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憂時的詩,和《王風(fēng)·黍離》相類。本篇虛字多,句法參差,形式上有其特色。下面是分享的國學(xué)寶典詩經(jīng):《國風(fēng)·魏風(fēng)·園有桃》。歡迎閱讀參考!
《國風(fēng)·魏風(fēng)·園有桃》原文
園有桃,其實之肴.
心之憂矣,我歌且謠.
不我知者,謂我士也驕.
彼人是哉?子曰何其?
心之憂矣,其誰知之!
其誰知之!蓋亦勿思!
園有棘,其實之食.
心之憂矣,聊以行國.
不我知者,謂我士也罔極.
彼人是哉?子曰何其?
心之憂矣,其誰知之!
其誰知之!蓋亦勿思!
《國風(fēng)·魏風(fēng)·園有桃》拼音
yuányǒutáo,qíshízhīyáo.
園有桃,其實之肴.
xīnzhīyōuyǐ,wǒɡēqiěyáo.
心之憂矣,我歌且謠.
bùwǒzhīzhě,wèiwǒshìyějiāo.
不我知者,謂我士也驕.
bǐrénshìzāi?zǐyuēhéqí?
彼人是哉?子曰何其?
xīnzhīyōuyǐ,qíshuízhīzhī!
心之憂矣,其誰知之!
qíshuízhīzhī!ɡàiyìwùsī!
其誰知之!蓋亦勿思!
yuányǒují,qíshízhīshí.
園有棘,其實之食.
xīnzhīyōuyǐ,liáoyǐxínɡɡuó.
心之憂矣,聊以行國.
bùwǒzhīzhě,wèiwǒshìyěwǎnɡjí.
不我知者,謂我士也罔極.
bǐrénshìzāi?zǐyuēhéqí?
彼人是哉?子曰何其?
xīnzhīyōuyǐ,qíshuízhīzhī!
心之憂矣,其誰知之!
qíshuízhīzhī!ɡàiyìwùsī!
其誰知之!蓋亦勿思!
【題解】
這是憂時的詩,和《王風(fēng)·黍離》相類。本篇虛字多,句法參差,形式上有其特色?!峨`釋》載漢石經(jīng)魯詩殘字碑“□□□之誰知之”,似乎“其誰知之,其誰知之”二句《魯詩》作“其誰知之誰知之”一個七言句。
【注釋】
1、之:猶“是”。《集傳》:“肴,食也。”食桃和下章的食棘似是安于田園,不慕富貴的表示。
2、我:是詩人自稱。謠:行歌?!睹珎鳌罚骸扒蠘吩桓?,徒歌曰謠?!?BR> 3、不我知者:唐石經(jīng)作“不我知”,一本作“不知我者”。下章同。
4、士:旁人謂歌者?!锻ㄡ尅罚骸拔沂浚丛娙俗灾^也?!?BR> 5、彼人:指“不我知者”。《鄭箋》:“彼人,謂君也?!?BR> 6、子:歌者自謂。其(姬jī):語助詞。《集傳》:“其,語詞。”
7、“彼人”二句詩人自問道:那人說得對么,你自己以為怎樣呢?
8、蓋:同“盍(河hé)”,就是何不。亦:語助詞。這句是詩人自解之詞,言不如丟開別想。
9、棘:酸棗。
10、行國:周行國中。這二句言心憂無法排遣,只得出門浪游。
11、罔極:無常?!都瘋鳌罚骸皹O,至也。罔極,言其心縱恣無所至極?!币岩姟缎l(wèi)風(fēng)·氓》篇。
【今譯】
園里長著桃樹,我拿桃子當(dāng)飽。
心里塞著煩惱,嘴里哼著歌謠。
不相識的人說我狂傲,他說的是嗎?
你自問對不對號?
我心里的煩惱,有誰知道!
有誰知道!別想它豈不更好!
園里長著酸棗,酸棗飽我饑腸。
心里滿是憂傷,我在國里游蕩。
不相識的人說我失常,他說的是嗎?
