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詩詞《歸園田居·其五》原文譯文賞析

字號:


    這是《歸園田居》組詩的第五篇。它以一天耕作完畢之后,回家的路上和到家之后的活動做為描寫對象,來反映“歸園田居”后的另一個生活側(cè)面。下面是分享的陶淵明詩詞《歸園田居·其五》原文譯文賞析。歡迎閱讀參考!
    《歸園田居·其五》
    魏晉:陶淵明
    悵恨獨策還,崎嶇歷榛曲。
    山澗清且淺,可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雞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
    歡來苦夕短,已復(fù)至天旭。
    【譯文】
    我滿懷失望的拄杖回家,崎嶇的山路上草木叢生。
    山澗小溪清澈見底,可以用來洗去塵世的污垢。
    濾好家中新釀的美酒,殺一只雞來款待鄰里。
    日落西山室內(nèi)昏暗不明,點燃荊柴來把明燭替代。
    歡樂時總是怨恨夜間太短,不覺中又看到旭日照臨。
    【賞析】
    這是《歸園田居》組詩的第五篇。它以一天耕作完畢之后,回家的路上和到家之后的活動做為描寫對象,來反映“歸園田居”后的另一個生活側(cè)面。
    全詩可分做兩層。前四句為第一層,集中地描繪了還家路上的情景。
    “悵恨獨策還,崎嶇歷榛曲?!睂懗鼋Y(jié)束了勞動,獨自一個人手持扶杖,懷著“悵恨”之情,轉(zhuǎn)回家去。但回家的道路坎坷崎嶇,荒蕪曲折。從表面看,他辛苦勞作一天,且孤獨無伴,只身奔家,難免悵然生恨。就深層涵意說,此詩意在抒寫欣然自得之情,那么,此“悵恨”二字,實具反襯下文歡快欣然的作用,若將《歸園田居》組詩做一整體閱讀,便會發(fā)現(xiàn)這里的開端“悵恨”,是緊接上詩憑吊丘壟荒墟,人生終當(dāng)歸于空無的感嘆而來?!捌閸鐨v榛曲”渲染出當(dāng)時社會動蕩不安所致道路的荒涼和艱難,透露出時代特定背景的影象。
    “山澗清且淺,可以濯吾足?!甭飞辖?jīng)過清澈見底的山泉,洗洗沾染塵埃的雙腳,整天耕作的疲勞,也就隨之一洗而光,渾身變得舒坦自在起來。這兩句一掃“悵恨”之意,那么輕松自如,正是坦然自適心態(tài)的自然流露。托出歸隱之志堅持不改之意。“可以濯吾足”一句,出自古《滄浪歌》,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原是借滄浪之水的清濁為比興,形象地表達時清則仕,時濁則隱的意思。而陶淵明卻任憑澗水清澈見底,依舊用來“濯我足”,完美的顯示了作者的生活情趣和委身自然、與自然相得相洽的質(zhì)性。
    最后六句為第二層,全力敘述歸家之后的一些活動。
    “漉我新熟酒,只雞招近局?!边^濾好自家新近釀好的熟酒,去濁存清飲用。并招來農(nóng)家近鄰,同桌共飲,以“只雞”為肴,真是快慰無比。此二句詩,描畫出了隱逸詩人之宗的陶淵明,歸居田園之后的淳樸農(nóng)家生活。他依躬耕壟畝維生,勿需醇醪美酒,山珍海味,只要有自釀之熟酒,自飼之家雞,邀上鄰友,共酌共飲,即已足矣。從中亦可見,作者與近鄰農(nóng)戶,相處友善,往來密切的景況。
    “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辈恢挥X間“日入室中暗”,日落西山,室內(nèi)暗然,于是索興燃起根根荊草權(quán)當(dāng)明燭。此句看似寒酸卻將詩人的瀟灑自如,自得其樂表現(xiàn)出來。
    “歡來苦夕短,已復(fù)至天旭?!睔g快之情涌滿心頭,在“歡”字下著一“來”字,自然傳神。黃文煥便又稱“‘來’字下得奇”。此情此景,引得詩人競怨起“夕”時短暫,興致難盡。那就索性不理時間的早晚,盡情暢飲?!耙褟?fù)至天旭”,直至旭日漸升天已放亮,方肯做罷,以寄其高遠之志,抒其胸中超然之情。
