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就是我們的國家,我們的國家就是中國,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應該為祖國的崛起而做出自己的貢獻。以下是為大家精心整理了我和我的祖國主題征文觀后感【三篇】,歡迎各位前來閱讀。
【篇一】
"小時候是愛做夢的年齡,夢想很多,七彩斑斕,但多不現(xiàn)實。
有當兵做英雄的夢,有讀書當科學家的夢,甚至還有當醫(yī)生救人于病魔之中的夢,當汽車駕駛員、低要做個人人羨慕的營業(yè)員。凡夢種種,千奇百怪,想起來現(xiàn)在才是圓夢的時候。"
我們老家在隴東黃土高原農(nóng)村,從小與黃土為伍,走黃土路,住黃土窯,每天在黃土地上生活。夏天,喜歡跟著爺爺奶奶在院子里乘涼。涼風習習,樹影婆娑??丛铝谅厣穑瑥奶澋接瘨煸谔焐?,聽爺爺“吧嗒吧嗒”地抽著老旱煙,奶奶“哧啦哧啦”地拉著鞋底,我望著滿天的星星出奇。有時候,還會鬧著叫爺爺奶奶給我講故事聽,這故事可能老舊了,也常百聽不厭。
那時候天氣沒有現(xiàn)在這么熱,到晚上還得蓋被子。熱也是那么幾天。伏里天氣,爺爺會把門板卸下來,用兩個長條凳子兩邊一支,一張簡易的床就拼成了。鋪上被褥,在床頭放一根,白蒿搓起來的一長串火蓮,嗶嗶波波地燃著,蒼蠅蚊子就會遠離,就是狼蟲虎豹遠遠望見也不近身,我們住的是黃土窯洞,那可是冬暖夏涼。我們家是開院子,門口就是溝,常常可以聽到動物唬人的鳴叫,比如狼嚎,一聲凄厲的叫聲,讓人一下子可以嚇醒,仿佛噩夢,一下子把人的思想可以寒到谷底。給大人也提了個醒,孩子們都要注意安全,不可亂跑。這世界并不太平,夢想不是現(xiàn)實。有時候,我會嚇醒,爺爺奶奶在兩邊都會給我說,不要緊,你放心睡吧,這些狼蟲虎豹也是有良心的,你不招惹它們,它們也不會輕易報復人的。它們也是寂寞了,或者餓了,喊叫兩聲,其實也是向人們告訴它們的存在,晚上半夜三更或白天精干子上午(12點到2點)之間你輕易不要出去了,就不會有事,這段時間一般是這些野生動物出外覓食的時間,你如果一個人遇上了就有可能倒霉。一般這些動物不會輕易傷害人的,是它們實在沒有食物可找,或者沒有辦法生存的情況下才向人類攻擊。爺爺給我講過一個故事,一個獵人救了一個狼兒子,狼聞訊帶著一幫狼晚上來這人家里喊叫,獵人幫助這狼兒子治好了病,一天晚上放走了狼兒子,狼就再也沒有來過。后來這人有病了,狼突然不知道從哪里提來了一小麻袋銀元,原來這是狼感恩的。獵人治好了病,軋壞了獵槍,發(fā)誓從此不再打獵。狼都知道感恩,何況人呼?
