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的優(yōu)秀詩詞鑒賞

字號:

《紅樓夢》是一部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人情小說作品,舉世公認的中國古典小說巔峰之作,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傳統(tǒng)文化的集大成者。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下《紅樓夢》中的優(yōu)秀詩詞,歡迎閱讀!
    《金陵十二釵》一絕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詩詞鑒賞】
    這首五言絕句,也寫在第一回里。書中說,空空道人訪道求仙從青埂峰下經(jīng)過,把那塊頑石上的文字從頭至尾抄錄回來,以《石頭記》的書名在世上流傳。之后曹雪芹在悼紅軒里把這部書“披閱十載,增刪五次”,整理成長篇章回體小說,并把書名改為《金陵十二釵》,并題寫了這首詩。當然這都是作者用的煙云模糊法,其實作者就是曹雪芹。這首小詩語言雖然通俗淺近,感慨卻頗為深遠。
    《紅樓夢》這天已成為飲譽世界的名著了。但是在二百多年前作者寫書的那個時代,小說被看做是不登大雅之堂的無聊的東西,正統(tǒng)的知識分子是不屑為之的。從封建階級的正統(tǒng)觀念來看,作者寫石頭“幻形入世”是荒唐的,寫大觀園內(nèi)小兒女之間你你我我、思恩怨怨的情愛也是荒唐的,揭露那些詩禮蓉纓之族、鐘鳴鼎食之家內(nèi)部的腐朽墮落,則更是荒唐、無有好處的。所以作者解嘲似地“承認”是“滿紙荒唐言”。然而作者自己深深懂得他絕不是為了給世人消愁破悶兒來寫這部書的,而是把自己一生“歷盡離合悲歡炎涼世態(tài)”的經(jīng)歷,加以藝術(shù)的概括和提煉。塑造了眾多類型的人物,來證明他對人生社會的認識,寄托他難以言喻的感慨,既是贊歌,又是悲歌和挽歌。
    《女媧石上偈語》
    無材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誰記去作奇?zhèn)鳌?BR>    【詩詞鑒賞】
    《紅樓夢》的作者為了便于發(fā)抒感慨,也為了引起讀者的興味,在全書開頭就把讀者引入一個迷離倘恍的神話世界,借人們都熟悉的女媧補天的神話,巧妙地虛構(gòu)了一個頑石“幻形人世”的故事。石頭的經(jīng)歷,便是賈寶玉的經(jīng)歷;石頭,便是賈寶玉的象征,也內(nèi)含作者曹雪芹的影子。
    “無材可去補蒼天”,是作者對自己處在封建社會末世不能有所作為的悲憤和感慨。他從自身的經(jīng)歷中看到他出身的貴族社會的腐敗、墮落,他以前心愛的完美的一切也都隨著無可挽回地破敗下去了。他從一種樸素的辯證法的觀點,認識到這種結(jié)局的必然性,認識到貴族階級不配有更好的命運,因而對他們進行了無情的暴露和鞭笞。然而作者對他已往的富貴榮華生活又不無留戀,個性是對他熱烈贊美的諸多人物(多為純潔善良的青年女性)隨著封建家族的敗亡而玉石俱焚,悲惋痛惜不已。他也曾想有一番作為,去補封建社會破了的“天”,但社會沒有給他這樣一個機會(有機會也未必有辦法)去干一番事業(yè)。以至使他“半生潦倒,一事無成”,在貧窮寂寞中度過了自己的后半生。所以,“枉入紅塵若許年”,說的是賈寶玉,也未嘗不是作者自己的慨嘆。
    作者把那塊石頭稱為“頑石”,也大有深意。頑石的特點是棱角分明,執(zhí)拗死硬,毫不通融。人如果具備這種品格,就必然同那個庸俗卑劣的上層社會處處榫頭對不上卯眼。他不適應(yīng)這個社會的需要,這個社會就必然要排斥他,不容他。第三回書中的《西江月》詞批寶玉是“潦倒不通事務(wù),愚頑怕讀文章”、“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正是寶玉頑石性格的寫照。這字面上的嘲罵,實際是用反語來贊美寶玉不同那個惡濁社會合作的叛逆性格。
    《賈雨村對月寓懷口號一絕》
    時逢三五便團圓,滿把晴光護玉欄。
    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
    【詩詞鑒賞】
    此詩出此刻第一回中。中秋夜,甄士隱把賈雨村從葫蘆廟請到家里飲酒,“當時街坊上家家策管,戶戶弦歌,當頭一輪明月飛彩凝輝,二人愈添豪興,酒到杯干”。賈雨村乘著酒意,狂興不禁,吟出這首詩。
    賈雨村脫口而出就是一首像樣的詩。詩的前兩句平乎,并無特色;后兩句卻透出氣象不凡,抱負不淺。他一旦有出頭之日,就要使“人間萬姓仰頭看”,你看這個落魄的窮書生名利之心多重,多熱切,野心多大,又多么厚顏無恥!這在當時的社會是確有人在的。甄士隱此時還看不透他的品質(zhì),只是愛他的才華,所以極口稱贊:“吾每謂兄必非久居人下者,今所吟之句,飛騰之兆已見,不日可接履于云霓之上矣??少R!可賀!”在甄士隱資助下,雨村進京赴考,果然十分得意,“會了進士,選入外班”,任了知府,平步青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