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紫羅蘭之死》教案及教學反思

字號:

文章的前半部分給人的感覺是在批判虛榮的紫羅蘭,可是到了文章的后,筆鋒一轉(zhuǎn),贊揚追求轟轟烈烈人生價值的紫羅蘭,文章跌宕起伏,富有特色. 準備了以下內(nèi)容,供大家參考!
    篇一
    教學目標:
    學習紫羅蘭勇于追求的人生信念.
    體味紀伯倫散文的獨特魅力.
    課時安排:60分鐘
    課前準備:學生搜集整理有關(guān)作者的資料.
    授課過程:
    導入新課
    由回憶六年級所學的外國作家導入,引出黎巴嫩作家紀伯倫及其文章《紫羅蘭之死》(板書課題)
    簡介作者:
    請學生在班上交流自己了解到的紀伯倫的情況,并且明確:
    紀伯倫,黎巴嫩哲理詩人,杰出畫家,和泰戈爾一樣是近代東方文學走向世界的先驅(qū),愛與美是紀伯倫作品的主旋律.
    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注意標出自己認為應該掌握的字詞.
    2,集體掌握重點字詞.(注音,解釋,造句)
    雍容 謙遜 悲憫 佇立 炫耀 瀕死 庇護 偕同
    無濟于事 安然無恙 超凡絕俗
    3,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注意讀出不同角色說話時的心態(tài).
    4,請學生起來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和句子,注意讀出情感.
    5,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概述課文.
    一棵愚蠢而不聽話的紫羅蘭,請求造化把自己變成了一棵玫瑰,終卻為光彩照人的一天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三,領悟
    1,初步理解
    請學生說一下對課文的理解.
    2,深入理解
    紀伯倫在《笑與淚》 的引言中說:\'我原為追求理想而死,不愿百無聊賴而生.我希望在自己內(nèi)心深處,有一種對愛與美如饑似渴的追求.\' 她是怎樣把自己的人生信念融注到\'貪心的紫羅蘭\'這則人生寓言中,借瀕死的紫羅蘭道出了怎樣的\'生活的意義\' ( 設計為四個相關(guān)問題,學生討論解決)
    文中描述的從前的紫羅蘭是什么樣子的 生活得怎么樣
    紫羅蘭為什么非要讓自己變成玫瑰 她追求的是一種怎樣的生活方式
    紫羅蘭變成玫瑰付出了怎樣的代價 她為何不感到痛心遺憾,臉上卻浮起微笑 (研讀紫羅蘭的獨白)
    3,小結(jié)
    我們可以讓生命轟轟烈烈,書寫壯麗篇章,也可以做一顆鋪路的石子,平淡從容,默默奉獻,無論你選擇了哪一種人生,都不可以碌碌終生,只為活著而活著.在平凡的崗位上,我們也可以樹立崇
    高的理想,并為之努力奮斗,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
    欣賞
    引導學生從選材,語言,情節(jié)三個方面討論文章.
    明確:
    選材方面:與一般文學作品不同,作者獨具匠心選用童話故事來講述人生哲理,同學們以后寫作文時,可以借鑒這種從獨特的角度選材的方式.
    情節(jié)方面:文章的前半部分給人的感覺是在批判虛榮的紫羅蘭,可是到了文章的后,筆鋒一轉(zhuǎn),贊揚追求轟轟烈烈人生價值的紫羅蘭,文章跌宕起伏,富有特色. 同學們可以學習本文這種情節(jié)安排方式,開始給人一種錯覺,但后來一百八十度大轉(zhuǎn)彎,給人一種\'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語言方面:文章語言形象生動,文詞華麗,比喻恰當;語言富于哲理性.(引導學生分析具體語段)
    四,作業(yè)
    把文中富于哲理性的句子抄寫到摘抄本上去,并試著把他背下來.
    篇二
    教學目標
    1)體味紫羅蘭的心路歷程,品味主旨。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文章的表達特點
    重點:
    分析紫羅蘭的形象,從其心路歷程上品味主旨。
    方法:以讀代練,在充分的朗讀上品味內(nèi)涵
    過程
    一、激情導入:
    如果立即做選擇,你愿意在寂寥的天幕中做醫(yī)科光芒四射但轉(zhuǎn)瞬即逝的流星,還是選擇做醫(yī)科如螢火蟲般默默無聞的小星?(學生自由談)
    你的選擇體現(xiàn)了生命的價值和人生的定位。(引入課題)
    二、聽錄音,找出本文能代表紫羅蘭心聲的句子,并談談你對原文的理解。
    三、為了這個追求,紫羅蘭的命運可以分為三個過程。
    (一)、起初,字羅蘭對生活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從課文中的語句)
    后來因何發(fā)生了變化。
    思考:對紫羅蘭和玫瑰的描寫有什么特點?帶感情讀出來。
    四、用自己的語言概括紫羅蘭命運的第二階段(執(zhí)著追求)
    對于紫羅蘭的想法,旁人是怎樣的態(tài)度?(玫瑰勸,造化威脅)
    請學生帶感情、分角色朗讀這部分。
    (學生評議分角色朗讀的情況)
    師啟發(fā):應讀出怎樣的心理變化?