那時候,我愛打破砂鍋問到底,問的爺爺實在沒有故事講了,就給我談人一生念書的好處。他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他是舊社會上的私塾,因為家里窮,念了三年就輟學了。原來他的夢想就是讀書。不是過早扛起家庭生活重擔,當一個地地道道的農(nóng)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老婆孩子熱炕頭。古*狀元可以一步登天,現(xiàn)在念書,從小學念到大學畢業(yè)取得學士學位,其實就是過去古代的秀才,那么再念就是研究生,有碩士、博士,再往上就要出國留洋,那是好的??上銈儸F(xiàn)在沒有這個機會。國家不派你出去,你怎么出去?現(xiàn)在國家搞運動,不知道什么時間是個頭啊?爺爺自言自語地說著,娃娃一天不念書搞什么和貧下中農(nóng)打成一片,勤工儉學,青草漚肥,接受貧下中農(nóng)再教育,教育個啥啊!這么下去,怎么得了?學生就要學習,換個行業(yè)就不是學生了。奶奶說,你再不要胡說了,小心隔墻有耳。我才是那時候,才知道念書的各種等級,可惜后來我雖然趕上了好時代,可惜還是因為小學、初中那幾年搞停課鬧革命,還是影響了學習。雖然幸運地考上了中專學校,一下子結(jié)束了農(nóng)村生活。沒有考上大學,沒有實現(xiàn)爺爺所期待的大學夢、留洋夢。現(xiàn)在想起來,多少還是有些遺憾啊!為什么第一年沒有考上大學,不去復讀呢?剛想著脫離農(nóng)門,吃上商品糧,過上城市生活,卻沒有去圓爺爺給我設(shè)計的上學夢,真是遺憾。但是,工作后我沒有忘記學習,業(yè)余時間上法律業(yè)大,獲得大專文憑,又讀中央黨校函授學院,獲得本科文憑。喜愛寫作,自學了全部本科階段的漢語言文學課程,自學考試可惜因為工作忙碌沒有堅持下來,只差四門功課就可以拿到蘭州大學的文憑了。后來,我有讀了兩年的西北師范大學的漢語寫作研究生班,可惜英語沒有過關(guān),就可以授碩士文憑了。那時候在小縣還獲得了一個“考試狂”的雅號。因為工作忙碌只好放棄,現(xiàn)在想起來都覺得可惜。
后來,還是應了那句老話: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lǐng)風騷數(shù)百年。青出于藍勝于藍,我的兩個女兒厲害,實現(xiàn)了我的大學夢,她們圓了我爺爺?shù)膲粝?,圓了全家人的夢想。她們真是趕上了好時代。大女兒先是以高分考取了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大學畢業(yè),又考取了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研究生,碩士研究生畢業(yè)后干脆留在澳洲發(fā)展,如今已經(jīng)落戶澳洲了,前年還給我們喜添了個小人物,已經(jīng)在澳洲扎根了。小女兒去年高考還以全縣文科狀元的成績被復旦大學錄取了。這些驕人的成績可惜爺爺奶奶沒有看到,如果他們地下有知,也真的可以含笑九泉了。如果沒有改革開放的好政策,我們會有這夢圓嗎?我們還敢去國外探親,孩子們還敢奢望去外國發(fā)展嗎?我還敢在別人面前談論國外的好壞嗎。我還會以僑眷身份去北京參加僑聯(lián)十大嗎!幸福來的真快,我想都不敢想的幸福,是黨的改革開放以來的好政策帶來的,是中國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大胸懷所帶來的。我愛我的祖國,更喜歡改革開放,給老百姓帶來的實實在在的變化。
我相信,這變化還會隨著國家實力的增強,人民生活還會更加美好。我期待著,我也要為之奮斗,為之努力,為之鼓與呼。
【篇二】
