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古詩:《舟夜書所見》原文譯文賞析

字號:


    查慎行(1650年—1727年),杭州府海寧花溪(今袁花鎮(zhèn))人,清代翰林,詩人、藏書家。初名嗣璉,字夏重,號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號他山,賜號煙波釣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故又稱查初白。為清初“國朝六家”之一。下面是分享的小學古詩:《舟夜書所見》原文譯文賞析。歡迎閱讀參考!
    《舟夜書所見》
    清代:查慎行
    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
    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
    【譯文】
    漆黑之夜不見月亮,只見那漁船上的燈光,孤獨的燈光在茫茫的夜色中,像螢火蟲一樣發(fā)出一點微亮。
    微風陣陣,河水泛起層層波浪,漁燈微光在水面上散開,河面好像灑落無數(shù)的星星。
    【注釋】
    孤光:孤零零的燈光。
    簇:擁起。
    【賞析】
    這首詩好似一幅速寫,作者抓住了那倒映在水中的漁火化作滿天星星的片刻,幾筆勾勒,立即捕捉住了這轉(zhuǎn)瞬即逝的景物。這首詩又好似一幅木刻,在漆黑的背景之上,亮出一點漁火,黑白對比,反差特別鮮明。
    前兩句是靜態(tài)描寫,把暗色和亮色聯(lián)系在一起,顯得形象鮮明。
    第一句“月黑見漁燈”中“月黑”指的是月亮沒有出來,天特別黑,不是說月亮是黑的。見(讀xiàn),顯現(xiàn)。孤光,孤單的亮光。螢,螢火蟲,光亮微弱。意思說:一個沒有月亮的晚上,天是那樣黑。只有漁船上一盞圍燈,孤零零閃著螢火蟲一樣微弱的光。第一句用“月黑”突出“漁燈”。
    第二句“孤光一點螢”,寫如豆燈光像江岸邊一點螢火,是意中之象,描寫漁燈的形象。河面幽黑,只有孤零零的一點燈光閃爍著,仿佛是一只螢火蟲在原野里發(fā)出微弱的光?!肮隆北憩F(xiàn)了環(huán)境的寂寞、單調(diào),寄寓著一定的感情色彩。一種茫然無奈的情感襲上詩人的心頭。
    后兩句為動態(tài)描寫。不難想象,當詩人見到微風騰起細浪,燈影由一點散作千萬這動人一幕的時候,心情是何等地興奮。
    第三句“微微風簇浪”簇,擁簇,簇動。風兒微微吹來,水面擁起細細的波紋,再看那倒映在水中的“孤光”,四下散亂開了,頓時化作滿河的星星,閃爍不定,令人眼花繚亂。這兩句由靜入動,描繪出一個十分生動神奇的畫面。風簇細浪,浪散燈光,燈光化星,層層展開,引人入勝?!按亍弊钟玫脺蚀_形象,既寫出了風微,又刻劃了浪動。
    第四句“散作滿河星”猶如天外奇峰,劈空而來。那如螢的孤光,剎那間似乎變成萬船燈火,點綴河中,又如風吹云散,滿天明星,倒映水中,使這靜謐的黑夜,單調(diào)的河面出現(xiàn)了意想不到的壯觀。風吹浪起,簇起的每朵浪花,都把那如螢般的燈光攝進水中,有多少浪花,就有多少燈光。同時此句的描寫為詩詞增添了畫面感,使枯燥無趣的文字能幻化出美麗浪漫帶有一絲絲的安逸寧靜的景象,使詩人流連其中。
    詩人細膩的觀察是由上到下,由靜到動的,寫來又是那樣井然有序,明暗互襯,靜動相間,用字傳神,聯(lián)想奇特,構成一幅獨特而又令人神往的舟夜?jié)O火圖,使讀者得到一種精神上的愉悅和滿足。
    擴展閱讀:
    主要成就
    查慎行的主要成就體現(xiàn)在他的詩文創(chuàng)作和對詩歌理論的研究上。
    許汝霖《敬業(yè)堂詩集序》)中述查慎行“平生所作,不下萬首”。其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有杰出成就,有詩歌結(jié)集《敬業(yè)堂詩集》傳世,共收詩五千余首,在我國文學,堪稱多產(chǎn)詩人。自朱彝尊去世后,為東南詩壇領袖、“清初六家”之一。且潛心于詩論,有實踐,有理論。所以其詩不僅在思想內(nèi)容方面豐富多彩,多可取者,且在藝術上相當成熟。其論詩以為詩之厚,在意不在辭;詩之雄,在氣不在直;詩之靈,在空不在巧;詩之淡,在脫不在易(查為仁《蓮坡詩話》。他以空靈創(chuàng)新為尚。得力于陸游很深;著《補注東坡編年詩》50卷,受蘇軾的影響亦大。查慎行以后雖有袁枚、蔣士銓、龔自珍、王遵憲等人崛起詩壇,各有擅場,影響一時,然就攻詩之專,詩作之豐,內(nèi)容之富,藝術個性之鮮明而言,袁枚諸子比之查慎行則皆有所不及。王遵憲等在清末極力倡導詩界革命,改革詩的形式,拓展詩的內(nèi)容,力圖扭轉(zhuǎn)舊體詩創(chuàng)作的頹勢,雖也取得了相當?shù)某煽儯K因時代的劇變而并未能從根本上振興舊體詩的創(chuàng)作,中國興盛了幾千年的舊體詩到“五四”運動時雖然并未就此畫上句號,但終于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zhuǎn)移而讓位于新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