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旅行隊》是一組散文詩,它由《出發(fā)》、《老師》、《小紙船》、《聽廣播》、《標本》、《旅行者之歌》六部分組成。這六首散文詩既相對獨立,又有內(nèi)在的聯(lián)系。該組詩以少年旅行隊的遠足旅行為線索,寫了旅行隊隊員們在旅行中的所見、所聞、所做、所感,抒發(fā)了隊員們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表達了他們渴望到生活的海洋里探索求知,在生活實踐中鍛煉成長的美好心愿。準備了以下內(nèi)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課文
少年旅行隊在生活的海洋探索,在知識的海洋探索。
出發(fā)
少年旅行隊要出發(fā)了。明亮的陽光在喊他們。窗外的小鳥在喊他們,喊他們到田野里去,到山林里去,到生活里去……
都準備好了嗎?沒有忘記帶昆蟲網(wǎng)嗎?沒有忘記帶標本箱嗎?沒有忘記帶筆記本嗎?我們馬上要出發(fā)了,馬上開始向大自然出發(fā)了。
我們這是到生活里去,到一個知識的世界里去。
就這樣,我們永遠出發(fā),長久地在知識的世界里遠足……今天走到這里,把知識帶走了,明天我們又出發(fā)了。我們不停地探尋,要走遍生活,走遍這個無邊的知識的世界……
老師
少年旅行隊要到不知名的地方去。
你能在這個地方,說出這一小塊石頭屬于哪一類?你能說出你身旁的樹葉,它又屬于哪一科?
你能在這一條小河邊,釣起一條魚,又能說出它的名字?
這多有趣??!不知道的,我都要知道。
親愛的老師,生活的老師,你快把我們養(yǎng)大吧!告訴我們這個,又告訴我們那個。重要的是先讓我們看到許多困難,然后才看到成功。讓我們經(jīng)歷許多艱苦,而又讓我們在勞動的時候,得到快樂!
小紙船
我們來到半山的小溪邊,用五色彩紙折成各種各樣的小船,讓它隨著微風、順著流水,離開我們吧。
小紙船在水上移動著,前前后后地出發(fā)了。我們都拍著手,在歡呼我們自己折的紙船前進……
小紙船帶走了我們童年的幻想。我們在小溪邊戀戀不舍地追著。
看!連一只小紙船都漂得這么久,這么遠!我們都高興地笑了。我們對自己的幻想說:“去吧!小紙船!你們各奔前程吧!前面有你們廣闊的天地!……”
聽廣播
少年旅行隊休息的時候,有人從口袋里取出了一臺收音機,把它裝上電池……
樹林里馬上就響起了音樂。馬上就有人在報告時事和各種消息,后連氣溫、晴雨,都曉得了。
這是我們跟我們的父母在聯(lián)系。
這是我們跟我們的祖國在聯(lián)系。
無論走到什么地方,我們都有聯(lián)系。即使沒有這臺收音機,我們也聽見這些聲音,曉得這些事情。因為這種聯(lián)系在我們的心里,在我們的血液里……
捕捉
少年旅行隊在山林里奔跑,昆蟲小組的人都高舉著一個一個的昆蟲網(wǎng)。突然,有一個人捕捉住了,他就高興得大喊大叫,其他的人也都圍過來了,給你看,給我看,給他看,看得大家都哈哈大笑……
把自己的歡樂分給大家。把自己的知識也分給大家。我們要使大家都快樂。
標本
少年旅行隊,采集著標本。小箱里裝滿了各種樹葉,各種昆蟲。我們的科學小組就一件一件地研究……
各種各樣的標本都好好保存起來,不要把它碰破、撞碎了。把它們夾在書本里,貼在簿子里,固定在標本盒里。這些都是知識,好好地把它放在我們的記憶里……
我們的記憶,也是一只箱子,一只大得無邊的箱子。讓我們把珍貴的、有用的、值得記憶的東西,放到這只奇異的箱子里去吧。不要讓一些無用的東西占去了地方……
旅行者之歌
我愿意當一個長久的忠實于生活的旅行者。我在大山和海洋之間行走,我跨過山嶺、河流和無數(shù)的小路。我要去找大山做朋友,找海洋做朋友,找河流跟道路做朋友。
大山它使我堅強、鎮(zhèn)靜,讓我長得像一片茂盛的樹林。
大海它使我心胸開闊,熱情洶涌。
所有的河流,使我靈巧活潑,永遠前進……
我愿意一生在這些地方行走,從它們那里去尋找這些東西,分送到每一個人的心里……
所以我愿意當一個長久的忠實于生活的旅行者。
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并會寫本課5個生字,注意“簿”、“茂”的寫法。
2、知道本組詩歌從哪幾方面學了少年旅行隊在旅途中的所見、所聞、所做、所感。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初步感受散文詩的節(jié)奏美、韻律美以及濃郁的抒情色彩。
