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賀知章《回鄉(xiāng)偶書二首·其一》原文譯文賞析

字號:


    這是一首久客異鄉(xiāng)、緬懷故里的感懷詩。寫于初來乍到之時,抒寫久客傷老之情。下面是分享的唐詩:賀知章《回鄉(xiāng)偶書二首·其一》原文譯文賞析。歡迎閱讀參考!
    《回鄉(xiāng)偶書二首·其一》
    唐代: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譯文】
    年少時離鄉(xiāng)老年才歸家,我的鄉(xiāng)音雖未改變,但鬢角的毛發(fā)卻已經疏落。
    家鄉(xiāng)的兒童們看見我,沒有一個認識我。他們笑著詢問我:這客人是從哪里來的呀?
    【注釋】
    偶書:隨便寫的詩。偶:說明詩寫作得很偶然,是隨時有所見、有所感就寫下來的。
    少小離家:賀知章三十七歲中進士,在此以前就離開家鄉(xiāng)。老大:年紀大了。賀知章回鄉(xiāng)時已年逾八十。
    鄉(xiāng)音:家鄉(xiāng)的口音。無改:沒什么變化。一作“難改”。
    鬢毛:額角邊靠近耳朵的頭發(fā)。一作“面毛”。衰(cui):現一些教材版本讀“shuāi”。減少,疏落。鬢毛衰:指鬢毛減少,疏落。
    相見:即看見我;相:帶有指代性的副詞。不相識:即不認識我。
    笑問:一本作“卻問”,一本作“借問”。
    【賞析】
    這是一首久客異鄉(xiāng)、緬懷故里的感懷詩。寫于初來乍到之時,抒寫久客傷老之情。
    “少小離家老大回”,詩一開始,就緊扣題目,單刀直入,點明離家與回鄉(xiāng)相距年歲之久、時間之遙,其中已蘊藏著很深的感慨。這感慨在同題第二首詩中即有明白的描寫:“離別家鄉(xiāng)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山河依舊,人事消磨,將自然的永恒與人生的多變作了鮮明的對照。這里是明寫,在“少小離家老大回”中是隱含,表現手法不同,藝術效果也不同。
    第二句“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用的也是對比法,但不是自然與人生的對比,而是語言與鬢發(fā)的對比。語言習慣一經形成,雖經歲月磨礪也難以更改;美好青春難以永駐,童顏黑發(fā)轉眼即可衰頹?!班l(xiāng)音無改”既是故鄉(xiāng)在詩人身上打下的永遠抹不掉的烙印,又是詩人親近故鄉(xiāng)兒童的媒介,所以彌足珍貴;“鬢毛衰”本是離鄉(xiāng)數十年來宦游奔波的必然結果,幸而葉落歸根,在白發(fā)飄蕭的垂暮之年,終于返回朝思暮想的故鄉(xiāng),因而倍覺幸運。詩人這時的感情是悲喜交集,感慨與激動參半。
    三四句從充滿感慨的一幅自畫像,轉而為富于戲劇性的兒童笑問的場面?!靶柨蛷暮翁巵怼?,在兒童,這只是淡淡的一問,言盡而意止;在詩人,卻成了重重的一擊,引出了他的無窮感慨,自己的老邁衰頹與反主為賓的悲哀,盡都包含在這看似平淡的一問中了。全詩就在這有問無答處悄然作結,而弦外之音卻如空谷傳響,哀婉備至,久久不絕。
    就全詩來看,一二句尚屬平平,三四句卻似峰回路轉,別有境界。后兩句的妙處在于背面敷粉,了無痕跡:雖寫哀情,卻借歡樂場面表現;雖為寫己,卻從兒童一面翻出。而所寫兒童問話的場面又極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讀者不為詩人久客傷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這一饒有趣味的生活場景所打動。
    此詩運用了三種對比:通過少小離家與老大回鄉(xiāng)的對比,以突出離開家鄉(xiāng)時間之長;通過鄉(xiāng)音難改與鬢毛易衰的對比,以突出人事變化速度之快;通過白發(fā)衰翁與天真兒童的對比,委婉含蓄地表現了詩人回鄉(xiāng)歡愉之情和人世滄桑之感,并且將這兩種迥不相同的感情水乳交融地凝合在一起。全詩采用白描手法,在自然樸素的語言中蘊藏著一片真摯深厚的感情。讀之如飲醇醪,入口很淡,而后勁無窮。
    擴展閱讀:
    作者簡介
    賀知章(約659年—約744年),字季真,晚年自號“四明狂客”、“秘書外監(jiān)”,越州永興(今浙江杭州蕭山區(qū))人。唐代詩人、書法家。
    少時以詩文知名。武則天證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狀元,授予國子四門博士,遷太常博士。開元中,張說為麗正殿修書使,奏請知章入書院,同撰《六典》及《文纂》。后接太常少卿,遷禮部侍郎,加集賢院學士,改授工部侍郎。俄遷秘書監(jiān)。他為人曠達不羈,好酒,有“清談風流”之譽,晚年尤縱。天寶初,請為道士還鄉(xiāng)里,詔賜鏡湖剡川一曲,御制詩以贈行,皇太子以下咸就執(zhí)別。建千秋觀以隱居其內,未幾卒,年八十六。肅宗贈禮部尚書。
    賀知章與張若虛、張旭、包融并稱“吳中四士”;與李白、李適之等謂“飲中八仙”;又與陳子昂、盧藏用、宋之問、王適、畢構、李白、孟浩然、王維、司馬承禎等稱為“仙宗十友”。其詩文以絕句見長,除祭神樂章、應制詩外,其寫景、抒懷之作風格獨特,清新瀟灑,其中《詠柳》《回鄉(xiāng)偶書》等膾炙人口,千古傳誦。作品大多散佚,《全唐詩》錄其詩19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