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寶典《楚辭九章》:惜誦

字號:

本篇是《九章》的第一篇,敘述了詩人忠不見用的悲憤和苦悶。下面是分享的  國學寶典《楚辭九章》:惜誦。歡迎閱讀參考!
    《惜誦》
    【原文】
    惜誦以致愍兮①,
    發(fā)憤以抒情。
    所非忠而言之兮②,
    指蒼天以為正。
    令五帝以折中兮③,
    戒六神與向服④。
    俾山川以備御兮⑤,
    命咎繇使聽直。
    竭忠誠以事君兮,
    反離群而贅肬⑥。
    忘儇媚以背眾兮⑦,
    待明君其知之。
    言與行其可跡兮,
    情與貌其不變。
    故相臣莫若君兮,
    所以證之不遠。
    吾誼先君而后身兮⑧,
    羌眾人之所仇⑨。
    專惟君而無他兮⑩,
    又眾兆之所讎。
    壹心而不豫兮,
    羌不可保也。
    疾親君而無他兮,
    有招禍之道也!
    思君其莫我忠兮,
    忽忘身之賤貧。
    事君而不貳兮,
    迷不知寵之門。
    忠何罪以遇罰兮,
    亦非余心之所志。
    行不群以巔越兮,
    又眾兆之所咍。
    紛逢尤以離謗兮,
    謇不可釋!
    情沉抑而不達兮,
    又蔽而莫之白。
    心郁邑余侘傺兮,
    又莫察余之中情。
    固煩言不可結(jié)詒兮,
    愿陳志而無路。
    退靜默而莫余知兮,
    進號呼又奠吾聞。
    申侘傺之煩惑兮,
    中悶瞀之忳忳。
    【注釋】
    ①惜誦:惜,痛也。誦:論,猶進諫。致愍:招致禍患。
    ②所非:古代誓詞的習慣用語。非:一本作“作”,形近而誤。
    ③五帝:即五方神:東方太皞,南方炎帝,西方少昊,北方顓頊,中央黃帝。折中:中正公平。
    ④六神:說法不一。王逸謂即六宗之神,洪興祖注引《孔叢子》謂六宗為四時、寒暑、日、月、星、水旱。
    ⑤俾:使。山川:指名山大川之神。備御:陪侍,此謂陪審。
    ⑥贅肬(yóu):肉瘤,多余的肉。蔣驥《山帶閣注楚辭》:“如贅肉之無所用,而為人所憎也?!?BR>    ⑦忘:“亡”的誤字,無。儇(xuān)媚:輕佻諂媚。背眾:違背眾人。
    ⑧誼:同“義”。
    ⑨羌:楚地方言,發(fā)語詞。仇:怨。一本“仇”下有“也”字。
    ⑩惟:思,想。
    讎:同“仇”,指仇敵。一本“讎”下有“也”字。
    志:意料。
    巔越:殞墜,跌跤。
    咍(hāi):楚地方言,譏笑。
    白:一本“白”下有“也”字。
    郁邑:郁悶不快的樣子。侘傺(chàchì):失意的樣子。
    瞀(mào):心緒煩亂。忳忳(tún):愁悶的樣子。
    【譯文】
    痛心啊,由于進諫而招來不幸,
    我要傾訴心中的激情和怨情。
    如果我的話不是出于忠誠啊,
    我愿上指蒼天讓他來作證。
    讓五方神帝來公平裁決吧,
    我愿面對六宗神祇把事理說清。
    請山川眾神都來聽證做陪審啊,
    命法官皋陶把是非曲直判明。
    我竭盡忠誠來侍奉君王啊,
    反被小人看作是多余的瘤腫。
    我不懂奉迎諂媚而惹惱小人啊,
    只有等待明君體察我的衷情。
    我的一言一行都有跡可查啊,
    我表里如一從不變更。
    所以考察臣子沒有比得上君王的啊,
    因為這種考察在眼前就可得到印證。
    我堅守人生道義是先君后己,
    竟然被眾人怨恨仇視。
    我心中思念的只有君王您啊,
    眾人卻把我當做仇敵。
    我忠誠專一毫不遲疑,
    可結(jié)果卻不能保全自己。
    我極力地親近君王別無他想,
    卻成了招災惹禍的根基!
    為君王著想沒人比我更忠心啊,
    我竟然忘卻了自己人微才疏。
    侍奉君王我從不三心二意啊,
    根本不知什么取寵邀幸的門路。
    忠心有何罪竟遭懲罰啊,
    這真是我心中從未意想到。
    行為不同俗隨流就要跌跤,
    還要受到群小的譏諷嗤笑。
    一連串的責怪,不斷的誹謗啊,
    真使我愁腸百結(jié)不平難消!
    心情郁郁難以傾訴啊,
    君王受蒙蔽忠心難剖。
    心頭愁悶失意潦倒啊,
    又有誰理解我心頭的苦惱。
    本來有說不完的話卻無法投寄啊,
    我愿陳述心志卻無路使君王知曉。
    隱退沉默吧,可誰又明白我呢?
    上前呼喊吧,可誰又聽我的呼號?
    一再的失意使我心煩意亂啊,
    滿懷的愁緒呵,難寫難描。
    【原文】
    昔余夢登天兮,
    魂中道而無杭①。
    吾使厲神占之兮②,
    曰:“有志極而無旁③?!?BR>    “終危獨以離異兮?”
