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備考的路上,哭過、累過、笑過,但只要堅持向前走,終將會拿到屬于我們的證書。以下是整理的“2019法考必備考點:意思表示”!祝大家備考順利!

一、意思表示
(一)意思表示的概念
意思表示的要素有二:
1.內(nèi)心意思。內(nèi)心意思的要素有三:①行為意思,受意志控制之有意實施行為的意識;②表示意識,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具有民法上的意義;③效果意思,行為所追求的特定法律效果之意識。
2.表示行為。
【區(qū)分】事實通知又稱觀念通知,其表示的是某種事實,而非意思。如合同法中規(guī)定的承諾遲到通知、債權(quán)讓與通知,催告、拒絕要約等都不屬于意思表示。
(二)意思表示的類型
1.明示與默示
(1)明示又分為:口頭、書面、肢體語言(旗語)、公告形式;
(2)默示又分為:推定行為、沉默。
【注意】民法總則規(guī)定:“沉默只有在有法律規(guī)定、當事人約定或者符合當事人之間的交易習(xí)慣時,方可以視為意思表示。
【小結(jié)】單純沉默視為意思表示的重要民法規(guī)范:
(1)相對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1個月內(nèi)予以追認。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
(2)相對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1個月內(nèi)予以追認。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
(3)試用期間屆滿,買受人對是否購買標的物未作表示的,視為購買。
(4)出租人知道或者應(yīng)當知道承租人轉(zhuǎn)租,但在6個月內(nèi)未提出異議,其以承租人未經(jīng)同意為由解除合同或者認定轉(zhuǎn)租合同無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5)繼承開始后,繼承人放棄繼承的,應(yīng)當在遺產(chǎn)處理前,作出放棄繼承的表示。沒有表示的,視為接受繼承。
(6)受遺贈人應(yīng)當在知道受遺贈后兩個月內(nèi),作出接受或者放棄受遺贈的表示。到期沒有表示的,視為放棄受遺贈。
2.有相對人的意思表示與無相對人的意思表示
(1)無需受領(lǐng)的意思表示(無相對人的意思表示):如遺囑、捐助、拋棄動產(chǎn)所有權(quán)、懸賞廣告。
(2)需受領(lǐng)的意思表示(有相對人的意思表示)分為:
①對特定人的表示(如承諾、允許、撤銷等)和對不特定人的表示(如懸賞廣告等)。
區(qū)分的意義在于須以特定人為相對人的意思表示,對于非特定人不生效。
②對話表示和非對話表示
區(qū)分的意義在于,非對話表示,意思表示有在途時間,而對話意思表示則無,法律對兩者何時生效、撤回的規(guī)定不一樣。
(三)意思表示的效果
1.基本原則:意思表示一旦成立,表意人須受其約束,非依法律,不得擅自撤回或者變更的法律效力。
2.意思表示生效的特別規(guī)則
(1)對無行為能力人為意思表示,意思表示到達其法定代理人時,意思表示生效。
(2)對限制行為能力人為意思表示,原則上意思表示到達其法定代理人時,意思表示生效;但該意思表示使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純獲法律上利益,與其行為能力相適應(yīng),或者其法定代理人事先同意的,意思表示于到達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時生效。
(3)對受領(lǐng)人的代理人為意思表示的,意思表示到達代理人時生效。不以代理人轉(zhuǎn)交給被代理人為必要。
(4)有相對人的意思表示,以非對話方式作出的,撤回意思表示的通知先于意思表示或者與意思表示同時到達的,意思表示不生效。

一、意思表示
(一)意思表示的概念
意思表示的要素有二:
1.內(nèi)心意思。內(nèi)心意思的要素有三:①行為意思,受意志控制之有意實施行為的意識;②表示意識,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具有民法上的意義;③效果意思,行為所追求的特定法律效果之意識。
2.表示行為。
【區(qū)分】事實通知又稱觀念通知,其表示的是某種事實,而非意思。如合同法中規(guī)定的承諾遲到通知、債權(quán)讓與通知,催告、拒絕要約等都不屬于意思表示。
(二)意思表示的類型
1.明示與默示
(1)明示又分為:口頭、書面、肢體語言(旗語)、公告形式;
(2)默示又分為:推定行為、沉默。
【注意】民法總則規(guī)定:“沉默只有在有法律規(guī)定、當事人約定或者符合當事人之間的交易習(xí)慣時,方可以視為意思表示。
【小結(jié)】單純沉默視為意思表示的重要民法規(guī)范:
(1)相對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1個月內(nèi)予以追認。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
(2)相對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1個月內(nèi)予以追認。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
(3)試用期間屆滿,買受人對是否購買標的物未作表示的,視為購買。
(4)出租人知道或者應(yīng)當知道承租人轉(zhuǎn)租,但在6個月內(nèi)未提出異議,其以承租人未經(jīng)同意為由解除合同或者認定轉(zhuǎn)租合同無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5)繼承開始后,繼承人放棄繼承的,應(yīng)當在遺產(chǎn)處理前,作出放棄繼承的表示。沒有表示的,視為接受繼承。
(6)受遺贈人應(yīng)當在知道受遺贈后兩個月內(nèi),作出接受或者放棄受遺贈的表示。到期沒有表示的,視為放棄受遺贈。
2.有相對人的意思表示與無相對人的意思表示
(1)無需受領(lǐng)的意思表示(無相對人的意思表示):如遺囑、捐助、拋棄動產(chǎn)所有權(quán)、懸賞廣告。
(2)需受領(lǐng)的意思表示(有相對人的意思表示)分為:
①對特定人的表示(如承諾、允許、撤銷等)和對不特定人的表示(如懸賞廣告等)。
區(qū)分的意義在于須以特定人為相對人的意思表示,對于非特定人不生效。
②對話表示和非對話表示
區(qū)分的意義在于,非對話表示,意思表示有在途時間,而對話意思表示則無,法律對兩者何時生效、撤回的規(guī)定不一樣。
(三)意思表示的效果
1.基本原則:意思表示一旦成立,表意人須受其約束,非依法律,不得擅自撤回或者變更的法律效力。
2.意思表示生效的特別規(guī)則
(1)對無行為能力人為意思表示,意思表示到達其法定代理人時,意思表示生效。
(2)對限制行為能力人為意思表示,原則上意思表示到達其法定代理人時,意思表示生效;但該意思表示使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純獲法律上利益,與其行為能力相適應(yīng),或者其法定代理人事先同意的,意思表示于到達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時生效。
(3)對受領(lǐng)人的代理人為意思表示的,意思表示到達代理人時生效。不以代理人轉(zhuǎn)交給被代理人為必要。
(4)有相對人的意思表示,以非對話方式作出的,撤回意思表示的通知先于意思表示或者與意思表示同時到達的,意思表示不生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