4、背誦課文后一部分。
過程與方法:
1、積累本課生詞,并學會運用。
2、通過充分的讀,不同形式的讀,體會詩中所表達的情感,及蘊含的節(jié)奏美、韻律美、意境美。
3、畫出重點詞語,理解課文,體會詩人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能夠通過理解課文、朗讀課文體會出旅行隊隊員們在旅途中的愉快、興奮而又滿懷向往的心情,以及熱愛自然,熱愛生活,渴望到生活的海洋里探索求知,鍛煉成長的美好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能結(jié)合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出旅行隊隊員們在旅途中的愉快、興奮而又滿懷向往的心情,以及熱愛自然,熱愛生活,渴望到生活的海洋里探索求知,鍛煉成長的美好感情。
教學準備
1、課前指導布置學生預習課文,查閱作者柯藍的資料。
2、制作課件,創(chuàng)設情景,提示重點語句。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調(diào)動學習熱情
1、同學們,你外出旅行過嗎?你覺得旅行的過程中大的收獲是什么?
2、有一支和你們一樣喜歡旅行的少年旅行隊,感受到了旅行的快樂,讓我們與他們一起分享。[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點評: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談話導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自讀----發(fā)現(xiàn)與探究
1、自讀課文,注意將字音讀準。
2、檢查生字的掌握情況。
3、[出示課件:“……少年旅行隊在生活的海洋探索,在知識的海洋探索?!盷教師激情引讀。詩人從哪幾方面寫了旅行隊在旅途中的所聞、所做?指名讀課文。
(點評:教師的激情引讀,能更好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4、朗讀這組散文詩。你喜歡它們嗎?為什么?
(三)品讀----理解與感悟
1、指導學習方法,學習《出發(fā)》
(1)少年旅行隊出發(fā)了!我們趕快跟上他們的步伐!請同學們自己有感情地讀《出發(fā)》這一部分,看看你能讀懂什么?從中體會到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來。
(2)全班交流。重點理解“我們這是到生活里去,到一個知識的世界里去。”到“生活里去”,到“知識的世界里去”代表什么? “永遠”、 “長久”有說明什么?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3)誰能美美地讀,讀出旅行隊員們出發(fā)前的期待與渴望?
(4)[出示課件“我們不停的探尋,要走遍生活,走遍這個無邊的知識世界……”]這里“……”表示什么?試著補充一下。
在這之前還有哪里有省略號?試著說一說。
[出示課件:“……少年旅行隊在生活的海洋探索,在知識的海洋探索?!盷這個省略號在句首,它省略的什么?
(5)總結(jié)學習方法。①細讀文章,了解大體內(nèi)容,標出不懂的問題。②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③由課文留白處展開合理的想象。④有感情朗讀。
(點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對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尤為重要。)
2、請同學們用這種學習方法,從《老師》、《小紙船》、《聽廣播》、《標本》中選擇你喜歡的,細細品味。
(點評:根據(jù)學生的閱讀興趣,運用學法遷移,引導學生自讀自悟。)
3、小組交流自學成果。
4、全班交流。有感情的朗讀自己喜歡的部分,體會少年旅行隊隊員在旅途中的心情。
理解重點:《老師》:“親愛的老師,生活的老師,你快把我們養(yǎng)大吧!……重要的實現(xiàn)讓我們看到許多困難,然后才看到成功。……”你體會到什么?