對祖國日新月異的發(fā)展變化,我曾經(jīng)習以為常、熟視無睹,總認為本來如此、應該如此,直到我調(diào)到武義僑辦僑聯(lián)工作,才猛然發(fā)現(xiàn),其實很多事情并非天經(jīng)地義、理所應當。
那是2014年2月,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單位組織僑界企業(yè)家到聯(lián)系村西聯(lián)鄉(xiāng)上田村扶貧幫困。這是武義縣機關(guān)單位的一個傳統(tǒng),算是下鄉(xiāng)調(diào)研走訪慰問困難群眾。請企業(yè)家去,自然是希望他們慷慨解囊,為農(nóng)村貧困人員捐錢捐物、做點好事。那時,剛好有個海外華僑20多年未回國探親,今年回國多住了幾天,月底就要回去,聽說我們有這個活動,自告奮勇地要求參加。在此之前,我和他接觸過幾次,感覺他在言談舉止之間,不自覺流露出一種財大氣粗的味道,看他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我們自然滿口答應。
那日,到了上田新村后,只見那華僑東瞧瞧西看看,不住地問我,這是上田村嗎?他們村的人都住這兒嗎?是不是還有其他村民住在其他地方?對他的提問,我耐心解釋道,上田村原屬西聯(lián)鄉(xiāng),早先住在牛頭山腳下,也就是現(xiàn)在的牛頭山景區(qū)內(nèi)。景區(qū)里面的那些泥土房,早就是他們村的,后來由于下山脫貧,全村搬遷至此。牛頭山景區(qū),他是去過的,對那些泥土房也有印象,之后又見他單獨跑到一邊,獨自和村民溝通交流。整個活動直到結(jié)束,他都沒有捐款,我們也沒強求。尊重海外華僑的個人意愿,是僑務工作的基本要求。如果不是幾天后,賓館打我電話,這事也就這樣平平淡淡地過去了。
幾天以后,他住的賓館經(jīng)理給我打了個電話,說他退房之后,還有東西留在房間,問我能否聯(lián)系到他。有東西落下!這可是大事啊!我心急如焚地趕過去,只見房間里有個大的旅行箱,箱沒上鎖,一碰就打開了。里面整整齊齊擺放著半新不舊的衣服,干凈整潔,男女都有,但都是穿過的。我第一時間判斷這是準備送人的,因為他一人獨自回國,不可能帶女人的服裝,更何況是舊的。
之后我聯(lián)系到他,他有點激動,在電話里和我說了很多,直接*了我的“三觀”!他說他在海外奮斗20余年,年收入一直在15至20萬人民幣左右,自認是成功中產(chǎn)。這次衣錦還鄉(xiāng),本來是打算接濟家中兄弟姐妹,做些慈善,光宗耀祖。不想回國后,到了兄弟姐妹家,家家都是新房,而且是四五層的幢房,總以為是自家兄弟姐妹能干,勤勞致富,沒想到上田村竟然每家每戶都是如此。他出國多年,雖然在外面也享受到一些比較高檔的現(xiàn)代文明,可居住條件卻遠遠達不到家里兄弟姐妹的水平,在外艱辛奮斗多年,回來發(fā)現(xiàn)竟趕不上武義一般市民!臨到后,他囑托我把旅行箱扔了。
這只旅行箱,讓我對祖國、對家鄉(xiāng)的發(fā)展變化進行了重新反思。是的,盡管我們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可是這些年的巨大進步,是任何人都無法否定的。不說四通八達舉世聞名的高鐵了,就說在金華市外辦的幫助下,武義縣俞源鄉(xiāng)俞源村連續(xù)兩年成功舉辦了“海外學子走進金華古村落”“港澳臺學子走進金華古村落”活動,來自全球19個國家的39名海外學子、眾多港澳臺學子吃住在農(nóng)家,與武義普通農(nóng)民朝夕相處,零距離感受基層農(nóng)家生活。就憑這點,已經(jīng)充分展示了我們各方面的綜合實力,當然還有我們的自信,不能說武義從此走上國際舞臺,但不管怎樣,武義正在逐步走向世界!
