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眼中孔子永遠是那個穿著布袍,拄著拐杖,頭頂上有丘的老頭;永遠是那個性格沉穩(wěn)、天資聰穎、頑強固執(zhí)的人?!段已壑械目鬃映跞魑娜肥菫榇蠹覝蕚涞模M麑Υ蠹矣袔椭?。
篇一
宋朝開國宰相趙普曾今說過自己是以半部論語治天下。由此可見“論語”一書在我國古代封建社會的政治與社會中起著相當大的一個作用,作為治國之本的“論語”被世人所推崇,而它的作者——孔夫子,在數(shù)千年之后的現(xiàn)在依然是萬人敬仰的至圣偉人,因為他的經(jīng)典儒家思想陶冶了整個中國的核心。簡而言之,中國的文化極大地受到了孔圣人的影響。
世上的所有真理都是經(jīng)歷時間的磨礪才站穩(wěn)腳跟的,正如孔子的儒派思想;并且所有的真理都不張揚,它是慢慢潛入人們的思想之中,所以樸素的也只有是真理了。最主要的,真理其實很普通,正如春耕,秋收,日起月落它不會披上羊皮,迷惑人們,它只是支持著事物最根本的本質(zhì),而沒有半點虛假。比如文藝復興時期的地心說雖被天主教支持但最終卻被日心說壓倒一樣??资ト吮闶钦胬淼模绻覀?nèi)タ此漠嬒竦脑?,很易看出他具備著所有智者和長者的氣質(zhì),樸素無華,簡簡單單的衣著,就像個極普通不過的老人,孔子之所以比凡人更高一層次,因為他是安貧樂道之人且早已領悟天地人之道,應該說這就是君子的表現(xiàn),所注重的是心靈世界,而凡人為名利操勞,圖的是物質(zhì)世界,簡而言之:凡人的眼睛看世界太多,看心靈太少。
由此一想,要是沒了孔子,這個世界將會怎樣?古典文化研究者——于丹在她的著書中這樣寫道: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也就是說,論語是人們通向幸福的航標。正是有了孔子的真理,世界變得靚麗了起來。
篇二
我去過孔子傳播思想,教育子弟的圣地——曲阜。或許由于相隔的時間太久了,我只記得孔府比皇宮還高的門檻;孔廟的滿園銀杏樹,孔林的子貢手植樹和旁邊那塊使我流淚的石碑;還有那條在樹蔭下長一華里的路,路的一邊種了73棵樹,代表孔子享年73歲,另一邊種了72棵樹,代表孔子三千弟子中的72賢人。但是是我永生難忘的是那一股如煙霧般飄渺的書香,和那一片讓人不忍破壞的寧靜。我現(xiàn)在才明白孔子對人的教育意義絕非只在《論語》之中,還有那種好學勤奮的精神和氣沉丹田、平靜祥和的氣質(zhì)。
我曾經(jīng)十分崇尚墨家思想,因為我認為“兼愛、非攻”比孤零零的一個“仁”字更富有血性。我覺得儒家學說太中庸了,有時表現(xiàn)出一種懦弱。隨著我理性思考能力的提高,我意識到雖然“儒”和“懦”兩個字很相像,但他們的意思卻不可同日而語。我了解到,墨家思想是從儒家思想中分離出來的,它們的本質(zhì)都是躲避爭端,崇尚和平,它們可以融為一體。其實儒家思想并不難理解,就看你怎么看它。我以往的看法有些消極,實際上儒學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種大度和寬容,寬容并不等于懦弱,具體來講就是:不是爭不過,而是不喜歡爭斗”。
在我的眼中孔子永遠是那個穿著布袍,拄著拐杖,頭頂上有丘的老頭;永遠是那個性格沉穩(wěn)、天資聰穎、頑強固執(zhí)的人。但是,他的靈魂卻穿越了亙古的長空,向我們訴說著“是謂大同”的理念。每次我讀時就會想起柏拉圖的理想國,但孔子與柏拉圖畢竟是不同的。我想引用于丹的一句話:“孔子沒有色彩,只有溫度”。沒有色彩,在我看來就是適合一切的色彩?!疤煜律倌幔f古如長夜”。你能想象沒有這位失去色彩的哲人的世界嗎?
篇三
孔子是崇山,高峻巍峨,萬眾仰之;孔子是大海,博大深邃,百川歸之。《論語》是浩瀚無垠的宇宙,星光璀璨,給人以無窮的智慧源泉;《論語》是四季不同的風景,多姿多彩,讓人百讀不厭,流連忘返。
我讀《論語》就感到常讀常新。例如“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一句,青年時期讀之,覺得孔老夫子很好學,很快樂,很溫和,是個好老頭。及至中年再讀,依然不變對老夫子的基本感覺,然而又多了幾分其他情愫,從老夫子那“老之將至”中感到了一絲秋意,體味到些許惋喟,有點凄美,引發(fā)了對生命價值的思考。
人生幾十年,說長則長,說短則短,可以是“長夜難明”,也可以是“白駒過隙”,全在自己。你人生目標堅定,日夜兼程,唯恐來日不多,你就會腳步匆匆,眨眼“賽程過半”。你年紀輕輕,暮氣沉沉,目光呆滯,袖手漫游,年步“老成”,看破紅塵,就是只給你三十年,你也覺得太長。
我們要學習孔子,他有理想,愛學習,有毅力,樂觀處事,熱情待人。這些又恰恰是我們這個時代最稀缺的,也是年輕人最需要補充的“生命一號”。當然,中年人、老年人都應該好好學習孔子,多讀《論語》,向圣人靠攏。雖然做不了圣人,但心中常有圣人做伴,肯定是一件很快樂的事。向圣人靠攏,沾點圣人靈氣,長此以往,口惠心香,肯定會慢慢將原來的“我”超越得很遠很遠。長期堅持,我們離圣人就會越來越近,與圣人一同前行,就會真切感受到圣人的思想,分享圣人的情感,品味圣人的境界和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