《小紙船》:“看!連一只小紙船都漂得這么久,這么遠!”更何況怎樣?
《聽廣播》:“這種聯(lián)系在我們的心里,在我們的血液里……”這種“聯(lián)系”指的是什么?
《標本》:“不要讓一些無用的東西占去了地方……”什么是“無用的東西”?應該記住哪些?
(點評:設計全班交流的目的是相同詩段的交流為深化認識,不同詩段的交流為交互學習。)
5、少年旅行隊隊員們一路唱著歡樂的歌走來——齊讀《旅行者之歌》。結(jié)合課文說一說你對“長久的忠實于生活的旅行者” 的理解。
6、背誦《旅行者之歌》。
(四、總結(jié)----拓展與延伸)
詩中說:“大山它使我堅強、鎮(zhèn)靜,讓我長得像一片茂盛的樹林。大海它使我心胸開闊,熱情洶涌。所有的河流,使我靈巧活潑,永遠前進……”
“大山”“大海”和“所有河流”真有這么大的神力嗎?你有沒有這一類體驗?不妨與同學們交流一下。
(點評:再次與學生的生活體驗聯(lián)系起來,激發(fā)學生對自然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
第二課時
(一)回顧原文
1、有感情朗讀課文。
2、背誦《旅行者之歌》。
3、將文中的好詞佳句積累下來。
(二)鞏固生字
1、區(qū)分形近字。
簿——薄 幢——撞
2、區(qū)分字形。
“溪”右半部分的寫法;“茂”下半部分的寫法。
2、聽寫生字。
(點評:及時復習,可以鞏固學生的知識積累。)
作者簡介
柯藍,筆名亞一、木人,原名唐一正,1920年生,湖南長沙人。1935年就讀于第一師范五十三班,1937年參加八路軍,1938年在延安參加中國共產(chǎn)黨,長期擔任新聞文化工作。先后入陜北公學和魯迅藝術文學院學習,畢業(yè)后在陜甘寧邊區(qū)文化協(xié)會工作。先后任延安群眾報社記者、主編。延安文藝座談會后,寫成反映人民抗日斗爭的章回體中篇小說《洋鐵桶的故事》。由于他在文學上的造詣,他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洋鐵桶的故事》在十一個解放區(qū)用九個版本印行,還受到毛主席的推薦,由軍調(diào)部帶到大后方在香港出版,流行東南亞,被日本、蘇聯(lián)翻譯。1945年寫成反映陜甘寧邊區(qū)大生產(chǎn)運動的中篇小說《紅旗呼啦啦飄》。小說《紅旗呼啦啦飄》在香港出版后受到文壇泰斗茅盾先生的贊揚,也被日本、蘇聯(lián)翻譯。
新中國成立后,他創(chuàng)作的《早霞短笛》是中國第一部題材、形式多樣的散文詩集,他首創(chuàng)提出了以中國散文詩的聯(lián)組形式、載體論和散文詩的四大美學特征等理論,改變了中國散文詩的歷史面貌。建國后,在上海歷任《勞動報》副社長兼總編輯、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黨組副書記、上海電影劇本創(chuàng)作所副所長、《文藝月報》編委等職。1958年與文秋合寫長篇小說《藺鐵頭紅旗不倒》。1961年回湖南深入生活,從事專業(yè)創(chuàng)作。我國第一個國際上獲多次大獎的電影《黃土地》是根據(jù)他本人的散文《深谷回聲》改編的,創(chuàng)散文改編電影獲國際大獎之先。他創(chuàng)作的傳記文學《王孝和的故事》、《徐特立傳--命運之謎》等也改編成了電影和電視劇,并獲大獎。他和夫人文秋共同創(chuàng)作的歷史革命長篇小說《風滿瀟湘》是以毛澤東主席秋收起義為背景的,被湖南電視臺改編為電視劇上演?!短K聯(lián)大百科全書》也開設了關于他的辭條。由于他在國內(nèi)外的知名度,
2001年中國作家代表大會授予他中國作家協(xié)會榮譽委員。北京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還專門開設了"柯藍文秋文庫",收集了他們的全部著作和手稿。柯藍先生現(xiàn)為中國作家協(xié)會榮譽委員、中國散文詩學會會長、(香港)中國散文詩雜志社社長兼總編輯。還著有《風滿瀟湘》、《早霞短笛》、《果園集》、《遲開的玫瑰》、《愛情哲理詩》等。
課文
