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從生活本身出發(fā),但又并不局限于實際情況以及人們認為真實的和合理范圍之內(nèi)。它們往往包含著自然的、異想天開的成分。下面是分享的精選民間故事文字版閱讀。歡迎閱讀參考!
【火燒島傳說】
火燒島在臺灣島東邊的東海里,距離臺東有幾十里?;馃龒u的由來有這樣一個傳說:
阿里山下住著阿里和阿里嫂夫妻倆。他們有一個兒子叫阿溝。夫妻倆對兒子寶貝得要命,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天氣冷了,用棉花包起像包粽子;天氣熱了,夫妻倆輪流替他打扇子到天亮。兒子漸漸長大了,能講話、走路了。夫妻倆更加疼愛,"乖乖,乖乖"不離口。兒子要吃什么,要玩什么,千方百計找來給他吃,給他玩,總怕兒子嘟一嘟嘴巴。
有一天晚飯后,夫妻倆帶著兒子在門外散步。月亮出來經(jīng)過對面高山頂。兒子看見了,于是指著月亮說:"爸爸,我要玩月亮,你上山頂摘下來給我玩。"這下爸爸可不知如何是好了,他懇求地說:"懸崖峭壁的高山,怎么能爬上去摘月亮呢?"兒子可不聽這話,他身子搖了兩搖就滾在地上大哭。過去,兒子一打滾,父母就只有千方百計滿足他的要求,可現(xiàn)在這個摘月亮的要求把他爸爸難住了。媽媽慌忙拉起兒子,替他拍掉身上的泥,摟著兒子說:"乖乖,莫滾莫哭,爸爸上山摘月亮給你。"她轉過頭來惡狠狠地罵阿里:"你呀,做什么老子呀,快上山去摘月亮給阿溝玩!"
阿里無可奈何爬上山去,艱難地攀藤踩石爬呀爬呀,爬得汗流浹背,爬得手腳打顫。山下的兒子卻在不斷催促:"快呀快呀,快摘月亮給我玩!"阿里爬到陡峭的山崖上,腳踏上了一塊松石,連人帶石骨碌碌滾下山腳,腦殼開了,手腳斷了,血肉模糊像一堆爛南瓜。
阿里嫂抱著阿溝去看,她的心像刀絞那么痛,眼淚撲籟籟流下來。兒子阿溝也舞手踢腳地大哭起來,可他卻不是在哭爸爸的死,是哭爸爸沒有摘月亮下來:"晤,晤,月亮,晤,爸爸不替我摘月亮,在這里躺著睡覺,晤唔唔……"媽媽也順著兒子的心意,指著阿里罵道:"你不摘月亮下來給阿溝玩,你該死!"
埋葬了阿里以后,阿里嫂照樣溺愛兒子,縱容幾子。兒子越來越大,膽子也越來越大。阿里嫂也年老了,被稱作阿里嬸了。她的兒子發(fā)展到又偷牛,又偷糧,還招集一幫壞人大搞綁架、殺人、放火。老百姓深受其害,于是組織起來打阿溝這幫壞蛋。
阿溝帶領一隊壞蛋渡海去占領了南寮島,把島上的老百姓統(tǒng)統(tǒng)殺光。還經(jīng)常乘船到臺東、大麻里、都蘭,綁架百姓,搶掠財物,放火燒村,搞得天怒人怨。大家都來責備阿里嬸:"你呀,溺愛孩子,縱容孩子,現(xiàn)在害得我們老百姓家破人亡,不得安生,你呀,你不覺得難過嗎?你有罪啊!"后來,那隊壞蛋竟然搶到了阿里嬸家,搶走了她的雞、豬和糧食,還打傷了阿里嬸。這時,阿里嬸才醒悟過來。
于是,她和老百姓一起向天禱告,請求瑪祖婆除掉這個禍。天上飛下來一只高大的火雞,腳根長,嘴下垂著紅彤彤的皮肉,像一團火。它來到阿里嬸家說:"阿里嬸,瑪祖婆派我下來噴火球燒死南寮島上的壞人,你同意嗎?那里面可有你的兒子阿溝啊。"阿里嬸恨恨地說:"阿溝不是我的兒子,燒吧,燒吧,燒光那一群壞蛋!"