【篇三】
開著車行駛在老家的路上。寬闊筆直的公路,綠意蔥郁的稻田,綿延起伏的山野,幽靜旖旎的湖水,兩側(cè)的美景猶如一幅幅優(yōu)美的畫卷向后飛馳。
“路再好,也不用開這么快吧?怎么每次回老家走這段路你都像變了個人開車似的?”妻子的提醒,讓我松了松深踩的油門。伴隨車速的緩緩降低,我的思緒也漸漸回到了30年前,依然是眼前這條路,腦海里一下子浮現(xiàn)出了一個少年背著書包踉蹌地行走在山路上的情景……
我的老家是一個三面環(huán)山、一面臨水的小山村,因為偏僻,我讀完了村小,就要到八里地開外的鄉(xiāng)里上初中,這條路是通往鄉(xiāng)里的一條土路,坑坑洼洼,溝溝坎坎,“出門八里地,上火又憋氣”,這是當時流傳在村民口頭上的順口溜。
其實,村民還好,很少出門,要命的是我們這些上學的孩子,學校不具備住宿條件,我們幾乎天天與這條爛路打交道。趕上變天更遭了殃,有好幾次放學時下大雨,土路變成了泥路,我和同學的自行車車輪被厚厚的泥巴糊住,盡管用來摳泥的螺絲刀是我們騎車時帶的標配工具,但雨太大,路太濘,根本摳不下去黏黏的泥巴,寸步難行的我們只有痛苦地攤在雨中等待大人們來救援,冷冷的冰雨猶如刺刀一樣拍打著絕望的我們。很多同學實在撐不下去就休學了,初一時和我一起上學的15名同學,堅持到后的只剩下了6個,而且還有兩個在鄉(xiāng)里有親戚,可以在雨雪天氣暫時借宿,那種優(yōu)越感讓我們羨慕不已。當我們冒雨在泥路上艱難行進時,人家正在溫暖的屋里吃著晚飯,想想真是天壤之差。我的一個同學大姨住在鄉(xiāng)里,有下大雪實在不能回家,他帶我在那住了一夜,直到現(xiàn)在我還念念不忘他的救助之恩,這種感激甚至讓我終生難忘!
因為村里看我們這些孩子上學實在遭罪,再加上村里人平時出入極不方便,村部組織了幾次村民義務修路,但也只是用山皮墊墊,治標不治本。后來,改革開放猶如一夜春風吹綠了祖國大地,我們鄉(xiāng)因為是農(nóng)業(yè)大戶,被升級為鎮(zhèn),掛牌那天,鑼鼓喧天的慶祝,好不熱鬧。正讀初三的我不懂得“鄉(xiāng)”與“鎮(zhèn)”的區(qū)別究竟在哪里,但就在這一年,鎮(zhèn)里給我們村的八里土路軋上了柏油,讓求學的我們切實感受到了改革的變化。雖然路并沒有加寬,但騎行在馬路上心里卻倍感幸福,騎車時的標配工具螺絲刀也光榮“下崗”了。
再后來,我念了高中,此時的八里路經(jīng)過幾次重修擴建已經(jīng)很像樣了,路基很扎實,自行車、馬車、汽車歡快地奔跑著,上學、工作、購物、趕集、賣糧、探親……路好走了,人們的業(yè)務也仿佛增多了,讓人曾經(jīng)痛恨的八里路上充滿了歡聲笑語。
畢業(yè),參加工作,一晃兒又是數(shù)年,老家早已舊貌換新顏。因為這里依山傍水,土產(chǎn)豐富,成為了鎮(zhèn)里的旅游開發(fā)基地,八里路已經(jīng)變身成為四車道的環(huán)湖公路,防風林、路燈桿、排水溝、指示牌、導向線、停車場,所有設(shè)施一應俱全,絡(luò)繹不絕的游客盡情享受著旅游的快樂,他們永遠不會知道更不會想到這條路曾帶給我們多少滄桑和磨難。
“你這是報復性開車,因為你吃過這條路的苦,所以現(xiàn)在心理上有一種扭曲的釋放?!逼拮拥囊痪湓?,把我從回憶中喚醒?!皥髲托蚤_車”這個詞用得真貼切,也許這正是我把車開成脫韁野馬的原因。這一刻,到底是快意的發(fā)泄?還是恣意的放縱?亦或是在平衡曾經(jīng)的創(chuàng)痛?具體為什么,我也不清楚。
老家的美景應接不暇,湖光山色還沒看夠,車已經(jīng)開到了叔叔家,只見院子里堆滿了花生,叔叔和嬸嬸正忙著給花生裝袋。叔叔說,今年大地里的花生成色好,城里的糧商明天來收,今天要給裝好。“蘋果呢?蘋果怎樣?”我急著問?!澳阕约嚎窗桑?”順著叔叔手指的方向我看到了南山坡上叔叔承包的果園,滿園子都是忙碌的果農(nóng),幾臺紅色的重型卡車很顯眼地點綴在園地里,兩臺滿載蘋果的大車已經(jīng)發(fā)動,順著寬敞的大路呼嘯著向鎮(zhèn)里駛?cè)ァ?