少年旅行隊在生活的海洋探索,在知識的海洋探索。
出發(fā)
少年旅行隊要出發(fā)了。明亮的陽光在喊他們。窗外的小鳥在喊他們,喊他們到田野里去,到山林里去,到生活里去……
都準備好了嗎?沒有忘記帶昆蟲網(wǎng)嗎?沒有忘記帶標本箱嗎?沒有忘記帶筆記本嗎?我們馬上要出發(fā)了,馬上開始向大自然出發(fā)了。
我們這是到生活里去,到一個知識的世界里去。
就這樣,我們永遠出發(fā),長久地在知識的世界里遠足……今天走到這里,把知識帶走了,明天我們又出發(fā)了。我們不停地探尋,要走遍生活,走遍這個無邊的知識的世界……
老師
少年旅行隊要到不知名的地方去。
你能在這個地方,說出這一小塊石頭屬于哪一類?你能說出你身旁的樹葉,它又屬于哪一科?
你能在這一條小河邊,釣起一條魚,又能說出它的名字?
這多有趣??!不知道的,我都要知道。
親愛的老師,生活的老師,你快把我們養(yǎng)大吧!告訴我們這個,又告訴我們那個。重要的是先讓我們看到許多困難,然后才看到成功。讓我們經(jīng)歷許多艱苦,而又讓我們在勞動的時候,得到快樂!
小紙船
我們來到半山的小溪邊,用五色彩紙折成各種各樣的小船,讓它隨著微風、順著流水,離開我們吧。
小紙船在水上移動著,前前后后地出發(fā)了。我們都拍著手,在歡呼我們自己折的紙船前進……
小紙船帶走了我們童年的幻想。我們在小溪邊戀戀不舍地追著。
看!連一只小紙船都漂得這么久,這么遠!我們都高興地笑了。我們對自己的幻想說:“去吧!小紙船!你們各奔前程吧!前面有你們廣闊的天地!……”
聽廣播
少年旅行隊休息的時候,有人從口袋里取出了一臺收音機,把它裝上電池……
樹林里馬上就響起了音樂。馬上就有人在報告時事和各種消息,后連氣溫、晴雨,都曉得了。
這是我們跟我們的父母在聯(lián)系。
這是我們跟我們的祖國在聯(lián)系。
無論走到什么地方,我們都有聯(lián)系。即使沒有這臺收音機,我們也聽見這些聲音,曉得這些事情。因為這種聯(lián)系在我們的心里,在我們的血液里……
捕捉
少年旅行隊在山林里奔跑,昆蟲小組的人都高舉著一個一個的昆蟲網(wǎng)。突然,有一個人捕捉住了,他就高興得大喊大叫,其他的人也都圍過來了,給你看,給我看,給他看,看得大家都哈哈大笑……
把自己的歡樂分給大家。把自己的知識也分給大家。我們要使大家都快樂。
標本
少年旅行隊,采集著標本。小箱里裝滿了各種樹葉,各種昆蟲。我們的科學小組就一件一件地研究……
各種各樣的標本都好好保存起來,不要把它碰破、撞碎了。把它們夾在書本里,貼在簿子里,固定在標本盒里。這些都是知識,好好地把它放在我們的記憶里……
我們的記憶,也是一只箱子,一只大得無邊的箱子。讓我們把珍貴的、有用的、值得記憶的東西,放到這只奇異的箱子里去吧。不要讓一些無用的東西占去了地方……
旅行者之歌
我愿意當一個長久的忠實于生活的旅行者。我在大山和海洋之間行走,我跨過山嶺、河流和無數(shù)的小路。我要去找大山做朋友,找海洋做朋友,找河流跟道路做朋友。
大山它使我堅強、鎮(zhèn)靜,讓我長得像一片茂盛的樹林。
大海它使我心胸開闊,熱情洶涌。
所有的河流,使我靈巧活潑,永遠前進……
我愿意一生在這些地方行走,從它們那里去尋找這些東西,分送到每一個人的心里……
所以我愿意當一個長久的忠實于生活的旅行者。
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并會寫本課5個生字,注意“簿”、“茂”的寫法。
2、知道本組詩歌從哪幾方面學了少年旅行隊在旅途中的所見、所聞、所做、所感。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初步感受散文詩的節(jié)奏美、韻律美以及濃郁的抒情色彩。
4、背誦課文后一部分。
過程與方法:
1、積累本課生詞,并學會運用。
2、通過充分的讀,不同形式的讀,體會詩中所表達的情感,及蘊含的節(jié)奏美、韻律美、意境美。
