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課件:《密西西比河風光》

字號:

教學課件輔助教學雖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功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和求知欲,然而多媒體教學的格式化、定義化、程序化的特點,下面是整理分享的教科版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密西西比河風光》課件,歡迎閱讀與借鑒。
    
篇一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nèi)容,感受密西西比河東西兩岸的美麗風光,體會作者對密西西比河的贊美之情,并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3.體會作者細致入微地觀察自然、觀察生活的方法。積累、揣摩語言,領悟作者形象生動的描寫方法。
    4.認識“蜀、瞰”等7個生字,正確書寫“劈、喇”等11個生字。
    教學重、難點
    1.朗讀課文,感受密西西比河東西兩岸的美麗風光,體會作者對密西西比河的贊美之情,并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2.學習作者運用對比和選取典型事物突出景物特點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
    密西西比河風光的圖片資料或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導入新課
    1.簡介密西西比河。
    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流程長,流域面積廣,水量的河流。位于北美洲中南部,干流發(fā)源于蘇必利爾湖以西,美國明尼蘇達州西北部海拔501米的艾塔斯卡湖,向南流經(jīng)中部平原,注入墨西哥灣。全長3950千米;若以發(fā)源于落基山脈東坡的支流密蘇里河的源頭起算,長6262千米,是世界第4長河。
    2.多媒體課件播放密西西比河美麗的風光,學生欣賞。
    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所看到的畫面,說說看后的感受。
    3.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走進密西西比河,欣賞那里迷人的風光。(板書課題:密西西比河風光)
    【利用多媒體課件導入,使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密西西比河的風光之美。激發(fā)學生興趣,誘發(fā)思維,使學生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產(chǎn)生學習的欲望?!?BR>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學生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
    2.再讀課文,同時思考:作者寫了密西西比河哪兩處的風光?
    (作者描繪了密西西比河東岸和西岸的風光)
    【通過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本的主要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概括能力?!?BR>    三、細讀課文,感受密西西比河兩岸無限的風光
    1.默讀課文,扣課題中的“風光”一詞,想一想課文寫了密西西比河兩岸哪些景色?為什么說密西西比河兩岸“風光旖旎”呢?西岸:草原一望無際,綠色的波浪逶迤而去,同藍天連成一片。三四千頭一群的野牛在廣闊無垠的草原上漫游。
    東岸:河邊、山巔、巖石上、幽谷里,到處都是各種顏色的樹木花草和無數(shù)的動物。
    2.是啊,東西兩岸的風光給我們留下了不同的印象。請再默讀課文,想想東岸、西岸風光都有什么特點?你是從哪些描寫中感受到的?畫出相關的語句,讀書后在小組里討論,交流。
    預設:
    (1)西岸景色廣闊壯觀。
    ①“草原一望無際,綠色的波浪逶迤而去,在遠處同藍天連成一片。三四千頭一群的野牛在廣闊無垠的草原上漫游?!?BR>    “一望無際”“廣闊無垠”寫出了草原的廣闊,在遼闊的大草原上,三四千頭一群的野牛在漫游,這是多么壯觀宏偉的景象?。?BR>    ②“一頭年邁的野牛劈開波濤,游到河心小島上,臥在高深的草叢里”。
    作者在上面的句子中用了“劈”“游”“臥”幾個動詞,準確地刻畫出了野牛的閑適與安逸。上面的畫面是靜止的,而此處以蒙太奇的手法,對一頭年邁野牛進行特寫,動靜結合,賦予畫面更多的生機。
    ③請有感情朗讀第1自然段,邊讀邊在腦海中想象畫面,體會西岸壯闊宏偉的景象。
    a.學生自由練讀;b.指名朗讀,適當予以指導。
    【抓住關鍵詞語,深入地感受西岸景色的特點,讓學生在讀中進行想象,與文本達成情感的共鳴。】
    (2)東岸的景色與西岸不同。
    ①生長的植物不同,西岸是一望無際的草原,而東岸的植物是“河邊、山巔、巖石上,到處都是各種顏色的樹木花草,散發(fā)著各種氣味?!?BR>    讓學生先找出作者都描寫了哪些典型植物,然后有感情朗讀,體會作者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突出了各種植物的特點,寫得生動活潑。
    ②生長的動物不同,西岸草原上漫游著三四千頭一群的野牛群,而東岸的叢莽中生長著各種各樣的無數(shù)的動物,給這個世界帶來了魅力和生氣。
    讓學生先找出作者都描寫了哪些典型動物,根據(jù)文中的描寫,請在下面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課件出示)
    ()的小熊()的群鹿()的黑松鼠
    ()的弗吉尼亞鴿()的飛鳥()的毒蛇
    (所填的詞語不,以課文為依據(jù),鼓勵學生多維思維。)
    這是一個多姿多彩,熱鬧非凡的動物世界,它們在這里幸福地生活。請有感情地讀一讀這段,注意突出每種動物的特點。
    ③西岸的草原是萬籟無聲的,而東岸卻是一片騷動和聒噪。
    在書上標記出作者都寫了哪些聲音和色彩。
    結合上下文和工具書,理解“萬籟無聲”“騷動和聒噪”的意思。
    這個生機勃勃的世界本來就應該是這樣的:因其紛亂、吵鬧而倍顯生命的蓬勃與躍動,這正是自然的生命活力所在。就像課文中所說的那樣,當所有的聲音,所有的色彩融為一體時,那壯觀的景象,那奇?zhèn)サ穆曇?,只有親臨其境才能體味其中的意韻,才能感受到大自然是多么神奇與壯麗!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在讀時,表示聲音的詞語,語調(diào)要抑揚交錯,讀出節(jié)奏和韻律,這段中的感嘆句要讀得高亢而有氣勢。
    3.密西西比河東、西兩岸的風光真是各有特點,作者用不同的詞語描摹了事物的不同神態(tài),可以說不同的景色有不同的美感,無論是東岸的熱鬧還是西岸的靜謐都讓人為之沉醉,想一想作者這樣表達有什么好處?
