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為人民服務》教案及教學反思

字號:

《為人民服務》這篇文章是毛澤東同志,在中央警備團舉行的張思德同志追悼會上所作的講演。準備了以下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教案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思想內容,使學生受到革命人生觀的啟蒙教育。
    2.概括課文中心思想,體會作者論述中心思想的思路。
    3.學會本課生字。通過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4.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4自然段。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教學難點:
    了解課文中論述的各個層次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個中心思想之間的關系。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初讀課文,讓學生通過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教學重、難點:
    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
    學生自己初讀課文,并畫出文中生字新詞。
    (二)細讀課文
    教師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檢查學生初讀課文的情況,并注意糾正讀音。
    1.指導學生讀準字音。
    課文當中有些字的字音需要特別引起注意。如“悼”讀d4o,不讀di4o;“炊”讀chu9,不讀cu9,應通過反復練習幫助學生讀準字音。練習時可以采用選擇正確讀音的形式。如
    2.指導學生分析字形結構。
    本課共有4個生字,數量不多。其中有3個字可以用比較的方法來記憶。如
    這樣可以利用熟字幫助學生很快記住生字。
    3.課堂討論識記難字的方法。
    應該注意“鴻”字由三部分構成,是一個左中右結構的字,不要把“氵”誤寫成“冫”。
    “鼎”字比較難寫,可分成這樣兩部分來記:“目”和“”,記憶“”這部分時應抓住這部分左右基本對稱的特點。特別要強調這個字的筆順:目、鼎。
    (三)理解詞語。
    1.讓學生從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詞質疑。
    可讓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不理解的詞語,然后提出來小組討論或查字典,在小組中還不能解決的問題再提出來集體討論。
    2.引導學生通過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1)在學生質疑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以“死得其所”這個詞為例,在這個詞中“所”原指地方、處所。教師可以讓學生找到這個詞所在的句子讀一讀,聯(lián)系上下文想一想,進而聯(lián)系實際討論,體會“死得其所”一詞在課文中指的是死得有價值,有意義的意思。
    以“鴻”字為例,“鴻”字在課文中組成“鴻毛”一詞,這個詞的字面意思并不難理解,指的就是鴻雁的毛。教師可引導學生找到帶有“鴻毛”一詞的句子進一步理解,鴻毛是很輕的,有的人的死比鴻毛還輕,實際上暗含了這種人的死是很輕微的,是微不足道的,進而使學生理解到鴻毛一詞的引申義:輕微,微不足道。
    (2)出示課文中的重點詞語,鞏固練習,加深理解。
    完全:就是的意思。在課文中這個詞指的是除了為人民服務以外,再沒有別的其它的目的。
    徹底:是貫徹到底的意思,也就是說,不管在什么時候,不管做什么工作,都應該完全徹底地為人民謀利益,而不是出于其它的目的。
    五湖四海:這個詞泛指全國各地。聯(lián)系上下文可理解革命隊伍的人來自全國各地,四面八方。
    追悼:指的是懷念死者,表示哀悼的意思。
    “哀思”這個詞可以用分別解字再解詞的方法理解。“哀”指“悲哀”;“思”指“思念”;“哀思”這個詞就是指悲哀、思念的感情。
    固:本來的意思。
    于:比的意思。
    或:“有的”的意思。
    通過對以上重點詞語的理解,通過讓學生在讀書的同時思考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可以培養(yǎng)學生認真思考、自主學習的習慣。
    (四)理清文章層次結構。
    1.讓學生自己按自然段順序讀課文,邊讀邊想一想每個自然段講了什么?
    2.指名按自然段順序朗讀課文,讀完一段,說說這個自然段講了什么?
