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寶典《道德經》:第十章譯文注釋

字號:

本章繼前幾章而深入闡述有關修身的問題。下面是分享的國學寶典《道德經》:第十章譯文注釋。歡迎閱讀參考!
    [原文]
    載營魄抱一①,能無離乎?專氣致柔②,能如嬰兒乎③?滌除玄鑒④,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為乎⑤?天門開闔⑥,能為雌乎⑦?明白四達,能無知乎⑧?生之畜之⑨,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⑩。
    [譯文]
    精神和形體合一,能不分離嗎?聚結精氣以致柔和溫順,能像嬰兒的無欲狀態(tài)嗎?清除雜念而深入觀察心靈,能沒有瑕疵嗎?愛民治國能遵行自然無為的規(guī)律嗎?感官與外界的對立變化相接觸,能寧靜吧?明白四達,能不用心機嗎?讓萬事萬物生長繁殖,產生萬物、養(yǎng)育萬物而不占為己有,作萬物之長而不主宰他們,這就叫做“玄德”。
    [注釋]
    ①載營魄抱一:載,用作助語句,相當于夫;營魄,即魂魄;抱一,即合一。一,指道,抱一意為魂魄合而為一,二者合一即合于道。又解釋為身體與精神合一。
    ②專氣:專,結聚之意。專氣即集氣。
    ③能如嬰兒乎:能像嬰兒一樣嗎?
    ④滌除玄鑒:滌,掃除、清除。玄,奧妙深邃。鑒,鏡子。玄鑒即指人心靈深處明澈如鏡、深邃靈妙。
    ⑤愛民治國能無為乎:即無為而治。
    ⑥天門開闔:天門,有多種解釋。一說指耳目口鼻等人的感官;一說指興衰治亂之根源;一說是指自然之理;一說是指人的心神出入即意念和感官的配合等。此處依"感官說"。開闔,即動靜、變化和運動。
    ⑦能為雌:雌,即寧靜的意思。
    ⑧知:通智,指心智、心機。
    ⑨畜:養(yǎng)育、繁殖。
    ⑩玄德:玄秘而深邃的德性。
    [引語]
    這一章著重講修身的功夫。這里寫了六名問話,似乎是把“道”在運用于修身治國方面所做的幾條總結,對一般人和統(tǒng)治者提出了概括的要求。本章每句的后半句似乎是疑問,其實疑問本身就是的答案。老子要求人們無論是形體還是精神,無論是主觀努力還是客觀實際,都不可能是完全一致的。但是人們在現實生活中應該將精神和形體合一而不偏離,即將肉體生活與精神生活和諧。這樣就必須做到心境極其靜定、洗清雜念、摒除妄見,懂得自然規(guī)律,加深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才能夠“愛民治國”。
    [評析]
    本章繼前幾章而深入闡述有關修身的問題。開頭六句提出六種情況、六個疑問:“能無離乎?”“能無為乎?”“能如嬰兒乎?”“能無疵乎?”“能為雌乎?”“能無知乎?”這六個問題實際上說的就是有關修身、善性、為學、治國諸多方面的內容。對于這一章的解釋,學術界有些分歧。一是對“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這句話的判定,有人認為是與五十一章“道生之,德畜之”等相雷同,因而系錯簡;也有人認為,五十一章就道而言,本章就圣人而言,文句相同,其對象不同。在《道德經》一書中,文相同或近似的情況,前后重復的情況都是常見的現象,不必認定為錯簡。此外對于“載營魄抱一”的“一”,有學者認為此一為“一身”的意思,即精神與軀體合而為一身,不可分離;有人認為“一”即“道”,“抱一”即統(tǒng)一于道;也有人認為“一”可以當“專一”解釋,此句譯為人要安居于常居之所,專一慎獨,須臾也不能受物欲的誘惑。本書依從前種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