3、畫出重點詞語,理解課文,體會詩人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能夠通過理解課文、朗讀課文體會出旅行隊隊員們在旅途中的愉快、興奮而又滿懷向往的心情,以及熱愛自然,熱愛生活,渴望到生活的海洋里探索求知,鍛煉成長的美好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能結(jié)合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出旅行隊隊員們在旅途中的愉快、興奮而又滿懷向往的心情,以及熱愛自然,熱愛生活,渴望到生活的海洋里探索求知,鍛煉成長的美好感情。
教學準備
1、課前指導布置學生預習課文,查閱作者柯藍的資料。
2、制作課件,創(chuàng)設情景,提示重點語句。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調(diào)動學習熱情
1、同學們,你外出旅行過嗎?你覺得旅行的過程中大的收獲是什么?
2、有一支和你們一樣喜歡旅行的少年旅行隊,感受到了旅行的快樂,讓我們與他們一起分享。[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點評: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談話導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自讀----發(fā)現(xiàn)與探究
1、自讀課文,注意將字音讀準。
2、檢查生字的掌握情況。
3、[出示課件:“……少年旅行隊在生活的海洋探索,在知識的海洋探索?!盷教師激情引讀。詩人從哪幾方面寫了旅行隊在旅途中的所聞、所做?指名讀課文。
(點評:教師的激情引讀,能更好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4、朗讀這組散文詩。你喜歡它們嗎?為什么?
(三)品讀----理解與感悟
1、指導學習方法,學習《出發(fā)》
(1)少年旅行隊出發(fā)了!我們趕快跟上他們的步伐!請同學們自己有感情地讀《出發(fā)》這一部分,看看你能讀懂什么?從中體會到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來。
(2)全班交流。重點理解“我們這是到生活里去,到一個知識的世界里去。”到“生活里去”,到“知識的世界里去”代表什么? “永遠”、 “長久”有說明什么?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3)誰能美美地讀,讀出旅行隊員們出發(fā)前的期待與渴望?
(4)[出示課件“我們不停的探尋,要走遍生活,走遍這個無邊的知識世界……”]這里“……”表示什么?試著補充一下。
在這之前還有哪里有省略號?試著說一說。
[出示課件:“……少年旅行隊在生活的海洋探索,在知識的海洋探索?!盷這個省略號在句首,它省略的什么?
(5)總結(jié)學習方法。①細讀文章,了解大體內(nèi)容,標出不懂的問題。②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③由課文留白處展開合理的想象。④有感情朗讀。
(點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對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尤為重要。)
2、請同學們用這種學習方法,從《老師》、《小紙船》、《聽廣播》、《標本》中選擇你喜歡的,細細品味。
(點評:根據(jù)學生的閱讀興趣,運用學法遷移,引導學生自讀自悟。)
3、小組交流自學成果。
4、全班交流。有感情的朗讀自己喜歡的部分,體會少年旅行隊隊員在旅途中的心情。
理解重點:《老師》:“親愛的老師,生活的老師,你快把我們養(yǎng)大吧!……重要的實現(xiàn)讓我們看到許多困難,然后才看到成功。……”你體會到什么?
《小紙船》:“看!連一只小紙船都漂得這么久,這么遠!”更何況怎樣?
《聽廣播》:“這種聯(lián)系在我們的心里,在我們的血液里……”這種“聯(lián)系”指的是什么?