    通過讀課文讓學生知道課文先講了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及黨領導的軍隊的根本宗旨;接著講了人的死有兩種不同的意義;又講了為了人民的利益要堅持好的,改正錯的;然后講了為了人民的利益要搞好團結,提高勇氣,不怕犧牲,互相愛護;后講了開追悼會的目的。
    全文以“為人民服務”為線索,分五個自然段,從五個方面進行論述,這樣便理清了文章的層次,為下一步深入閱讀課文,學習課文做了準備。
    (五)指導難句的朗讀,使學生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1.自由輕聲讀課文,然后畫出讀不好的句子。
    2.小組交流,如何來讀好畫出的難句或長句。
    3.提出讀不好的句子,全班共同練習朗讀。
    課文中有這樣幾句話學生讀起來可能有困難。
    (1)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教師指導學生讀這句話時,可以采用范讀的方式,讓學生聽讀,然后再讓學生自己練讀。可以這樣停頓: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2)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BR>    這句話中引用了一句古文,讀好這句話,首先要了解這句古文的意思,在此基礎上,讀好這個長句??梢赃@樣停頓: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BR>    (六)作業(yè)。
    1.熟讀課文。
    2.抄寫讀讀寫寫的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思想內容,使學生受到革命人生觀的啟蒙教育。
    2.概括課文中心思想,體會作者論述中心思想的思路。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4自然段。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教學難點:
    了解課文中論述的各個層次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個中心思想之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引導學生回憶課文結構層次。
    1.自由讀課文,思考這篇課文的題目是《為人民服務》,課文從哪幾個方面講了應如何為人民服務?
    首先講了我黨及人民軍隊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接著講了人的死有兩種不同意義;然后講為人民服務要堅持好的,改正錯的;又講為人民服務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后講開追悼會的目的。
    2.教師小結:這五個自然段講了五層意思,每一個自然段都可以獨立成為一段。
    (二)學習第一段。
    1.自由讀第一段,結合這一段中的詞語說說什么是為人民服務?
    學生能夠說出為人民服務就是為了解放人民,為人民利益工作的就可以了,不要求學生的回答深入詳盡。
    2.板示
    我們這個隊伍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板示出這兩句話后,讓學生讀一讀,比較比較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從帶點的詞語中能體會出什么?請同學們談一談。
    “完全”說明我們這個隊伍是地為人民利益工作的,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別的目的。“徹底”則說明了我們這個隊伍無論在什么時候,做什么工作,時刻都想著人民。這句話揭示了黨和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為人民服務的要求和標準,黨和軍隊與人民群眾有著密切關系。
    (三)學習第二段。
    1.學習第二段,可讓學生先自己讀一讀第二段,畫一畫有哪些句子不理解,然后提出不懂的問題。
    2.學生的問題可能集中在這兩句話上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BR>    這句話的意思是:人總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有價值、有意義,比“泰山”還重,有的人的死無價值,無意義,比“鴻毛”還輕。
    學生理解了這句話的意思,可再讓學生說說什么人的死比“泰山”還重?使學生深入領會“為人民服務”的含義。
    (2)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
    這句話教師可以啟發(fā)學生理解。張思德同志1933年參加革命,經過長征,負過傷,是一個忠實地為人民利益服務的共產黨員。1944年9月5日,在陜北安塞縣山中燒炭,因炭窯崩塌而犧牲。張思德同志牢記革命隊伍的宗旨,活著為人民的利益工作,死為人民的利益犧牲,體現了完全徹底地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因為他為人民的利益而死,雖然一生中沒做出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但他的死卻是有意義、有價值的,所以說“比泰山還重”。
    3.學生領會了這兩個難句的意思,教師可讓學生帶著體會到的感情再讀課文,通過朗讀,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四)學習第三段。
    1.讓學生默讀課文,想一想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自己的缺點?從課文中畫出有關語句。
    2.學生可能畫出這幾句話。
    (1)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誰向我們指出都行。只要你說得對,我們就改正。你說的辦法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照你的辦。
    教師可將這些句子板示出來,然后提問,這段話共有幾句?每句說的是什么?句與句是怎樣連起來的?
