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水可以知大海”,是因?yàn)楹K臉?gòu)成大體上是同一的,由一部分就可知全部的構(gòu)成。下面是分享的國學(xué)寶典《戰(zhàn)國策》:秦假道韓魏以攻齊。歡迎閱讀參考!
【提要】
這是又一個有關(guān)識人用人的故事,在這個故事里,語言對事實(shí)的歪曲傳播沒有起到作用,這是因?yàn)楫?dāng)事者意識清楚、立場堅定,一旦認(rèn)可一個人,就不再改變看法,他的識人之法值得借鑒。
【原文】
秦假道韓、魏以攻齊,齊威王使章子將而應(yīng)之。與秦交和而舍,使者數(shù)相往來,章子為變其徽章,以雜秦軍。候者言章子以齊兵入秦,威王不應(yīng)。頃之間,候者復(fù)言章子以齊兵降秦,威王不應(yīng)。而此者三。有司請曰:“言章子之?dāng)≌?,異人而同辭。王何不發(fā)將而擊之?”王曰:“此不叛寡人明矣,曷為擊之!”
頃間,言齊兵大勝,秦軍大敗,于是秦王拜西藩之臣而謝于齊。左右曰:“何以知之?”曰:“章子之母啟得罪其父,其父殺之而埋馬棧之下。吾使者章子將也,勉之曰:‘夫子之強(qiáng),全兵而還,必更葬將軍之母?!瘜υ唬骸俺挤遣荒芨嵯饶敢?。臣之母啟得罪臣之父。臣之父未教而死。夫不得父之教而更葬母,是欺死父也。故不敢?!?yàn)槿俗佣黄鬯栏?,豈為人臣欺生君哉?”
【譯文】
秦軍要通過韓、魏去攻打齊國,齊威王派章子為將應(yīng)戰(zhàn)。章子與秦軍對陣,軍使來往頻繁,章子把軍旗換成秦軍的樣子,然后派部分將士混入秦軍。這時齊的探兵回來說章子率齊降秦,齊威王聽了之后沒什么反應(yīng)。不一會兒,又一個探兵來報告,說章子已經(jīng)率齊軍降秦,齊威王聽了之后沒什么反應(yīng)。不一會兒,又一個探兵又來報告,說章子已經(jīng)率齊軍降秦,可是威王仍然沒有什么反應(yīng)。如此經(jīng)過幾次報告,一個朝臣就請求威王說:“都說章子打了敗仗,報告的人雖然不同,可是內(nèi)容卻相同。君王為何不遣將發(fā)兵攻打?”齊威王回答說:“章子絕對不會背叛寡人,為什么要派兵去攻打他呢?”
就在這個期間傳來捷報,齊軍大獲全勝,秦軍大敗潰退,秦惠王只好自稱西藩之臣,而派特使向齊國謝罪請和,這時齊威王的左右侍臣就說:“大王怎么知道章子絕對不降秦呢?”齊威王回答說:“章子的母親啟,由于得罪他的父親,就被他的父親殺死埋在馬棚下,當(dāng)寡人任命章子為將軍時,寡人曾勉勵他說:‘先生的能力很強(qiáng),過幾天率領(lǐng)全部軍隊回來時,一定要改葬將軍的母親?!?dāng)時章子說:‘臣并非不能改葬先母,只因臣的先母得罪先父,而臣父不允許臣改葬。假如臣得不到父親的允許而改葬母親,豈不是等于背棄亡父的在天之靈。所以臣才不敢為亡母改葬?!纱丝梢?,作為人子竟不敢欺負(fù)死去的父親,難道他作人臣還能欺辱活著的君王嗎!”