【篇一】
"小時候是愛做夢的年齡,夢想很多,七彩斑斕,但多不現(xiàn)實。
有當兵做英雄的夢,有讀書當科學家的夢,甚至還有當醫(yī)生救人于病魔之中的夢,當汽車駕駛員、低要做個人人羨慕的營業(yè)員。凡夢種種,千奇百怪,想起來現(xiàn)在才是圓夢的時候。"
我們老家在隴東黃土高原農(nóng)村,從小與黃土為伍,走黃土路,住黃土窯,每天在黃土地上生活。夏天,喜歡跟著爺爺奶奶在院子里乘涼。涼風習習,樹影婆娑??丛铝谅厣穑瑥奶澋接瘨煸谔焐?,聽爺爺“吧嗒吧嗒”地抽著老旱煙,奶奶“哧啦哧啦”地拉著鞋底,我望著滿天的星星出奇。有時候,還會鬧著叫爺爺奶奶給我講故事聽,這故事可能老舊了,也常百聽不厭。
那時候天氣沒有現(xiàn)在這么熱,到晚上還得蓋被子。熱也是那么幾天。伏里天氣,爺爺會把門板卸下來,用兩個長條凳子兩邊一支,一張簡易的床就拼成了。鋪上被褥,在床頭放一根,白蒿搓起來的一長串火蓮,嗶嗶波波地燃著,蒼蠅蚊子就會遠離,就是狼蟲虎豹遠遠望見也不近身,我們住的是黃土窯洞,那可是冬暖夏涼。我們家是開院子,門口就是溝,常常可以聽到動物唬人的鳴叫,比如狼嚎,一聲凄厲的叫聲,讓人一下子可以嚇醒,仿佛噩夢,一下子把人的思想可以寒到谷底。給大人也提了個醒,孩子們都要注意安全,不可亂跑。這世界并不太平,夢想不是現(xiàn)實。有時候,我會嚇醒,爺爺奶奶在兩邊都會給我說,不要緊,你放心睡吧,這些狼蟲虎豹也是有良心的,你不招惹它們,它們也不會輕易報復人的。它們也是寂寞了,或者餓了,喊叫兩聲,其實也是向人們告訴它們的存在,晚上半夜三更或白天精干子上午(12點到2點)之間你輕易不要出去了,就不會有事,這段時間一般是這些野生動物出外覓食的時間,你如果一個人遇上了就有可能倒霉。一般這些動物不會輕易傷害人的,是它們實在沒有食物可找,或者沒有辦法生存的情況下才向人類攻擊。爺爺給我講過一個故事,一個獵人救了一個狼兒子,狼聞訊帶著一幫狼晚上來這人家里喊叫,獵人幫助這狼兒子治好了病,一天晚上放走了狼兒子,狼就再也沒有來過。后來這人有病了,狼突然不知道從哪里提來了一小麻袋銀元,原來這是狼感恩的。獵人治好了病,軋壞了獵槍,發(fā)誓從此不再打獵。狼都知道感恩,何況人呼?
