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益智成語故事:劃粥斷齏

字號:

劃粥斷齏(huà zhōu duàn jī)出處:宋·魏泰《東軒筆錄》:“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經(jīng)宿遂凝,以刀畫為四塊,早晚取二塊,斷齏數(shù)十莖,酢汁半盂,入少鹽,暖而啖之?!狈珠_搗碎的腌菜和凝結(jié)的粥,按定量來吃,形容生活清苦,特指青少年時代刻苦讀書。整理了相關(guān)內(nèi)容,快來看看吧!希望能幫助到你~更多相關(guān)訊息請關(guān)注!
    劃粥斷齏
    另作:斷齏畫粥(duàn jī huà zhōu)出處:宋·魏泰《東軒筆錄》:“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經(jīng)宿遂凝,以刀畫為四塊,早晚取二塊,斷齏數(shù)十莖,酢汁半盂,入少鹽,暖而啖之?!狈珠_搗碎的腌菜和凝結(jié)的粥,按定量來吃,形容生活清苦,特指范仲淹青少年時代刻苦讀書成語。
    范仲淹的母親謝氏,身世坎坷,吃盡許多苦頭,飽嘗過多酸辛,因此把太多的希望寄托在兒子身上。謝氏以孟母自勵,悉心教子;范仲淹以顏回自律,發(fā)憤成才。舉凡古代刻苦攻讀學(xué)有所成的故事,母親和繼父都對范仲淹一一講過。
    在醴泉寺讀書期間,繼父的家境已經(jīng)比較窘迫,仲淹心知肚明。
    每次離家去寺院,母親總勸他多帶些糧米,一來擔(dān)心兒子吃不飽累壞身體,二來怕給寺院的師父增加負(fù)擔(dān)。可每次范仲淹都不多帶,而且?guī)У臄?shù)量,出人意料的少。母親絮叨規(guī)勸,仲淹總是胸有成竹地說:“我有數(shù),不少?!背醯剿略簳r,糧米交給廚房,代為制作,隨寺院的鐘聲與和尚們一道用飯。
    可范仲淹,從早到晚一個心思地讀書思考,經(jīng)常充耳不聞鐘聲,忘記了吃飯,再去打飯時,又過了時辰。好心的廚僧或小和尚眼看著范仲淹如此廢寢忘食地讀書,便主動給他送飯來,仲淹很過意不去,給別人添了麻煩。
    為了讀書方便,他自己備了小鍋小灶,自炊起來。范仲淹按自己既定的主意,每天夜晚,量好米,添好水,在小灶里點燃自己拾的木柴,煮米粥。一邊讀書,一邊續(xù)柴煮粥。一鍋米粥煮好了,時間也已過了子夜,他便和衣睡去。第二天清早起來,鍋里的米粥涼透了,已經(jīng)凝固成圓圓的一整個。他拿出小刀,在凝固的粥塊上面,劃上一個十字,完整的一鍋粥分成了四塊。早晨吃兩塊,傍晚吃兩塊,一日兩餐,這便是“劃粥”。
    用什么菜蔬佐餐呢?菜蔬就在寺院周圍的大山之中。坡坡嶺嶺,溝溝坎坎,自然生長著野韭菜、野蔥、野蒜、野山芹,還有莧菜、苦菜、薺薺菜、蒲公英、王不留、茵陳等十幾種可食的野菜。白天去山洞讀書時,順便拔幾種野菜回來。吃飯時,把十幾根野韭菜,或野蔥、或野蒜,切成細(xì)碎末,加入一點鹽拌和拌和,一頓佐餐的菜便成了。
    這就是“斷齏”,齏ji,切成碎末的韭菜、蔥蒜等。劃粥斷齏,既簡約又清淡,省時、省力、省錢,可謂范仲淹的創(chuàng)造!醴泉寺讀書三年,范仲淹基本過著“劃粥斷齏”這種清苦自律的生活。
    隨著范仲淹在北宋歷史舞臺上光輝業(yè)績的展現(xiàn),“劃粥斷齏”也就成了特指范仲淹青少年時代刻苦讀書的專用成語。
    成語資料
    “齏”就是切碎了的腌菜或醬菜,也引申為“細(xì)碎”?!薄褒W”有時也寫做“虀”,音“ji”,原意是細(xì)碎的菜末。最早出現(xiàn)在北魏賈思勰所著《齊民要術(shù)》書中。
    解釋:
    斷:斷開;
    齏:搗碎的姜、蒜、辣椒等腌菜;
    畫:同“劃”,劃分,計劃。
    分開搗碎的腌菜和凝結(jié)的粥,按定量來吃,形容生活清苦。
    用法
    聯(lián)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示例
    《書言故事·苦學(xué)·斷齏畫粥》:“貧而力學(xué),~。”
    近義詞
    節(jié)衣縮食
    反義詞
    揮霍無度、揮金如土。
    人物介紹
    范仲淹隨母改嫁到長山朱家,更名換姓,生活條件十分清貧。7歲時,生母謝氏教他識字,買不起筆墨紙張,只得在地上用樹枝練習(xí)寫字,10歲時才入私塾讀書。但艱難的生活抵擋不住范仲淹對知識的渴望,他讀書非??炭啵?5歲即被舉為學(xué)究,并受到本縣告老還鄉(xiāng)的右諫議大夫姜遵的青睞,稱其“他日中不惟顯官,當(dāng)立盛名于世”。