火雞站在臺東海岸的石崖上,拍拍翅膀,昂頭長鳴一聲,張開大口,嘩嘩嘩,吐出大團的紅火焰,一串串地飛向南寮島,火在南寮島上劈里巴啦燃燒起來,灰煙飛騰,火焰沖天。
阿里嬸和百姓一同大叫:"燒呀,燒呀,燒死那一群壞蛋!"火雞口里的火球不斷地噴過去,燒呀,燒呀,南寮島上的壞蛋通通被燒成了焦炭,連石頭也燒紅了。阿里嬸眼淚不滴一顆,只是連聲呼喊:"燒呀,燒呀,燒得好!燒得好!"
后來,人們就把南寮島稱為火燒島,只有一個鎮(zhèn)還稱做南寮鎮(zhèn)。
【桑樹能辟邪的由來】
很久以前,鄯善境內(nèi)住著一戶人家,牧羊人和他的妻子、女兒,女兒聰明、乖巧,已有8歲了。牧羊人還有一匹馬、一條狗和一只公雞,他的房屋周圍種滿了果樹,當果樹開始結果時,牧羊人拿出一些樹種,把妻子叫到一邊,低聲說:"這是我父母留給我的桑樹子,把它種在果樹中間較隱蔽處,桑木很珍貴,用它制作的武器可以除妖滅怪,注意有一個黑怪專門拔桑樹苗,要小心提防。"
桑樹子種下后不幾年,長出了一根根粗壯的桑樹,牧羊人一家高興極了,但又非常擔憂黑怪來搗亂,時刻提防著。
一天,黑怪乘牧羊人不在家偷偷來拔桑樹,這時狗叫了,公雞也叫了,牧羊人的妻子拼命護著桑樹,叫馬兒去找牧羊人。待牧羊人趕回時,妻子已被黑怪抓去,桑樹也被砍斷了好幾根枝條,牧羊人氣極了,本想去追趕黑怪,但想到桑樹還在,黑怪肯定不會就此罷休,于是牧羊人就守護著桑樹,等候黑怪。沒過多久黑怪又來了,狗叫了,公雞也叫了,牧羊人用斧頭砍向黑怪,斧子反彈了回來,牧羊人又順手拿起被黑怪拔下的桑樹砸向黑怪,黑怪全身一哆嗦跑掉了。當天牧羊人就用這棵桑樹做了幾枝弓箭。待黑怪又來時,牧羊人用桑木箭射中黑怪,黑怪負傷逃走。
牧羊人妻子被黑怪抓走后,小女孩非常想念,并常常站在桑樹邊掉淚。一次,小女孩的淚珠落在桑葉上,滾來滾去變成了蠶。不久蠶吐出絲來,小女孩用蠶絲織了一塊錦。第二年,黑怪又來了,它作起妖法,讓沙石砸向牧羊人的桑樹、房屋、果木;它用嘴噴火,想燒毀桑木。牧羊人用桑木箭射中黑怪胸部,黑怪逃走。牧羊人騎馬追趕,馬飛了起來;女孩兒帶著狗坐在蠶絲編織的錦上,錦飛了起來;公雞也長鳴一聲,飛了起來,飛過幾座山,黑怪進入一個山洞。牧羊人追進洞內(nèi),連射幾箭,黑怪倒地身亡。女兒跟著找到了被鎖在籠子里的媽媽。牧羊人全家團圓后,他們種桑、養(yǎng)蠶、放羊、織錦,日子過得十分甜美。據(jù)說,洋海的桑樹一條街就是由此發(fā)展而來的,桑木可避邪的說法也源于此。
【傻女婿拜壽】
女婿,是女兒的丈夫。拜壽,也叫祝壽,向老年人祝賀生日的意思。本故事寫一個傻頭傻腦的女婿,在給岳父拜壽時鬧出的笑話。