那時候,我愛打破砂鍋問到底,問的爺爺實在沒有故事講了,就給我談人一生念書的好處。他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他是舊社會上的私塾,因為家里窮,念了三年就輟學了。原來他的夢想就是讀書。不是過早扛起家庭生活重擔,當一個地地道道的農(nóng)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老婆孩子熱炕頭。古*狀元可以一步登天,現(xiàn)在念書,從小學念到大學畢業(yè)取得學士學位,其實就是過去古代的秀才,那么再念就是研究生,有碩士、博士,再往上就要出國留洋,那是好的??上銈儸F(xiàn)在沒有這個機會。國家不派你出去,你怎么出去?現(xiàn)在國家搞運動,不知道什么時間是個頭啊?爺爺自言自語地說著,娃娃一天不念書搞什么和貧下中農(nóng)打成一片,勤工儉學,青草漚肥,接受貧下中農(nóng)再教育,教育個啥啊!這么下去,怎么得了?學生就要學習,換個行業(yè)就不是學生了。奶奶說,你再不要胡說了,小心隔墻有耳。我才是那時候,才知道念書的各種等級,可惜后來我雖然趕上了好時代,可惜還是因為小學、初中那幾年搞停課鬧革命,還是影響了學習。雖然幸運地考上了中專學校,一下子結(jié)束了農(nóng)村生活。沒有考上大學,沒有實現(xiàn)爺爺所期待的大學夢、留洋夢。現(xiàn)在想起來,多少還是有些遺憾啊!為什么第一年沒有考上大學,不去復讀呢?剛想著脫離農(nóng)門,吃上商品糧,過上城市生活,卻沒有去圓爺爺給我設(shè)計的上學夢,真是遺憾。但是,工作后我沒有忘記學習,業(yè)余時間上法律業(yè)大,獲得大專文憑,又讀中央黨校函授學院,獲得本科文憑。喜愛寫作,自學了全部本科階段的漢語言文學課程,自學考試可惜因為工作忙碌沒有堅持下來,只差四門功課就可以拿到蘭州大學的文憑了。后來,我有讀了兩年的西北師范大學的漢語寫作研究生班,可惜英語沒有過關(guān),就可以授碩士文憑了。那時候在小縣還獲得了一個“考試狂”的雅號。因為工作忙碌只好放棄,現(xiàn)在想起來都覺得可惜。
后來,還是應了那句老話: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lǐng)風騷數(shù)百年。青出于藍勝于藍,我的兩個女兒厲害,實現(xiàn)了我的大學夢,她們圓了我爺爺?shù)膲粝?,圓了全家人的夢想。她們真是趕上了好時代。大女兒先是以高分考取了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大學畢業(yè),又考取了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研究生,碩士研究生畢業(yè)后干脆留在澳洲發(fā)展,如今已經(jīng)落戶澳洲了,前年還給我們喜添了個小人物,已經(jīng)在澳洲扎根了。小女兒去年高考還以全縣文科狀元的成績被復旦大學錄取了。這些驕人的成績可惜爺爺奶奶沒有看到,如果他們地下有知,也真的可以含笑九泉了。如果沒有改革開放的好政策,我們會有這夢圓嗎?我們還敢去國外探親,孩子們還敢奢望去外國發(fā)展嗎?我還敢在別人面前談論國外的好壞嗎。我還會以僑眷身份去北京參加僑聯(lián)十大嗎!幸福來的真快,我想都不敢想的幸福,是黨的改革開放以來的好政策帶來的,是中國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大胸懷所帶來的。我愛我的祖國,更喜歡改革開放,給老百姓帶來的實實在在的變化。
我相信,這變化還會隨著國家實力的增強,人民生活還會更加美好。我期待著,我也要為之奮斗,為之努力,為之鼓與呼。
【篇二】
對祖國日新月異的發(fā)展變化,我曾經(jīng)習以為常、熟視無睹,總認為本來如此、應該如此,直到我調(diào)到武義僑辦僑聯(lián)工作,才猛然發(fā)現(xiàn),其實很多事情并非天經(jīng)地義、理所應當。
那是2014年2月,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單位組織僑界企業(yè)家到聯(lián)系村西聯(lián)鄉(xiāng)上田村扶貧幫困。這是武義縣機關(guān)單位的一個傳統(tǒng),算是下鄉(xiāng)調(diào)研走訪慰問困難群眾。請企業(yè)家去,自然是希望他們慷慨解囊,為農(nóng)村貧困人員捐錢捐物、做點好事。那時,剛好有個海外華僑20多年未回國探親,今年回國多住了幾天,月底就要回去,聽說我們有這個活動,自告奮勇地要求參加。在此之前,我和他接觸過幾次,感覺他在言談舉止之間,不自覺流露出一種財大氣粗的味道,看他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我們自然滿口答應。
