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必修二語文知識點總結

字號:

因為高二開始努力,所以前面的知識肯定有一定的欠缺,這就要求自己要制定一定的計劃,更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相信付出的汗水不會白白流淌的,收獲總是自己的。高二頻道為你整理了《高二必修二語文知識點總結》,助你金榜題名!
    
【篇一】

    1.“陽”和“陰”
    這是一對相反的概念。古代很多事情都分陰陽,用陰陽來解釋萬物,如天地、日月、山水、晝夜、男女以至臟腑、氣血等。古代文學作品中,用陰陽來說山水很常見。本課“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其中的陽、陰分別指泰山的南面和北面,是在說山。初中學過的《愚公移山》中有“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這個“陰”說的是水,指漢水的南面。
    2.“乘風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于泰安?!?BR>    這一句用了“乘”“歷”“穿”“越”四個動詞,“風雪”言“乘”,好像風雪隨作者駕馭,比“冒”“頂”多一份主動;河言“歷”,山谷言“穿”,城墻言“越”,不僅符合描寫對象的特點,準確生動,而且富于變化,筆墨傳神。幾個短句,幾個動詞,使我們仿佛看到作者頂風冒雪、風塵仆仆、不遠萬里趕來登山的迫切神情。
    3.比喻和擬人的運用
    本文有幾處使用比喻和擬人手法,各具特點。
    “蒼山負雪,明燭天南。”這是初登山頂時剎那間的感受。作者不言冰雪覆蓋青山,卻說青山背負著雪,賦予靜態(tài)的青山以人的動態(tài),用語新穎、傳神。進而說蒼山上的雪像蠟燭一樣照著天南,形象、生動地繪出了積雪的光彩。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边@是在山頂上遠望和俯視所得的畫面。作者縱目遠眺,夕陽照耀著泰安城,汶水、徂徠好像自然天成的山水畫,而山腰間停留著的云霧好像飄帶一般。“半山居霧”,不僅把動態(tài)的物寫成靜態(tài),使人感受到那種特有的寧靜氣息,而且設喻新奇,給人以美的享受。
    “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薄盎虻萌眨蚍瘛钡纳椒?,色彩各有不同,而神態(tài)卻是相同的,所謂“皆若僂”。這一比喻,寫出了西南諸峰的特點,更顯出日觀峰的雄峻,且賦予山峰以人的感情,形象而生動。
    
【篇二】

    一詞多義:
    (1)“卒”:①死。“卒葬之”。②終于?!白湎嗯c歡”。(《廉頗商相如列傳》)③士兵。“夫以疲敝之卒……”(《赤壁之戰(zhàn)》)
    (2)“文”:①碑文,整篇文章。“其文漫滅。”②文字。“獨其為文”。、③華美、有彩飾。“舍其文軒”。(《公輸》)
    (3)“道”:①道路?!坝斜偷馈薄"谡f、講?!昂慰蓜俚酪苍铡?。③道理?!皞鞯朗軜I(yè)”(《師說》)④正確的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馬說》)。
    (4)“極”:①盡,-盡情享受?!皹O夫游之樂”。②至多,多。“亦極七八萬耳”。(《赤壁之戰(zhàn)》)
    (5)“觀”:①觀察、看。“古人之觀于天地……”②景象?!胺浅V^”。③建筑物的一種,讀,“大王見臣列觀”。(《廉頗簡相如列傳》)
    (6)“得”:①能夠?!安坏脴O夫游之樂”。②心得、收獲?!巴械谩?。③融洽。“與公甚相得”。④得到,獲得。“某得八焉”。(③、④均《王忠肅公翱事》)
    (7)“夷”:①平坦?!耙囊越?。②鏟平、削平?!敖癫俾拇箅y”(《赤壁之戰(zhàn)》)。③我國古代對少數(shù)民族及外國的一種蔑稱?!澳蠐嵋脑健薄#ā堵≈袑Α罚?BR>    (8)“相”:①幫助、輔佐,讀。“無物以相之”。②宰相、丞相,讀?!安匐m托名漢相”(《赤壁之戰(zhàn)》)③互相,讀。“卒相與歡。“(《廉頗商相如列傳》)。
    (9)“悲”:①感嘆、嘆惜?!坝嘤谄捅忠员蚬艜淮妗?。②悲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③哀憐。“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捕蛇者說》)
    (10)“勝”:①盡。“何可勝道也哉”。②能承擔,禁得起。“沛公不勝杯構”(《鴻門宴》)。③優(yōu)美的?!坝栌^夫巴陵勝狀”(《岳陽樓記》)。④勝利?!敖K不能加勝于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2.詞性活用:
    (1)“舍”:筑舍定居。名詞活用為動詞?!笆忌嵊谄渲贰薄?BR>    (2)“名”:①命名,稱呼。名詞活用為動詞?!懊话U”。②說清楚,說明白。名詞活用為動詞。“而莫能名者”。
    (3)“窮”:窮盡,走到頭。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好游者亦不能窮也”。
    (4)“謬”:弄錯,形容詞活用為動詞?!昂笫乐嚻鋫鳌?BR>    (5)“傳”:流傳下來的文字,動詞活用為名詞?!昂笫乐嚻鋫鳌?BR>    3.“……者……也”表示判斷的兩種形式:
    (1)表示單純的判斷,“者”前是主語,“者”后是謂語。如“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家也”。“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2)表示因果關系的復合判斷,“者”在②這里除了表示停頓語氣外,還有提示原因的作用。如“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拔崴詾榇苏撸韵葒抑倍笏匠鹨病?。
    4.虛詞:
    “以”:作介詞用:①因、由于?!耙怨势浜竺弧U”’。②用來、拿?!盁o物以相之”。作連詞用,相當于“而”:①表并列?!半U以遠”。②表承接?!坝缮揭陨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