從前有個傻女婿,要去給岳父拜壽。他父親因為怕他不會說吉利的話,便在他快要出門的時候,再三囑咐說:"今天是你岳父的六十大壽,你在岳父面前說的話,都要帶個''壽''字,表示吉利。你岳父聽了會很高興的。傻女婿頻頻點頭說:"我知道了。"一路上,他怕忘了父親的教導,所以口里不停地念著:"今天跟岳父說話要帶個''壽''宇,跟岳父說話要帶個''壽''字……。"
到了岳父的家,傻女婿必恭必敬地雙手奉上禮物,對岳父說:"今天岳父大人做壽,小婿送來一點壽禮。"岳父一聽,十分驚奇,心想:"怎么女婿突然變聰明了?"于是高高興興地請女婿坐下來喝酒吃飯。在飯桌上,傻女婿也沒忘記父親的教導,見了酒叫"壽酒",見了面條叫"壽面",見了桃子叫"壽桃",見了糕餅叫"壽糕"。岳父聽他說的話都帶著吉利的意思,更是樂開了懷。
飯桌上的菜肴很豐富,大家吃得十分高興。傻女婿看見一只蒼蠅停在岳父頭上,連忙一巴掌拍過去,還說:"不要怕,我不會拍痛''壽頭'',打傷''壽腦''的。"岳父聽他這么說,大吃一驚,拿不穩(wěn)手里的碗,把面和湯都傾倒在身上。傻女婿連忙拿出手帕,一面替岳父擦,一面說:"好好的新''壽衣'',被面湯弄臟了,真可惜呀!"岳父聽見他又信口開河,氣得幾乎暈倒。
岳父因為傻女婿說他"壽頭"、"壽腦",又說他的新衣是"壽衣",氣得再也吃不下飯,坐在一旁,想要喝口茶消消氣。傻女婿又指著茶幾上一個裝禮物的紅木盒子說:"這''壽木''、''壽材''可真好看!"岳父一聽,當場"咕咚"一聲,暈倒在地,大半天不省人事。
【火燒島傳說】
火燒島在臺灣島東邊的東海里,距離臺東有幾十里?;馃龒u的由來有這樣一個傳說:
阿里山下住著阿里和阿里嫂夫妻倆。他們有一個兒子叫阿溝。夫妻倆對兒子寶貝得要命,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天氣冷了,用棉花包起像包粽子;天氣熱了,夫妻倆輪流替他打扇子到天亮。兒子漸漸長大了,能講話、走路了。夫妻倆更加疼愛,"乖乖,乖乖"不離口。兒子要吃什么,要玩什么,千方百計找來給他吃,給他玩,總怕兒子嘟一嘟嘴巴。
有一天晚飯后,夫妻倆帶著兒子在門外散步。月亮出來經(jīng)過對面高山頂。兒子看見了,于是指著月亮說:"爸爸,我要玩月亮,你上山頂摘下來給我玩。"這下爸爸可不知如何是好了,他懇求地說:"懸崖峭壁的高山,怎么能爬上去摘月亮呢?"兒子可不聽這話,他身子搖了兩搖就滾在地上大哭。過去,兒子一打滾,父母就只有千方百計滿足他的要求,可現(xiàn)在這個摘月亮的要求把他爸爸難住了。媽媽慌忙拉起兒子,替他拍掉身上的泥,摟著兒子說:"乖乖,莫滾莫哭,爸爸上山摘月亮給你。"她轉過頭來惡狠狠地罵阿里:"你呀,做什么老子呀,快上山去摘月亮給阿溝玩!"
