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是宋朝一代名臣,他在政治和軍事上叱咤風云的同時,也不失其風雅之度。此詞言辭婉麗,深情綿邈。內(nèi)容寫羈旅思鄉(xiāng)之感。下面是分享的宋詞:范仲淹《蘇幕遮》。歡迎閱讀參考!
《蘇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xiāng)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注釋】
①黯鄉(xiāng)魂:黯,沮喪愁苦;黯鄉(xiāng)魂指思鄉(xiāng)之苦另人黯然銷魂。黯鄉(xiāng)魂,化用江淹《別賦》“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
②追旅思:追,追纏不休。旅思,羈旅的愁思。
③夜夜除非,即“除非夜夜”的倒裝。按本文意應作“除非夜夜好夢留人睡”。這里是節(jié)拍上的停頓。
④白云滿天,黃葉遍地。秋天的景色映進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籠罩著寒煙一片蒼翠。遠山沐浴著夕陽天空連接江水。岸邊的芳草似是無情,又在西斜的太陽之外。
黯然感傷的他鄉(xiāng)之魂,追逐旅居異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夢才能留人入睡。當明月照射高樓時不要獨自依倚。端起酒來洗滌愁腸,可是都化作相思淚。
【譯文一】
碧云飄悠的藍天,黃葉紛鋪的大地,蕭瑟秋色連著江中水波,波上寒煙迷漫肅殺蒼翠。一抹斜陽映照群山天連著水。綿綿密密的芳草不諳人情,一直鋪到斜陽照不到的山外。
默默思念故鄉(xiāng)黯然神傷,纏人的羈旅愁思難以排遣,除非是夜夜都做好夢,在好夢中才能得片刻安睡。不想在明月夜獨倚高樓望遠,只有頻頻地將苦酒灌入愁腸,一杯杯都化作相思的眼淚。
【譯文二】
碧藍的天空飄著屢屢白云,金黃的樹葉鋪滿大地。秋天的景色映進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籠罩著寒煙一片蒼翠。遠山沐浴著夕陽天空連接江水。岸邊的芳草似是無情,又在西斜的太陽之外。黯然感傷的他鄉(xiāng)之魂,追逐旅居異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夢才能留人入睡。當明月照射高樓時不要獨自依倚。端起酒來洗滌愁腸,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淚。
【范仲淹簡介】
范仲淹(989年—1052年)(即太宗端拱二年——皇祐四年)字希文。和包拯同朝,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謚號“文正”,漢族,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少年時家貧但好學,當秀才時就常以天下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書批評當時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貶。宋仁宗時官至參知政事,相當于副宰相。元昊造反,以龍圖閣直學士與夏竦經(jīng)略陜西,號令嚴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稱為龍圖老子,夏人稱為小范老子。1043年(宋仁宗慶歷三年)范仲淹對當時的朝政的弊病極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張建立嚴密的仕官制度,注意農(nóng)桑,整頓武備,推行法制,減輕傜役。宋仁宗采納他的建議,陸續(xù)推行,史稱“慶歷新政”??上Р痪靡驗楸J嘏傻姆磳Χ荒軐崿F(xiàn),因而被貶至陜西四路宣撫使,后來在赴潁州途中病死,有《范文正公集》傳世。
范仲淹喜好彈琴,然平日只彈履霜一曲,故時人稱之為范履霜。他工于詩詞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內(nèi)容,文辭秀美,氣度豁達。他的《岳陽樓記》一文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兩句,為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愛國的寫照。
他不僅是北宋的政治家和統(tǒng)帥,也是—位卓越的文學家和教育家。他領(lǐng)導的慶歷革新運動,成為后來王安石“熙豐變法”的前奏;他對某些軍事制度和戰(zhàn)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線邊防穩(wěn)固了相當長時期;經(jīng)他薦拔的一大批學者,為宋代學術(shù)鼎盛奠定了基礎(chǔ);他倡導的先憂后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jié)操,是中華文明閃爍異彩的精神財富:朱熹稱他為“有史以來天地間第一流人物”!千載迄今,各地有關(guān)范仲淹的遺跡始終受到人們的保護和紀念。
【賞析一】
這是詞人秋日旅途思鄉(xiāng)之作。詞以絢麗多彩的筆墨描繪了碧云、黃葉、翠煙、斜陽、水天相接的江野的遼闊蒼茫景色,詞人觸景傷懷,抒寫夜不能寐、高樓獨倚、借酒澆愁、懷念家園故里的深情。
上片著重寫景,詞以“碧云天,黃葉地”開篇,展開一幅天高氣爽、黃葉滿地的蒼莽秋景圖?!扒锷B波,波上寒煙翠”寫在廣袤無垠的天地中濃郁的秋色和綿邈秋波:蕭瑟秋色與江中水波的相連,蒼翠的寒煙迷漫在江波之上。這秋日特有的景象,渲染出悲秋的情緒?!吧接承标柼旖铀币荒ㄐ标栍痴杖荷教爝B著水,接下來兩句由眼中實景轉(zhuǎn)為意中虛景:凄凄連綿的“無情芳草”蔓延無邊。此情此景,怎能不惹人傷感?