你自家說是怎樣?
我心里的憂傷,有誰知道!
有誰知道!何不丟開別想!
《國風(fēng)·魏風(fēng)·園有桃》原文
園有桃,其實之肴.
心之憂矣,我歌且謠.
不我知者,謂我士也驕.
彼人是哉?子曰何其?
心之憂矣,其誰知之!
其誰知之!蓋亦勿思!
園有棘,其實之食.
心之憂矣,聊以行國.
不我知者,謂我士也罔極.
彼人是哉?子曰何其?
心之憂矣,其誰知之!
其誰知之!蓋亦勿思!
《國風(fēng)·魏風(fēng)·園有桃》拼音
yuányǒutáo,qíshízhīyáo.
園有桃,其實之肴.
xīnzhīyōuyǐ,wǒɡēqiěyáo.
心之憂矣,我歌且謠.
bùwǒzhīzhě,wèiwǒshìyějiāo.
不我知者,謂我士也驕.
bǐrénshìzāi?zǐyuēhéqí?
彼人是哉?子曰何其?
xīnzhīyōuyǐ,qíshuízhīzhī!
心之憂矣,其誰知之!
qíshuízhīzhī!ɡàiyìwùsī!
其誰知之!蓋亦勿思!
yuányǒují,qíshízhīshí.
園有棘,其實之食.
xīnzhīyōuyǐ,liáoyǐxínɡɡuó.
心之憂矣,聊以行國.
bùwǒzhīzhě,wèiwǒshìyěwǎnɡjí.
不我知者,謂我士也罔極.
bǐrénshìzāi?zǐyuēhéqí?
彼人是哉?子曰何其?
xīnzhīyōuyǐ,qíshuízhīzhī!
心之憂矣,其誰知之!
qíshuízhīzhī!ɡàiyìwùsī!
其誰知之!蓋亦勿思!
【題解】
這是憂時的詩,和《王風(fēng)·黍離》相類。本篇虛字多,句法參差,形式上有其特色?!峨`釋》載漢石經(jīng)魯詩殘字碑“□□□之誰知之”,似乎“其誰知之,其誰知之”二句《魯詩》作“其誰知之誰知之”一個七言句。
【注釋】
1、之:猶“是”。《集傳》:“肴,食也。”食桃和下章的食棘似是安于田園,不慕富貴的表示。
2、我:是詩人自稱。謠:行歌?!睹珎鳌罚骸扒蠘吩桓?,徒歌曰謠?!?BR> 3、不我知者:唐石經(jīng)作“不我知”,一本作“不知我者”。下章同。
4、士:旁人謂歌者?!锻ㄡ尅罚骸拔沂浚丛娙俗灾^也?!?BR> 5、彼人:指“不我知者”。《鄭箋》:“彼人,謂君也?!?BR> 6、子:歌者自謂。其(姬jī):語助詞。《集傳》:“其,語詞。”
7、“彼人”二句詩人自問道:那人說得對么,你自己以為怎樣呢?
8、蓋:同“盍(河hé)”,就是何不。亦:語助詞。這句是詩人自解之詞,言不如丟開別想。
9、棘:酸棗。
10、行國:周行國中。這二句言心憂無法排遣,只得出門浪游。
11、罔極:無常?!都瘋鳌罚骸皹O,至也。罔極,言其心縱恣無所至極?!币岩姟缎l(wèi)風(fēng)·氓》篇。
【今譯】
園里長著桃樹,我拿桃子當(dāng)飽。
心里塞著煩惱,嘴里哼著歌謠。
不相識的人說我狂傲,他說的是嗎?
你自問對不對號?
我心里的煩惱,有誰知道!
有誰知道!別想它豈不更好!
園里長著酸棗,酸棗飽我饑腸。
心里滿是憂傷,我在國里游蕩。
不相識的人說我失常,他說的是嗎?
你自家說是怎樣?
我心里的憂傷,有誰知道!
有誰知道!何不丟開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