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羊傳》的作者舊題是戰(zhàn)國時齊人公羊高,他受學于孔子弟子子夏,后來成為傳《春秋》的三大家之一。下面是分享的公羊傳:《襄公十二年》原文譯文。歡迎閱讀參考!
【原文】
十有二年,春,王三月,莒人伐我東鄙。圍臺。邑不言圍,此其言圍何?伐而言圍者,取邑之辭也。伐而不言圍者,非取邑之辭也。
季孫宿帥師救臺。遂入運。大夫無遂事,此其言遂何?公不得為政爾。
夏,晉侯使士魷來聘。
秋,九月,吳子乘卒。
冬,楚公子貞帥師侵宋。
公如晉。
【譯文】
魯襄公十二年,春季,周歷三月,莒國軍隊攻打魯國東部邊邑。包圍了臺這座城邑。城邑是不說包圍的,這里說包圍是什么意思?攻打一座城邑,并說包圍了它,這是奪取這座城邑委婉的說法。攻打一座城邑,但不說包圍了它,這是不奪取這座城邑委婉的說法。
魯國大夫季孫宿率領軍隊援救臺邑。接著攻入叛亂的鄲城。大夫在未奉君命的情況下,是不能在做完一件事后擅自做另一件事的,這里說季孫宿接著攻入邪城是為什么?因為這時魯襄公還掌握不了政權。
夏季,晉悼公派遣大夫士妨來魯國進行訪問。
秋季,九月,吳國國君乘死了。
冬季,楚國令尹公子貞率領軍隊進犯宋國。
魯襄公到晉國去。
擴展閱讀:《公羊傳》簡介
《公羊傳》亦稱《春秋公羊傳》、《公羊春秋》,是專門解釋《春秋》的一部典籍,其起訖年代與《春秋》一致,即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其釋史十分簡略,而著重闡釋《春秋》所謂的“微言大義”,用問答的方式解經(jīng)。《公羊傳》與《春秋》起訖時間相同。相傳其作者為子夏的弟子,戰(zhàn)國時齊人公羊高。起初只是口說流傳,西漢景帝時,傳至玄孫公羊壽,由公羊壽與胡母生(子都)一起將《春秋公羊傳》著于竹帛?!豆騻鳌酚袞|漢何休撰《春秋公羊解詁》、唐朝徐彥作《公羊傳疏》、清朝陳立撰《公羊義疏》。
《公羊傳》的作者舊題是戰(zhàn)國時齊人公羊高,他受學于孔子弟子子夏,后來成為傳《春秋》的三大家之一。
《公羊傳》是春秋三傳之一即注釋《春秋》的書,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稱為“春秋三傳”。另有鄒氏、夾氏二家,早在漢朝即已失傳?!稘h書·藝文志》,《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將春秋三傳的淵源說得很詳細。晉范寧評《春秋》三傳的特色說:“《左氏》艷而富,其失也巫(指多敘鬼神之事)?!豆攘骸非宥?,其失也短?!豆颉忿q而裁,其失也俗?!?BR> 《尚書》和《春秋》∶“左史記言,右史記事,言為《尚書》,事為《春秋》?!边@是中國古代有記載的(甲骨文)最早的兩部書。
《春秋》是記事的,后多散佚,僅留下經(jīng)孔子整理的魯國的《春秋》,漢代有重新編撰整理的“春秋三傳”,即《公羊傳》、《谷(榖)梁傳》、《左傳》?!洞呵铩泛汀蹲髠鳌肥蔷幠牦w史書。
春秋經(jīng)文,言簡義深,如無注釋,則無法了解。注釋春秋的書,有左氏,公羊、谷(榖)梁三家,稱為春秋三傳。另有鄒氏夾氏二家,早在漢朝即已失傳。所以自漢至今,學者只藉三傳研讀春秋。
《公羊春秋》作為家學,最初只是口耳相傳,至公羊高的玄孫公羊壽(漢景帝時人)方與齊人胡毋生(《漢書》作胡母生,復姓胡毋,名子都,生是“先生”的意思)合作,將《春秋公羊傳》定稿“著于竹帛”。所以《公羊傳》的作者,班固《漢書·藝文志》籠統(tǒng)地稱之為“公羊子”,顏師古說是公羊高,《四庫全書總目》則署作漢公羊壽,說法不一。但比較起來把定稿人題為作者更合理一些。
《公羊傳》的體裁特點,是經(jīng)傳合并,傳文逐句傳述《春秋》經(jīng)文的大義,與《左傳》以記載史實為主不同。《公羊傳》是今文經(jīng)學的重要經(jīng)籍,歷代今文經(jīng)學家時常用它作為議論政治的工具。同時它還是研究先秦至漢間儒家思想的重要資料。
后世注釋《公羊傳》的書籍主要有東漢何休撰《春秋公羊解詁》、唐朝徐彥作《公羊傳疏》、清朝陳立撰《公羊義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