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記兩則》向我們介紹了一位喜歡觀察的小朋友在外婆家玩耍時,看見母雞孵小雞,產(chǎn)生了觀察的欲望。第二天他仔細而有耐心地觀察小雞出殼,并及時把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寫下來。以下是整理的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篇一】
教學要求:
1、知識能力:學會9個生字,借助旁批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寫日記。
2、過程方法:對比法、交流討論法。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熱愛生活的情操。
教學重點:
理解日記的內(nèi)容,并學習寫日記的格式。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教學準備:
1、生字卡片,母雞孵小雞課件。
2、了解小雞等小動物繁殖的過程。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掌握本課生字、新詞。
2、學習第一則日記,并學習日記的格式。
3、養(yǎng)成留心周圍事物、細心觀察的習慣。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出示課件:同學們,瞧,大母雞在干什么?
2、討論談話:你還知道哪些動物是怎樣生寶寶的?
3、導入新課:小雞是怎樣從蛋殼里出來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看。
二、自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自讀課文,找一找課文里有幾個生字。想一想,你怎么以快的速度記住它們。
2、出示生字卡,挑學生認讀,并分享自己的心得。
3、自由讀課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想辦法解決。
明媚:陽光明亮、美好、可愛。
好奇:對自己不了解的事物覺得新奇而又感興趣。
硬喙:本課指小雞的嘴。
注視:集中所有注意力認真地看。
4、學習第一則日記
1、認識日記的格式與寫法。
(1)師范讀。
(2)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與平常的課文有什么不一樣?
(3)再次認識寫日記應注意的格式。
2、學習日記的內(nèi)容。
(1)這則日記作者寫作的時間與天氣情況你知道嗎?
(2)哪些句子具體說明當時天氣晴好?
(3)你知道這只蘆花母雞怎么啦?你是怎么知道的?
(4)你見過母雞孵小雞嗎?小雞怎么出世的嗎?
3、討論交流
學習了這則日記,你想給小作者一個怎樣的評價?(分小組討論,然后交流總結。)
5、作業(yè)
用自己的方式記住寫日記格式。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學習第二則日記,鞏固寫日記的格式。
2、通過學習,培養(yǎng)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新課。
1、復習寫日記的格式。
2、聽寫詞語
明媚剝皮觀摩微弱艱難動靜
二、借助批注,仔細讀課文。
1、默讀課文,了解這則日記寫了什么內(nèi)容?
(“我”觀察小雞出殼的過程。)
2、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說說“小雞是怎樣出殼的?”
(1)默讀課文,用“﹏”畫出作者看見的、聽見的、想到的句子。
(2)小組交流。
(3)課件出示與以上內(nèi)容相對應的畫面。
(4)全班討論:小雞是怎樣出殼的?
(5)出示“小雞只有靠自己啄破蛋殼才能活?!边@句話。你怎樣理解這句話?
(6)把你大的收獲說給我們聽一聽。
三、小結:
小雞出殼這一件小事情也這么有趣!看了日記,我們仿佛聽見了小雞“嗒嗒”的啄殼聲音,仿佛看見了小雞那尖尖的嘴,濕漉漉的腦袋……這都是小作者用他的筆把自己看見的、聽見的和想到的寫出來,給我們帶來的享受。同學們,熱愛生活,認真觀察生活吧,我們也一定能寫出這么有趣的文章。
四、拓展延伸:
1、翻開“自己閱讀園地”,讀一讀兩位作家談寫日記地方法,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
2、寫一則200字左右的觀摩日記。
【篇二】
教學目標
1、識寫本課9個生字,復習以前記字的基本方法。
2、試著根據(jù)旁批讀懂課文內(nèi)容,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
3、初步學習自主閱讀,自己動手批讀學習體會,領悟簡單的表達方法。
4、學習寫日記的方法、格式,了解寫日記的好處,激發(fā)兒童記日記的興趣。
教學重點
1、借助旁批讀懂課文。
2、了解日記的要求和方法,知道日記的內(nèi)容可以寫哪些。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多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
教學準備
學生:搜集小動物的繁殖過程的資料、圖片,自制生字卡片。
教師:母雞孵蛋的掛圖或錄像帶、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1~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趣導入
1、討論談話:說說動物是怎樣生寶寶的。
2、小雞是雞媽媽生出來的嗎?