    此篇在組詩中,取材獨特,既非描繪田園風(fēng)光,亦非陳述勞動狀況,而是以傍晚直至天明的一段時間里的活動為題材,相當(dāng)于今天所謂“八小時以外”的業(yè)余生活為內(nèi)容,來表達他于田園居中欣然自得的生活情境。其視角新穎,另辟一境,與前四首連讀,可以見出組詩實乃全面深刻地再現(xiàn)出陶淵明辭官歸隱初期的生活情景及其心路歷程。
    擴展閱讀:人物故事之困頓酒中仙
    中國有名的酒鬼詩人很多,三曹、李白、杜甫、白居易、李清照,陶淵明也如是。
    陶淵明歸隱之后,生活來源就靠種地?!胺N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帶月荷鋤歸?!睈芤獍。?dāng)年官場生活一比,真有重生之嘆。
    不過陶淵明可算不上個合格的農(nóng)夫,技術(shù)一般,體力也差,隔三差五的還要在家醒酒,所以生活質(zhì)量自然也下降了一個層級。
    偶爾也有些朋友來看他,會送他一些錢物(曹雪芹先生也曾如是),但畢竟救急不救窮,甚至交好的農(nóng)夫朋友找他喝酒的時候也勸他再去做官,但陶淵明則笑而不應(yīng),次數(shù)多了,也就沒人再提了,但村里有這樣一個當(dāng)過大官的農(nóng)夫,大家也覺得臉上有面子,酒還是時時找老陶喝的。
    豐收的年頭,陶淵明家會釀幾大缸米酒(想起了嫂子和樊樊的米酒),雖然老陶農(nóng)事差勁,但釀酒技術(shù)在村里是的,所以村子里的老鄉(xiāng)們不管誰家釀酒都會請老陶去指點一下,等酒釀好了,再請老陶一醉。老陶為這事得意許久。陶淵明喝酒不講究吃菜,倆大腌蘿卜,或是院子里摘顆黃瓜也能對付。
    有酒有酒,閑飲東窗。(多好的句子啊,作者陶淵明。)
    朋友來了,只要家中有酒,則必飲,一般總是老陶先醉,醉前,老陶會說:“我要醉了,馬上會睡過去,不送你了啊,自己走好”。真是可愛極了。
    歉收的年頭,日子就慘了。老婆孩子都一臉菜色,酒就沒戲了,甚至燈油也買不起,老陶就發(fā)明了火把——找根松枝子點起來,把屋子里熏得黢黑。然后喝瓢水,蒙上被子睡覺去。
    這時候也會有朋友知道他日子艱難,除了送他些錢米,也有的就請他過去,說是談?wù)勗娛裁吹模瑢嶋H上就是想讓陶淵明一飽,臨走再送些肘子,鮮魚之類的給他拿走。陶淵明曾在詩中寫下自己的感嘆:
    “饑來驅(qū)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門拙言辭。主人解余意,遺贈豈虛來。談諧終日夕,觴至輒傾杯……”
    凡是有得有失,這倒是不于在意。
    來給陶淵明送錢送物的也有些大人物,太守顏延之是來的最多的一個,前前后后給他贈送過兩萬貫銅錢,當(dāng)然這些錢也都送進了酒家。
    也有討厭人物,江州刺史檀道濟就是一個。這天檀刺史親自到他家,勸他出山:“說壞世道是可以歸隱的,但當(dāng)今圣主英明,天下一統(tǒng),就該出來做事啊,在這樣貓在鄉(xiāng)下,是什么意思?(領(lǐng)導(dǎo)聲口)”陶淵明心中暗罵,卻說:“我,老朽了,沒有本事了?!边€說,就端茶送客。檀道濟要送他豬肉和大米,他說自己吃慣了五谷雜糧,享受不了,檀道濟很生氣,放下東西就走了。陶淵明也很生氣,把那些東西都扔到門外(骨氣)。圍觀的鄉(xiāng)親都很納罕。
    久了,也便不再有人來打擾。
    就是耕田,寫詩,飲酒三件事。
    日月如梭……
    人已過耳順之年,陶淵明知道自己命不長久了,就做了挽歌詩三首,其中有這樣幾個句子:
    千秋萬歲後,誰知榮與辱。但恨在世時,飲酒不得足。
    昔在高堂寢,今宿荒草鄉(xiāng)。一朝出門去,歸來夜未央。
    親戚或馀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
    第一句,寫一生遺憾是酒沒喝夠;第二句,概括自己一生高堂為官之苦,草鄉(xiāng)隱居之樂;第三句,是詩家一生經(jīng)歷,以及所明悟的莊、道、佛思想的大成精解。
    最后,就死了。
    所有人最終的歸宿,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