下片抒情,“黯鄉(xiāng)魂,追旅思”是相思愁苦的原因所在,只因詞人離鄉(xiāng)背井,故“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除非是夜夜都做好夢,在好夢中才能得片刻安睡。此處詞人運用反襯的手法,意為除去酣夢,日日為相思所困擾。“明月高樓”不敢登,勸告自己“休獨倚”,怕登樓遠眺,勾起思念。明月圓圓,反襯孤獨與悵惘,他只有頻頻地將苦酒灌入愁腸,但卻杯杯都“化作相思淚”,懷鄉(xiāng)之情和羈旅之思縈繞心頭,揮之不去。
此詞的意境開闊,氣勢宏大,但又柔情似水,細膩感人,而又不失沉雄清剛之氣,不愧為宋詞中的名篇。
【賞析二】
范仲淹是宋朝一代名臣,他在政治和軍事上叱咤風云的同時,也不失其風雅之度。此詞言辭婉麗,深情綿邈。內(nèi)容寫羈旅思鄉(xiāng)之感。題材一般,但寫法別致。上闋寫景,氣象闊大,意境深遠,視點由上及下,由近到遠。
自淮南小山《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之后,"芳草"往往與離情密不可分,它的季節(jié)特征反而在其次。
上闋皆為景語,僅"無情"二字點出愁緒,猶是對景而言,不露痕跡。
下闋直揭主旨,因"芳草無情"導入離愁和相思。
"追"字尤顯愁情纏綿之形。
"酒入愁腸"兩句,極寫愁思難遣的苦悶。其《御街行》詞也說:"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
此詞以大景寫哀情,別有悲壯之氣。清代張惠言、黃蓼園據(jù)詞中個別意象,認為此詞非為思家,實借秋色蒼茫,隱抒其憂國之意。
元代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長亭送別》〔正宮端正好〕云:"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即由此詞點染而成。
上闋起首兩句點明節(jié)令,從高低兩個角度描繪出廖廓蒼茫、衰颯零落的秋景。三、四兩句,從碧天廣野寫到遙接天地的秋水。秋色,承上指碧云天、黃葉地。這湛碧的高天、金黃的大地一直向遠方伸展,連接著天地盡頭的淼淼秋江。江波之上,籠罩著一層翠色的寒煙。煙靄本呈白色,但由于上連碧天,下接綠波,遠望即與碧天同色而莫辨,如所謂“秋水共長天一色”,所以說“天接水”?!昂弊滞怀隽诉@翠色的煙靄給予人的秋意感受。這兩句境界悠遠,與前兩句高廣的境界互相配合,構(gòu)成一幅極為寥廓而多彩的秋色圖。
上闋結(jié)尾三句進一步將天、地、山、水通過斜陽、芳草組接一起,景物自目之所接延伸到想象中的天涯。這三句寫景中帶有強烈的主觀感情色彩,著一“情”字,更為上闋的寫景轉(zhuǎn)為下闋的抒情作了有力的渲染和鋪墊。
過片緊承芳草天涯,直接點出“鄉(xiāng)魂”、“旅思”。鄉(xiāng)魂,即思鄉(xiāng)的情思,與“旅思”意近。兩句是說自己思鄉(xiāng)的情懷黯然凄愴,羈旅的愁緒重疊相續(xù)。上下互文對舉,帶有強調(diào)的意味,而主人公羈泊異鄉(xiāng)時間之久與鄉(xiāng)思離情之深自見。
下闋三、四兩句,表面上看去,好像是說鄉(xiāng)思旅愁也有消除的時候,實際上是說它們無時無刻不橫梗心頭。如此寫來,使詞的造語奇特,表情達意更為深切婉曲?!懊髟隆本鋵懸归g因思旅愁而不能入睡,盡管月光皎潔,高樓上夜景很美,也不能去觀賞,因為獨自一人倚欄眺望,更會增添悵惘之情。