3、看掛圖(或錄像):這只大母雞在干什么?
4、小雞是怎樣從雞蛋殼里鉆出來的呢?有一個小朋友對這個問題產(chǎn)生了興趣,我們一起隨他去看看。板書課文題目《日記兩則》。
二、自讀課文,初知大意
1、自己選擇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隨文識字。
2、生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同桌間互相抽認。
3、開火車認讀生字,師正音。
4、把生字放回課文中,再讀一遍,把不理解的詞語勾畫出來,想辦法解決,然后小組交流。
5、課文主要講什么事?(能說大意即可)
三、借助旁批,自讀課文
1、生仔細閱讀兩則日記,集體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前面的課文比一比,日記有哪些不同?
(1)日記沒有題目。
(2)日記的第一行要寫上記日記的日期和天氣情況。
(3)內(nèi)容是當天發(fā)生的有趣的事或自己的新發(fā)現(xiàn)。
2、生小聲或不出聲讀第一則日記。討論:“我”為什么要記下這件事?
(1)生讀文討論,師巡回指導。
(2)抓住重點詞語“好奇地問”“真想親眼看看”,引導生體會作者記下母雞孵小雞的事,是因為感興趣。
(3)師小結:日記就是把自己感興趣的事記下來,多有意思呀!
3、生默讀第二則日記,結合旁批讀懂“小雞怎樣出殼的”。
(1)用“”勾畫出描寫作者所見、所聽、所想的句子。
(2)請生把讀懂的內(nèi)容變成問題提出來,考考同桌,相機助生理解不懂的詞句。
(3)全班討論:小雞出殼的過程。
板書:
聽:嗒、嗒嗒看:硬喙、小腦袋想:幫、剝
(4)討論:作者是怎樣從多角度觀察事物的?
(5)學生討論總結:寫日記還可以怎么寫?
4、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再把自己學了課文后大的收獲說給大家聽聽。
四、小結提煉,了解寫日記的好處
五、鞏固生字,學習寫字
六、實踐活動
寫一則日記,嘗試寫日記的快樂,然后評一評,看誰寫得好!
【篇一】
教學要求:
1、知識能力:學會9個生字,借助旁批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寫日記。
2、過程方法:對比法、交流討論法。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熱愛生活的情操。
教學重點:
理解日記的內(nèi)容,并學習寫日記的格式。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教學準備:
1、生字卡片,母雞孵小雞課件。
2、了解小雞等小動物繁殖的過程。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掌握本課生字、新詞。
2、學習第一則日記,并學習日記的格式。
3、養(yǎng)成留心周圍事物、細心觀察的習慣。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出示課件:同學們,瞧,大母雞在干什么?
2、討論談話:你還知道哪些動物是怎樣生寶寶的?
3、導入新課:小雞是怎樣從蛋殼里出來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看。
二、自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自讀課文,找一找課文里有幾個生字。想一想,你怎么以快的速度記住它們。
2、出示生字卡,挑學生認讀,并分享自己的心得。
3、自由讀課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想辦法解決。
明媚:陽光明亮、美好、可愛。
好奇:對自己不了解的事物覺得新奇而又感興趣。
硬喙:本課指小雞的嘴。
注視:集中所有注意力認真地看。
4、學習第一則日記
1、認識日記的格式與寫法。
(1)師范讀。
(2)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與平常的課文有什么不一樣?
(3)再次認識寫日記應注意的格式。
2、學習日記的內(nèi)容。
(1)這則日記作者寫作的時間與天氣情況你知道嗎?
(2)哪些句子具體說明當時天氣晴好?
(3)你知道這只蘆花母雞怎么啦?你是怎么知道的?
(4)你見過母雞孵小雞嗎?小雞怎么出世的嗎?
3、討論交流
學習了這則日記,你想給小作者一個怎樣的評價?(分小組討論,然后交流總結。)
5、作業(yè)
用自己的方式記住寫日記格式。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學習第二則日記,鞏固寫日記的格式。
2、通過學習,培養(yǎng)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新課。
1、復習寫日記的格式。
2、聽寫詞語
明媚剝皮觀摩微弱艱難動靜
二、借助批注,仔細讀課文。
1、默讀課文,了解這則日記寫了什么內(nèi)容?