阿里無可奈何爬上山去,艱難地攀藤踩石爬呀爬呀,爬得汗流浹背,爬得手腳打顫。山下的兒子卻在不斷催促:"快呀快呀,快摘月亮給我玩!"阿里爬到陡峭的山崖上,腳踏上了一塊松石,連人帶石骨碌碌滾下山腳,腦殼開了,手腳斷了,血肉模糊像一堆爛南瓜。
阿里嫂抱著阿溝去看,她的心像刀絞那么痛,眼淚撲籟籟流下來。兒子阿溝也舞手踢腳地大哭起來,可他卻不是在哭爸爸的死,是哭爸爸沒有摘月亮下來:"晤,晤,月亮,晤,爸爸不替我摘月亮,在這里躺著睡覺,晤唔唔……"媽媽也順著兒子的心意,指著阿里罵道:"你不摘月亮下來給阿溝玩,你該死!"
埋葬了阿里以后,阿里嫂照樣溺愛兒子,縱容幾子。兒子越來越大,膽子也越來越大。阿里嫂也年老了,被稱作阿里嬸了。她的兒子發(fā)展到又偷牛,又偷糧,還招集一幫壞人大搞綁架、殺人、放火。老百姓深受其害,于是組織起來打阿溝這幫壞蛋。
阿溝帶領一隊壞蛋渡海去占領了南寮島,把島上的老百姓統(tǒng)統(tǒng)殺光。還經(jīng)常乘船到臺東、大麻里、都蘭,綁架百姓,搶掠財物,放火燒村,搞得天怒人怨。大家都來責備阿里嬸:"你呀,溺愛孩子,縱容孩子,現(xiàn)在害得我們老百姓家破人亡,不得安生,你呀,你不覺得難過嗎?你有罪啊!"后來,那隊壞蛋竟然搶到了阿里嬸家,搶走了她的雞、豬和糧食,還打傷了阿里嬸。這時,阿里嬸才醒悟過來。
于是,她和老百姓一起向天禱告,請求瑪祖婆除掉這個禍。天上飛下來一只高大的火雞,腳根長,嘴下垂著紅彤彤的皮肉,像一團火。它來到阿里嬸家說:"阿里嬸,瑪祖婆派我下來噴火球燒死南寮島上的壞人,你同意嗎?那里面可有你的兒子阿溝啊。"阿里嬸恨恨地說:"阿溝不是我的兒子,燒吧,燒吧,燒光那一群壞蛋!"
火雞站在臺東海岸的石崖上,拍拍翅膀,昂頭長鳴一聲,張開大口,嘩嘩嘩,吐出大團的紅火焰,一串串地飛向南寮島,火在南寮島上劈里巴啦燃燒起來,灰煙飛騰,火焰沖天。
阿里嬸和百姓一同大叫:"燒呀,燒呀,燒死那一群壞蛋!"火雞口里的火球不斷地噴過去,燒呀,燒呀,南寮島上的壞蛋通通被燒成了焦炭,連石頭也燒紅了。阿里嬸眼淚不滴一顆,只是連聲呼喊:"燒呀,燒呀,燒得好!燒得好!"
