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歷來是文人墨客的情感寄托,詩人尤甚,李白更是以“斗酒詩百篇”名揚(yáng)天下,他常以甘醇可口的美酒為寄托,做了大量的反映心理情緒的詩。這首《嘲王歷陽不肯飲酒》便是。下面是分享的相關(guān)內(nèi)容,歡迎閱讀參考!
《嘲王歷陽不肯飲酒》
唐代:李白
地白風(fēng)色寒,雪花大如手。笑殺陶淵明,不飲杯中酒。
浪撫一張琴,虛栽五株柳。空負(fù)頭上巾,吾于爾何有。
【譯文】
大地一片雪白,風(fēng)色寒厲,紛紛的雪花片片如大手。
笑死了陶淵明,就因?yàn)槟悴伙嫳芯啤?BR> 你真是浪撫了一張素琴,虛栽了五株翠柳。
辜負(fù)了戴的頭巾,我對你來說意味著什么?
【注釋】
王歷陽:指歷陽姓王的縣丞。歷陽縣,秦置。隋唐時,為歷陽郡治。
五株柳:陶淵明畜素琴一張,宅邊有五柳樹。
空負(fù)頭上巾:語出陶淵明詩“若復(fù)不快飲,空負(fù)頭上巾”。
【評析】
酒,歷來是文人墨客的情感寄托,詩人尤甚,李白更是以“斗酒詩百篇”名揚(yáng)天下,他常以甘醇可口的美酒為寄托,做了大量的反映心理情緒的詩。這首《嘲王歷陽不肯飲酒》便是。
歷陽,唐代郡縣,治今安徽省和縣歷陽鎮(zhèn),因“縣南有歷水”而得名。當(dāng)時李白訪問歷陽縣,正值大雪紛飛,縣丞設(shè)宴招待李白,李白席間頻頻舉杯,贊賞歷陽山美、水美、酒美,可惜就是人不“美”——沒有人陪他喝酒。于是席中賦詩《嘲王歷陽不肯飲酒》,豪情萬丈,景象怡人。從此詩可以看出李白的心中的偶像是五柳先生陶淵明。他嘲笑王歷陽表面上以陶淵明為榜樣,可是喝酒不痛快,徒有虛名?!袄恕?、“虛”、“空”三字用得巧妙,傳達(dá)出嘲諷及激將之意,充分顯示了李白的沖天豪氣。
擴(kuò)展閱讀:李白故事之鐵杵磨成針
李白是唐代的大詩人,但是小時候讀書并不用功。有一天,他的書讀到一半,就不耐煩了:“這么厚一本書,什么時候才能讀完啊!”于是他干脆不讀了,把書一扔就溜出去玩。李白快樂地跑著,忽然,他看見一位老奶奶正在磨刀石上用力地磨著一根鐵棒。李白覺得很奇怪,便蹲了下來,傻傻地看了好一陣。老奶奶也不理會他,只是全神貫注地磨著。后來,李白忍不住了,問道:“奶奶,您這是干什么呢?”“我在磨一根針來縫衣服?!?BR> 老奶奶頭也不抬,專心地磨?!澳メ??”李白更加奇怪了,“這么粗一根鐵棒怎么能磨成針?!”老奶奶這才抬起頭來說:“孩子,鐵棒再粗,我天天磨,還怕它磨不成一根針嗎!”李白聽了,恍然大悟,“對呀!只要有恒心,再難的事情也能做成功的,讀書不也是這樣嗎!”于是他便立刻轉(zhuǎn)身跑回家去,拾起扔在地上的書本,專心地讀,從此也不再敢偷懶了。后來他終于成了中國歷一位偉大的詩人。
“鐵杵磨成針”這個成語就是比喻只要長期努力不懈,再難的事也能成功的。這個成語也說成“只要工夫深,鐵杵磨成針”。李白被人們稱為“詩仙”,是個很有才華的偉大詩人,但是連這么有才華的人都需要刻苦地學(xué)習(xí),那么普通人不就更需要努力了嗎?因此同學(xué)們,無論我們的才華、天資如何,都應(yīng)該努力學(xué)習(xí);無論要什么事都應(yīng)該持之以恒,這樣才能成功呀!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