《標本》:“不要讓一些無用的東西占去了地方……”什么是“無用的東西”?應該記住哪些?
(點評:設計全班交流的目的是相同詩段的交流為深化認識,不同詩段的交流為交互學習。)
5、少年旅行隊隊員們一路唱著歡樂的歌走來——齊讀《旅行者之歌》。結(jié)合課文說一說你對“長久的忠實于生活的旅行者” 的理解。
6、背誦《旅行者之歌》。
(四、總結(jié)----拓展與延伸)
詩中說:“大山它使我堅強、鎮(zhèn)靜,讓我長得像一片茂盛的樹林。大海它使我心胸開闊,熱情洶涌。所有的河流,使我靈巧活潑,永遠前進……”
“大山”“大海”和“所有河流”真有這么大的神力嗎?你有沒有這一類體驗?不妨與同學們交流一下。
(點評:再次與學生的生活體驗聯(lián)系起來,激發(fā)學生對自然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
第二課時
(一)回顧原文
1、有感情朗讀課文。
2、背誦《旅行者之歌》。
3、將文中的好詞佳句積累下來。
(二)鞏固生字
1、區(qū)分形近字。
簿——薄 幢——撞
2、區(qū)分字形。
“溪”右半部分的寫法;“茂”下半部分的寫法。
2、聽寫生字。
(點評:及時復習,可以鞏固學生的知識積累。)
作者簡介
柯藍,筆名亞一、木人,原名唐一正,1920年生,湖南長沙人。1935年就讀于第一師范五十三班,1937年參加八路軍,1938年在延安參加中國共產(chǎn)黨,長期擔任新聞文化工作。先后入陜北公學和魯迅藝術文學院學習,畢業(yè)后在陜甘寧邊區(qū)文化協(xié)會工作。先后任延安群眾報社記者、主編。延安文藝座談會后,寫成反映人民抗日斗爭的章回體中篇小說《洋鐵桶的故事》。由于他在文學上的造詣,他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洋鐵桶的故事》在十一個解放區(qū)用九個版本印行,還受到毛主席的推薦,由軍調(diào)部帶到大后方在香港出版,流行東南亞,被日本、蘇聯(lián)翻譯。1945年寫成反映陜甘寧邊區(qū)大生產(chǎn)運動的中篇小說《紅旗呼啦啦飄》。小說《紅旗呼啦啦飄》在香港出版后受到文壇泰斗茅盾先生的贊揚,也被日本、蘇聯(lián)翻譯。
新中國成立后,他創(chuàng)作的《早霞短笛》是中國第一部題材、形式多樣的散文詩集,他首創(chuàng)提出了以中國散文詩的聯(lián)組形式、載體論和散文詩的四大美學特征等理論,改變了中國散文詩的歷史面貌。建國后,在上海歷任《勞動報》副社長兼總編輯、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黨組副書記、上海電影劇本創(chuàng)作所副所長、《文藝月報》編委等職。1958年與文秋合寫長篇小說《藺鐵頭紅旗不倒》。1961年回湖南深入生活,從事專業(yè)創(chuàng)作。我國第一個國際上獲多次大獎的電影《黃土地》是根據(jù)他本人的散文《深谷回聲》改編的,創(chuàng)散文改編電影獲國際大獎之先。他創(chuàng)作的傳記文學《王孝和的故事》、《徐特立傳--命運之謎》等也改編成了電影和電視劇,并獲大獎。他和夫人文秋共同創(chuàng)作的歷史革命長篇小說《風滿瀟湘》是以毛澤東主席秋收起義為背景的,被湖南電視臺改編為電視劇上演?!短K聯(lián)大百科全書》也開設了關于他的辭條。由于他在國內(nèi)外的知名度,
2001年中國作家代表大會授予他中國作家協(xié)會榮譽委員。北京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還專門開設了"柯藍文秋文庫",收集了他們的全部著作和手稿。柯藍先生現(xiàn)為中國作家協(xié)會榮譽委員、中國散文詩學會會長、(香港)中國散文詩雜志社社長兼總編輯。還著有《風滿瀟湘》、《早霞短笛》、《果園集》、《遲開的玫瑰》、《愛情哲理詩》等。