(“我”觀察小雞出殼的過程。)
2、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說說“小雞是怎樣出殼的?”
(1)默讀課文,用“﹏”畫出作者看見的、聽見的、想到的句子。
(2)小組交流。
(3)課件出示與以上內(nèi)容相對應的畫面。
(4)全班討論:小雞是怎樣出殼的?
(5)出示“小雞只有靠自己啄破蛋殼才能活?!边@句話。你怎樣理解這句話?
(6)把你大的收獲說給我們聽一聽。
三、小結:
小雞出殼這一件小事情也這么有趣!看了日記,我們仿佛聽見了小雞“嗒嗒”的啄殼聲音,仿佛看見了小雞那尖尖的嘴,濕漉漉的腦袋……這都是小作者用他的筆把自己看見的、聽見的和想到的寫出來,給我們帶來的享受。同學們,熱愛生活,認真觀察生活吧,我們也一定能寫出這么有趣的文章。
四、拓展延伸:
1、翻開“自己閱讀園地”,讀一讀兩位作家談寫日記地方法,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
2、寫一則200字左右的觀摩日記。
【篇二】
教學目標
1、識寫本課9個生字,復習以前記字的基本方法。
2、試著根據(jù)旁批讀懂課文內(nèi)容,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
3、初步學習自主閱讀,自己動手批讀學習體會,領悟簡單的表達方法。
4、學習寫日記的方法、格式,了解寫日記的好處,激發(fā)兒童記日記的興趣。
教學重點
1、借助旁批讀懂課文。
2、了解日記的要求和方法,知道日記的內(nèi)容可以寫哪些。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多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
教學準備
學生:搜集小動物的繁殖過程的資料、圖片,自制生字卡片。
教師:母雞孵蛋的掛圖或錄像帶、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1~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趣導入
1、討論談話:說說動物是怎樣生寶寶的。
2、小雞是雞媽媽生出來的嗎?
3、看掛圖(或錄像):這只大母雞在干什么?
4、小雞是怎樣從雞蛋殼里鉆出來的呢?有一個小朋友對這個問題產(chǎn)生了興趣,我們一起隨他去看看。板書課文題目《日記兩則》。
二、自讀課文,初知大意
1、自己選擇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隨文識字。
2、生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同桌間互相抽認。
3、開火車認讀生字,師正音。
4、把生字放回課文中,再讀一遍,把不理解的詞語勾畫出來,想辦法解決,然后小組交流。
5、課文主要講什么事?(能說大意即可)
三、借助旁批,自讀課文
1、生仔細閱讀兩則日記,集體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前面的課文比一比,日記有哪些不同?
(1)日記沒有題目。
(2)日記的第一行要寫上記日記的日期和天氣情況。
(3)內(nèi)容是當天發(fā)生的有趣的事或自己的新發(fā)現(xiàn)。
2、生小聲或不出聲讀第一則日記。討論:“我”為什么要記下這件事?
(1)生讀文討論,師巡回指導。
(2)抓住重點詞語“好奇地問”“真想親眼看看”,引導生體會作者記下母雞孵小雞的事,是因為感興趣。
(3)師小結:日記就是把自己感興趣的事記下來,多有意思呀!
3、生默讀第二則日記,結合旁批讀懂“小雞怎樣出殼的”。
(1)用“”勾畫出描寫作者所見、所聽、所想的句子。
(2)請生把讀懂的內(nèi)容變成問題提出來,考考同桌,相機助生理解不懂的詞句。
(3)全班討論:小雞出殼的過程。
板書:
聽:嗒、嗒嗒看:硬喙、小腦袋想:幫、剝
(4)討論:作者是怎樣從多角度觀察事物的?
(5)學生討論總結:寫日記還可以怎么寫?
4、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再把自己學了課文后大的收獲說給大家聽聽。
四、小結提煉,了解寫日記的好處
五、鞏固生字,學習寫字
六、實踐活動
寫一則日記,嘗試寫日記的快樂,然后評一評,看誰寫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