    教師可以幫助、指導、啟發(fā)學生理解這幾句話的意思:為人民服務,要善于接受別人的批評。無論是自己的同志,親密的朋友,還是平日相處時有矛盾的人、反對過自己的人,這些人的批評都要聽得進去。只要是正確的批評和意見,我們就要接受,就要改正,就要照辦。這就表明了衡量是與非的標準只有一個,就是要符合人民的利益,對人民有好處。
    (2)學生還可能畫出這句話
    只要我們?yōu)槿嗣竦睦鎴猿趾玫模瑸槿嗣竦睦娓恼e的,我們這個隊伍就一定會興旺起來。
    學生提出這句話,教師可啟發(fā)學生結合對上面幾句話的理解來體會這句話的含義。
    這句話講的是:人民的利益是衡量對錯的標準。要使我們的隊伍興旺起來,就必須從人民的利益出發(fā),堅持好的,堅持對人民有益的,改正錯的,改正對人民無益的。
    3.學生理解了這幾個難句,教師可再組織學生自讀課文,進一步深刻體會文章的含義,同時為后面的背誦奠定基礎。
    (五)學習第四段。
    在前面三段的學習過程中,我們采取了不同的形式教學生讀書,找難句,提問題;點撥啟發(fā)學生,理解難句。在第四段的學習中可以讓學生自己讀書,自己討論,自己學習。
    1.讓學生自己讀課文第四段,畫出你認為重要的句子或不懂的句子,然后在小組中說說你對重點句的理解,后再把不懂的句子提出來,小組里的幾個同學共同討論,互相補充。
    2.集體討論。
    (1)請學生讀自己畫出的重點句,再談談自己的理解。
    (2)把小組討論后理解仍有困難的句子提出來集體討論。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這幾句話的點撥。
    ①我們今天已經領導著有九千一百萬人口的根據地,但是還不夠,還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
    “九千一百萬人口的根據地”指的是當時的陜甘寧邊區(qū)和華北、華中、華南等抗日根據地。當時這些根據地的人口總和是九千一百萬。這句話是說,還要擴大抗日革命根據地,才能取得全民族,全中國的解放。可見,當時為人民服務的共同目標就是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民族。
    ②我們的同志在困難的時候,要看到成績,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們的勇氣。
    這句話是說,革命斗爭,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必然要遇到艱難困苦。但是,我們?yōu)榱巳嗣窭?,為了民族解放,就不能怕困難,要看到成績和光明,要樹立信心,鼓足勇氣。
    ③我們的干部要關心每一個戰(zhàn)士,一切革命隊伍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革命隊伍的人是為了一個共同目標走到一起的。因此,不論是干部對戰(zhàn)士,還是戰(zhàn)士對戰(zhàn)士,都要互相關心、愛護和幫助。這樣才能更好地團結起來,共同奮斗,實現我們的目標。
    3.指導學生背誦課文第3、4自然段。
    (1)背誦之前應先讓學生將這兩段話再讀一讀,對這兩段話有一個整體的印象。
    (2)出示填空
    ①(  ?。┪覀兪菫槿嗣穹盏?,(   ),我們(   )有缺點,(  ?。┎慌聞e人批評指出。(  ?。┦鞘裁慈?,誰向我們指出(   )行。(  ?。┠阏f得對,我們(  ?。┚透恼?。你說的辦法(  ?。覀儯ā  。?。
    背誦這幾句時教師可指導學生抓住這幾句話中的關聯(lián)詞語及重點詞語,利用這些詞語指導學生記憶。
    ②(“   ”)這一條意見,就是黨外人士(  ?。┫壬岢鰜淼模凰岬煤?,(   ),我們就采用了,只要我們?yōu)椋ā  。?,為(   ),我們這個隊伍就(  ?。?。
    ③我們都是來自(  ?。瑸榱艘粋€(  ?。?,走到一起來了。我們還要和(  ?。┳哌@一條路。我們今天已經領導著有(  ?。沁€不夠,還要更大些,才能取得(  ?。N覀兊耐驹诶щy的時候,要(  ?。?,要(  ?。?,要提高(   )。中國人民正在受難,我們(  ?。┙饩人麄儯覀円ā  。R獖^斗就會(  ?。?,死人的事是經常發(fā)生的。但是我們想到(  ?。?,想到(  ?。?,我們?yōu)槿嗣穸?,就是(  ?。2贿^,我們應當盡量地減少那些(  ?。?。我們的干部要(  ?。?,(   )都要(  ?。ā  。ā  。?BR>    在指導學生背誦時,教師可采取多種形式。如讓學生自己對照課文口頭填空,熟讀,或同桌互相填空,小組填空等。也可以教學生一起背的方法,如先熟讀再背誦、抓重點詞背、分層背等等。
    (六)學習第五段。
    讓學生自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為什么要開追悼會?