后來,人們就把南寮島稱為火燒島,只有一個鎮(zhèn)還稱做南寮鎮(zhèn)。
【桑樹能辟邪的由來】
很久以前,鄯善境內(nèi)住著一戶人家,牧羊人和他的妻子、女兒,女兒聰明、乖巧,已有8歲了。牧羊人還有一匹馬、一條狗和一只公雞,他的房屋周圍種滿了果樹,當果樹開始結果時,牧羊人拿出一些樹種,把妻子叫到一邊,低聲說:"這是我父母留給我的桑樹子,把它種在果樹中間較隱蔽處,桑木很珍貴,用它制作的武器可以除妖滅怪,注意有一個黑怪專門拔桑樹苗,要小心提防。"
桑樹子種下后不幾年,長出了一根根粗壯的桑樹,牧羊人一家高興極了,但又非常擔憂黑怪來搗亂,時刻提防著。
一天,黑怪乘牧羊人不在家偷偷來拔桑樹,這時狗叫了,公雞也叫了,牧羊人的妻子拼命護著桑樹,叫馬兒去找牧羊人。待牧羊人趕回時,妻子已被黑怪抓去,桑樹也被砍斷了好幾根枝條,牧羊人氣極了,本想去追趕黑怪,但想到桑樹還在,黑怪肯定不會就此罷休,于是牧羊人就守護著桑樹,等候黑怪。沒過多久黑怪又來了,狗叫了,公雞也叫了,牧羊人用斧頭砍向黑怪,斧子反彈了回來,牧羊人又順手拿起被黑怪拔下的桑樹砸向黑怪,黑怪全身一哆嗦跑掉了。當天牧羊人就用這棵桑樹做了幾枝弓箭。待黑怪又來時,牧羊人用桑木箭射中黑怪,黑怪負傷逃走。
牧羊人妻子被黑怪抓走后,小女孩非常想念,并常常站在桑樹邊掉淚。一次,小女孩的淚珠落在桑葉上,滾來滾去變成了蠶。不久蠶吐出絲來,小女孩用蠶絲織了一塊錦。第二年,黑怪又來了,它作起妖法,讓沙石砸向牧羊人的桑樹、房屋、果木;它用嘴噴火,想燒毀桑木。牧羊人用桑木箭射中黑怪胸部,黑怪逃走。牧羊人騎馬追趕,馬飛了起來;女孩兒帶著狗坐在蠶絲編織的錦上,錦飛了起來;公雞也長鳴一聲,飛了起來,飛過幾座山,黑怪進入一個山洞。牧羊人追進洞內(nèi),連射幾箭,黑怪倒地身亡。女兒跟著找到了被鎖在籠子里的媽媽。牧羊人全家團圓后,他們種桑、養(yǎng)蠶、放羊、織錦,日子過得十分甜美。據(jù)說,洋海的桑樹一條街就是由此發(fā)展而來的,桑木可避邪的說法也源于此。
【傻女婿拜壽】
女婿,是女兒的丈夫。拜壽,也叫祝壽,向老年人祝賀生日的意思。本故事寫一個傻頭傻腦的女婿,在給岳父拜壽時鬧出的笑話。
從前有個傻女婿,要去給岳父拜壽。他父親因為怕他不會說吉利的話,便在他快要出門的時候,再三囑咐說:"今天是你岳父的六十大壽,你在岳父面前說的話,都要帶個''壽''字,表示吉利。你岳父聽了會很高興的。傻女婿頻頻點頭說:"我知道了。"一路上,他怕忘了父親的教導,所以口里不停地念著:"今天跟岳父說話要帶個''壽''宇,跟岳父說話要帶個''壽''字……。"
到了岳父的家,傻女婿必恭必敬地雙手奉上禮物,對岳父說:"今天岳父大人做壽,小婿送來一點壽禮。"岳父一聽,十分驚奇,心想:"怎么女婿突然變聰明了?"于是高高興興地請女婿坐下來喝酒吃飯。在飯桌上,傻女婿也沒忘記父親的教導,見了酒叫"壽酒",見了面條叫"壽面",見了桃子叫"壽桃",見了糕餅叫"壽糕"。岳父聽他說的話都帶著吉利的意思,更是樂開了懷。
飯桌上的菜肴很豐富,大家吃得十分高興。傻女婿看見一只蒼蠅停在岳父頭上,連忙一巴掌拍過去,還說:"不要怕,我不會拍痛''壽頭'',打傷''壽腦''的。"岳父聽他這么說,大吃一驚,拿不穩(wěn)手里的碗,把面和湯都傾倒在身上。傻女婿連忙拿出手帕,一面替岳父擦,一面說:"好好的新''壽衣'',被面湯弄臟了,真可惜呀!"岳父聽見他又信口開河,氣得幾乎暈倒。
岳父因為傻女婿說他"壽頭"、"壽腦",又說他的新衣是"壽衣",氣得再也吃不下飯,坐在一旁,想要喝口茶消消氣。傻女婿又指著茶幾上一個裝禮物的紅木盒子說:"這''壽木''、''壽材''可真好看!"岳父一聽,當場"咕咚"一聲,暈倒在地,大半天不省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