【評析】
“一滴水可以知大?!保且?yàn)楹K臉?gòu)成大體上是同一的,由一部分就可知全部的構(gòu)成。一個人的品行也有其規(guī)律和慣性,通過觀察他處理的一件事,基本上就可知道他的為人和操守,尤其是那些同一性質(zhì)的事情,通過掌握一件事,就可以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古往今來,有所作為的人都十分看中識人、鑒人之法,其實(shí)對一個人的大體判斷并不困難,“聽其言,觀其行”,看他怎么從頭到尾處理一件事,就可以基本上給他的辦事能力、道德操守下個定義。
可貴的是齊威王真是一個明君,對章子可謂有“知遇之恩”。齊威王不僅很會識人、鑒人,而且極其堅信自己的判斷,在“三人成虎”“謊言說一萬遍就是真理”的語言世界里沒有喪失意志力和判斷力,沒有被謠言所迷惑,他的過人之舉,除了歸功于他對章子有個基本的判斷外,也歸功于他對語言的危險魔力有著清醒的認(rèn)識。
【提要】
這是又一個有關(guān)識人用人的故事,在這個故事里,語言對事實(shí)的歪曲傳播沒有起到作用,這是因?yàn)楫?dāng)事者意識清楚、立場堅定,一旦認(rèn)可一個人,就不再改變看法,他的識人之法值得借鑒。
【原文】
秦假道韓、魏以攻齊,齊威王使章子將而應(yīng)之。與秦交和而舍,使者數(shù)相往來,章子為變其徽章,以雜秦軍。候者言章子以齊兵入秦,威王不應(yīng)。頃之間,候者復(fù)言章子以齊兵降秦,威王不應(yīng)。而此者三。有司請曰:“言章子之?dāng)≌?,異人而同辭。王何不發(fā)將而擊之?”王曰:“此不叛寡人明矣,曷為擊之!”
頃間,言齊兵大勝,秦軍大敗,于是秦王拜西藩之臣而謝于齊。左右曰:“何以知之?”曰:“章子之母啟得罪其父,其父殺之而埋馬棧之下。吾使者章子將也,勉之曰:‘夫子之強(qiáng),全兵而還,必更葬將軍之母?!瘜υ唬骸俺挤遣荒芨嵯饶敢?。臣之母啟得罪臣之父。臣之父未教而死。夫不得父之教而更葬母,是欺死父也。故不敢?!?yàn)槿俗佣黄鬯栏?,豈為人臣欺生君哉?”
【譯文】
秦軍要通過韓、魏去攻打齊國,齊威王派章子為將應(yīng)戰(zhàn)。章子與秦軍對陣,軍使來往頻繁,章子把軍旗換成秦軍的樣子,然后派部分將士混入秦軍。這時齊的探兵回來說章子率齊降秦,齊威王聽了之后沒什么反應(yīng)。不一會兒,又一個探兵來報告,說章子已經(jīng)率齊軍降秦,齊威王聽了之后沒什么反應(yīng)。不一會兒,又一個探兵又來報告,說章子已經(jīng)率齊軍降秦,可是威王仍然沒有什么反應(yīng)。如此經(jīng)過幾次報告,一個朝臣就請求威王說:“都說章子打了敗仗,報告的人雖然不同,可是內(nèi)容卻相同。君王為何不遣將發(fā)兵攻打?”齊威王回答說:“章子絕對不會背叛寡人,為什么要派兵去攻打他呢?”
就在這個期間傳來捷報,齊軍大獲全勝,秦軍大敗潰退,秦惠王只好自稱西藩之臣,而派特使向齊國謝罪請和,這時齊威王的左右侍臣就說:“大王怎么知道章子絕對不降秦呢?”齊威王回答說:“章子的母親啟,由于得罪他的父親,就被他的父親殺死埋在馬棚下,當(dāng)寡人任命章子為將軍時,寡人曾勉勵他說:‘先生的能力很強(qiáng),過幾天率領(lǐng)全部軍隊回來時,一定要改葬將軍的母親?!?dāng)時章子說:‘臣并非不能改葬先母,只因臣的先母得罪先父,而臣父不允許臣改葬。假如臣得不到父親的允許而改葬母親,豈不是等于背棄亡父的在天之靈。所以臣才不敢為亡母改葬?!纱丝梢?,作為人子竟不敢欺負(fù)死去的父親,難道他作人臣還能欺辱活著的君王嗎!”
【評析】
“一滴水可以知大?!保且?yàn)楹K臉?gòu)成大體上是同一的,由一部分就可知全部的構(gòu)成。一個人的品行也有其規(guī)律和慣性,通過觀察他處理的一件事,基本上就可知道他的為人和操守,尤其是那些同一性質(zhì)的事情,通過掌握一件事,就可以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古往今來,有所作為的人都十分看中識人、鑒人之法,其實(shí)對一個人的大體判斷并不困難,“聽其言,觀其行”,看他怎么從頭到尾處理一件事,就可以基本上給他的辦事能力、道德操守下個定義。
可貴的是齊威王真是一個明君,對章子可謂有“知遇之恩”。齊威王不僅很會識人、鑒人,而且極其堅信自己的判斷,在“三人成虎”“謊言說一萬遍就是真理”的語言世界里沒有喪失意志力和判斷力,沒有被謠言所迷惑,他的過人之舉,除了歸功于他對章子有個基本的判斷外,也歸功于他對語言的危險魔力有著清醒的認(rèn)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