結(jié)拍兩句,寫因為夜不能寐,故借酒澆愁,但酒一入愁腸,卻都化作了相思之淚,欲遣相思反而更增相思之苦了。這兩句,抒情深刻,造語生新而又自然。寫到這里,郁積的鄉(xiāng)思旅愁外物觸發(fā)下發(fā)展到潮,詞至此黯然而止。
上闋寫景,下闋抒情本是詞中常見的結(jié)構(gòu)和情景結(jié)合方式。這首詞的特殊性于麗景與柔情的統(tǒng)一,即闊遠之境、秾麗之景與深摯之情的統(tǒng)一。寫鄉(xiāng)思離愁的詞,往往借蕭瑟的秋景來表達,這首詞卻反其道而行之,景色寫得闊遠而秾麗。它一方面顯示了詞人胸襟的廣闊和對生活對自然的熱愛,反過來襯托了離情的可傷,另一方面又使下闋所抒之情顯得柔而有骨,深摯而不流于頹靡。
這是一首思鄉(xiāng)詞。作者以碧云、黃葉、寒波、翠煙、綠草、紅日勾勒出一幅清曠遼遠的秋景圖。下闋作一轉(zhuǎn)折,用“好夢留人睡”襯托旅人夜夜難以入睡的孤苦情懷。結(jié)尾兩句,構(gòu)思奇妙。
《蘇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xiāng)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注釋】
①黯鄉(xiāng)魂:黯,沮喪愁苦;黯鄉(xiāng)魂指思鄉(xiāng)之苦另人黯然銷魂。黯鄉(xiāng)魂,化用江淹《別賦》“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
②追旅思:追,追纏不休。旅思,羈旅的愁思。
③夜夜除非,即“除非夜夜”的倒裝。按本文意應作“除非夜夜好夢留人睡”。這里是節(jié)拍上的停頓。
④白云滿天,黃葉遍地。秋天的景色映進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籠罩著寒煙一片蒼翠。遠山沐浴著夕陽天空連接江水。岸邊的芳草似是無情,又在西斜的太陽之外。
黯然感傷的他鄉(xiāng)之魂,追逐旅居異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夢才能留人入睡。當明月照射高樓時不要獨自依倚。端起酒來洗滌愁腸,可是都化作相思淚。
【譯文一】
碧云飄悠的藍天,黃葉紛鋪的大地,蕭瑟秋色連著江中水波,波上寒煙迷漫肅殺蒼翠。一抹斜陽映照群山天連著水。綿綿密密的芳草不諳人情,一直鋪到斜陽照不到的山外。
默默思念故鄉(xiāng)黯然神傷,纏人的羈旅愁思難以排遣,除非是夜夜都做好夢,在好夢中才能得片刻安睡。不想在明月夜獨倚高樓望遠,只有頻頻地將苦酒灌入愁腸,一杯杯都化作相思的眼淚。
【譯文二】
碧藍的天空飄著屢屢白云,金黃的樹葉鋪滿大地。秋天的景色映進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籠罩著寒煙一片蒼翠。遠山沐浴著夕陽天空連接江水。岸邊的芳草似是無情,又在西斜的太陽之外。黯然感傷的他鄉(xiāng)之魂,追逐旅居異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夢才能留人入睡。當明月照射高樓時不要獨自依倚。端起酒來洗滌愁腸,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淚。
