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節(jié)日都有著特殊的意義,端午節(jié)便是人們紀念屈原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吃美味的粽子和歡樂的賽龍舟是人們過端午節(jié)的習俗。下面是為大家整理的有關(guān)端午節(jié)的作文,歡迎閱讀參考。
【篇一】粽葉飄香,品味端午
為了慶祝端午節(jié),老師讓我們每個人帶一兩個粽子,并且還邀請張琰的媽媽教我們包粽子,我們都非常開心。
到了周五下午,我們每個人都帶來了粽子,有豆沙棕、八寶棕、蜜棗棕……各種各樣。我?guī)У氖嵌股匙亍藢氉?,都是非常好吃的。第三?jié)課一上課,同學們都迫不及待地等著老師,老師進來說:“讓我們用端正的坐姿歡迎張琰的媽媽?!崩蠋煹脑捯粢宦?,每個同學都坐得像一棵棵筆直的小樹。張琰的媽媽一進來,我們就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張琰的媽媽先拿出粽葉和泡了一天的糯米,把粽葉折成一個三角形的漏斗,然后往里面放上糯米、棗、葡萄干,接著左折一下,右折一下,后用線把包好的粽子纏好。把粽子放到鍋里煮五分鐘后,就可以出鍋了。同學們個個吃得津津有味。
今天我吃上了自己包的粽子,比買的粽子好吃多了,心里非常高興。
【篇二】又是一年端午節(jié)
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與往年不一樣的是,我弄明白了端午節(jié)的由來。它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公元前278年,秦軍攻占楚都郢。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初五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投江后,楚國老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去憑吊屈原。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的身體了。這就是每年五月初五為何要吃粽子的緣由。屈原投江后,人們劃著小船爭先恐后地搶著去救援,這樣就形成了賽龍舟的習俗。至今這兩個習俗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
端午節(jié),我家也少不了吃粽子。如果有機會,我也會參加賽龍舟。
【篇三】端午之祭
“知死不可讓,愿勿愛兮。明告君子,吾將以為類兮?!贝蠹覒撝肋@句出自古代詩人屈原的絕筆之作——《懷沙》。每當端午節(jié)我吃著香甜的粽子時,總會想起屈原那愛國的精神。
曾經(jīng),有一位叫屈原的詩人。他不忍親眼看見自己的祖國被秦軍攻破,于農(nóng)歷五月初五在寫下絕筆之作《懷沙》后,抱著石頭投入汨羅江,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附近的楚國百姓得知消息,紛紛趕來,一個漁民把糯米制成的飯團拋向水中,說是讓魚蝦龍蟹吃飽,這樣就不會去咬屈原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效仿,一位老醫(y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藥酒可以把蛟龍熏暈,以免傷害屈原。后來人們怕飯團被蛟龍所食,又想出用楝樹葉包飯,纏上彩絲,慢慢地就變成了現(xiàn)在的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黃酒的習俗。
屈原先生的死給我們感觸巨大。每次吃著香甜的粽子時,總想感嘆一句:一個人是如何做到死后可以讓世人來祭奠?恐怕只有擁有別人所超越不了的思想和品質(zhì)才能做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