    (作者將東岸風光與西岸風光進行對比描寫,使兩岸不同的風光之美,動植物所創(chuàng)造的生機活力之美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使景物更加鮮明可感。)
    【通過感受兩岸不同的風光特點,學習作者對比的描寫方法?!?BR>    四、誦讀課文,積累記憶
    請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進行有感情朗讀。
    【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入情入境地讀文,在讀中感悟密西西比河的無限風光,感受作者對密西西比河的贊美之情?!?BR>    五、教師總結
    今天我們在作者的帶領下領略了密西西比河兩岸的旖旎風光。靜謐的西岸和熱鬧的東岸讓我們感受到了密西西比河那斑斕的色彩,躍動的生命,希望同學們能夠利用課余時間查找更多關于密西西比河的資料,更深入、全面地了解它的壯麗與神秘。
    第2課時
    一、回顧課文,指導朗讀
    1.說說課文都寫了密西西比河哪些迷人的風光?
    2.指名有感情朗讀課文。
    (1)讀出西岸的靜謐,東岸的熱鬧。體會作者對密西西比河的贊美之情。
    (2)想象自己仿佛來到了密西西比河,把這種情感融入到朗讀之中。
    3.指名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學生帶著美好的情感再讀課文,讀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并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再感受密西西比河的旖旎風光?!?BR>    二、積累內(nèi)化
    1.寫出自己閱讀本文的感受。
    2.摘抄課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擬人句,寫在積累本上。
    三、落實識字
    1.同桌之間互考要求會認的字。
    2.獨立抄寫要求會寫的字。注意寫好“喇、葵、魅、嬉”等筆畫復雜且易寫錯的生字。
    3.比一比,組詞語。
    葵()劈()喇()
    祭()臂()嗽()
    
篇二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認識密西西比河。
    (2)掌握作者描寫景物的方法。
    2、能力目標
    訓練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3、情感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2)陶冶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環(huán)境的高尚情操。
    二、教學重難點:
    1.體會文章的意境美;
    2.理解作者描寫景物的方法。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投影機等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出示密西西比河風光的圖片、老師介紹密西西比河的主要情況。
    正如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哺育了華夏民族,密西西比河也以他的偉岸身軀滋養(yǎng)著兩岸的人民。黃河是雄壯的,氣勢宏偉的,我們稱之為“崇高的美”。這節(jié)課我們將了解密西西比河兩岸的風景,這又是什么樣的美呢,它跟黃河的“崇高的美”有什么不同呢!我們今天就先欣賞一下密西西比河兩岸的優(yōu)美風光吧!
    (密西西比河干流發(fā)源于世界上面積的淡水湖——蘇必利爾湖的西側(cè),源頭在海拔501米處的伊塔斯喀湖,全長3950公里,南北縱貫美國,注入墨西哥灣。如果以其支流密蘇里河為源,全長則為6262公里,是世界第三大河。密西西比河匯聚了250多條支流,流域面積達322萬多平方公里,占全美國領土的百分之四十多,居世界流域面積第三。密西西比河西側(cè)支流大多發(fā)源于落基山脈,有密蘇里河、阿肯色河、雷德河等;東側(cè)支流大多發(fā)源于阿巴拉契亞山地,有俄亥俄河、田納西河、康伯河等。
    夏多勃里昂是法國19世紀頗享盛名的作家,他的消極浪漫主義文學對當時法國文學有著深刻的影響。他不僅在作品中帶有濃厚的消極浪漫主義色彩,而且創(chuàng)立了消極浪漫主義的基礎。他的作品文筆優(yōu)雅,詞藻華麗,詩意盎然,但其情調(diào)是憂郁、傷感的,甚至顯得有些矯揉造作做作。)
    (二)老師出示問題,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
    問題如下:
    1.用一兩句話概括出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內(nèi)容。
    2.如果要把這篇文章分部分,你會怎么分?為什么?3.你喜歡那一段話?讀一讀,并說說為什么?
