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課件:《舍不得這棵樹》

字號:

現(xiàn)代教育學提出了計算機輔助教學,這既向廣大教師提出了挑戰(zhàn),也給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現(xiàn)代教學手段。在利用課件進行教學時,教學內(nèi)容要具有直觀性,要使媒體內(nèi)容一目了然,在課堂上常常直接出示本節(jié)課的主題,直觀性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傳承教學資源。下面是整理的湘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課件:《舍不得這棵樹》,歡迎閱讀與借鑒。
    
篇一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悟梧桐樹不求回報、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zhì)。
    2、初步了解先總后分述的構(gòu)段方式,進行總分結(jié)構(gòu)的片斷寫作指導。
    教學難點:
    體會2——6自然段,每段每一句話在文中的作用,領(lǐng)悟“我也要長成一棵樹,一棵會走路的樹”的意思。
    突破方法:
    抓住重點句細讀,品讀。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教師畫出一棵樹,這是什么?(一棵樹)有一位作家要搬家了,他舍不得的就是門前的這棵樹。
    2、板書課題,指導讀課題。(誰來試試讀出作者舍不得的這種感情?)當爸爸媽媽要遠行時,當你心愛的東西要離你而去時,我們都會——“舍不得!”就請同學們帶著這種舍不得的心情,齊讀一遍。
    3、質(zhì)疑:讀了這個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學生自由發(fā)表自己的不同看法和疑問)
    師小結(jié)過渡:這到底是棵什么樣的樹,會讓作者舍不得呢?就請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默讀課文,邊讀邊想,并用波浪線畫出相關(guān)的句子。
    [教學理念:教師在導入時利用語言,聯(lián)系學生實際,營造一種舍不得的情感氛圍,引起興趣;然后再讓學生通過質(zhì)疑,激發(fā)思維,明確學習目的。]
    二、新授課文。
    1、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找。
    2、匯報交流,“讀了課文,誰來說說你認為這是一棵什么樣的樹?”
    [教學理念:在這一部分的教學時,教師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導地位,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的新課程理念。教師沒有讓學生照課文的順序來學習課文,而是學生講到哪里,就學到哪里。]
    這是一棵普通的樹①你從哪里看出它很普通?師板書:普通②學生根據(jù)課內(nèi)容回答。③師小結(jié):這棵樹不但外形普通,而且名字也很普通。④齊讀這一自然段。
    這是一棵鳥樹①“為什么說它是一棵鳥樹?”(指名學生回答)②“同學們喜歡音樂嗎?為什么?”“當你聽著美妙的音樂,心里有什么感覺?”(學生想像自己平時聽音樂的情景,談出自己聽到音樂的美好感受,體會這棵樹帶給作者的快樂生活。)③這棵樹給作者的生活帶來了快樂,所以作者會“舍不得這棵樹”,離開的時候,他對梧桐樹說:(出示句子)“梧桐樹啊,雖然我不能把你帶走,但我會常常想你的,因為你已經(jīng)活在我的心里了?!雹茏プ≈攸c詞“常常、活”等指導朗讀,讓學生讀出作者的舍不得。
    這是一棵花樹①“為什么說它是一棵花樹?”學生匯報。②教師范讀。(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老師讀這一段,邊聽邊展開想象。)③(指名學生回答)“誰來說說你剛才都仿佛看到了什么?”我仿佛看到了許許多多的花;我仿佛看到了很多黃綠色的花?!澳氵€聞到了什么?”我還聞到了花香。“花香嗎?你從課文哪些詞語中感受到花很香?請找出來用著重符號畫記出來”抓住重點詞“灌滿”“染香”(指名學生談體會)我仿佛聞到了一股沁人肺腑的香味;我仿佛看別人作者全家人都被這香味陶醉了;我仿佛看到這香味到處都有,充滿了整個小院,讓家里的每個人心曠神怡,令人陶醉,感覺很舒服。指導有感情朗讀。(把這淡淡的清香也引進我們的教室里吧?。芾蠋熞脖贿@清香陶醉了,每天都能聞到這香味,我們的生活該是多么幸福呀,這幸福是誰為我們奉獻的?(梧桐樹)這么美,這么香的梧桐樹,我們真是——“舍不得”!你想對它說“梧桐樹啊,雖然我不能把你帶走,但我會常常想你的,因為你已經(jīng)活在我的心里了。”指名一到三位學生讀出自己的舍不得。