    成語典故
    范仲淹的母親謝氏,身世坎坷,吃盡許多苦頭,飽嘗過多酸辛,因此把太多的希望寄托在兒子身上。謝氏以孟母自勵,悉心教子;范仲淹以顏回自律,發(fā)憤成才。舉凡古代刻苦攻讀學(xué)有所成的故事,母親和繼父都對范仲淹一一講過。
    漢代朱買臣家貧,一邊砍柴,一邊讀書;隋代李密,為人放牛,騎在牛背上讀《漢書》,其他書掛在牛角上。漢朝路溫舒無書,把借來的《尚書》抄在自己用蒲草編的席子上;公孫弘家貧無書,削竹片抄錄《春秋》誦讀。晉朝車胤,夜讀無油燈,捉來許多螢火蟲裝在紗袋里,靠螢火蟲發(fā)出的光亮讀書;孫康則在冬夜借大雪的反光讀書。晉朝孫敬,讀書至夜深,不讓自己打瞌睡,以繩系發(fā),懸于屋梁,如打盹低頭,繩索便會將他拉醒(頭懸梁);戰(zhàn)國時蘇秦游說秦國而不被重用,回家來遭到妻不下機(jī)、嫂不為炊的冷落,發(fā)誓鉆研兵法之書,每當(dāng)夜深昏昏欲睡之時,就用錐子自刺大腿,使自己清醒之后再讀(錐刺股)。潛移默化,讀書成癖,自覺吃苦,樂在其中。在縣學(xué)讀到孟子:“舜發(fā)于畎(quăn)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筑墻)之間……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缓笾趹n患,而死于安樂也?!狈吨傺托睦锘砣幻靼祝阂敫梢环笫聵I(yè),就得自律嚴(yán)刻,自覺吃苦,自強(qiáng)不息。
    在醴泉寺讀書期間,繼父的家境已經(jīng)比較窘迫,仲淹心知肚明。每次離家去寺院,母親總勸他多帶些糧米,一來擔(dān)心兒子吃不飽累壞身體,二來怕給寺院的師父增加負(fù)擔(dān)??擅看畏吨傺投疾欢鄮?,而且?guī)У臄?shù)量,出人意料的少。母親絮叨規(guī)勸,仲淹總是胸有成竹地說:“我有數(shù),不少?!背醯剿略簳r,糧米交給廚房,代為制作,隨寺院的鐘聲與和尚們一道用飯??煞吨傺停瑥脑绲酵硪粋€心思地讀書思考,經(jīng)常充耳不聞鐘聲,忘記了吃飯,再去打飯時,又過了時辰。好心的廚僧或小和尚眼看著范仲淹如此廢寢忘食地讀書,便主動給他送飯來,仲淹很過意不去,給別人添了麻煩。為了讀書方便,他自己備了小鍋小灶,自炊起來。范仲淹按自己既定的主意,每天夜晚,量好米,添好水,在小灶里點燃自己拾的木柴,煮米粥。一邊讀書,一邊續(xù)柴煮粥。一鍋米粥煮好了,時間也已過了子夜,他便和衣睡去。第二天清早起來,鍋里的米粥涼透了,已經(jīng)凝固成圓圓的一整個。他拿出小刀,在凝固的粥塊上面,劃上一個十字,完整的一鍋粥分成了四塊。早晨吃兩塊,傍晚吃兩塊,一日兩餐,這便是“劃粥”。用什么菜蔬佐餐呢?菜蔬就在寺院周圍的大山之中。坡坡嶺嶺,溝溝坎坎,自然生長著野韭菜、野蔥、野蒜、野山芹,還有莧菜、苦菜、薺薺菜、蒲公英、王不留、茵陳等十幾種可食的野菜。白天去山洞讀書時,順便拔幾種野菜回來。吃飯時,把十幾根野韭菜,或野蔥、或野蒜,切成細(xì)碎末,加入一點鹽拌和拌和,一頓佐餐的菜便成了。這就是“斷齏”,齏ji,切成碎末的韭菜、蔥蒜等。劃粥斷齏,既簡約又清淡,省時、省力、省錢,可謂范仲淹的創(chuàng)造!醴泉寺讀書三年,范仲淹基本過著“劃粥斷齏”這種清苦自律的生活。隨著范仲淹在北宋歷史舞臺上光輝業(yè)績的展現(xiàn),“劃粥斷齏”也就成了特指范仲淹青少年時代刻苦讀書的專用成語。
    范仲淹曾在繼父友人的引薦下在鄒平醴泉寺讀書。醴泉寺地處群山環(huán)抱之中,環(huán)境幽雅,是一處安心讀書的理想之地。寺內(nèi)住持慧通大師學(xué)問精深,對范仲淹疼愛有加,向他傳授《易經(jīng)》、《左傳》、《戰(zhàn)國策》、《史記》及詩詞歌賦,生活上也處處周濟(jì)他。這引起一些小和尚的嫉妒,常常吵吵嚷嚷擾亂安靜,又以“飯后鐘”相戲弄。為逃避寺內(nèi)喧囂,范仲淹找到寺南一僻靜山洞讀書,用家中送來的小米一次煮一鍋,待涼后劃上一個十字,每頓吃一塊,再切上一點野菜,撒上鹽末下飯,這就是鄒平婦孺皆知的“讀書洞”、“劃粥斷齏”的故事。據(jù)江少虞的《宋朝事實類苑》記載,范仲淹“惟煮粟米二合作粥一器,經(jīng)宿遂凝,以刀為四塊,早晚取二塊,斷薤十?dāng)?shù)莖,酢汁半盅,入少鹽,煖而啖之,如此者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