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寶典《左傳》:莊公元年、二年、三年

字號:


    元年春季,《春秋》沒有記載魯莊公即位,這是由于文姜外出沒有回國的緣故。下面是分享的國學寶典《左傳》:莊公元年、二年、三年。歡迎閱讀參考!
    《莊公元年》
    【原文】
    【經(jīng)】元年春王正月。三月,夫人孫于齊。夏,單伯送王姬。秋,筑王姬之館于外。冬十月乙亥,陳侯林卒。王使榮叔來錫桓公命。王姬歸于齊。齊師遷紀、郱、鄑、郚。
    【傳】元年春,不稱即位,文姜出故也。
    三月,夫人孫于齊。不稱姜氏,絕不為親,禮也。
    秋,筑王姬之館于外。為外,禮也。
    【譯文】
    元年春季,《春秋》沒有記載魯莊公即位,這是由于文姜外出沒有回國的緣故。
    三月,魯桓公夫人到了齊國?!洞呵铩凡环Q姜氏而稱夫人,是由于斷絕了母子關系,這是合于禮的。
    秋季,在城外建造王姬的行館。因為王姬不是魯國的女子,而是周天子的女兒,這是合于禮的。
    《莊公二年》
    【原文】
    【經(jīng)】二年春王二月,葬陳莊公。夏,公子慶父帥師伐于余丘。秋七月,齊王姬卒。冬十有二月,夫人姜氏會齊侯于禚。乙酉,宋公馮卒。
    【傳】二年冬,夫人姜氏會齊侯于禚。書,*也。
    【譯文】
    二年冬季,夫人姜氏和齊襄公在禚地相會。《春秋》記載這件事,是為揭露他們的*情。
    《莊公三年》
    【原文】
    【經(jīng)】三年春王正月,溺會齊師伐衛(wèi)。夏四月,葬宋莊公。五月,葬桓王。秋,紀季以酅入于齊。冬,公次于滑。
    【傳】三年春,溺會齊師伐衛(wèi),疾之也。
    夏五月,葬桓王,緩也。
    秋,紀季以酅入于齊,紀于是乎始判。
    冬,公次于滑,將會鄭伯,謀紀故也。鄭伯辭以難。凡師,一宿為舍,再宿為信,過信為次。
    【譯文】
    三年春季,公子溺會合齊國軍隊攻打衛(wèi)國,《春秋》單稱他的名字溺,不稱公子,是表示對他的貶斥。夏季五月,安葬周桓王。這在喪禮的時間上太遲緩了。秋季,紀季把酅地割讓給齊國,紀國從這時候開始分裂。冬季,魯莊公帶領護衛(wèi)軍屯駐在滑地多夜,打算會見鄭伯,策劃紀國的
    事務。鄭伯用國內(nèi)不安定為理由加以推脫。凡是軍隊在外,住一夜叫做舍,兩夜叫做信,兩夜以上叫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