那日,到了上田新村后,只見那華僑東瞧瞧西看看,不住地問我,這是上田村嗎?他們村的人都住這兒嗎?是不是還有其他村民住在其他地方?對他的提問,我耐心解釋道,上田村原屬西聯(lián)鄉(xiāng),早先住在牛頭山腳下,也就是現(xiàn)在的牛頭山景區(qū)內(nèi)。景區(qū)里面的那些泥土房,早就是他們村的,后來由于下山脫貧,全村搬遷至此。牛頭山景區(qū),他是去過的,對那些泥土房也有印象,之后又見他單獨跑到一邊,獨自和村民溝通交流。整個活動直到結(jié)束,他都沒有捐款,我們也沒強求。尊重海外華僑的個人意愿,是僑務工作的基本要求。如果不是幾天后,賓館打我電話,這事也就這樣平平淡淡地過去了。
幾天以后,他住的賓館經(jīng)理給我打了個電話,說他退房之后,還有東西留在房間,問我能否聯(lián)系到他。有東西落下!這可是大事啊!我心急如焚地趕過去,只見房間里有個大的旅行箱,箱沒上鎖,一碰就打開了。里面整整齊齊擺放著半新不舊的衣服,干凈整潔,男女都有,但都是穿過的。我第一時間判斷這是準備送人的,因為他一人獨自回國,不可能帶女人的服裝,更何況是舊的。
之后我聯(lián)系到他,他有點激動,在電話里和我說了很多,直接*了我的“三觀”!他說他在海外奮斗20余年,年收入一直在15至20萬人民幣左右,自認是成功中產(chǎn)。這次衣錦還鄉(xiāng),本來是打算接濟家中兄弟姐妹,做些慈善,光宗耀祖。不想回國后,到了兄弟姐妹家,家家都是新房,而且是四五層的幢房,總以為是自家兄弟姐妹能干,勤勞致富,沒想到上田村竟然每家每戶都是如此。他出國多年,雖然在外面也享受到一些比較高檔的現(xiàn)代文明,可居住條件卻遠遠達不到家里兄弟姐妹的水平,在外艱辛奮斗多年,回來發(fā)現(xiàn)竟趕不上武義一般市民!臨到后,他囑托我把旅行箱扔了。
這只旅行箱,讓我對祖國、對家鄉(xiāng)的發(fā)展變化進行了重新反思。是的,盡管我們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可是這些年的巨大進步,是任何人都無法否定的。不說四通八達舉世聞名的高鐵了,就說在金華市外辦的幫助下,武義縣俞源鄉(xiāng)俞源村連續(xù)兩年成功舉辦了“海外學子走進金華古村落”“港澳臺學子走進金華古村落”活動,來自全球19個國家的39名海外學子、眾多港澳臺學子吃住在農(nóng)家,與武義普通農(nóng)民朝夕相處,零距離感受基層農(nóng)家生活。就憑這點,已經(jīng)充分展示了我們各方面的綜合實力,當然還有我們的自信,不能說武義從此走上國際舞臺,但不管怎樣,武義正在逐步走向世界!
【篇三】
開著車行駛在老家的路上。寬闊筆直的公路,綠意蔥郁的稻田,綿延起伏的山野,幽靜旖旎的湖水,兩側(cè)的美景猶如一幅幅優(yōu)美的畫卷向后飛馳。
“路再好,也不用開這么快吧?怎么每次回老家走這段路你都像變了個人開車似的?”妻子的提醒,讓我松了松深踩的油門。伴隨車速的緩緩降低,我的思緒也漸漸回到了30年前,依然是眼前這條路,腦海里一下子浮現(xiàn)出了一個少年背著書包踉蹌地行走在山路上的情景……
我的老家是一個三面環(huán)山、一面臨水的小山村,因為偏僻,我讀完了村小,就要到八里地開外的鄉(xiāng)里上初中,這條路是通往鄉(xiāng)里的一條土路,坑坑洼洼,溝溝坎坎,“出門八里地,上火又憋氣”,這是當時流傳在村民口頭上的順口溜。
其實,村民還好,很少出門,要命的是我們這些上學的孩子,學校不具備住宿條件,我們幾乎天天與這條爛路打交道。趕上變天更遭了殃,有好幾次放學時下大雨,土路變成了泥路,我和同學的自行車車輪被厚厚的泥巴糊住,盡管用來摳泥的螺絲刀是我們騎車時帶的標配工具,但雨太大,路太濘,根本摳不下去黏黏的泥巴,寸步難行的我們只有痛苦地攤在雨中等待大人們來救援,冷冷的冰雨猶如刺刀一樣拍打著絕望的我們。很多同學實在撐不下去就休學了,初一時和我一起上學的15名同學,堅持到后的只剩下了6個,而且還有兩個在鄉(xiāng)里有親戚,可以在雨雪天氣暫時借宿,那種優(yōu)越感讓我們羨慕不已。當我們冒雨在泥路上艱難行進時,人家正在溫暖的屋里吃著晚飯,想想真是天壤之差。我的一個同學大姨住在鄉(xiāng)里,有下大雪實在不能回家,他帶我在那住了一夜,直到現(xiàn)在我還念念不忘他的救助之恩,這種感激甚至讓我終生難忘!