    這是一棵果樹①“為什么說它是一棵果樹?”指名回答。②果子好吃嗎?(好吃?。笆裁醋涛??”(香甜香甜的)這么香甜的果子,大家吃得樂樂呵呵。這讓我們帶著笑容,甜甜地讀一讀課文吧?、鄯纸M比賽讀。④這么香甜的果子,是誰奉獻給我們的?(梧桐樹)就要與它分開了,難道你會舍得它嗎?讓我們一起對它說“梧桐樹啊,雖然我不能把你帶走,但我會常常想你的,因為你已經(jīng)活在我的心里了?!?BR>    這是一棵有靈性的樹①理解“靈性”(指名學生回答,并說說你是從哪知道的,鼓勵學生不明白的字詞學生查找字典。)②說說你從哪里看出這是一棵有靈性的樹?(夏天……;冬天……)這是一棵多么通人性的樹呀,它懂得我們的心,知道我們需要什么,它就奉獻什么。炎熱的夏天我們需要涼爽,它就為我們撐開綠色的大傘;寒冷的冬天我們需要溫暖,它就為我們抖落樹葉,為我們奉獻陽光。面對這樣的樹,你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謝謝)帶著我們的感謝齊讀一遍。③師:從春到夏,從秋到冬,梧桐樹就像親人一樣默默地為我們奉獻著,你們會舍得它嗎?(男女分讀)“梧桐樹啊,雖然我不能把你帶走,但我會常常想你的,因為你已經(jīng)活在我的心里了?!?BR>    [教學理念:⑴在閱讀教學中多處采用情境還原法,注意及時調(diào)動學生的想象,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引學生進入文本情境之中,誘發(fā)學生的情感,使他們興趣盎然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⑵在教學中抓住課文中的一個重點句,進行情感教學,讓學生反復誦讀這句話,通過次的誦讀,把梧桐樹的形象深深印有學生的腦海中,同時語言、情感也深深印在了學生的腦海中,為學生后來的悟情打下了很好的鋪墊。]
    3、這些年來,我從沒給梧桐澆過水,從沒給梧桐施過肥,但它給我們的,卻是那么好,那么多,我想對他說。(指名回答)引導學生感悟梧桐樹“不求回報,默默奉獻”的精神。
    三、拓展延伸。
    1、老師也想對它說:“我也要長成一棵樹,一棵會走路的樹!”你們覺得老師是真的想成為一棵樹嗎?我是想成為一棵什么樣的樹?(一棵像梧桐樹一樣不求回報,默默奉獻的樹。)為什么是一棵會走路的樹呢?(走到哪里就把自己奉獻到哪里。)
    2、同學們,請你們在自己的身邊找找,都有哪些人也是像梧桐樹這樣不求回報,默默奉獻的?(父母、老師、清潔工、邊防戰(zhàn)士、警察、護士、郵遞員……)
    3、師小結(jié):就是因為有了這么多不求回報、默默奉獻的人,我們才能幸福,健康地成長,祖國才會這樣繁榮昌盛。讓我們真誠地對他們說聲“謝謝你們!”
    [教學理念:在學生理解了課文的內(nèi)容之后,我適時地把握住時機,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對課文主題進行升華。]
    四、體會總分結(jié)構(gòu)。
    1、這么美的文章,作者是怎樣寫出來的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二至第六自然段,畫出每段的第一句話,想想它們在文中的作用。(指名回答)師小結(jié):每段的第一句都有總寫這個自然段的意思,然后用幾句話來具體描寫,這就是部分結(jié)構(gòu)。(結(jié)合一個自然段讓學生理解什么是總起句,什么是分述句;體會什么是總分結(jié)構(gòu)。)
    2、范文引路。下面我們也來運用這種方法來說一段話。
    出示小黑板:春天的景色真美??!小草___________,桃花__________,柳樹________________,小燕子_______________。
    
篇二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我”舍不得這棵樹的原因
    教學難點:
    感悟梧桐樹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高貴品質(zhì)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質(zhì)疑課題
    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第18課,全班齊讀課題兩遍。
    剛剛讀的課題,同學們心中有什么疑問嗎?(學生質(zhì)疑)
    為什么讓作者“我”舍不得?(放DVD光碟)
    (放DVD光碟,看現(xiàn)實生活中的梧桐樹是什么樣的。這樣,學生心中有個對梧桐樹的模糊印象,再進一步看看課文對梧桐樹的描寫,這樣梧桐樹的樣子在學生心中有了清晰地印象,這樣對課文的理解分析作鋪墊)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第二自然段,學生評讀。
    2、師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出排比句,并點出讀起來一句比一句強烈。
    師范讀
    全班感受齊讀。梧桐樹在作者心中如此的平凡。
    過渡句:梧桐樹既不高大、嬌艷,也不古老,老師心中就有一個
    疑問:作者是真的舍不得這棵嗎?隨即在課題旁邊板書“?”,請同學們用疑問的語氣把課題讀一下。
    (這樣做的好處,可以使學生帶著疑問走入課文的下一節(jié)內(nèi)容,
    抓住孩童的好奇心,使學生主動積極去課文探索答案。)
    三、深入課文,探究問題
    1、快速默讀課文3——6自然段,想想作者真的舍不得這棵樹
    嗎?它到底是一棵怎樣的樹呢?找到關(guān)鍵的句子,畫上橫線。
    指名回答:這是一棵鳥樹、這是一棵花樹、這是一棵果樹、這是一棵有靈性的樹。
    2、師:這些句子在自然段的哪些地方?這樣有什么好處?