    指導學生理解開追悼會為了懷念死者,懷念那些曾為人民服務,為人民做過貢獻的人,同時開追悼會也能使人民更加團結,使整個民族團結起來。
    (七)總結課文中心思想。
    提問:這篇講話的中心思想是什么?這個中心是怎樣一層一層表達出來的?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再讀課文,然后按板書提示指名談一談。
    教學反思1
    《為人民服務》是一篇講演稿。講演,是一種強調闡明觀點和宣傳效果,并注重感情感染的論說方式。《為人民服務》這篇講演稿對學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要讓學生反復讀課文,在朗讀和默讀的過程中理解課文內容。教師應該從“深文淺教”中教會學生。通過課堂上的實踐,證明了這節(jié)課的安排是合理的,學生學到了知識,老師教的輕松,收到了實效。從學生的發(fā)言中可看出,他們對此理解還是比較透徹的。學生為何對文章能作出如此透徹的理解呢?簡單地說,他們已經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
    長期以來,我注重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滲透和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進行了“讀---想---談”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的探討。
    這種教學模式要求: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研究,教師不講也可以,等到學生實在不能用自己的能力了解功課時,教師才去調兵遣將幫助他。這種模式營造了讓學生主動地獲得學習的成功,同時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自學能力發(fā)展也得到了提高。他們可以大膽地去發(fā)現、去想、去說。
    教學反思2
    《為人民服務》是毛澤東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中央警衛(wèi)團舉行的張思德同志的追悼會上所發(fā)表的講演。
    這篇文章是議論文,全文闡述了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文章圍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中心,分層進行了論述。這種無故事情節(jié)、無華麗辭藻的文章,對小學生來說是“無趣”的。課文距今已近六十五年,學生對當時的時代背景知之甚少,不易理解,難以引起情感的共鳴,又因為學生是初步接觸這類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文中一些語句含義深刻,更是增加了理解的難度。
    文章的難點有兩處:一是體會“人民服務”的思想;二是理解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但是實際教學中,這節(jié)課給我的感覺理論知識很是深奧,學生對作者的話語理解的不到位,他們“對人民服務”的理解總是浮在毛皮之上,仿佛隔靴瘙癢一般。在備課時,我反復研讀課文,總覺得犯困。
    課文從五個方面闡述了為人民服務的道理。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的結構相似,都是先提出自己的觀點,然后或引用古人的佳句或舉例說明來進一步闡述這個觀點,使我們對生死、批評有了正確的理解。
    因此,教學時,我采用先扶再放相結合的方法,首先引導學生學習第二自然段,再放手讓學生自學第三自然段,課文的第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段中的重點,我注意引導學生分層理解逐步學習,第一步給此段分層,并概括層意,第二步抓重點詞句,領悟道理,由于教學時我立足于綜合運用小學階段的基本功,從題入手,理清脈絡,抓中心,悟道理,由理及情,由情導行,使比較難理解而又比較枯燥的文章變得易學,學生學得快,學得積極。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們只是起引導的作用,與其枯燥地講解,不如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研讀?!稙槿嗣穹铡肥且黄葜v稿。演講,是一種強調闡明觀點和宣傳效果,并注重感情感染的論說方式。既然如此,就讓學生先聽演講吧。我充分利用遠程教學資源,讓學生先聽著演講進入文本,而后談談能引起你共鳴的地方。演講中的慷慨激昂感染了學生,聽完演講后他們便迫不及待地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一個學生說:“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這句話引起了我的共鳴,從這篇演講稿中,我不僅知道了張思德的死比泰山還重,而且還知道了李大釗、江姐、黃繼光等革命烈士的死也比泰山還重,他情不自禁地朗讀起這句話,并在“泰山”和“重”這兩個詞上加了重音,通過他的自讀自悟,讓全體學生受到革命人生觀的啟蒙教育。
    另一個學生在分析如何正確對待批評時,不由自主發(fā)出感慨:毛澤東這么偉大的人物,對待批評都是歡迎的態(tài)度,想一想自己真是羞愧,對待批評總是逃避。通過他的自讀自悟,讓學生受到了反省自我的教育。
    學生一個接一個,就連我認為很普通的一句話都被學生詮釋得精彩至極,連我認為很難的問題全被學生輕易解決,這就是個性化的閱讀,枯燥無味的議論文竟被學生讀得有滋有味,這是我課前根本想不到的。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們把“課堂”----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輕松、有趣、自由、放膽地走進課堂,才能讓語文課堂,煥發(fā)光彩,勃勃生機,成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