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的4歲幼兒成語故事

字號:

在教育的道路上一刻都不能松緩,孩子們的潛能是要開發(fā)的,而在幼兒時期大腦正是發(fā)育迅速的階段,在這段時期多為孩子灌輸一些知識,整理了相關(guān)內(nèi)容,快來看看吧!希望能幫助到你~更多相關(guān)訊息請關(guān)注!
    【篇一】閉門思過
    西漢昭帝時,燕人韓延壽曾做過東郡(今山東鄆城)的太守。他善于聽取部下的勸告,積極采納好的主意。他在東郡當(dāng)官三年,號令嚴明,辦案果斷迅速,結(jié)果,社會風(fēng)氣大大好轉(zhuǎn),使東郡成為當(dāng)時全國治理得的一個郡縣。后來,韓延壽又當(dāng)上了左馮翊(今陜西大荔)的太守。在任的前幾年,他從不到地方巡視。
    有一次,有一個部下勸他到下面走一走,視察一下各地縣官的政績。韓延壽說:“各縣都有賢明的長官,督郵也能明辨善惡,我下去巡視恐怕用處不大反而增加麻煩?!?BR>    部下說:“現(xiàn)在正值春忙時節(jié),下去也好看看農(nóng)民的耕種之事?!表n延壽只好出行。
    他剛走到高陵縣(今陜西高陵),就有兄弟倆因爭田之事直接找他告狀。這件事使他感到非常難過,他說:“我作為太守,是一郡之長,卻不能救化百姓,結(jié)果導(dǎo)致民眾有骨肉爭訟,既傷風(fēng)化,又使賢人孝子受辱,責(zé)任全都在我身上,我還是自己退職讓賢吧?!?BR>    第二天,他就推辭稱病,閉門思過。地方官員見他這樣,也都深感自己失職。
    韓延壽的舉動也深深感化了爭田地的那兄弟倆,他們兩人由互爭變?yōu)榛プ?,并且主動前來請罪。韓延壽非常高興,親自接見,并以酒肉熱情地款待,勉勵他們知錯能改。
    這件事讓當(dāng)?shù)乩习傩蘸凸賳T都對韓延壽更加敬重。
    從此,在馮翊再也沒有爭訟之事發(fā)生,韓延壽頗受吏民愛戴??上?,樹大招風(fēng)。
    身居要職的韓延壽在朝中受到了御史大夫蕭望之的嫉妒與陷害,被蓋上“狡猾不道”的罪名,遭斬首的刑法。行刑那一天,官吏和老百姓幾千人送到刑場,扶老攜幼,攀住囚車,進奉酒肉,痛哭流涕。由此足見他的名望和聲譽。
    【篇二】九牛一毛
    漢武帝(劉徹)聽說李陵帶著部隊深入到匈奴的國境,士氣旺盛,心里很高與。這時,許多大臣都湊趣地祝賀皇帝英明,善于用人。后來李陵戰(zhàn)敗投降,武帝非常生氣,原來祝賀的大臣也就反過來責(zé)罵李陵無用和不忠。
    這時司馬遷站在旁邊一聲不響,武帝便問他對此事的意見,司馬遷爽直地說李陵只有五千步兵,卻被匈奴八萬騎兵圍住,但還是連打了十幾天仗,殺傷了一萬多敵人,實算是一位了不起的將軍了。最后因糧盡箭完,歸路又被截斷,才停止戰(zhàn)斗,李陵不是真投降,而是在伺機報國。他的功勞還是可以補他的失敗之罪的。武帝聽他為李陵辯護,又諷刺皇上近親李廣利從正面進攻匈奴的庸儒無功,怒將司馬遷下在獄里。次年,又誤傳李陵為匈奴練兵,武帝不把事情弄清楚,就把李陵的母親和妻子殺了。廷尉杜周為了迎合皇帝,誣陷司馬遷有誣陷皇帝之罪,竟把司馬遷施予最殘酷、最恥辱的“腐刑”。
    司馬遷受到了這種摧殘,痛苦之余,就想自殺;但轉(zhuǎn)念一想,像他這樣地位低微的人死去,在許多大富大貴的人的眼中,不過像“九毛亡一毛”,不但得不到同情,且更會惹人恥笑。于是決心忍受恥辱,用自己的生命和時間來艱苦地、頑強地完成偉大的“史記”的寫作。古人所謂有大勇的人才有大智,司馬遷便是這樣的人。
    【篇三】安居樂業(yè)
    春秋時,有一位的哲學(xué)家和思想家,他姓李,名耳,字老聃。據(jù)說他剛生下來的時候,就是一個白頭發(fā)、白胡子的小老頭兒,所以人們稱他為“老子”;還說他是在一棵李樹下出世的,所以姓李;又因為他耳朵特別大,所以名“耳”。老子的人們對他的尊稱。
    老子對當(dāng)時的社會不滿,并反對當(dāng)時社會上出現(xiàn)的革新浪潮,認為物質(zhì)的進步和文化的發(fā)展毀壞了人民的淳樸,諸侯爭霸,給人們帶來了痛苦。
    《道德經(jīng)》為遠古華夏語錄體著作?!兜赖陆?jīng)》第八十章是為小國設(shè)計,為小國提供自處的一個方案。但是她更多的是為大國,比如《道德經(jīng)》六十章治大國若烹小鮮。然后接下來有好幾張都是為大國?!兜赖陆?jīng)》不僅談小國、更多的是談大國。小國、大國老子都提供了方案。老子是這樣給“小國寡民”提供的方案:
    治理土地小,人民少的國家首先要珍視人民,這樣有人民不是被用來作奴隸,也不是被武裝起來去打仗,這樣子的話即使有各種各樣的器具也用不上了。使老百姓重視自己的生命,也不會背井離鄉(xiāng),遷徙遠方。即使有船和車子,也沒有地方要乘坐它,因為沒有人要遠走他鄉(xiāng)去避難,即使有鎧甲和兵器,也生產(chǎn)到多到?jīng)]有地方要陳放它。因為沒人用它去打仗與消耗它。讓百姓恢復(fù)天真善良的純樸本性。國富民強到了鼎盛時代。人人恬淡寡欲,使人民有甘甜美味的飲食、華麗的衣服、安適的住所、歡樂的風(fēng)俗,即使兩國人民相處得很近,交往密切到連雞狗的叫聲都混在一起,卻從來不發(fā)生戰(zhàn)爭與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