    生:中心句,都在自然段的開頭,可以一看便知道全段的內(nèi)容。
    師:我們在寫作文時,也應(yīng)該學習這種中心句的寫法。
    (順便提下作文的寫法,在課文中學習作文,這是很實用的方法。)
    3、過渡句:你喜歡它是一棵怎樣的樹?
    生隨機回答。師相機指導朗讀、理解
    (1)學習第3自然段板書:鳥樹
    ①指名讀,說感受,為什么喜歡這段?
    ②老師進一步引導想象,讓學生腦海展示一幅樹鳥圖。
    看!鳥兒從四面八方飛來了。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樹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聽!你聽到了什么?聽到這美妙的音樂,我們陶醉于其中。假如我們是小作者正站在樹下,請閉上眼睛感受想象下。
    (其實這段話DVD光碟中,有樹,有鳥飛,歌聲清脆。但我沒有使用,因為那只能是在視覺一下子代替學生的想象,而學生沒有真正感覺。我想要學生在我的引#課件# #湘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課件:《舍不得這棵樹》#句下讓他們自己真實的感受感受。)
    讓我們帶著高興的語氣把這一自然段讀一讀吧!
    (2)學習第四自然段
    ①指名朗讀,談感受。板書:花樹
    ②師:讀得怎么樣?誰來評一評?
    ③引導理解:“灌滿”一詞語。
    師:看到“灌滿”這一詞,大家腦海中會浮現(xiàn)這樣的畫面:一個瓶子灌滿了滿滿的水。作者說花香灌滿了我家的小屋。也就是說……
    生:小屋的每個地方,每個角落,都有彌漫了花香。
    生:梧桐樹的花香很濃郁。
    生:真是一棵花樹。
    (從詞語理解為切點分析這一自然段,可真正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花樹,學生更有感情朗讀。)
    讓女同學帶著我們,再去欣賞欣賞這美麗芬芳的梧桐吧!
    (3)學習第5自然然
    ①師范讀,學生談感受。板書:果樹
    ②出示課件:果實
    師:瞧,這串串小湯匙里盛著什么呀?全家人吃得怎樣?
    ③賞讀句子:
    課件出示:好好把它們摘下來,炒熟了,全家吃得香甜香甜,樂呵樂呵。
    師:同學們看著流口水了嗎?讓我們一起品嘗果實的香甜,以高興的語氣讀這自然段。
    全班一起讀。
    (4)學習第6自然段
    ①全班齊讀板書:有靈性的樹
    ②老師引導想象:聽大家的朗讀,老師仿佛看到小作者和小伙伴在梧桐樹下,快樂地跳繩、做功課。你呢?誰來接著說?
    ③師引導邊做動作邊朗讀。
    師:現(xiàn)在我們就是這棵梧桐樹了。
    生:夏天來了,我看見這群可愛的孩子頂著烈日,在玩耍,心中很難過,于是撐開自己綠色的大傘,給他們遮蔭。
    生:冬天來了,我看見所喜愛的這群孩子們在樹下玩耍,生怕把他們凍壞了。于是我使勁地抖抖身上的樹葉,讓溫暖的陽光照射到他們的身上。
    ④師:梧桐樹只真的會撐開大傘,抖落樹葉嗎?
    生:不是,當作人來寫。所以真的是一棵有靈性的樹呀!
    生:梧桐樹它懂得作者的心,能為作者撐傘、抖落樹葉。
    生:作者十分喜歡梧桐樹。
    (這一自然段難理解的是“靈性”這一詞語,怎樣讓學生理解呢?機械地照搬字典的意思,靈性——指某些動物經(jīng)過人的馴養(yǎng),訓練才具有的機靈表現(xiàn)。這樣填鴨式硬塞給學生,學生不能真正地理解文中詞語的意思。站在梧桐樹的角度為切口點,讓學生假想自己為梧桐樹對作者的喜愛,主動為作者撐傘、抖落樹葉。從中也體會到作者對梧桐樹的喜愛。于是梧桐樹“靈性”這一形象自然而然就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
    四、賞析文中難句
    (1)學習第七自然段
    ①讓男同學齊讀第七自然段
    ②過渡句:梧桐樹給“我”花香、歌聽、果吃、陰遮……它對我非常好,然而它要求我為它做了什么事情嗎?
    ③想想梧桐樹是棵怎樣品質(zhì)的樹?
    板書:不求回報、默默奉獻
    (2)激發(fā)學生想象:就要離開了“我”想對梧桐樹些什么呢?
    學生自由回答
    師:我們一起來說說作者的心里話吧,齊讀后一自然段
    五、拓展升華
    師:現(xiàn)在我們知道為什們舍不得這棵樹了,因為這是一顆鳥樹,給我們帶來音樂所以我舍不得,同學們,你還知道作者還有什么原因舍不得這棵樹呢?請用“因為……所以……”來說。
    六、課堂小結(jié)
    師:是的,就要分離了作者是多么舍不得這棵樹?(板書:將先前的“?”,改為“!”)請大家一起說說作者這句心里話吧!指著可課題,學生齊讀。
    (課堂前后分別用疑問、感嘆語氣讀課題,達到前后呼應(y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