【范仲淹簡介】
范仲淹(989年—1052年)(即太宗端拱二年——皇祐四年)字希文。和包拯同朝,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謚號“文正”,漢族,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少年時家貧但好學,當秀才時就常以天下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書批評當時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貶。宋仁宗時官至參知政事,相當于副宰相。元昊造反,以龍圖閣直學士與夏竦經(jīng)略陜西,號令嚴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稱為龍圖老子,夏人稱為小范老子。1043年(宋仁宗慶歷三年)范仲淹對當時的朝政的弊病極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張建立嚴密的仕官制度,注意農(nóng)桑,整頓武備,推行法制,減輕傜役。宋仁宗采納他的建議,陸續(xù)推行,史稱“慶歷新政”??上Р痪靡驗楸J嘏傻姆磳Χ荒軐崿F(xiàn),因而被貶至陜西四路宣撫使,后來在赴潁州途中病死,有《范文正公集》傳世。
范仲淹喜好彈琴,然平日只彈履霜一曲,故時人稱之為范履霜。他工于詩詞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內(nèi)容,文辭秀美,氣度豁達。他的《岳陽樓記》一文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兩句,為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愛國的寫照。
他不僅是北宋的政治家和統(tǒng)帥,也是—位卓越的文學家和教育家。他領(lǐng)導的慶歷革新運動,成為后來王安石“熙豐變法”的前奏;他對某些軍事制度和戰(zhàn)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線邊防穩(wěn)固了相當長時期;經(jīng)他薦拔的一大批學者,為宋代學術(shù)鼎盛奠定了基礎(chǔ);他倡導的先憂后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jié)操,是中華文明閃爍異彩的精神財富:朱熹稱他為“有史以來天地間第一流人物”!千載迄今,各地有關(guān)范仲淹的遺跡始終受到人們的保護和紀念。
【賞析一】
這是詞人秋日旅途思鄉(xiāng)之作。詞以絢麗多彩的筆墨描繪了碧云、黃葉、翠煙、斜陽、水天相接的江野的遼闊蒼茫景色,詞人觸景傷懷,抒寫夜不能寐、高樓獨倚、借酒澆愁、懷念家園故里的深情。
上片著重寫景,詞以“碧云天,黃葉地”開篇,展開一幅天高氣爽、黃葉滿地的蒼莽秋景圖?!扒锷B波,波上寒煙翠”寫在廣袤無垠的天地中濃郁的秋色和綿邈秋波:蕭瑟秋色與江中水波的相連,蒼翠的寒煙迷漫在江波之上。這秋日特有的景象,渲染出悲秋的情緒?!吧接承标柼旖铀币荒ㄐ标栍痴杖荷教爝B著水,接下來兩句由眼中實景轉(zhuǎn)為意中虛景:凄凄連綿的“無情芳草”蔓延無邊。此情此景,怎能不惹人傷感?