    在這一階段主要讓學生讀通文章,并能夠初步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所以應該調(diào)動學生大膽的朗誦自己喜歡的句子,通過多讀多聽,句子中的意蘊自然就容易理解了。
    (三)再讀課文,深入分析問題。
    問題如下:
    1.密西西比河兩岸的風光有什么不同?
    2.作者描寫了眾多動物的神態(tài),目的是什么?
    3.后一段作者說“河這邊卻是一片騷動和聒噪”,你認為這是褒義還是貶義?
    在這一階段,應該引導學生理解:密西西比河東、西兩岸風光各有特點,但并無優(yōu)劣之分。同樣生活在這里的無數(shù)的動物植物也都是和諧共存,不可缺少的。作者把目之所及(動、植物)、耳之所聞(各種聲音)、甚至心之所想(后一句)滲透到一起,給我們描述了密西西比河優(yōu)美的風光。
    (四)精讀課文,理解作者描寫的方法和藝術。
    1.通過對比來展示景物的不同特點。
    首先給同學解釋對比的意義跟作用。對比,就是把兩種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映襯的一種修辭手法。運用對比,可以使兩個相對或相反的事物的矛盾表現(xiàn)得更加鮮明突出,使事物的本質(zhì)特點揭示得更加深刻透徹;可以使同一事物兩個不同的方面互相映襯,對比鮮明,彼此補充,相得益彰,從而給讀者或聽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然后讓學生們在文中尋找那里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并討論,通過對比作者著重突出了哪些內(nèi)容?
    提示:學生討論以后,老師可以給與提示。
    (1)第二自然段開頭:“東岸的風光不同,同西岸形成令人贊嘆的對比?!?BR>    通過把第一和第二、三自然段的對比突出了西岸的特點是:植被構成比較單一,“草原一望無際;綠色的波浪逶迤而去,在天際同藍天連成一片。”而東岸卻是植物豐富,姹紫嫣紅,動物眾多,神態(tài)各異。
    (2)第四自然段開頭:“如果說河對岸的草原上萬籟無聲,河這邊卻是一片騷動和聒噪”
    通過把第一和第四自然段對比,又從聽覺上道出了東西兩岸的不同之處:西岸萬籟無聲;東岸“卻是一片騷動和聒噪”
    2.用不同的詞語描摹出事物的不同神態(tài)。
    不管是動物、植物還是其他景物,如何通過描寫突出它們的這種不同與眾的神態(tài)呢!這就要我們抓住事物的鮮明的特點,通過描寫,生動傳神的向讀者展示出這些特點。
    (1)仔細讀第二自然段回答問題。
    ①這一段描寫了哪些景物(植物)?
    提示:“各種樹木、野葡萄、喇叭花、苦蘋果……”
    ②這些景物都各有什么特點?用課文中的詞語或句子作答。
    提示:“高聳入云、為目力所不及、交錯、攀緣、伸延、延伸、搭起、挺拔而起、聳立、俯瞰……”
    引導學生通過這些詞語的不同想象出這些景色的特點來。
    (2)仔細讀第三自然段回答問題。
    ①這一段描寫了哪些景物(動物)?
    提示:“熊、鹿群、黑松鼠、弗吉尼亞鴿、綠鸚鵡、綠啄木鳥、紅雀、蜂鳥……”
    ②這些景物都各有什么特點?用課文中的詞語或句子作答。
    提示:“醉態(tài)酩酊、蹣跚、沐浴、嬉戲、麻雀般大小、躑躅、飛來飛去……”
    (五)體會作者描寫景物意境美。
    把課文中的一段話拿出來,一塊分析欣賞。
    例如:有時,一頭年邁的野牛劈開波濤,游到河心小島上,臥在高深的草叢里。看它頭上有兩彎新月,看它沾滿淤泥的飄拂的長髯,你可能把它當成河神。它躊躇滿志,望著那壯闊的河流和繁茂而荒野的兩岸。
    同學們,通過這段話你們能想象出畫面的樣子嗎?大家閉上眼睛想一想,在河岸廣闊無垠的草原上數(shù)千頭野牛徜徉漫步,這時一只老野牛越過波濤,鉆進河心小島的草叢里……
    這一段話雖然很短,但是給我們很形象的描述了野牛的動作、形態(tài)、還有神態(tài),可以讓畫面在頭腦中清晰的顯示出來,這就是語言的魅力所在,我們寫文章,描寫一種東西也應該這樣掌握好用詞和煉句。
    五、教學結束:
    課后作業(yè):
    1.熟讀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一段,背誦下來。
    2.練習并且默寫課后“寫一寫、用一用”中的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