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jīng)解釋:古今史 全在茲 載治亂 知興衰

字號:


    “讀史使人明智”。如果把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當成一個大家庭的家譜,那么當我們回顧前人的經(jīng)驗時,可以從中吸取許多有用的東西。下面是分享的三字經(jīng)解釋:古今史 全在茲 載治亂 知興衰。歡迎閱讀參考!
    gǔjīnshǐ
    古今史
    quánzàizī
    全在茲
    zǎizhìluàn
    載治亂
    zhīxīngshuāi
    知興衰
    【解釋】
    以上所敘述的是從三皇五帝到建立民國的古今歷史,我們通過對歷史的學習,可以了解各朝各代的治亂興衰,領悟到許多有益的東西。
    【啟示】
    “讀史使人明智”。如果把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當成一個大家庭的家譜,那么當我們回顧前人的經(jīng)驗時,可以從中吸取許多有用的東西。
    擴展閱讀:
    三字經(jīng)故事:五代興亡的簡史
    五代十國(公元907-960年)是晚唐藩鎮(zhèn)割據(jù)的延續(xù),五代的開國帝王中,朱全忠、李存勖、石敬塘、劉知遠原本均是節(jié)度使,而郭威則是樞密使。五代的另一個特色是國祚十分短,前后歷時只不過五十四年,當中最短的是后漢,只存在了四年。
    五代的第一個朝代是由朱全忠所建的后梁。朱氏原為唐宣武節(jié)度使,他初步統(tǒng)一了黃河流域以后,于公元907年廢唐哀帝而自立。梁太祖與河東李克用仍持續(xù)爭奪霸權(quán),交戰(zhàn)不已。朱全忠被其子所弒后,政局更加混亂,最后被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的后唐所滅(公元923年)。
    后唐明宗李嗣源實施了不少利國利民的政策,使社會出現(xiàn)小康的局面,是五代中的一個盛世,但他的后繼者卻被他的女婿石敬瑭以燕云十六州為代價向北方的契丹人借兵所滅。
    公元936年,石敬瑭認契丹首領作父,而自己則稱為“兒皇帝”,受冊封為大晉皇帝,定都開封。但源源不絕的財富卻流入契丹,石敬瑭的養(yǎng)子石重貴不甘如此,以向契丹稱“孫”不稱臣的借口,企圖改變對契丹的依附,契丹人揮兵南下滅后晉,并在開封建立大遼,耶律德光自立為帝。
    后晉滅,遼無力在中原立足,于是撤回北方,立李從益為中原之主。公元948年太原劉知遠殺死李從益,奪取中原,自立為帝,建立大漢帝國。他的兒子劉承佑欲殺大將郭威不成,被郭威所代。
    郭威于公元951年建國,仍建都于開封,史稱“后周”。他在位三年而死,養(yǎng)子柴榮繼位,是為世宗,其國勢在五代中,他南征北伐,企圖統(tǒng)一全國,最后病逝于軍中。其子恭帝即位,年方七歲。朝廷大將趙匡胤以陳橋兵變,恭帝讓位,后周亡,五代至此終結(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