下片抒情,“黯鄉(xiāng)魂,追旅思”是相思愁苦的原因所在,只因詞人離鄉(xiāng)背井,故“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除非是夜夜都做好夢,在好夢中才能得片刻安睡。此處詞人運用反襯的手法,意為除去酣夢,日日為相思所困擾。“明月高樓”不敢登,勸告自己“休獨倚”,怕登樓遠眺,勾起思念。明月圓圓,反襯孤獨與悵惘,他只有頻頻地將苦酒灌入愁腸,但卻杯杯都“化作相思淚”,懷鄉(xiāng)之情和羈旅之思縈繞心頭,揮之不去。
此詞的意境開闊,氣勢宏大,但又柔情似水,細膩感人,而又不失沉雄清剛之氣,不愧為宋詞中的名篇。
【賞析二】
范仲淹是宋朝一代名臣,他在政治和軍事上叱咤風云的同時,也不失其風雅之度。此詞言辭婉麗,深情綿邈。內(nèi)容寫羈旅思鄉(xiāng)之感。題材一般,但寫法別致。上闋寫景,氣象闊大,意境深遠,視點由上及下,由近到遠。
自淮南小山《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之后,"芳草"往往與離情密不可分,它的季節(jié)特征反而在其次。
上闋皆為景語,僅"無情"二字點出愁緒,猶是對景而言,不露痕跡。
下闋直揭主旨,因"芳草無情"導入離愁和相思。
"追"字尤顯愁情纏綿之形。
"酒入愁腸"兩句,極寫愁思難遣的苦悶。其《御街行》詞也說:"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
此詞以大景寫哀情,別有悲壯之氣。清代張惠言、黃蓼園據(jù)詞中個別意象,認為此詞非為思家,實借秋色蒼茫,隱抒其憂國之意。
元代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長亭送別》〔正宮端正好〕云:"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即由此詞點染而成。
上闋起首兩句點明節(jié)令,從高低兩個角度描繪出廖廓蒼茫、衰颯零落的秋景。三、四兩句,從碧天廣野寫到遙接天地的秋水。秋色,承上指碧云天、黃葉地。這湛碧的高天、金黃的大地一直向遠方伸展,連接著天地盡頭的淼淼秋江。江波之上,籠罩著一層翠色的寒煙。煙靄本呈白色,但由于上連碧天,下接綠波,遠望即與碧天同色而莫辨,如所謂“秋水共長天一色”,所以說“天接水”?!昂弊滞怀隽诉@翠色的煙靄給予人的秋意感受。這兩句境界悠遠,與前兩句高廣的境界互相配合,構(gòu)成一幅極為寥廓而多彩的秋色圖。
上闋結(jié)尾三句進一步將天、地、山、水通過斜陽、芳草組接一起,景物自目之所接延伸到想象中的天涯。這三句寫景中帶有強烈的主觀感情色彩,著一“情”字,更為上闋的寫景轉(zhuǎn)為下闋的抒情作了有力的渲染和鋪墊。
過片緊承芳草天涯,直接點出“鄉(xiāng)魂”、“旅思”。鄉(xiāng)魂,即思鄉(xiāng)的情思,與“旅思”意近。兩句是說自己思鄉(xiāng)的情懷黯然凄愴,羈旅的愁緒重疊相續(xù)。上下互文對舉,帶有強調(diào)的意味,而主人公羈泊異鄉(xiāng)時間之久與鄉(xiāng)思離情之深自見。
下闋三、四兩句,表面上看去,好像是說鄉(xiāng)思旅愁也有消除的時候,實際上是說它們無時無刻不橫梗心頭。如此寫來,使詞的造語奇特,表情達意更為深切婉曲?!懊髟隆本鋵懸归g因思旅愁而不能入睡,盡管月光皎潔,高樓上夜景很美,也不能去觀賞,因為獨自一人倚欄眺望,更會增添悵惘之情。
結(jié)拍兩句,寫因為夜不能寐,故借酒澆愁,但酒一入愁腸,卻都化作了相思之淚,欲遣相思反而更增相思之苦了。這兩句,抒情深刻,造語生新而又自然。寫到這里,郁積的鄉(xiāng)思旅愁外物觸發(fā)下發(fā)展到潮,詞至此黯然而止。
上闋寫景,下闋抒情本是詞中常見的結(jié)構(gòu)和情景結(jié)合方式。這首詞的特殊性于麗景與柔情的統(tǒng)一,即闊遠之境、秾麗之景與深摯之情的統(tǒng)一。寫鄉(xiāng)思離愁的詞,往往借蕭瑟的秋景來表達,這首詞卻反其道而行之,景色寫得闊遠而秾麗。它一方面顯示了詞人胸襟的廣闊和對生活對自然的熱愛,反過來襯托了離情的可傷,另一方面又使下闋所抒之情顯得柔而有骨,深摯而不流于頹靡。
這是一首思鄉(xiāng)詞。作者以碧云、黃葉、寒波、翠煙、綠草、紅日勾勒出一幅清曠遼遠的秋景圖。下闋作一轉(zhuǎn)折,用“好夢留人睡”襯托旅人夜夜難以入睡的孤苦情懷。結(jié)尾兩句,構(gòu)思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