因為村里看我們這些孩子上學實在遭罪,再加上村里人平時出入極不方便,村部組織了幾次村民義務修路,但也只是用山皮墊墊,治標不治本。后來,改革開放猶如一夜春風吹綠了祖國大地,我們鄉(xiāng)因為是農(nóng)業(yè)大戶,被升級為鎮(zhèn),掛牌那天,鑼鼓喧天的慶祝,好不熱鬧。正讀初三的我不懂得“鄉(xiāng)”與“鎮(zhèn)”的區(qū)別究竟在哪里,但就在這一年,鎮(zhèn)里給我們村的八里土路軋上了柏油,讓求學的我們切實感受到了改革的變化。雖然路并沒有加寬,但騎行在馬路上心里卻倍感幸福,騎車時的標配工具螺絲刀也光榮“下崗”了。
再后來,我念了高中,此時的八里路經(jīng)過幾次重修擴建已經(jīng)很像樣了,路基很扎實,自行車、馬車、汽車歡快地奔跑著,上學、工作、購物、趕集、賣糧、探親……路好走了,人們的業(yè)務也仿佛增多了,讓人曾經(jīng)痛恨的八里路上充滿了歡聲笑語。
畢業(yè),參加工作,一晃兒又是數(shù)年,老家早已舊貌換新顏。因為這里依山傍水,土產(chǎn)豐富,成為了鎮(zhèn)里的旅游開發(fā)基地,八里路已經(jīng)變身成為四車道的環(huán)湖公路,防風林、路燈桿、排水溝、指示牌、導向線、停車場,所有設(shè)施一應俱全,絡(luò)繹不絕的游客盡情享受著旅游的快樂,他們永遠不會知道更不會想到這條路曾帶給我們多少滄桑和磨難。
“你這是報復性開車,因為你吃過這條路的苦,所以現(xiàn)在心理上有一種扭曲的釋放?!逼拮拥囊痪湓?,把我從回憶中喚醒?!皥髲托蚤_車”這個詞用得真貼切,也許這正是我把車開成脫韁野馬的原因。這一刻,到底是快意的發(fā)泄?還是恣意的放縱?亦或是在平衡曾經(jīng)的創(chuàng)痛?具體為什么,我也不清楚。
老家的美景應接不暇,湖光山色還沒看夠,車已經(jīng)開到了叔叔家,只見院子里堆滿了花生,叔叔和嬸嬸正忙著給花生裝袋。叔叔說,今年大地里的花生成色好,城里的糧商明天來收,今天要給裝好。“蘋果呢?蘋果怎樣?”我急著問?!澳阕约嚎窗桑?”順著叔叔手指的方向我看到了南山坡上叔叔承包的果園,滿園子都是忙碌的果農(nóng),幾臺紅色的重型卡車很顯眼地點綴在園地里,兩臺滿載蘋果的大車已經(jīng)發(fā)動,順著寬敞的大路呼嘯著向鎮(zhèn)里駛?cè)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