    曰:“君可思而不可恃。
    故眾口其鑠金兮,
    初若是而逢殆④。
    懲于羹者而吹齏兮,
    何不變此志也?
    欲釋階而登天兮,
    猶有曩之態(tài)也⑤。
    眾駭遽以離心兮⑥,
    又何以為此伴也⑦?
    同極而異路兮,
    又何以為此援也?
    晉申生之孝子兮⑧,
    父信讒而不好。
    行婞直而不豫兮⑨,
    鯀功用而不就?!?BR>    吾聞作忠以造怨兮⑩,
    忽謂之過言。
    九折臂而成醫(yī)兮,
    吾至今而知其信然。
    矰弋機而在上兮,
    罻羅張而在下。
    設張辟以娛君兮,
    愿側(cè)身而無所。
    欲儃佪以干傺兮,
    恐重患而離尤。
    欲高飛而遠集兮,
    君罔謂汝何之。
    欲橫奔而失路兮,
    堅志而不忍。
    背膺胖以交痛兮,
    心郁結(jié)而紆軫。
    梼木蘭以矯蕙兮,
    槃申椒以為糧。
    播江離與滋菊兮,
    愿春日以為糗芳。
    恐情質(zhì)之不信兮,
    故重著以自明。
    矯茲媚以私處兮,
    愿曾思而遠身。
    【注釋】
    ①杭:通“航”,指渡船。
    ②厲神:大神,主殺罰,此指身附厲神的巫。
    ③極:窮,至。旁:輔佐。
    ④殆:危險。
    ⑤曩(nǎnɡ):向,以往。
    ⑥駭遽:驚駭遑遽。
    ⑦伴:侶。
    ⑧申生:春秋時晉獻公之子。獻公聽信后妻驪姬的讒言,逼死申生。
    ⑨婞(xìnɡ)直:剛直。
    ⑩作忠:為忠,盡忠心。造怨:結(jié)怨。
    九折臂而成醫(yī):《左傳》:“三折肱知為良醫(yī)?!迸c此意相同,謂多次折臂,積累了醫(yī)治的經(jīng)驗,自己也就成醫(yī)生了。
    矰、弋:均為系著絲繩的短箭。機:機括,這里用作動詞,作發(fā)射解。
    側(cè)身:置身。
    遠集:遠遁。
    橫奔:亂跑。失路:不行正道。
    胖:分。
    梼:斷木。一本“梼”作“搗”?!皳v”,舂,譯文從之。矯:揉碎。
    滋:栽種、培植。
    情質(zhì):真情本性。信:同“伸”。
    曾思:重思,一再思考。
    【譯文】
    從前我曾夢中飛游蒼天啊,
    魂悠悠中途遇河卻無渡船。
    我請大神替我占卜啊,
    他說:“你有大志可惜無外人助援。”
    “難道我就終將孤獨被君王疏遠?”
    他說:“可以為君王著想?yún)s不可依仗。
    因為眾口一詞可以把黃金熔化啊,
    當初你就是這樣忠誠才遭受到危險。
    被湯燙過的人見到?jīng)霾艘惨禋猓?BR>    為什么你不把初衷改變改變?
    想不用天梯就打算登天,
    你的態(tài)度一絲沒改還像從前。
    眾人害怕你,不與你同心同德,
    為什么會和你做伴?
    雖同事一君但你們路途各異,
    為什么會給你助援?
    晉國的申生是個孝子啊,
    父親把他逼死就是聽信了讒言。
    鯀為人剛直不活轉(zhuǎn),
    他的功業(yè)因此不得實現(xiàn)?!?BR>    我聽說盡忠君王容易與人結(jié)怨,
    對此我毫不在意以為是夸大。
    手臂多次折傷的人可能成良醫(yī),
    如今我才明白這話一點兒不差。
    如今這個世道,天上利箭橫飛,
    地上張羅設網(wǎng)。
    處處暗設機關(guān)陷害君王,
    哪里有我立足容身的地方。
    我徘徊不去以求留在君王身旁啊,
    又怕更大的禍患落在頭上。
    我想抽身遠走高飛啊,
    又怕君王誣我說:“你背叛我,要去什么地方?”
    想放棄正路像小人那樣亂竄啊,
    可我一向心堅志專又不忍心。
    我的前胸和后背就像裂開一樣啊,
    我心頭郁悶難舒,絞痛難忍。
    搗碎木蘭,揉碎蕙草啊,
    舂碎申椒做干糧。
    再播種下江離栽上菊花啊,
    待到春天做成干糧芬芳。
    唯恐我的真情得不到表達啊,
    所以三番五次表明衷腸。
    保持自己的美德,離群索居吧,
    我反復想過隱身遠藏。
    【賞析】
    本篇是《九章》的第一篇,敘述了詩人忠不見用的悲憤和苦悶。詩人“事君而不二”,但卻遭到小人的排擠和陷害。而國君也不理解他,致使他深感冤屈和不平。他就在這愁苦憂憤無計消除的痛苦中,產(chǎn)生了遠世潛藏、抽身遠去的朦朧想法,但還沒想到死。本篇所表達的內(nèi)容與《離騷》前半篇基本相同,一些語句也基本一樣,當是詩人在同一情結(jié)心態(tài)下的歌唱。其創(chuàng)作時間略早于《離騷》,但不會太久,基本屬于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