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英語的日記500字左右

字號:

英語由古代從丹麥等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以及德國、荷蘭及周邊移民至不列顛群島的盎格魯-撒克遜人,以及朱特部落的白人所說的語言演變而來,并通過英國的殖民活動傳播到了世界各地。以下是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
     篇一
    期末考試終于結束了,今天來總結一下我的英語學習情況。
    自從升入四年級以來,我的英語成績相比三年級時進步多了,這要感謝我的媽媽。媽媽對我現(xiàn)在學的英語單詞大多是一竅不通,但媽媽為了激發(fā)我學英語的興趣,每天堅持跟我學英語,現(xiàn)在媽媽可以說對四年級上學期的英語了然于胸。媽媽的激將法讓我對學英語的興趣越來越濃。每天我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仔細聽讀英語錄音;老師規(guī)定的三會、四會單詞幾乎每次挑寫都全對,而且在幾次的考試中也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但百密一疏,在這次期末考試中我卻犯了一個超低級的錯誤:在一道判斷題中,正確的寫“T”,錯誤的寫“F”。我卻按常規(guī)打了“×”和“v”,判斷雖都做對了,卻讓我一下痛失10分!我捶胸頓足、后悔莫及!怪誰呢!只怪自己審題太不認真了!還有一個不應該錯的是“今年我將要參加三十五個生日聚會”,上面讓填寫“聚會”的單詞。不應該錯是因為媽媽和我一起復習時說過,這道題很有可能讓填寫“聚會”的復數(shù)形式,即把y去掉加ies,記得媽媽當時說了兩遍,我還嫌媽媽嘮叨?,F(xiàn)在這道題不出媽媽所料躍然紙上,而我竟然把媽媽的話當耳旁風,毫不猶豫地把聚會的單詞填上了。
    如果我聽媽媽的話,審題時再仔細點,我就不會和班上總成績第一名的宮逸飛相差十多分。
    今后我不會犯同樣的錯誤!
     篇二
    “英語嘉年華”,看到這個詞語,大家一定多少有點奇怪吧,其實,英語嘉年華是我們學校組織的英語活動,好像“英語角”。在這個活動中,有好玩的游戲,好吃的食品,還有可能得到精美的小禮品。參加這個活動,要讀一段英語短文才能進入活動現(xiàn)場,并且在整個活動中必須說英語。
    當我和同伴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讀完一篇英語短文,才得以進入中西結合餐廳,本以為可以安心享用美食了,卻因為餐廳菜譜上的單詞不會說,說了幾句漢語,被“服務員”下了“逐客令”,離開餐廳時,有人陰陽怪氣的說:“我們是中國人,難道還不讓說中國話?”話雖這樣說,我們也只能看不能吃,戀戀不舍地離開了餐廳??磥碚娴囊黾釉~匯量了呀!
    如果說我印象深刻的是中西結合餐廳,那么有趣的就是猜謎語了。
    謎語的短文倒是很簡單,可是當我們開始猜謎語時都傻了眼,上面的單詞、句子很多都不認識,翻來覆去,找了一張我大部分能翻譯出來的,可誰知其中重要的單詞不會翻譯,只能再選一個了。這次,我一個個認真地選,哇!終于看到了一個我會的―――This is a animal , has a big and black glass。 (這是一只動物,戴一付大大的黑黑的眼鏡)。我的腦海里一下出現(xiàn)了大熊貓那憨態(tài)可掬的神態(tài)―――panda。我猜對了,獲得一枚小印章,可以換取小禮物了呢。
    這次的“英語嘉年華”活動讓我們學會了有自信地開口說英語,讓我們在歡樂中學習,我愛“英語嘉年華”。
     篇三
    “叮鈴鈴,叮鈴鈴……”這節(jié)是英語課,迎面而來的不只是豐富有趣的英語知識,更叫人精神振奮的是我們四個小組之間的激烈爭奪。告訴你,如果這節(jié)課你組上的分數(shù)高,你們整組的人就可以給自己加上5分哦。
    馬上就要開始了,只見同學們都精神抖擻,有的和組上的同學互相加油打氣,有的正暗下決心,準備和別組的同學一決高下。我們都把背挺得直直的,雙手放得平平的,期待著這場較量。
    這場較量就從搶答環(huán)節(jié)正式開始了。每當老師點開一張圖片,我們組的猛將佳澍幾乎都能早搶答出來。當佳澍清澈響亮的聲音第一個快速地鉆入我的耳朵時,我便暗暗高興,因為呀,他這樣就為我們搶到了一分?。]過多久,由于佳澍的豐功偉績,我們組遙遙。我高興地望著我的競爭對手黃天舒,只見他正呲牙咧嘴,那雙眼睛瞪得老大,我仿佛能看到他眼中徘徊的怒火,我得意地笑了笑,對他說:“好好努力吧!”
    “什么!”由于第一組朗讀整齊,第二組黃天舒的大嗓門,第四組的紀律好,我們很快又齊頭并進,分數(shù)不相上下。我一下子緊張起來,提高了警惕,更加賣力地讀了起來。而黃天舒卻松了口氣,沖著我“嘿嘿”地笑了兩聲。
    這節(jié)課快接近尾聲了,我的心也隨之被提了起來,開始保佑不要出什么差錯。可是,天不隨人愿,劉伯杰他們幾個卻在這個關頭說起話來,偏偏被英語老師發(fā)現(xiàn)了,我們組被扣了一分。第二組獲勝!我知道事已成定局,望著天舒長嘆了口氣,他卻高興地和同學們擊掌慶祝著。
    這就是英語課上的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