    對于后文的結(jié)局此處有過暗示嗎?找出相關(guān)的句子。(體會伏筆的寫作手法)
    五、終于,紫羅蘭實現(xiàn)了愿望,由此她的命運也進入了第三階段,概括一下。
    這個結(jié)局旁觀者的態(tài)度怎樣的?紫羅蘭的態(tài)度怎樣?
    帶上感情朗讀紫羅蘭的心路歷程,找出自己感動的部分,寫上旁批,讀給大家聽。
    (既鍛煉讀的能力,又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六、深入分析主旨
    1、作者對紫羅蘭的態(tài)度是褒還是貶
    2、你對紫羅蘭這一形象有何看法?(允許學生暢談,言之有據(jù)即可。對學生進行理想教育)
    七、談談學習本文的收獲:
    八、強化練習作業(yè):
    教學反思
    一篇文章,作者常常通過語言文字,借助人、事物、景等形象、藝術(shù)表現(xiàn)他們感情。因此,我在教學中以課文為例,讓學生剖析這種感情(一種深層次的理解),以達到訓練和培養(yǎng)感情能力的目的。由于我感到學生平時對生活環(huán)境認識不足,洞察生活的能力有限,生活的體驗較淺,而文章源于生活,要想深入的了解文章,必須全面的認識生活,所以我循序漸進引導學生學習,具體按"讀、思、品"三個步驟進行,這些工作落實好了,學生自然能夠?qū)ψ髌酚懈星椋瑢W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自然會主動積極參與到作品中。通過自己原有的生活經(jīng)驗,形成自己獨到的理解、領悟,又形成自己新的生活體驗,不斷成熟。
    學生能夠通過自己對作品不斷的品讀,在字里行間,滲透自己的情感體驗。通過積極思維活動,結(jié)合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閱歷、文化素養(yǎng)、吐故納新,形成新的價值取向,完成閱讀過程的體驗,實際上是一個由具體--抽象--具體的變化過程。如學生們動情地說道:"花和人一樣,都會遇到各種各樣不幸。生命的長河是永無止境的。"學生的這些感情都來源于他們對生活的觀察,而且是用心的觀察,當然不可以純客觀搜集材料,而應該親身加以體驗,即陶冶、評比,融進自己深切感受。有了真實的情感體驗,就能使我們以微不足道的事情中感受偉大的不平凡的東西。正如好的文章,首先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在這堂課上,有許多同學在稚嫩的話語中流淌出感悟生命,感悟生活的淙淙流水,我很高興.
    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我認為學生在學習中不僅以獲取知識為目的,而且以解決問題為中心的學習有極大的興趣,尤其是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更愿意投入其中,而且是有能力的。因此,質(zhì)疑我在預備班就告訴了他們方法,讓他們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yǎng)他們的質(zhì)疑能力,滿足他們自身體驗的需要。如在品讀過程中,帶著強烈的求知欲,學生紛紛自己尋求答案,通過自己的閱讀體驗完全釋放,閱讀潛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通過自己生活體驗和閱讀、精讀,紛紛表達自己的觀點。所以應該鼓勵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通過體驗,自己去尋求答案。
    同時也要給學生營造出個人體驗和感情環(huán)境。強調(diào)對學生閱讀體驗的"尊重",對學生獨特感受應該珍視。在這堂課上,我沒有對任何一位學生加以批評,沒有"引導入究"誘導學生估測預設答案。當然,在體驗教學過程,我嘗試釋放學生思維能量,充分張揚學生的個人體驗,但也不可忘記作品中作者的主觀體驗,一味放縱學生的天馬行空的思想,使學生養(yǎng)成不經(jīng)思考的壞習慣,在這堂課的確出現(xiàn)今后需要改進的方面。
    1、聽課時為了完成預定的教學任務,常常把學生的閱讀變成走過場。"給你們兩分鐘。"課堂上沒有給學生留足思考的空間,學生只能揣摩老師的意圖。哪里能夠獲得自己獨特的感受呢?
    2、 課堂教學秩序不好。
    學生動起來是好事,但由于激發(fā)學生不同認識沖突,常常眾聲喧嘩,人聲鼎沸,如果在平時,極有可能課堂為了維持紀律,使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打亂.
    總之,這堂課作為體驗新課改教學的初次體驗,讓我進一步的認識了二期課改的理念,"以學生發(fā)展為本",以學生自主快樂學習,通過自身體驗,通過閱讀想象,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完全釋放他們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