歌浪漫主義藝術(shù)手法的重要特征。幾乎篇篇有想象,甚至有的通篇運用多種多樣的想象。現(xiàn)實事物、自然景觀、神話傳說、歷史典故、夢中幻境,無不成為他想象的媒介。常借助想象,超越時空,將現(xiàn)實與夢境、仙境,把自然界與人類社會交織一起,再現(xiàn)客觀現(xiàn)實。他筆下的形象不是客觀現(xiàn)實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內(nèi)心主觀世界的外化,藝術(shù)的真實。
擴展閱讀:李白的代表作品
《將進酒》《蜀道難》《夢游天姥吟留別》《靜夜思》《望廬山瀑布》《俠客行》《春思》《子夜秋歌》等。
李白是否有詞的創(chuàng)作至今仍然未有一致的定論,但是今傳為李白詞的作品,若不論其真?zhèn)渭笆欠窨蓺w入詞體,約有20余首,如《菩薩蠻》《憶秦娥》等。
就其開創(chuàng)意義及藝術(shù)成就而言,“李白詞”在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這一地位猶如古代希臘神話在西方藝術(shù)中的地位,作為一種“不可企及”的規(guī)范,李白詞成為人們心目中永遠的偶像。李白在詞體文本模式的形成,詞的創(chuàng)作模式上均有重大貢獻。
實際上,從唐末五代《花間集》以來,所有的唐宋詞選集、總集,在具體操作中,都不會忘記李白,至少也要在序跋題記中提上一句。其作為文學(xué)的第一位大詞人,雖然只有很少幾首著作權(quán)經(jīng)常受到懷疑的詞作,但卻從來沒有人對他表示過任何的不滿或批評意見。
《淥水曲》
唐•李白
淥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蘋。
荷花嬌欲語,愁殺蕩舟人。
【賞析】
詩的前兩句寫景與活動。“淥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蘋”,皎潔的月光灑在碧綠的水面上,使水面更加明凈,這時有一位采蘋的姑娘,泛舟在南湖之上,朦朧的月光籠罩著她,似有一種淡淡的哀愁。
“荷花嬌欲語,愁殺蕩舟人”,這兩句寫采蘋女看到嬌艷的荷花,轉(zhuǎn)而生愁的情景。荷花亭亭玉立,像一位妙齡少女,清新而嫵媚,它半開半閉像是要開口說話一樣,又帶些許的羞澀,十分動人。見此美景,采蘋女突然神魂搖蕩,無限哀婉惆悵起來,“愁殺蕩舟人”。她因何生愁,作者沒有言明,給讀者留下遐想的余地。
此詩中最精彩的一句是“荷花嬌欲語”。荷花純潔無暇正像一位純真的少女,她欲言又止,無限羞澀?!坝Z”二字尤為傳神,運用擬人手法,刻畫出荷花含苞待放的情態(tài),同時也暗喻詩中的采蘋女情竇初開的嬌羞面容。大概正因為采蘋女見荷花如見自己,而觸動了心中的情事,以至“愁殺蕩舟人”。
擴展閱讀:李白的風(fēng)格
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他性格豪邁,熱愛祖國山河,游蹤遍及南北各地,寫出大量贊美名山大川的壯麗詩篇。他的詩,既豪邁奔放,又清新飄逸,而且想象豐富,意境奇妙,語言輕快,人們稱他為“詩仙”。李白的詩歌不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精神,而且從形象塑造、素材攝取、到體裁選擇和各種藝術(shù)手法的運用,無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藝術(shù)特征。
豪放是李白詩歌的主要特征。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際諸因素外,李白詩歌采用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和體裁結(jié)構(gòu)也是形成他豪放飄逸風(fēng)格的重要原因。善于憑借想象,以主觀現(xiàn)客觀是李白詩歌浪漫主義藝術(shù)手法的重要特征。幾乎篇篇有想象,甚至有的通篇運用多種多樣的想象。現(xiàn)實事物、自然景觀、神話傳說、歷史典故、夢中幻境,無不成為他想象的媒介。常借助想象,超越時空,將現(xiàn)實與夢境、仙境,把自然界與人類社會交織一起,再現(xiàn)客觀現(xiàn)實。他筆下的形象不是客觀現(xiàn)實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內(nèi)心主觀世界的外化,藝術(shù)的真實。
擴展閱讀:李白的代表作品
《將進酒》《蜀道難》《夢游天姥吟留別》《靜夜思》《望廬山瀑布》《俠客行》《春思》《子夜秋歌》等。
李白是否有詞的創(chuàng)作至今仍然未有一致的定論,但是今傳為李白詞的作品,若不論其真?zhèn)渭笆欠窨蓺w入詞體,約有20余首,如《菩薩蠻》《憶秦娥》等。
就其開創(chuàng)意義及藝術(shù)成就而言,“李白詞”在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這一地位猶如古代希臘神話在西方藝術(shù)中的地位,作為一種“不可企及”的規(guī)范,李白詞成為人們心目中永遠的偶像。李白在詞體文本模式的形成,詞的創(chuàng)作模式上均有重大貢獻。
實際上,從唐末五代《花間集》以來,所有的唐宋詞選集、總集,在具體操作中,都不會忘記李白,至少也要在序跋題記中提上一句。其作為文學(xué)的第一位大詞人,雖然只有很少幾首著作權(quán)經(jīng)常受到懷疑的詞作,但卻從來沒有人對他表示過任何的不滿或批評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