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歲的《兒童故事》三篇

字號:


    聆聽故事是兒童提升語言表達(dá)能力、獲取知識的辦法之一,下面就給大家分享下幾則兒童故事,歡迎閱讀!
    5歲兒童故事篇一:
    在和睦森林里,住著許許多多的小動物,大家都是相親相愛的,常常互相幫忙。
    而大家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幫兔媽媽找小兔。
    小兔太迷糊了,從學(xué)校走到家的路上也常常走丟,還好路上碰到同學(xué),他們都會把小兔帶回家。
    可是這天,天已經(jīng)黑透了,小兔還沒有回家。
    兔媽媽問遍了小兔所有的同學(xué),他們都說在路上沒有看到小兔。
    這下可把兔媽媽急壞了,趕緊通知大家去找。
    “小兔!小兔!你在哪里?”大家尋找的聲音在黑暗里回蕩。
    可是大家把平時找到小兔的地方都找遍了,還是不見小兔的蹤影。
    “小兔,我的寶貝啊!你到底去了哪里?”兔媽媽可著急了,大家都圍著她想辦法。
    “我想,小兔會不會在懸崖邊?”豬大叔說話了。
    聽到豬大叔的話,大家都倒吸了一口冷氣。
    懸崖邊就住著一窩狼!!狼是怕火的,大家點起火把直奔懸崖邊。
    果然,在懸崖前面的大樹上發(fā)現(xiàn)了哭泣的小兔,而遠(yuǎn)處正圍著一群狼!!還好大家拿著火把,狼群不敢靠近。把小兔抱下樹后,大家拿著火把圍成圈圈,小心翼翼地回到了和睦森林。
    兔媽媽在屋子里哄驚魂未定的小兔睡覺,大家卻在門外商量些什么。
    第二天放學(xué)的時候,小兔在路上發(fā)現(xiàn)了許許多多的路牌,一直從校道到和睦森林里。而在小兔家門口旁邊,還立了一塊“歡迎小兔回家”的牌子。
    小兔和兔媽媽都感動極了,原來這是昨天晚上大家一起商量幫小兔認(rèn)路做的。
    從此小兔再也沒有迷過路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團結(jié)和睦的重要性,因為有森林里其他小動物的團結(jié)和睦、相親相愛、互幫互助,小兔才能夠真正的回家,也因為小動物們的友愛,為小兔做路牌,所以小兔以后再也沒有迷過路了。
    5歲兒童故事篇二:
    從前有只小白兔,它的尾巴跟松鼠的尾巴一樣漂亮。
    有一次,小白兔的尾巴上長了個膿瘡,膿瘡一天天長大,它那尾巴上的毛一根根地往下掉。
    媽媽叫馬大夫給它治病。馬大夫說:“要動手術(shù)。”
    可小白兔怕疼,就讓馬大夫明天再來。
    大夫剛走不久,小白兔就在地上打了個洞,鉆到里面躲了起來。
    大夫第二天來的時候,發(fā)現(xiàn)小白兔不在,就走了。
    小白兔就這樣每天躲著大夫,后來它尾巴上的膿瘡越來越大,它的尾巴就爛了一大截。
    后來它不得不去找馬大夫了,馬大夫說:“你這拖的太久了,如果早點來,還有的治?!?BR>    馬大夫只好用手術(shù)刀剪去小白兔那爛了一大截的尾巴。
    從那以后,小白兔就只有一丁點兒短尾巴了。小白兔整天躲在一個角落,用手捂住眼睛,哭呀哭,哭得可傷心了!
    幾個月過去了,他那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就哭得紅彤彤的了。
    從此以后,小白兔的眼睛總是紅紅的,尾巴也就成現(xiàn)在一樣短了。
    故事中的小白兔如果早日接受馬醫(yī)生的治療,那么,它漂亮的尾巴一定能保住。延誤了治療的時機,小兔子的尾巴的膿瘡越來越嚴(yán)重,已經(jīng)爛掉一大截,只能做手術(shù)剪掉。結(jié)果,小白兔就只有一丁點兒短尾巴了。這故事告訴我們:有病就要盡快治,不能拖延時間,否則吃虧的還是自己。
    5歲兒童故事篇三:
    有只小豬,叫做泡泡,它呀,最不愛干的事兒,就是洗澡啦!
    小兔子說:“泡泡!你能不能變得愛干凈點兒呀!”
    小猴子說:“泡泡,快去洗澡!”
    小鹿說:“泡泡,你看我們都洗了澡呢!”
    可是它怎么也不聽。它覺得,洗澡多麻煩呀,這樣,也挺舒服的嘛!
    一天,小豬來到小河邊玩,突然一個不小心掉進了河里,幸好河水很淺很淺,小豬泡泡剛一下水,就站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